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喜歡嘮叨,孩子會越來越差勁,學會把控適度的言語教育

2020-12-21 長沙天心區房產見解

英子覺得每一個家長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有一些家長他們的教育方式卻不是特別的妥當,往往無法達到自己所預想的交易目的,甚至還可能會適得其反。之前在看到一篇報導的時候上面說到,有一些研究表明,孩子最討厭父母的幾大行為當中,位居榜首的就是父母的嘮叨。這一點讓小編非常不能夠理解,因為在長大之後會非常珍惜父母的每一句嘮叨,為什麼孩子會那麼討厭呢?

後來有一次英子在跟侄子相處的時候,就詢問了他最討厭父母的什麼行為,他也是說最討厭父母經常會對自己嘮叨,說很多大道理。其實孩子都能夠明白父母所說的話,但是他們總是會重複很多次,沒完沒了,就算孩子心裡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是有時候次數太多的話,他們心裡就會覺得非常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嘮叨。小編之前還在外面看到過有一些孩子雖然是在跟父母散步,但是卻絲毫不理會父母所說的話,還擺出一副非常嫌棄的表情。

有一些孩子還經常抱怨,家長經常就像是怨婦一樣,每天都有著非常多的煩心事,每天都在對不同的人進行指責,還有嘮叨。所以有時候寧願在學校多待一會兒的時間都不想回到家裡,再一次面對這樣令人煩躁的家庭氛圍。甚至還有一些孩子會提建議,說當自己的父母開始嘮叨的時候,就趕緊回到自己房間,然後拿出手機來放歌再把耳機一戴,就會有一種世界與我無關的感覺,這樣子就再也聽不到父母的嘮叨了。

到底是為什麼讓孩子如此害怕和厭惡呢?難道父母的嘮叨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嗎?

其實家長如果經常喜歡對孩子嘮叨的話,是會影響到彼此之間的親子關係的。孩子總是一種非常煩悶的心情,不願意跟父母去進行溝通,父母也會覺得孩子不能夠理解自己,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大家都是不好的。所以小編建議家長們一定要學會把控適度的言語教育,這樣才是對孩子最好的。

1,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氣還有頻率

不管是嘮叨的次數太多,還是嘮叨的時間過長,都會令孩子感到非常的厭煩,而且就算是對同事或者是身邊的朋友長時間這樣子的嘮叨可能很少人會受得了。所以小編建議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語氣還有態度,最好就是能夠用一種比較溫和委婉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並且能夠清晰地指出他錯誤的地方。一定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過多的批評孩子或者是翻舊帳,這些都會讓他們非常抗拒。

2,就是儘量用「身教

父母要教育孩子的時候,更多的額應該是要多做而不是多說,比如說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喜歡看電視的話,讓家長先做一個好榜樣,在吃飯的時候認真吃,放下自己的手機,這樣子才能夠用自己的行為去帶動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去教育孩子。如果只是用言語來教育孩子要專心吃飯,別看電視,這樣是很難能夠打動孩子的,而且還容易讓彼此之間產生矛盾。

3,要學會慢慢放手,給孩子更多的獨立空間

當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他們的獨立意識也會慢慢增強,很多事情他們都會更加喜歡自己來做主,所以父母在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而不是多加幹涉,對孩子的一些行為去評頭論足的。小編覺得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是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前提之一,要保持好一個合適的距離,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更加快速成長。

其實沒有一個家長,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非常懂得教育孩子的家長,不管是孩子還是家長都需要不斷地去摸索如何去接受對方的想法,只有不斷地發現問題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小編覺得大家一起在成功或者是失敗當中學會成長,這樣不管是對誰的效果都是最好的。家長平時也不需要二十四小時監督者自己的孩子,不如將重心放到其他地方,這樣自己也能夠少一些嘮叨,孩子也能夠覺得更加自由一些,難道不算是一個雙贏的結果嗎?不知道你們的孩子會嫌棄自己的父母過於嘮叨嗎?

