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幾點,家長輕鬆告別嘮叨

2020-12-23 小寶麻麻育兒日記

最近,閨蜜想我抱怨說,孩子再不開學,她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平時就喜歡拖拖拉拉,經常是忘東忘西,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從來沒有按時完成過。現在在家上課,孩子更不可能自覺聽講。

這不,閨蜜發現兒子上課時總是做小動作,不是轉筆就是來回看,根本沒有認真聽講。看到這裡的閨蜜就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把兒子嘮叨了一頓。被嘮叨煩的兒子,隨口頂撞了閨蜜幾句,母子間的關係很是緊張。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總之就是,面對孩子的種種行為,閨蜜就忍不住嘮叨,還說孩子要是能省點心就好了。和閨蜜一樣,很多家長都不能避免嘮叨孩子。家長越嘮叨,孩子就越煩,不僅沒有起到督促的作用,反而影響了正常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到底你們為什麼會嘮叨?怎樣才能告別嘮叨的教育方式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一一解答。

一、家長經常嘮叨孩子的緣由

很多家長說,父母都是「愛之切,恨之深」,如果不是愛的深沉,哪會如此嘮叨孩子。但是嘮叨的太多,不僅沒有教育意義,反而招致孩子的厭惡。既然嘮叨如此招孩子厭惡,家長們為什麼還是忍不住嘮叨呢?

1、父母付出太多

中國式的家庭,都是家長圍繞著孩子轉,多數父母為了孩子的成長,可以說是「鞠躬盡瘁」。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出現不聽話或者叛逆的行為,家長們就會覺得孩子不懂事,沒有感恩之情,對孩子有些嘮叨行為也是在所難免的。

2、不了解孩子

孩子還是嬰幼兒的時候,他們還不能獨立的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他們需要家長的教導和指點。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思想和行為都得到很大的提升,並且開始萌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總是應為一些小事對孩子喋喋不休,就會觸犯他們的逆反心理,得到他們的反抗。

3、滿足自己的意願

很多家長由於生活經歷比較失敗,自己內心會有自卑感,對生活的滿意度比較低。這個時候,為了顯示自己的家庭地位和存在價值,就會過高地對孩子寄予期望,希望孩子能為自己爭口氣。當孩子犯錯或者出現忤逆的時候,家長就會通過嘮叨來發洩自己的不滿,以此來達到激勵孩子的作用。

4、教育方式缺乏智慧

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出現某些問題的時候,有些家長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或者無計可施的時候,但是又捨不得懲罰孩子,就只能通過嘮叨來教育孩子。其實,這是教育方式缺乏智慧的表現。

5、控制欲強

除了以上幾種原因,還有一種心理原因就是有些家長的心理控制欲比較強。為了讓自己在孩子面前有權威,或者想要時時刻刻把握住孩子的動向,這樣的家長喜歡給孩子安排一切事情。一旦孩子出現不順從,就會引起他們的嘮叨,直到孩子屈服為止。但是,這種令人窒息的愛,反而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

二、家長怎麼教育孩子,才能告別嘮叨?

一般情況下,會讓家長忍不住嘮叨的多數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思想開始獨立,學到的知識也不斷增多,但是思想和行為還不夠成熟,在探索經驗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錯誤。這個時候,就是家長們最喜歡嘮叨的時刻。究竟怎麼做,才能告別嘮叨,實現正確的教育孩子呢?

★第一招,抓住教育時機。

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時機是非常重要地因素。很多孩子處在思想還比較單純的時期,喜怒哀樂都喜歡表現在臉面上,只有他們高興時才是最容易接受道理的時候。如果他們不高興,即使家長說地再起勁,他們也是聽不進去。

因此,家長在和孩子講道理的時候,要注意抓住教育時機。

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緒現狀,根據他們的情緒狀況選擇說話的時機。

其次,注意說話的時機,不能只顧自己單方面的嘮叨,還要給孩子辯解的機會,給孩子表達自己真實想法的機會。

尊重孩子是教育他們的前提,只有讓他們覺得得到了尊重,才能聽進家長的說教。

★第二招,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保障。都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親子之間關係緊張,沒有共同的語言,何來家庭教育!所以,想要孩子聽得進去說教,就要創造起良好的親子關係。

第一步,家長放平心態。生活中,很多嘮叨都是來源於家長的不平衡心態,不管是生活的壓力還是對孩子的期望,都是心態不平造成的。心態不平衡,不僅給自己巨大的壓力,還給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想要創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自己從放平心態做起。

第二步,尊重孩子。很多家庭之所以關係緊張,就是家庭中有嚴格的親子界限。在家中,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父母的話大於天。其實,這種不平等的親子關係是不正常的。只有尊重孩子,家長才能真正地令孩子信服。

★第三招,改變說教方式。

多數家長嘮叨孩子,無非就是希望孩子聽見自己的說教,能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只不過事與願違,嘮叨不僅沒有起到說教的作用,還影響了親子關係。其實,說教不一定用嘮叨的方式。

