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易燃易爆炸」?硬碰硬是下下策,父母應學會化敵為友

2020-12-22 硬核媽媽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初中階段,也就是青春期時,自我意識會得到飛躍性的發展。

很多父母都會吐槽自家孩子,怎麼步入青春期以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以前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現在的脾氣變得又倔又暴躁,什麼事都喜歡和自己對著幹!

要是越跟孩子生氣、發火,他們就像個彈簧一樣,反彈的越厲害,真叫父母們頭疼不已...

青春期的孩子,讓家長很上火

寶媽雯莉最近很上火,因為兒子的教育問題。雯莉的老公,因為工作調動原因,一直在外地,偶爾才能回家看看,所以教育孩子的任務,就落在了她的身上。

現在寶媽每天都是憂心忡忡的狀態,兒子正在上初二,屬於學習的關鍵時期。但孩子每天都是手機不離身,不是聊天就是打遊戲。

這讓雯莉十分擔心,就怕兒子的功課落下,為此寶媽總在孩子的耳邊嘮叨,但青春期的孩子哪能聽得進去,每次都是大吵一架,然後不歡而散。

最後雯莉也氣急了,直接搶過手機摔在地上,兒子瞬間大發雷霆,母子關係降到了冰點...

兩個人處在冷戰期間,誰也不願先開口講話,雯莉無奈又傷心。

兒子以前對自己百依百順,十分聽話,怎麼現在變得「易燃易爆炸」起來,只是隨便說兩句,就各種鬧脾氣,哎...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庭在教育方面明顯是「心有餘力不足」,不知道該如何教育。而從孩子角度來說,他們也屬於被動的,不是不乖,而是受到了身心發展的影響。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易燃易爆炸」?

調查顯示:如今的孩子所在的環境,要比父母那一輩所處的環境複雜得多,所以叛逆期提前了1~2年,且承受了更多壓力。

青春期的孩子,基本上都上了初中,他們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因為自我意識增強,所以孩子們更渴望擺脫家長的管教,變得思想獨立。

而這種心情會隨著年齡而變得愈發強烈,積攢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爆發出來,為了自由,就開始和父母各種對著幹!

青春期的孩子,說到底還是個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並不強,所以遇到不順自己心的事情就會變得暴躁、發脾氣、做事不計後果。

英國研究發現:青少年最容易叛逆、打架、學壞的年紀,在14歲。

特別是孩子到了14歲,初二階段,更是叛逆的巔峰時期,此時孩子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和孩子硬碰硬是下下策,應學會化敵為友才是良策。

硬碰硬是下下策,父母應學會化敵為友

走進孩子的內心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統一的想法就是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所以從不會與家長分享自己的事情,甚至遇到了困難,也不願向父母開口。

所以父母其實需要反思的,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家長肯定是在某一階段打擊了孩子各種想法,導致孩子不願再跟父母說。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總拿個架子,把孩子當做朋友一樣的去相處,走進孩子內心。

時間久了,孩子才會真正的接納家長,開始與父母說出真實想法,這樣家長才會更好的幫助孩子哦~

父母適度的放手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就會想要更多的自由和權利,特別是一些控制欲強家庭的孩子。

所以作為父母也要順利孩子的發展,適度的放手,理解並尊重孩子的想法,但並非是放任自流,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出中肯意見。

掌握溝通的技巧

很多父母都犯了一個看起來不起眼,但對孩子來說卻能引起矛盾的錯誤,那就是過度嘮叨和指責,這會讓青春期的孩子特別煩,從而更加逆反。

所以家長在跟孩子溝通時,要將信息變得簡潔、清楚,再說給孩子聽。

父母跟孩子溝通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說話不要「太父母」、溝通時要理解在先、命令語氣要少等等。

父母該如何與初中階段的青春期孩子相處、溝通?

父母的「正確溝通」是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整個初中階段青春期的關鍵。

那家長該如何初中階段的孩子相處和溝通呢?《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這本書能夠幫助父母正確指導和解決孩子,處在青春期內的教育難題。

書中會對處在青春期孩子的各種行為,比如仇親、叛逆等等,給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其實正在上初中的孩子,正處在人生最關鍵的三年時期,如果父母教育到位,孩子將來有大好的前途和光景!