相關焦點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笨父母才會不停地跟孩子講道理
    反覆嘮叨的危害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故意感動、講道理和發脾氣,其中後兩點家長們總是喜歡做。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說法,即「超限效應」:如果給予一個人刺激過多、過強、過長,會引起他們心理極不耐煩、逆反的心理。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閨蜜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兒子竟然開始學著頂撞自己,而閨蜜也發現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甚至逆反心理越來越嚴重。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像我閨蜜一樣,他們發現越是說教越讓孩子有反感,而有一位心理學家也曾對小學的孩子做過一個實驗,但問及孩子最不喜歡家長的行為時,有80%的孩子寫道討厭父母的嘮叨。
  • 父母的嘮叨,是害了孩子的慢性毒藥
    「說孩子笨,孩子就越笨」的心理基礎,就在於此。愛是包容、忍耐,愛是理解、信任。但當給孩子香甜的蛋糕裡卻裹著尖利的鋼針,愛就成了傷害。爹媽的嘮叨是因為愛。孩子也喜歡聽他想聽的話。經常被父母的嘮叨「轟炸」,孩子避無可避,就會啟動「選擇性失聰」來保護自己,關閉自己的心理閥門,自動過濾自己不想聽到的東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充耳不聞」。你家孩子也有選擇性失聰的情況嗎?重慶晚報有一篇報導,記者針對這個問題,採訪了很多位媽媽。
  • 經常大聲吼孩子,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差勁!學會這幾招孩子立馬變乖
    因為孩子總會有一些令人生氣的行為,亂扔東西、亂發脾氣、不聽話、甚至打人……在小區樓下和媽媽們聊天時就經常會聽到「昨天晚上孩子看電視不睡覺,讓他刷牙還不刷,我真是沒忍住,非常生氣就吼了他。但是吼完看著孩子可憐兮兮的就又非常後悔,唉,該拿孩子怎麼辦才好。」是啊,我們也想不吼不叫教育好孩子,奈何孩子就是不聽話,就是惹你生氣。
  • 青春期孩子「易燃易爆炸」?硬碰硬是下下策,父母應學會化敵為友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初中階段,也就是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會得到飛躍性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吐槽自家孩子,怎麼步入青春期以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以前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現在的脾氣變得又倔又暴躁,什麼事都喜歡和自己對著幹!
  • 教育孩子不是越快越好,父母應該降低期待和要求,給孩子快樂童年
    我表哥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寵著慣著,家裡的玩具幾大箱,圖書幾書架,但大多都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願給孩子「硬塞」的。估計大家都能想到:玩具都是益智的,圖書都是百科和名著的,至於孩子喜歡的動畫同款玩具和日本漫畫,父母的回答永遠只有3個字:太幼稚!
  • 一位媽媽的醒悟:嘮叨教不出真正自律的孩子,學會「閉嘴」才有效
    見我這般反應,她慢悠悠地說:「你不覺得這幾年,自己越來越嘮叨了嗎?」人到中年,越關注教育,越想替孩子學習嘮叨,會傳染。從前是只對兒子話多,到後來更是對老公,對家人都嘮叨。為什麼家長喜歡嘮叨,是因為家長想通過言語的強調,幫助孩子建立學習主動權,改正他的學習習慣,保護孩子的學習環境,從出發點來說,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太多家長嘮叨著,就把自己丟進了「超限效應」的陷阱裡。什麼是超限效應?
  • 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幾點,家長輕鬆告別嘮叨
    被嘮叨煩的兒子,隨口頂撞了閨蜜幾句,母子間的關係很是緊張。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總之就是,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閨蜜就忍不住嘮叨,還說孩子要是能省點心就好了。和閨蜜一樣,很多家長都不能避免嘮叨孩子。家長越嘮叨,孩子就越煩,不僅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親子關係。
  • 嘮叨,助長孩子的逆反心!
    永無休止的嘮叨,對孩子就是精神上的疲勞轟炸。沒完沒了的說教批評只會讓孩子心生厭惡,挑起孩子的敵意,使親子之間的矛盾不斷緊張激化。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面對家長的嘮叨時,就產生叛逆心理,孩子的內心往往是:「你越讓我怎麼做,我就越不怎麼做。」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多嘮叨,長大了請閉嘴,中國父母都做反了
    有幾位從事教育的長輩,每次討論教育孩子問題,不約而同地談起:孩子要從小立好規矩,長大就省心很多。相反,小的時候沒有及時管教,長大後家長就要付出數倍精力來矯正,還不見得會有效果。★第二階段:6歲前立規矩李玫瑾教授參加節目時,說過一句話:「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很多家長習慣性地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推到幼兒園上,以為上幼兒園就是接受教育,自己就可以輕鬆不用管了。
  • 父母嘮叨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壞處?細數父母嘮叨的「三宗罪」
