我家寶寶 1 歲了,現在可不可以讓她分床睡呀?以前看到很多文章,說要從小就要鍛鍊寶寶的獨立性,而鍛鍊獨立性,要從吃飯和睡覺開始。
其實我挺想對老母親說——這話一點也沒錯,但是,分床睡,和鍛鍊什麼獨立性沒有任何關係。
我孩子那麼小,我給予足夠的愛和安撫還不夠呢,閒得慌這麼早開始談什麼獨立性?
真正讓咱們要和寶寶分床睡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兩個字——安全!
沒錯,任何時候,都是安全至上!分床睡,就是為了保證睡眠安全!
今天,就和大家來說說寶寶分床睡的那些事兒吧!
為什麼要分床睡?
首先,我們必須要知道,為啥提倡寶寶和父母同房不同床睡呢?
一言以蔽之,和父母同床睡,對小寶寶來說並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
首先,有碰傷風險。
小寶寶是很脆弱的,當大人的手臂、大腿、腦袋等,一旦不小心壓到寶寶,對孩子來說就像一記重錘打在身上,很容易受傷。尤其是,對於 0~3 歲的嬰兒、以及早產兒,這樣的風險還會更大。
另一個,則是窒息風險。
我們都知道,對於家長來說,照顧新生兒的過程是很辛苦的,因為太累而降低警覺性或睡著很常見。這時候,如果壓到了寶寶身上,且長時間而不自知,後果不堪設想。另外,被褥、枕頭等也容易堵住口鼻。
近年來,屢屢發生的嬰兒和父母同床睡的窒息事件,還不夠給我們敲響警鐘嗎?
再有,就是跌落風險。在寶寶會翻身後,還睡在沒有圍欄的大人床上,跌下床的機率是很高的(還是那句話,圍欄是不能用的,如果你因為讓孩子睡了大床而一定要用圍欄,那說明最開始就做錯了)。
當然,還有太熱的問題。尤其是還喜歡和娃同蓋一床被子的,就更糟了。寶寶的散熱能力沒有大人強,時間長了,熱出一身汗不說,還有可能導致缺氧、抽搐等嚴重後果。
到頭來,孩子睡不好,家長也睡不好,還不如好好的分床睡,來的安全、舒適,不是嗎?
如何更順利的分床?
清楚了為什麼寶寶要和大人分床睡之後,我們接著來講,怎樣才能順暢的讓寶寶在自己的床上乖乖安睡。
因為,我相信絕對已經有很多老母親陷入了「想和孩子分床睡,但是孩子不肯」的困難局面裡了。下面,萌醫生就教大家幾個辦法,或許可以更好的實現分床哦!
01
儘量一出生就讓娃自己睡
與其將來讓寶寶經歷分床的不適,不如剛出生的時候就給他準備一張屬於自己的嬰兒床。家長可以將小床放在大床的邊上,不僅不會耽誤你照顧,寶寶也能睡得更好更安全。
不然你看醫院產科病房可不都給寶寶配小床嘛,是有科學道理的。
所以,家長別一回家就自己「挖坑」母嬰同床哦。
02
儘量6個月前分床
已經和娃同床睡的,建議也不要超過半年。越早分越容易,越大越難。
隨著寶寶的長大,夜奶的次數也會減少。媽媽也不用頻繁起來給寶寶哺乳,這時候分床就可以提上日程了,寶寶和大人的睡眠質量都能提高。
01
建立儀式感
家長可以和寶寶商量分床的事,而不是單方面的命令孩子。讓娃有參與感,會增加他的接納度(當然,小嬰兒除外)。
比如,寶寶的床,可以讓他自己布置,選塊小毯子、擺一個玩具等等,有喜歡的東西在,睡的時候也不會那麼抗拒;
如果寶寶成功的在自己床上睡一晚了,家長記得要給孩子獎勵,可以是一個他夢寐以求的玩具、也可以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等……這樣的儀式會深刻的印在寶寶的腦海裡,下一次,他會更自覺的回自己床上睡。
平時,家長可以有意識的給孩子講講相關的繪本故事,看書中的主人公帶來的榜樣力量,會讓孩子更有勇氣。
寶寶真的抗拒怎麼辦?
對一些稍大的寶寶來說,分床會出現哭鬧的情況。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一個人睡的好好的娃,半夜突然不幹了,非得爬回來和爸媽一起睡,有沒有?
遇上這種情況,家長應該怎麼辦呢?別急——
首先,要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寶寶,他長大了,應該自己睡覺了。一定要讓他建立一個概念:爸爸媽媽的床是他們的,我有屬於我的床,我應該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一直和父母睡在他們的床上。
不要責備或懲罰寶寶,寶寶已經哭鬧不止了,說明他正處於一個情緒不穩定的狀況,此時若是家長還是強硬的讓他自己睡,會對寶寶的心理造成傷害,讓孩子產生被拋棄的感覺,這是非常不好的。
當下,我們還是要接納寶寶的需要,讓他一起睡。等第二天再試,慢慢來,給孩子適應的時間。同時,媽媽要注意逐漸增加和寶寶之間的距離,縮短陪伴的時間。
循序漸進。可以從白天小睡單獨睡開始,再慢慢過渡到讓寶寶晚上在自己的床上睡。
分床睡對寶寶來說,不僅能睡的更安全、更舒服,對獨立性培養也有好處。
而對大人,尤其是對媽媽來說,儘早和孩子分床,對自身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畢竟經歷了生產、照顧新生兒等一系列過程,實在是很辛苦。倘若娃能在嬰兒床上安睡,大人不用擔心磕碰到孩子而驚醒,睡個好覺,對身體恢復很重要。
所以,無論是對自己好,還是對寶寶好,分床這事兒,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