當嘮叨不起作用的時候,家長不妨試試其他方式。比如,給孩子寫信的方式。很多時候,一些無法說出口的事和感情,都可以用寫信的方式。也可以用留言或者發簡訊的方式。這種文字型的表達方式,不僅可以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情,更能避免尷尬,引起不必要的爭端。

★第四招,保持寧靜的心態

家長們之所以喜歡嘮叨,多數是心態上不能寧靜。因為工作、生活和家庭的多重壓力,家長們都是心情比較急躁。想要告別嘮叨,最關鍵地就是保持寧靜的心態。

首先,家長要做到少說多聽。不管是面對孩子,還是其他人,都要保證自己是個聆聽者,尤其是面對孩子,要讓孩子把話說完,不可一個人喋喋不休。孩子有意見,也不可隨意打斷,更不可隨意否定孩子的意見。

其次,選擇重點。很多喜歡嘮叨的家長,之所以讓孩子厭煩,就是因為他們總是東拉西扯,還會把之前的錯誤拿出來,一併數落。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說教的時候,要有一說一,選擇重點,心態平和的和孩子講道理。

其實,不管什麼原因,事實證明,家長的嘮叨並不是說教的好方式。在了解了怎麼才能改變嘮叨的方式後,希望家長們在今後面對孩子問題的時候,能少一些嘮叨,少一些急躁,還給孩子一份寧靜和主動,用智慧地方式解決孩子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嘮叨換來了孩子孩子叛逆,家長該這麼辦?看看這三招
    可見,過度的嘮叨只會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把孩子推得越來越遠,從而破壞親子間的關係。那麼,家長該如何避免嘮叨呢?1、說話要就事論事碰到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只需要提醒一次就夠了,不要抓住這一件事情沒完沒了地說,更不要翻舊帳。否則無論家長說什麼,孩子的第一反應都是煩躁地想趕快逃開,並不會聽進去家長的話,也就起不到積極的教育、引導作用。
  • 父母越喜歡嘮叨,孩子會越來越差勁,學會把控適度的言語教育
    其實孩子都能夠明白父母所說的話,但是他們總是會重複很多次,沒完沒了,就算孩子心裡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是有時候次數太多的話,他們心裡就會覺得非常煩,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嘮叨。小編之前還在外面看到過有一些孩子雖然是在跟父母散步,但是卻絲毫不理會父母所說的話,還擺出一副非常嫌棄的表情。
  • 一位媽媽的醒悟:嘮叨教不出真正自律的孩子,學會「閉嘴」才有效
    為什麼家長喜歡嘮叨,是因為家長想通過言語的強調,幫助孩子建立學習主動權,改正他的學習習慣,保護孩子的學習環境,從出發點來說,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是,太多家長嘮叨著,就把自己丟進了「超限效應」的陷阱裡。什麼是超限效應?
  • 嘮叨,助長孩子的逆反心!
    父母「嘮叨」都有什麼樣的危害?第一,父母嘮叨,是採取了跟不上孩子發展節奏的教育方式。當父母遇到孩子的問題,或是認為孩子一定要記住的事情,如果多次進行重複,這對已有自我概念的孩子來說,等於忽視孩子的感受和他們面子。
  • 父母的嘮叨,是害了孩子的慢性毒藥
    結果出人意料,孩子們最反感父母的行為竟然是「嘮叨」。學生們爭先恐後地發言,紛紛「控訴」父母對自己「慘無人道」的精神折磨。課後,當她把這份調查結果發到了家長微信群裡,群裡立刻像冷水濺進了熱油鍋,一下子炸了起來,家長也爭先恐後地發言,紛紛「聲討」孩子「不著調」的幼稚行徑。
  • 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多「嘮叨」,關乎孩子的閱讀能力
    說明著每個人的立場不同,看待《哈姆雷特》這本書的意境也各不相同。今天這句話引用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對待孩子犯得同一個錯誤,1000個家長也會有1000種解決方法,最後得到的結果也各不相同。
  • 積極人生劉一凡: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
    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本文內容來源積極人生大學「 父母訓練營 直播大課」,郭宇宸&劉一凡 老師分享。所以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焦慮孩子的時候,我就會問:「你15歲的時候,你是自己去上學還是怎樣的?」家長回憶後發現,原來自己十五六歲的時候,都非常獨立了。所以那個心就能夠更安定一些。所以經常問一問自己的過去,包括自己的當下。
  • 媽媽的嘮叨像一把「刀」
    我看到過比較極端的例子,當孩子說「不要再嘮叨了,讓我靜一靜,我真想去死」,家長們往往更來氣:「我還不是為你好,嘮叨你是愛你、關心你,換做大街上的人,誰稀罕嘮叨你……」家長們覺得孩子這麼說,可能是誇張了。可是殊不知,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們當時真的有想要離開家、甚至離開這個世界的決絕。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 遠離嘮叨,別讓孩子「耳朵磨出繭子」
    尤其在親子溝通的過程中,家長的嘮叨往往只能起到負面作用。甚至有人說,嘮叨是親子關係的「殺手」。一家兒童心理研究中心調查顯示,98%的孩子認為媽媽太愛嘮叨,20%-33%的中小學生曾有過「換父母」的想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媽媽太愛嘮叨」。也許有人會說,自己之所以嘮叨是因為愛孩子、關心孩子。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多嘮叨,長大了請閉嘴,中國父母都做反了
    聚會時,丹丹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我家孩子怎麼回事,跟屁股上長釘子似的,一會兒也坐不住,作業亂填亂寫根本不動腦,管他還擰著來。有個朋友忍不住說她:其實一點都不怪孩子,當初是你說要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啥也不用學,天天玩就行。