所以這關鍵的初中三年,家長既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教育成長問題,又要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這本書就非常適合了父母去讀一讀,不光抓成績,更抓孩子的心理變化!

現在年終搞活動,只要29.8元,不到一斤牛肉的錢,就能幫助家長解決孩子初中三年的所有難題,再划算不過!教育的投資永遠不會虧本!點擊上面連結,就能購買~

相關焦點

  • 孩子哭鬧,家長「講道理」是下策,動怒是下下策,上策是什麼?
    面對情緒失控的孩子,家長「講道理「是下策,動怒是下下策,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接受他們的感覺。我們可以這樣做:(1)抱抱孩子,讓孩子有安全感。 (2)讓孩子自由表達情緒。 (3)傾聽,專心聆聽和理解孩子的情緒。 (4)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務,不要急於判斷。 (5)與孩子討論如何解決問題,鼓勵並引導他思考解決方案。
  • 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的孩子?
    通常我們覺得青春期孩子叛逆,大多是父母自己的原因,是父母沒有適應孩子的快速成長,沒有學會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所以,不是孩子叛逆,是父母成長太慢。 2、面對青春期孩子,不需要如臨大敵 爸爸媽媽常常把孩子到了青春期這件事,看得非常嚴重,有的甚至孩子才十來歲,就擔心孩子過兩年不好管了。
  • 李湘給王詩齡打電話被懟:學會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是父母的必修課
    ,青春期是孩子從兒童走向成人的重要過渡階段。青春期的敏感,處理得好,孩子會在正確的引導下,順順噹噹地走下去;處理不好,很多親子關係就此走向了冰點。如果父母還把自己當成孩子看待,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的不耐煩,會拒絕和父母交流。青春期的孩子不再如幼年一樣對父母言聽計從,他們的自我意識非常強,父母對孩子任何的控制和擺弄都不好使,只會加速親子矛盾。
  • 怎樣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這個「多事之秋」?父母們準備好了嗎?
    1、孩子最需要的是關心和理解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豐衣足食」,就是稱職的父母。其實不然,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不是衣、食,而是關心。青春期的到來,生理上的巨大變化已給孩子帶來了許多困擾,世俗的偏見又常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憂慮和精神負擔。因此,必須給青春期的孩子更多的關心,要學會與他們溝通和交流。這種溝通和交流是平等的、民主的,必須建立在良好的感情基礎上,否則孩子是不會把他們的喜悅、快樂、痛苦、困感與你共享,你也永遠不會聽到孩子的真心話的。
  • 教育孩子「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那麼上策是什麼?竟是常...
    「講道理」是下策,發脾氣是下下策,發脾氣加虛偽是下下下策。  總之,教條不重要,教養才重要。  事事講一番道理,是心胸狹窄的人的一種癖好。有氣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種語言的,他通過這種語言,能說服人心,作出行動。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不太願意和父母分享情緒,因此一些負面情緒可能會長期積累,在遇到刺激時,青少年可能由於難以控制自己而產生較為激烈的情緒,部分青少年的控制力不足,可能也導致其行為的不穩定和衝動。處於青春期的孩子逐漸要求自主,對父母的服從性下降,一些人開始對父母持批判性態度。他們認為父母不完美,甚至有缺陷。
  •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怎麼和解,要做到這三點,乾貨分享
    說起青春期,家長們應該是一肚子的苦水,面對叛逆不聽話的孩子,真的是一點辦法沒有。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頭老虎,橫衝直闖,聽不進去家長的教導,一門心思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若家長管的多,孩子就會頂撞,故意與父母為敵,甚至拒絕與父母溝通。
  • 青春期孩子的每一次叛逆,都源於父母的無知,父母還不警醒嗎?
    還有一個13歲的孩子,因為在家上網課時不專心,被媽媽言語批評了幾句,可能當時兩人的情緒都比較激動,所以媽媽在衝動之下說出了"你怎麼不去跳樓"之類的過激語言。孩子聽了之後一氣之下從家裡陽臺一躍而下,媽媽悔恨莫及。
  • 《17.3》:父母還對青春期孩子羞於談性?這部影片適合性教育
    從女生的視角,給青少年普及了性知識、性取向、性教育,以及女性的自我保護等問題,非常適合當作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片。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可以看看此片,為青少年需要知道的性知識補補課。01女生遇到第一次該怎麼辦?
  • 中年父母最抓狂,永遠不懂青春期孩子
    孩子不就是曾經的自己嗎?青春期,誰不是一路和父母鬥智鬥勇,相愛相殺的。青春期兒子教會我,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不同的煩惱,我們妥協的都是曾經的自己,愛渾身都是缺點的孩子,也就是愛不優秀的自己。學無先後,達到為師,身教遠比言傳重要,千萬別讓孩子沒有學會尊重和欣賞前,就先學會了批評和埋怨。
  • 青春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孩子的父母們
    青春期,一說起青春期,不管是家裡有孩子馬上進入青春期或是已經進入青春期的父母都格外焦慮: 我家閨女好像和一個男生走的很近,還經常一起出去玩,她是不是談戀愛了,是不是會影響學習; 我家孩子經常抱著手機,一玩就是幾個小時,你提醒他,他嫌你煩,你不說,他也不知道會玩到什麼時候
