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由曾國祥導演,周冬雨與易烊千璽領銜主演,該片於2019年10月在內地上映,2020年在第39屆香港金像獎中可謂是最大的贏家,先後狂攬了8個獎項: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原創歌曲、最佳影片、最佳編劇、最佳導演。帶著這些尊敬的獎項我刷完了這部電影。
來自網絡
該影片主要講述了少年們在高中時的事件,主線是以一樁校園欺凌的死亡事件為導火索,引發了兩個少年與命運掙扎後,通過彼此守護最終成為夢想的成年人的故事。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讓我們看到了備考高壓下學校黑暗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期少年們浮躁而敏感的心態下處理問題的極端性,影片雖以現實題材改編而成,但青春期這個大腦還在發育的產物,遠遠不止校園欺凌這一種現象,一定還有其他困惑的場面,比如:
相信孩子進入青春期後,遇到的焦慮還遠遠不止這些,看到孩子難受父母也會跟著著急上火,但如果問的過多,孩子反而避而不答,甚至嫌棄父母事多、鬧心,畫面偶爾激烈還有拌嘴,真像「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怎麼辦呢?今天這篇文章就談談孩子青春期問題以及父母應如何引導孩子,走出那些所謂的困擾。
來自網絡
關於青春期介紹的書籍,有很多,定義也都差不多,最常規的表述是人類生理、生化、內分泌及心理、行為的突變階段。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中這樣描述青春期「青春期本來就帶危險性,但它並不能把人的性格做真正的改變,青春期只是把正在成長過程中的孩子帶到了一個全新的意境之中,給那些孩子一種全新的考驗,青春期的孩子都會表現一些異常的行為,比如像獨立,爭取與成人平等的性格、成熟的氣質」。
通俗一點說青春期可以理解為孩子因為身體發育變化,帶來的各種異常反應,這些反應主要都是心理問題在作怪。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朱迪斯·沃納在美國《新聞周刊》中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問題,也提出了一些見解,她認為孩子的這種叛逆是由於心理陣痛造成的,這種陣痛,讓他們感覺自己在做各種分類,會被貼上一些標籤比如好看的「校花」、「校草」,要和喜歡的人一起玩等等,這個被分類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過程,會帶來一些情感和心理上的傷害。所以父母會看到青春期的孩子焦慮和叛逆,其實這是一個自我蛻變的過程,那麼這個蛻變過程,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減輕壓力呢?
來自網絡
1、 用正確的態度對待優秀同伴
進入青春期後在學校裡,孩子的同學多了起來,身邊可能會出現什麼相貌、成績、家庭背景等等比自己更優秀的同學,比如影片中魏萊的家庭背景就很優越,他們的存在,可能會讓孩子感覺壓力大增,也或者會讓孩子找不到認同感而自卑,胡小蝶就是因為自卑承受不了壓力而選擇了自殺。
面對這些問題,父母應該怎麼辦呢,答案就是要多陪伴孩子,但不要過度的關注,可以引導孩子多角度看問題,正是由於優秀的人在身邊,才能照亮自己前進的路,才能讓自己看到更好的事物。可以給孩子講些優秀人物的事跡,比如跳水冠軍郭晶晶與吳敏霞,在當年兩人一組的時候,郭晶晶永遠都是那個耀眼的星,是吳敏霞不行嗎,當然不是,吳敏霞的教練評價吳敏霞是一位非常有毅力的運動員,但她依然願意做個陪襯,後來郭晶晶退役後,吳敏霞也是世界冠軍。可見有時候不是自己不行,只是機會沒到,只要自己不放棄,努力掌握好技能,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
來自網絡
2、 讓孩子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青春期的孩子與我們大人一樣,在學校難免會遇到一些煩心的人和事,這時候要溫柔的鼓勵孩子說出來,如果孩子受了欺負或者委屈,孩子能自己解決就自己解決,不能自己解決的儘量尋求外部資源,比如尋求學校的老師解決,影片中陳念就是尋找了外部資源小北。當然如果有需要父母也可以公開去學校課堂上說,但確實需要慎重,因為孩子的內心可能會更自卑,認為自己不行,在同學面前感覺很丟面子。所以父母要引導孩子多找資源儘量自己解決。
3、 讓孩子學會關上心中的「一扇門」
有時候孩子由於身體變化、脾氣秉性,還會覺得自己的一些特徵與別人不同,從而遭到來自同學的壓力,這時候父母要鼓勵孩子學會拋棄壓力,與孩子分享一些正向有價值的事跡啟發他們。
來自網絡
例如有一次魯豫採訪白巖松,問他如何解決工作中的壓力,白巖松就坦然說媒體行業也是一個名利場,做的多就被關注的多,自然好與壞的評價也就搖擺不定,可能今天是「民族英雄」,明天就要被眾口斥責,這很正常,自己要學會把這些噪音屏蔽。做完工作後就不想這些問題,把這些全都關在「心」外。這樣的方法同樣適合青春期孩子,不要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即可。
4、 鼓勵孩子提高認知,換個角度拓寬自己的價值邊界
人都有長處,也都有短處,特殊的年齡階段,不要讓孩子陷入對自我的認知缺陷中,孩子身上一定會有閃亮的光點,比如孩子成績比較好,但音樂比較差,當孩子遇到負面評價或者遇到失望的事情時,例如報名參加歌唱比賽沒有成功,可以引導孩子說這方面不好,我們在某個學科方面表現就很好,老師已經怎樣了你哪些方面的優點等等,讓孩子找到自己被認可的地方。
來自網絡
例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表現就很值得學習,他早期的作品都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有人說他是諾貝爾的陪跑者,對此他這樣評價自己「諾貝爾獎不重要,讀者才重要」。他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找到了更高的寫作意義,也因此覺得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陪伴孩子認識怎樣做更好的自己,幫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父母要用愛和體諒引導他們,不要製造問題,也不要試圖強制他們做一些不喜歡的約束,只需要在他們身邊時隱時現的陪伴就好,相信孩子長大後,回憶青春必將感激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