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少年跳樓:父母,我們的青春期很脆弱,需要陽光和尊嚴!

2020-12-20 詩酒說文化

9月17日,一個14歲的少年從五樓縱身躍下。

因為在學校打撲克牌,張某銳被請了家長。 然而,他的媽媽到來後,不但沒有安慰他,反而徑直走向他,伸手就是一耳光。

初三的男孩,個頭已經高出母親不少,但他只是下意識用手臂擋了擋。

之後,他不再有任何防衛動作,老老實實受著母親甩過來的第二個耳光,由於她的母親情緒激烈,竟然顧不得周圍還有師生三三兩兩,伸手掐住男孩的脖子。

班主任趕過來勸說,母親又猛推了幾下才作罷。

他們消失在監控鏡頭裡,只留下張同學 呆呆地、默默地站著。

2分鐘後,他扭身看了一眼樓下,又望了望母親的方向。 然後,毫不猶豫跳下去。

一個14歲的孩子,竟用如此決絕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的離去,掀開了多少人青春期裡,那個最隱秘的角落。

有網友說,「自殺的孩子是為我們大多數人而死的。」

青少年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他們從一出生開始,就是獨立的個體!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權力是中國家庭繞不過去的東西。

為什麼有的父母敢肆無忌憚地,當著眾人的面,教訓自己的孩子?

如果站在面前的那個人是你的上司,你不會隨便伸手,這是砸自己飯碗。

如果站在面前的那個人是朋友,你不會隨便伸手,你清楚他不會老實地站直挨打。

如果站在面前的那個人是路人,你不會隨便伸手,因為伸手之後的代價是未知的,你不一定能承受。

可站在面前的那個人,是自己的孩子,意味著自己可以想怎樣就怎樣。

一個網友說,她也曾被母親當眾教訓。 她哭著請求母親,能不能顧及一下她的自尊心。

母親卻說:你是我生的孩子,有什麼自尊心?