  • 讓孩子學會如何與異性相處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與異性相處,使友情成為促進孩子健康向上的推動力。青春期異性之間的交往對孩子有許多益處,家長應支持,同時提醒孩子學會自律。就像遵守交通規則可避免車禍一樣,遵循異性交往的規則,可以避免很多煩惱、危機,使孩子順順利利度過青春期。蘇東上初二時,對同班一位女生產生了朦朧的好感。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於是,青春期對父母反抗的本能和父母對青春期的無知出現了激烈的衝突,這往往也是造成親子關係矛盾的根本原因。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寫給所有困惑的青春期父母一封信
    各位仍在困惑不知道如何教育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們好:今天我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所有正在「限制」孩子行為的父母們,放飛孩子的夢想,一起與青春期同行!文字寫得有點長,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看完!記得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看到了很多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留校成為導員。
  • 孩子青春期叛逆的真相,看懂了影響孩子一生!
    由於家長會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習慣性地控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父母的控制往往適得其反,家長不但不能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反而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背道而馳。2、判斷孩子叛逆類型,對症下藥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當跟孩子觀點不一致時,不要用強勢的態度逼孩子低頭,要用平靜的語氣跟孩子商量。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並引導孩子跟你溝通。
  •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不是因為到了13歲,而是沒得到父母足夠的愛
    但是,儘管青春期孩子稚氣未脫,卻有渴望獨立的思想意識,他們不再覺得自己是小孩子,對於父母和老師說的話,不但聽不進去,還偏執易怒,往往其他人一句話沒有說在心坎上,就會暴跳如雷,同時感到委屈痛苦。
  • 青春期孩子多有三種需求,父母越不滿足,孩子心理越受傷,越叛逆
    相信絕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類似的育兒難題,為什麼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變得愈發難管呢?其實,孩子也是被逼無奈呀,他們不是不乖,而是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幾種需求。 ,並且十分好面子,他們希望父母能夠尊重和理解自己,擺脫管教和束縛,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如果父母當眾批評孩子、在熟人面揭孩子短,都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是叛逆期也是塑造期,父母要陪娃度過
    當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時候,父母都會十分的頭疼,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是最難管教的,也正因如此,所以父母也很擔心孩子這個時候會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孩子的青春期,對於父母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果父母懂得採取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和教育,那麼孩子就能夠順利的度過這一個"叛逆期",父母也能夠塑造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叛逆期其實是孩子渴望獨立,但是能力又有限的一個階段,這個時期他們渴望被認同。
  • 《少年的你》啟示:青春期異類做派,少年們的苦,父母應該如何破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讓我們看到了備考高壓下學校黑暗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期少年們浮躁而敏感的心態下處理問題的極端性,影片雖以現實題材改編而成,但青春期這個大腦還在發育的產物,遠遠不止校園欺凌這一種現象,一定還有其他困惑的場面,比如:13歲以後的孩子是不是經常看到同學新買旅遊鞋,新買衣服,自己回家給父母談,也想買,如果不買,孩子就非常生氣……
  • 更年期女性遇上青春期孩子怎麼辦?
    這個年齡段的女人恰巧遇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很多女人都處理不好母子(女)間的關係,通過各種資料了解到這個階段女人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1、首先作為母親應該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情緒。明白自己面對的孩子不再是小孩子了,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變化,已經長大成人到了青春期了,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孩子了,是有獨立思維的青春期孩子了,認識到這點,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就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