  • 嘮叨真會變成教育「毒藥」,家長該如何避免
    相信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小時候最煩的就是爸媽的嘮叨。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那就是媽媽對孩子不斷地叮囑、不斷地提醒、不斷地督促。其實,這種嘮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麼作用,家長應該怎樣避免嘮叨,給孩子更有效的指導呢?
  • 孩子看書瞌睡怎麼辦?媽媽不用嘮叨就解決,孩子學習閱讀效率翻倍
    家長和孩子也談過,孩子自己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已經很努力去看了,可困意就是止不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Matt老師講案例看書犯困在很多孩子身上都發生,家長問題在於還沒搞清楚孩子是什麼原因就開始嘮叨,或者使用懲罰的措施,可這些方法幾乎不會有什麼效果,而且孩子還會越管越困。
  • 家長嘮叨個沒完,孩子更易逆反
    例如,對於青春期孩子的「火山爆發」,手冊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方法,包括將其帶離現場,轉換環境以緩解不良情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平復情緒;不做評判地傾聽他們的陳述,了解事情經過,並協助他們理清思緒;協助他們了解自己情緒爆發背後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回去好好教育孩子。』這樣的話不會有很好的效果,給家長的建議必須具體,可操作。」
  • 父母嘮叨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壞處?細數父母嘮叨的「三宗罪」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一唱一和化身唐僧式的嘮叨,一樣會讓孩子反感。別總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就讓孩子聽你的,你這樣做對孩子學習不僅沒幫助,甚至會對孩子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細數一下父母嘮叨的這「三宗罪」一、教育效果差一句話的效果往往取決於說話的人,而非重複的次數。家長反覆不停的講,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笨父母才會不停地跟孩子講道理
    反覆嘮叨的危害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世界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故意感動、講道理和發脾氣,其中後兩點家長們總是喜歡做。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說法,即「超限效應」:如果給予一個人刺激過多、過強、過長,會引起他們心理極不耐煩、逆反的心理。
  • 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家長怎麼辦?這3個建議,比催100遍還管用
    有時候,你在旁邊急得直跳腳,可孩子卻仍然不緊不慢的,總會讓家長心裡不由得無名火起。孩子的拖延讓不僅孩子做不好事情,同時也分分鐘都在考驗著家長的忍耐力,但是我們要明白,孩子磨蹭和拖延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要從家長自身找原因。01.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呢?
  • 小學生寫作業不聽話,家長試試不用嘮叨,也能高效完成作業的方法
    因為你的重複訓導,讓孩子覺得沒有意義,這並不會給他造成什麼結果。不趕快寫作業,就不能看電視。但似乎是寫完作業,依然也不能看電視。親子關係的無信任感,讓我們的學生認為,即使家長反覆嘮叨,我不做也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家長方認為,反覆強調能讓孩子加深意識,引起重視,卻不知道,學生是根本都沒聽到心裡。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每次面對孩子不聽話,自己不止疲憊的嘮叨了許多話孩子就像耳旁風一樣沒有聽到,家長都會覺得:「這到底是不是我親生的?」,一陣「狂轟濫炸」以後自己也氣到不行。這是不是每天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低層次的父母總是陷入「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父母越生氣」的怪圈。歸根結底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根本不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予許我們的孩子放錯誤。
  • 李玫瑾:愛嘮叨講大道理的,多是「低層次家長」,一流家長這樣教
    1、不嘮叨,採用自然後果法 可能父母覺得自己嘮叨是為了孩子好,但是,聽在孩子的耳朵裡卻變味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不會順著所說的做,孩子甚至會覺得反感,覺得父母太嘮叨。
  • 有個愛嘮叨的老媽,又娶個愛嘮叨的媳婦,我的日子怎麼這麼難啊!
    從工作壓力、客戶難纏,到買菜、做飯,再到帶孩子,指導作業。我每天都在她不斷的嘮叨中度過:「你帶老二下樓去玩會行不行」、「你快點看著丫頭寫寫作業」、「今天好煩啊,遇到個奇葩客戶」…四、原來,女性愛嘮叨然後我和同事朋友們聊起來,好吧,女性的嘮叨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原來,大家都有個愛嘮叨的媳婦,並深受其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