在一些家長眼裡,孩子是這樣的存在—— 你賦予他生命,所以,他附屬於你。 你賺錢供他吃穿,所以,他必須感謝你。

中國傳統文化有一個弊端,就是「養育之恩大過天」的思想,即使被父母當眾羞辱、踐踏自尊,也得老老實實受著。

即便家長有錯,孩子也該選擇包容,任何形式的報復都是不孝,這一切,就因為「我是你父母,我生你養你,我就有權力這麼做。」

家庭暴力的產生,是有根源的,而很大一部分,就來自父母小時候對兒女的暴打。

豆瓣上有個帖子,做兒子的,從九歲到十六歲,挨了爸爸98頓打,常常打到口鼻流血、渾身淤青。

起初,爸爸要他在本子上記下為何挨打、怎麼挨打。

後來,變成了自發的記錄,因為「我早晚要報仇。」

長大後,爸爸因為打不過兒子,不再動手;兒子說,該給的生活費一分不少,兒時挨的打也會一次次還回去。

更多的時候,孩子不會選擇報復,也不會選擇原諒,僅僅只是,算了。

我希望天底下的父母能改變傳統愚昧的觀念,和孩子和睦相處,給他們的青春期一些陽光和尊嚴。

畢竟,這不僅僅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更是為了即將老去的自己。

相關焦點

  • 14歲男生跳樓身亡,父母該如何「管教」青春期孩子?
    ▲圖片來自電視劇截圖日前,湖北武漢江夏區一名14歲男生跳樓身亡的新聞,讓公眾頗感痛心。據報導,這位男生就讀於初中九年級,當天下午因為與同學在教室裡玩撲克牌,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校配合管教。這名男生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打了兩耳光,之後乘人不備跳樓,因傷勢嚴重被宣告不治。這一悲劇再次引發了輿論場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探討,孩子母親的做法也受到了輿論的廣泛批評。但平心而論,此時此刻恐怕沒有人比這位母親更加痛苦、悔恨。除了扼腕嘆息和痛斥批評之餘,我們更需要一種建設性的探討:處於過渡期的青少年,他們的心理是怎樣的?
  • 14歲男生被母親扇打後跳樓墜亡:青春期孩子的情緒變化,父母要懂
    武漢一中學,一個初三男孩在學校跳樓身亡。就在前兩分鐘,在教學樓的走廊裡,他被母親扇打,原因是他在學校和另外兩名同學打撲克,老師請家長到學校來配合管教。被母親打後這個男生只是默默地在原地站了兩三分鐘,然後轉身爬上欄杆決絕跳下。這一幕看得人實在太心痛了。不知他在最後的那兩分鐘,低著頭內心經歷了什麼樣的憤恨和掙扎。
  •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後跳樓墜亡,讓我想起了那個在EVA中的少年
    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墜亡近日,又有這樣一則新聞讓人心痛「湖北一14歲少年被母親打耳光之後跳樓,後經搶救無效身亡。」白髮人送黑髮人也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心疼的悲傷,我們也無法想像那位14歲的少年在選擇跳下之時內心到底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 12歲女孩開學日跳樓身亡:破碎的青春期,這些孩子怎麼了?
    故事看到這裡,我想大家和我一樣都感到不可思議,很難想像一位剛剛步入青春期的女孩會因為父母的幾句說教而結束自己的生命。 《心理科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和兒童以及20歲左右的成人不一樣,青少年不區分情緒中的消極部分。所以青春期可能是情緒發展特別脆弱的時期。
  • 14歲跳樓男孩的獨白:媽媽,你甩過來的耳光,好痛
    文 | TianBian雲17日,武漢江夏一中,年僅14歲的初三男生張某銳,因和同學在教室打牌被叫家長,被母親扇耳光後跳樓身亡。孩子在母親離開,跳樓之前,默立兩分鐘。如果說,你覺得被學校和老師叫家長會很沒有面子,那我站在走廊裡,被你過激的行為弄得站不穩腳跟時,也很沒面子。媽媽,你忘記了嗎,我也是一個生命,是一個需要尊嚴的獨立個體。如果,你能對我溫柔一點,可能,我會懂得收斂。
  • 13歲女孩跳樓:青少年問題頻出,父母需反思,將人生遙控器給孩子
    7月14日,四川達州女孩在與家人爭吵後,乘人不備跳樓身亡。離我寫上一個14歲女孩跳樓僅幾天之遙。14歲初中生跳樓:女孩面對紛繁世事,尤其需要家庭後盾我們的孩子現在出現很多問題,比如:1。毫不感恩,不親父母很多父母有這種感覺:我什麼好的都給他,願意為他花錢花時間,可是他卻從不買帳。沒有感恩之心?其實,父母自認為的好,只是一廂情願。孩子的世界裡,那是禁錮,是遙控他的自由。你並非對他好。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是叛逆期也是塑造期,父母要陪娃度過
    孩子的14歲是一個特殊時期沈女士一直覺得自己的兒子是屬於比較乖的孩子,但家裡的老人提醒沈女士說,孩子就要14歲了,這個階段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所以會發生比較的叛逆,讓沈女士要多加重視。孩子的變化讓沈女士覺得不可思議,她和其他的家長進行溝通,發現同齡的孩子也都或多或少出現了叛逆的現象,而不少家長每天都需要和孩子爭吵,這也令她們頭痛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
  • 《解碼青春期》送給家有十幾歲孩子父母的親子溝通寶典
    一、青春期有哪些特點 青春期是人生發展中很關鍵的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最脆弱、最迷茫、最危險的時期。每天打開網絡、報刊、青少年自殺、跳樓、犯罪的報導屢有出現,令人不寒而慄。青春期的孩子都有哪些特點?12-14歲,「我是誰」階段,特點是好奇,易怒、不穩定、生活的焦點是尋找自我。這個階段的孩子尤其需要鼓勵,家長鼓勵的話語,正反饋的確認,會有利於孩子找到「我是誰」,慢慢地清晰對自我的認知。這個年齡段孩子有易怒這個特點,家有青春期孩子,一定會有切身的體會。
  • 14歲男孩被母親扇耳光跳樓:媽,除了去死,我別無選擇
