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C媽學堂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的掌心寶,所以每個家長都會用自己的方式愛著孩子。有的家長雖然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所使用的教育方式,可能並不是特別合適,所以就特別容易給孩子造成傷害。
曾有一位母親因為自己的不恰當舉動,使其兒子做出了非常過激的行為,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在班上和同學玩撲克時,被班主任發現了,於是就讓孩子叫了家長來學校。
這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位男孩的母親來到學校後,直接打了男孩一巴掌,甚至還掐住了男孩的脖子,對其進行了非常粗暴地對待。
因為當時正巧是課間,所以來來往往的同學非常多,有很多同學都在旁邊駐足圍觀。
於是老師趕忙上前制止,男孩的母親在老師的制止下,停下了手上的動作,但是非常生氣地離開了,只留下男孩一個人呆呆地站在走廊。
隨後,驚人的一幕發生了,男孩竟然翻過了圍牆,從樓下跳了下去。
這件事情一經曝光,網友們展開了非常激烈地討論,有的網友認為孩子的這一舉動,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太差了,有的網友則認為媽媽不應該當眾打孩子。
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媽媽打兒子,以及兒子跳樓這兩件事,是一定聯繫性的。
所以很多網友提出了兩個問題:孩子的這種舉動是否太過玻璃心?媽媽打兒子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適?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大家討論最為激烈的,但同時也是很多家庭教育當中,家長們會遇到的問題,下面就帶各位家長探討一下。
01孩子不能接受家長的打罵,是否是玻璃心?
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例如在孩子犯錯後,家長對孩子進行了一些打罵,但孩子的反應非常過激,甚至出現了強烈的抗拒。
因此很多家長感到非常奇怪,為什麼孩子在被家長打罵後,會表現的這麼玻璃心?
★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
打罵式教育,可以說是中國的傳統教育方式。因為在古代私塾,教書先生就以戒尺作為主要的教育方式,而且很多家長也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因此在孩子犯錯後,許多家長就會使用這種方式教育他們。
但是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接受能力比較強,所以無論被家長打多少次,罵多少次都沒有事。
可有的孩子,因為接受能力比較弱,所以面對家長的打罵,會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但這並不代表孩子非常玻璃心。
★家長的打罵傷害到了孩子的自尊心
有的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打罵的時候,並不能掌握好分寸,他們對待孩子的言語,甚至是帶有侮辱性的,所以會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孩子,他的母親當著其他同學的面,對孩子大打動手,這無疑會給孩子的自尊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
因為在這些同學裡面,有可能有著孩子非常好的朋友,也有可能有著孩子暗戀的女生,但是母親的這一做法,無疑是將孩子臉面狠狠地撕扯掉了。
但是很多時候,家長似乎認識不到這一問題,甚至會說出這樣的言語:你不過是個孩子,能有什麼自尊心?但這對於孩子來說,遠比打罵受到的傷害要大。
★家長的打罵讓孩子產生了叛逆心理
有些家長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家長,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甚至會把打罵當成唯一的教育方式,這也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犯錯並一定是他們真的做錯了,而是因為認知方面出現了問題,所以只需糾正一下就可以了。
但是家長的打罵,卻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對於自己可能並非重視,所以只會使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時間久了,也就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以及情緒。
02孩子犯錯後,越是無能的家長越喜歡用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因為很多家長會認為,打罵是解決孩子犯錯的唯一辦法,所以一直都在使用這種方式教育孩子的。
育兒專家崔玉濤認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是他們的必經過程,所以打罵並不一定能帶來正面的效果。
①打罵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很多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打罵,並不一定能解決實際問題。因為家長的打罵,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可能做錯了事情,但並不能讓他們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事?
所以家長的持續性打罵,也只能抑制住問題的發生,但並不能解決問題的根源。
這也意味著孩子有可能會反覆犯一些錯誤,但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究竟在哪?因此會陷入惡性循環當中,使得問題變得越發嚴重。
②打罵會傷害到孩子與家長的關係
打罵並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甚至會傷害到孩子與家長之間的關係。這是因為家長的過度打罵,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叛逆感,認為家長並不愛自己,所以才會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
當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強化後,就會慢慢產生出不滿,甚至會認為家長討厭自己,所以才會對自己各種打罵。
時間久了後,彼此間的關係也會發生一些變化,甚至會變得非常生疏。
③打罵是家長教育的無能表現
其實家長對孩子進行打罵,也是一種教育無能的表現。因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非只有打罵這一種方式,但打罵卻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
很多不合格的家長,就會用這種最簡單的方法對待孩子,但並沒有考慮到這種方式的使用,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畢竟成為家長是不需要考試的,所以很多家長會用著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無端的懲罰。
甚至有的時候,家長對孩子的打罵,不過是家長情緒的一種宣洩,並不是為了對孩子進行教育。
03孩子犯錯後,家長究竟該如何對待孩子?
孩子犯了錯誤後,雖然需要接受家長的教育,但是粗暴地打罵,並不能起到實際性的作用。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認為,孩子在做錯事情後,一定要採取適度地懲罰教育,但不能太過粗暴,因為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陰影。
首先,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
很多家長對孩子進行打罵,往往是不分青紅皂白的,也就是指孩子只要犯了錯,就會使用打罵的方式進行教育,但這並不能起到實際的效果。
所以家長應該在孩子犯錯後,了解孩子犯錯的實際原因,之後根據他們犯錯的原因再進行教育。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犯錯並不一定是故意的,有可能只是出於對家長的模仿,所以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言行,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事。
因此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前,最好還是先了解一下具體原因,分清孩子究竟是無意犯的錯,還是故意犯的錯,這樣才能進行正確的教育。
其次,家長可以根據情況輕微的懲戒
雖然家長對孩子進行打罵,並不一定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犯了錯,就不需要接受懲罰。
因為有的時候,孩子犯的錯誤並不一定是小錯,有可能是一些觸犯原則性的問題,比如做出一些非常沒有禮貌甚至欺騙他人的行為。
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如果只是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往往並不能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家長在孩子犯錯後,可以適當地進行一些懲罰,但是這些懲罰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不能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打罵他們。
即使想要通過打罵的方式讓孩子長記性,也要選擇適合的部位進行,否則有可能會給他們造成傷害。
最後,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的犯錯
很多家長之所以會在孩子犯錯後,選擇打罵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因為他們內心不能接受孩子犯錯。
因為在很多家長看來,自家孩子是非常完美的,所以無論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是正確的,因此在家長的心裡,並不認為孩子會做錯事。
但事實上,孩子的成長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所以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
因此家長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接受孩子會犯錯這件事,只有這個樣子,才能在孩子犯錯後,不做出過分衝動的行為。
另外,家長也可以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這樣也能更好地接受孩子會犯錯的事實,同時也能增進彼此間的親子關係。
04C媽碎碎念
面對孩子犯錯,家長一定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就打罵孩子,這樣只能起到反效果。
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做錯事情的真實原因,儘可能地照顧到孩子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別怕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