    文|TF別說是一個小孩,假如是你的上司、父母,不厭其煩的給你重複說過的話,換位思考一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一唱一和化身唐僧式的嘮叨,一樣會讓孩子反感。別總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就讓孩子聽你的,你這樣做對孩子學習不僅沒幫助,甚至會對孩子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細數一下父母嘮叨的這「三宗罪」一、教育效果差一句話的效果往往取決於說話的人,而非重複的次數。家長反覆不停的講,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聽某一件事情反覆聽太多,就會感到聽不清了,就像夜晚的催眠曲一樣。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陷入「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父母越生氣」的怪圈。歸根結底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根本不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予許我們的孩子放錯誤。高層次的父母會讓孩子獨立自主,讓孩子自己去學習:高層次的父母都會明白孩子從失誤犯錯,到真正成熟需要一個過程,高層次的父母會鼓勵孩子獨立做事、自己判斷、自己選擇、自己決定,把屬於他的事情交給他。
  • 父母的嘮叨=唐僧的緊箍咒
    以愛為名,粉飾嘮叨大多數的父母都會嘮叨,因為對孩子的不放心。但是否考慮過這種嘮叨是否有效,還是只顧著自己一時爽。看到這裡,不知您是否會對這個媽媽感同身受,孩子太不聽話了,自己明明就是為他好才說這麼多,孩子真是白眼狼,都不珍惜自己的愛。愛你才會嘮叨,孩子可能會說:「這種愛給別人吧,我不需要。」是啊,愛不是單方面的輸出,而是對方能不能接受。
  • 你再不停止無休止的嘮叨,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這時候你常常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教育方式不對?這樣想就對了,還真的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了。教育書籍中講到:孩子是不會按照成人的道理去做事的,他們是通過行為和感受來認知的,你得和他做到共情。有時甚至你什麼都不用說,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 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教育方式來教育孩子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似乎認識不到這一問題,甚至會說出這樣的言語:你不過是個孩子,能有什麼自尊心?但這對於孩子來說,遠比打罵受到的傷害要大。02孩子犯錯後,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很多家長會認為,打罵是解決孩子犯錯的唯一辦法,所以一直都在使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的
  • 父母的嘮叨,背後有三層含義,最後一種最心酸
    父母的嘮叨,源於一種關心在父母的眼裡,孩子始終是孩子,即使孩子已經成年,可以在生活獨當一面時,他們依舊是父母心中最愛的孩子。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經歷,高中甚至大學回家時,父母總會不停地問在學校的生活怎樣,錢夠不夠用,學習吃不吃力等問題。
  • 易中天告誡父母:有些話越說孩子越糟,何時也別跟孩子說這3句話
    這句話,想必很多朋友都有聽過,或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說過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著名學者易中天曾經說到:很多沒有本事的父母,喜歡把自己放在孩子人生導師的位置上,所以常常會說一些對孩子沒有好處的話。但這些話,並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感到反感。哪些話不能對孩子說?
  •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另外有一些年齡較大的孩子,喜歡用「害羞」作藉口,避免和其他人進行交流,對於這兩種孩子來說,害羞就不僅僅是一種性格特點,而是一種心理問題,這種心理問題,削弱了孩子本來就很糟糕的自尊和自信心,導致孩子抗拒社交、甚至自我厭惡。面對孩子的各種「害羞」,父母該做些什麼?是靜待孩子經歷過渡階段?還是該鼓勵孩子更外向一些?02面對各種「害羞」,我們該做什麼?
  • 別只會對孩子嘮叨,了解超限效應的危害,嘮叨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生活當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而在這段時間父母定然會對孩子不停的嘮叨,希望孩子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劉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出色一些,可是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不是太好,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十分著急。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的改變,劉先生每天工作完了之後,就會不停的監督孩子,並且對孩子不停的嘮叨。
  • 青春期孩子多有三種需求,父母越不滿足,孩子心理越受傷,越叛逆
    越是管得緊,孩子越是想要掙脫,越是想要自由,父母應該在適合的時間學會放手,多給孩子一切權利,既能培養他們的獨立處事能力,又能提高責任心。,他們會壓抑自己的內心,變得沉悶不語,什麼事情都懶得告知父母,對父母失去信賴度和依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