    就在前幾天,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個初中學校裡,14歲男孩張某銳從5樓跳下,不治身亡。這幾天,我不斷在微博刷到這個視頻,還看到了整個過程的完整版,真的讓人窒息。根據官方消息,「男孩因為在教室內與另兩名同學玩撲克,班主任請三名學生家長到學校配合工作,張某銳在五樓走廊被母親扇了兩耳光,張某銳乘人不備跳樓。」
  • 14歲少年被媽媽扇耳光後跳樓身亡,你那麼愛他,卻逼死了他
    一、疼痛的青春,難解的愛 在電影《何以為家》裡,十二歲的小男孩子兒,將父母告上了法庭,男孩兒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如果孩子們都知道上法庭,控訴家長,那麼,這個世界上,多少的父母將成被告,監獄都關不下。 最近,一則新聞,再次刺痛人心。九年級的少年,在教室裡打撲克牌,被老師叫家長協助管理。 母親見了孩子,不管不顧,一個耳光抽過去,還掐著少年的脖子。被趕來的老師拉開後,回過身來,又是一個耳光。
  • 《少年的你》啟示:青春期異類做派,少年們的苦,父母應該如何破
    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讓我們看到了備考高壓下學校黑暗的一面,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青春期少年們浮躁而敏感的心態下處理問題的極端性,影片雖以現實題材改編而成,但青春期這個大腦還在發育的產物,遠遠不止校園欺凌這一種現象,一定還有其他困惑的場面,比如:13歲以後的孩子是不是經常看到同學新買旅遊鞋,新買衣服,自己回家給父母談,也想買,如果不買,孩子就非常生氣……
  • 商洛一14歲少年服毒自殺,年輕的生命為何如此脆弱?
    青春年少,本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而在商洛市柞水縣的鳳凰古鎮,一個14歲的少年卻在衝動之下服毒自殺。 少年名叫張衛東,是鳳鎮中學初二年級的學生。像往常一樣,在張衛東星期天下午返校,僅僅住了一個晚上,張衛東在星期一的上午又回到家。可誰也沒想到的是,僅僅幾個小時之後,一臉愁容的張衛東選擇用極端方式結束了自己年僅14歲的生命。
  • 14歲孩子留下遺書「請聽我說,我想做我自己!」值得所有父母聽到
    幾個月前,一名14歲男孩留下遺書,從家中14樓窗戶上大喊一聲「媽媽,我愛你」。然後一躍而下,給家人留下了無盡的痛苦。遺書中寫道:在初中的這幾年內,我仿佛日子一天比一天還難過了……我有多少次在床上翻來覆去的痛哭、失眠,你們都認為我朋友多,其實我很孤獨的,你們以為我十分陽光,其實我在很多事方面心裡十分難受。短短幾句話,足以令人感受到一個14歲孩子的孤獨與無助。
  • 14歲學生跳樓自殺身亡,生前疑遭老師批評,學校:我們不存在過錯
    12月8日,一位14歲的初中學生從教學樓的5樓墜下身亡。據了解,此前這位學生在語文課上被老師不點名批評。其家長認為孩子的死與老師平時對成績較差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批評、侮辱和冷暴力有關,但學校回應:我們不存在過錯。學生墜樓學校認為無過失,曾3次發生相關事故學生王大忠老家是贛江的,父母來到東莞市做生意,跟隨一同來到這裡上學。
  • 當眾被扇巴掌後,14歲男生跳樓身亡:​奪走孩子命的,不是媽媽那兩巴掌
    但是,僅僅是媽媽的幾句話,兩個巴掌,一頓推搡,那個孩子就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嗎?早在這個慘案以如此悲痛的方式爆發前,這個家庭已經隱藏了太多的親子矛盾。悲劇,不過是以極端的方式,把一個家庭內部長久藏匿的暗傷,撕開一個口子曝光給世人看,並提醒所有圍觀者: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有問題時,其實你已經錯過了10次陪他改正的機會。
  • 江夏一中跳樓事件的新聞末尾,有一條評論讓我瞬間淚目
    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無法控制地心痛,可能真的只有當了父母才能感受到的心痛。事情的緣由很簡單:14歲的初三男生課間在教室打撲克,學校叫來了家長。男生的媽媽怎麼和老師溝通的,新聞裡沒有交代。攝像頭監控到的畫面是:媽媽沿著走廊徑直衝走過來,打了孩子一個耳光,孩子擋了一下。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孩子在14歲時的叛逆期,家長是需要十分注意的,這個時期的孩子內心敏感多變,逆反心理最突出。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這個階段的孩子想要脫離父母的管教,對父母的批評不再虛心接受越是父母不讓做的事,就越要做,一定要和大人「對著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14歲現象」。
  • 和家人爭吵後,12歲女孩縱身跳樓身亡,留下無限懊悔的父母咋辦?
    12歲女孩因與家人發生爭吵,縱身從家裡跳樓,經搶救無效後死亡。近日,四川眉山一小區發生一起慘案。一名12歲女孩周某某與家人發生爭吵,一氣之下,縱身從樓上跳下。救護車到達現場後,進行搶救,無奈女孩還是死去。當地派出所發出警情通告稱,經初步調查為因家庭口角引發跳樓自殺。
  • 四川樂山兩女子跳樓生亡,其中一名女孩年僅14歲
    生命是脆弱的,有時僅僅是外界的一個小小刺激,也可以壓垮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據媒體報導據 12月20日晚上8點左右,四川樂山市邦泰國際社區發生一起墜樓事件,兩名女子相繼跳樓身亡,其中一名女孩只有14歲,現場畫面令人痛心。
  • 14歲男生墜樓前的3分鐘,是中國教育最殘忍的一幕:請尊重孩子吧
    但很多人看到消息第一反應是指責那個孩子太脆弱了:「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太不懂事了,父母只是打罵了幾下就要跳樓。」這種絕望的感覺,我們很多人都經歷過,甚至在成年後依然經歷著。只是當年的我們,幸運地熬過去了。而有的孩子,永遠地停留在了那一刻。我們應該去共情這個絕望的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責他心裡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