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什麼時候和父母"分床睡"一直是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之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如果長期和孩子一起睡覺不分床的話,那麼長久之下,孩子會形成對父母的過度依賴,在遇到挫折亦或是困難的時候,不會想著該如何解決,而是想著尋求父母的幫助,同時孩子的性格也會因此變得較為內向。
同時小張家裡就有個2歲的女兒、名叫童童,童童生來就較為膽小怕生,有些時候小張一不在他的身邊,童童就會緊張到哭出聲來,這讓小張倍感頭疼,為此小張花了不少功夫在網上查詢如何鍛鍊孩子膽量,最後她決定讓孩子獨自一人睡一個房間,以此鍛鍊孩子。
一開始小張鐵下心來決定,無論孩子怎麼哭鬧都不會輕易妥協,不過當媽的哪捨得真的看著孩子哭不去管,每到晚上小張都會悄悄來到孩子的房間,每次都能看到孩子蜷縮在被窩裡面,枕邊都被淚水打溼,看樣子孩子估計哭了很久。
幾次發現後,小張覺得強行和孩子分房睡不是辦法,於是她便再一次的在網絡上查找對策,這時她剛好看到李玫瑾教授講述了有關於孩子分房睡的演講視頻,而在視頻中,李玫瑾教授強調,孩子最少得在3歲之後,才能和父母分床睡,太早的話很有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看完視頻後,小張才思考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最後一番思量下她暫時放棄了治療孩子內向的性格,重新和孩子一個房間睡,而這幾天下來孩子的精神狀態也好上了許多。
那麼李玫瑾教授為什麼會建議在孩子3歲後才讓孩子分房睡呢?
其實當下諸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以及意志力等,會在孩子小的時候便分床,讓孩子一個人睡,但這麼做卻存在著不小的弊端,對此家長們一定要了解下!
孩子太早和父母分床睡的弊端
弊端一:睡眠質量受到影響
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通常我們人體的生長激素會在晚上睡眠的時候進行分泌,而當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父母強行分房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害怕等負面情緒。
這個時候孩子在夜裡很難睡著,更多的時候是在大哭大鬧,只有等哭累了才會慢慢入睡,這樣一來孩子的睡眠質量受到影響不說,體內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也會因為睡覺晚而受到影響,這很有可能讓孩子的身體發育遲緩。
弊端二:性格形成受到影響
孩子在1~3歲的時候就有著一定的自我意識,這時的他們身上會出現兩種特性,一種是依賴性、另一種則是執拗性,這個依賴性指的是孩子當下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需要依賴父母,而執拗性則是指孩子思想上的"叛逆",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會和父母"對著幹"。
當父母在孩子3歲前執意要讓孩子分床睡,鍛鍊孩子的獨立性的話,孩子很有可能產生巨大的牴觸感,同時也會因此胡思亂想猜測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
這樣長久下來,孩子的性格不僅不會往好的方向發展,更是會變得有些"古怪",他們會通過一些哭鬧、打砸東西的形式來試探父母是否不愛自己了,如果家長沒有予以正確引導,那麼孩子性格養成後將是一件令家長們頭疼的事情。
弊端三:安全感缺乏
前面說到,孩子在1~3歲的時候還無法獨立生活,需要依賴父母,而在這個階段孩子並不具備很強的認知能力,在他們的腦海裡甚至都不能很好的刻畫出父母模樣,與父母一起睡時,聞到父母的味道,能感知到父母的存在會讓他們覺得很是安心,反之則會產生害怕、恐懼的情緒,這就是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而一些性格較為敏感的孩子,若是在這一階段強行分房睡,很有可能會導致親子關係的惡化,從而在長大後表現出對他人有著較強的戒備心,不容易信任別人等情況。
所以在分床睡這一點上,家長們最好是聽從李玫瑾教授的建議,在孩子3歲之後再試著讓孩子分床睡覺,讓孩子有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這樣孩子才能在心理方面慢慢接受,從而做出改變。
我是芸媽,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可以將其分享給其他有需要的人,最後希望能夠得到你的點讚加關注,芸媽會進行每天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