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學馬上就要遲到了,速度點!快點啊,不要磨磨蹭蹭的,哎呀,先把鞋穿好,然後再去拿書包啊!」
「拿過的東西要放好,該放哪裡就放哪裡,不要等一等,等一等之後你就忘記東西是從哪裡拿得了,還怎麼放好?」
每次面對孩子不聽話,自己不止疲憊的嘮叨了許多話孩子就像耳旁風一樣沒有聽到,家長都會覺得:「這到底是不是我親生的?」,一陣「狂轟濫炸」以後自己也氣到不行。
這是不是每天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
李玫瑾教授是中國青少年犯罪心理學的專家,而她認為,在孩子3-6歲之間,父母嘮叨是有點用處的;但是在孩子12歲以後,父母再嘮叨,那就完全是無用功了。
李玫瑾教授還表示道:愛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父母",高級父母這樣教娃。
低層次父母不顧孩子感受,控制欲很強:
如果對孩子們做一個調查,問他們「你最怕爸爸媽媽做什麼?」我想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說,「怕他們嘮叨」。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陷入「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父母越生氣」的怪圈。歸根結底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根本不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予許我們的孩子放錯誤。
這些低層次父母們打著愛的名義,通過嘮叨的方式,希望控制自己的孩子。要相信,孩子總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長大,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不要急著嘮叨和矯正他。
高層次的父母會讓孩子獨立自主,讓孩子自己去學習:
高層次的父母都會明白孩子從失誤犯錯,到真正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高層次的父母會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
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見和提醒時才出現,那麼,你的意見和提醒,將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對孩子的幫助也會更大。
父母嘮叨對孩子的危害
家長經常對孩子嘮叨,孩子會承受巨大心理壓力,就慢慢會產生不自信!當孩子的負面情緒積累過多,還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發展。
在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都不自信,總擔心做不好,擔心別人指責,所以在行動力方面會表現很差,顯得懦弱、膽小、遲疑。寧可跟隨大流,不敢自己做主。
一個小女孩經常被他媽媽嘮叨。她的母親也是一個碎碎念、每天都嘮叨不停。後來受李玫瑾教授的影響,她現在把孩子教育做得很好。
這主要是因為李玫瑾教授說,孩子的啟蒙教育很重要,因為家長要學會在寶寶小時候正確引導寶寶發展大腦。做一個稱職的啟蒙老師是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的關鍵一步!
因此,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和引導。從出生之初,我們就做了一切,仔細觀察,對孩子的成長道路做出了正確的引導。
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有一張白紙。孩子今後長什麼樣完全取決於我們的父母在這張白紙上畫上什麼東西。
由此可見,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2-6歲是兒童養成行為習慣、性格、情緒管理和高情商的黃金時期。
所以建議家長們,不管我們我們平時有多麼忙,下班有多晚。孩子的童年非常的重要,我們需要關注這個階段,苦點累點我們都要堅持,因為這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們的未來。
相信每個家長都會給孩子看一些圖畫書,看一些繪本之類的書。
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看繪本呢?
一是:繪本的圖畫圖案色彩鮮豔,能夠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孩子非常願意去看;
二是:繪本的內容非常有趣,可以引導孩子進入到故事裡面去,讓孩子從主人公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這裡就為大家推薦一套從德國引進的幼兒啟蒙繪本——《幼兒自我管理圖畫書》。一本非常好的圖畫書,插圖的質量非常的高。這套書的插圖是由插圖畫家特別設計的。全套共有40個主題,每一個主題都與孩子的成長有關。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把圖畫書中的故事當作睡前故事給孩子聽。隨著孩子們的成長,這套書已經成為孩子們性格發展和行為習慣的指南。
這套書對於我們塑造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全的人格,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創造出高情商的孩子,值得我們去嘗試,這套啟蒙繪本是千萬德國家庭都在使用的育兒神器。
2-6歲是孩子養成習慣的黃金時代。如果不注意引導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父母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指導我們的寶寶。
一套書不足百元。平均來說,一本書大約2元錢。一本書只是吃早飯的錢。它可以幫助孩子們形成高情商,良好的性格和良好的習慣。為什麼不去嘗試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