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不停止無休止的嘮叨,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2020-12-20 頓頓媽媽

那天去參加朋友的婚禮,看到一幕,有兩個小孩在打打鬧鬧,時不時的會亂跑碰到周圍的人。媽媽立刻去制止他們:「聽話,不許鬧了,一會兒要去坐席吃飯了。」然而,兩個小傢伙並沒有聽話,依舊在追逐打鬧。

媽媽有些生氣了,說:「再不聽話就要挨揍了。」倆孩子像是沒聽見一樣,還是你打我一下,我碰你一下趕緊溜掉的樣子。這時年齡小的跑得太快跌倒了,媽媽順勢抓住了他:「給你說過多少遍,要安靜,別追追鬧鬧的,就是不聽話,撅起屁股來。」

小孩怯怯地看著媽媽,估計是周圍人太多,媽媽不好意思打孩子,就警告孩子,不許再跑了。

但是孩子像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一會又開始追鬧起來。很快,兩個孩子又鬧了起來,周圍的人對這兩個如此「活潑」的孩子,感覺到很無奈。媽媽也感覺到很頭疼,但似乎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去制止倆孩子的行為。有孩子的家庭,遇到的情況遠不只是這個……

你叫他去刷牙,他就是磨磨唧唧不去,好不容易去了,還想講條件;你叫他吃飯別看動畫片,他「威脅」你,不讓看就不吃飯;天氣變冷,你讓他多穿件衣服,他和你唱反調,說穿多了臃腫難看;你讓他放學先寫作業,他用惡狠狠的眼神看你……反正就是,你說什麼,他都不聽。

這時候你常常會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錯了,教育方式不對?這樣想就對了,還真的出現在自己的身上了。

教育書籍中講到:孩子是不會按照成人的道理去做事的,他們是通過行為和感受來認知的,你得和他做到共情。有時甚至你什麼都不用說,他就知道該怎麼做了。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因此,話少的父母比較有威嚴。

說到孩子刷牙,按照常規父母的做法:威脅有蟲子,說不刷牙會變黑;或者是刷牙有獎勵;又或者逼著孩子去刷牙,不刷就挨打,或者告訴幼兒園的老師等等方法,一次兩次可能會受用,時間久了大人的耐心與好脾氣會被耗盡。

記得孫儷曾經發過一篇微博:她給孩子們放了一個紀錄片,講的是一個小朋友拔牙的過程,通過X光,小男孩的門牙全部被蛀空了。不得不把壞的牙齒都拔掉。整個紀錄片,大人看得都心裡打顫,就別提小孩子了。

看完之後,小朋友都乖乖的按時刷牙。通過看紀錄片,孩子們的直觀感受是不刷牙的後果很嚴重,被拔掉牙齒會很痛苦。這比苦口婆心的讓孩子刷牙強多了。

我們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會講很多遍,他很難聽進去一句。

其實很多時候,不講道理,彼此的好感會存在很多。

有時候孩子不愛吃飯,很多家長就會追著喂,或者嘮叨,說不吃會餓,威脅孩子吃。孩子一次不吃,不用強迫,真正餓一次,也不讓他吃零食,

讓他知道餓著的滋味,下次就會好好地吃飯了。

還有時候,孩子會因為要買一個玩具在商場裡大哭大鬧,這時候你講道理根本不管用。你就把他抱回家,或者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哭,讓他發洩,陪著他,因為他就是哭給你看的。如果你礙於面子,或者心疼孩子就買了,下次他會變本加厲,因為他知道這「招」管用,他哭鬧的目的就是讓你妥協。

你就陪著他,等他哭累了,鬧夠了,就沒事了。因為他知道,哭鬧不管用,下次他就不會這樣了。

我們很多父母,習慣性地給孩子講道理,批評孩子,叨叨叨說著不停,不管孩子聽不聽,反正就是不停地講,這樣的溝通是無效的。

其實孩子親身體驗和感受的行為,獲取的教育更為深刻,才更具有意義。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調研:什麼時候最反感父母?

呼聲最高的是:父母嘮叨的時候。孩子在0-3的時候,你可以盡情的和孩子嘮叨,講得越多越好,孩子可以感知父母的聲音。但是伴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就別嘮叨了,越嘮叨,孩子就會越叛逆。為人父母,一定要學會做一個會溝通的家長。

愛孩子,懂孩子,就是保護孩子,我是頓頓媽媽,一個陪孩子成長的80後媽媽,感謝點讚與關注。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嘮叨,助長孩子的逆反心!
    永無休止的嘮叨,對孩子就是精神上的疲勞轟炸。沒完沒了的說教批評只會讓孩子心生厭惡,挑起孩子的敵意,使親子之間的矛盾不斷緊張激化。所以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面對家長的嘮叨時,就產生叛逆心理,孩子的內心往往是:「你越讓我怎麼做,我就越不怎麼做。」嘮叨屬於父母的一種負面情緒,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的控制。
  • 父母的嘮叨,是害了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是為了你好」這恐怕是最讓孩子憎恨和無奈的一句話了。愛嘮叨的人,常常自以為是為你好,為你掏心掏肺。但是對於被嘮叨的人來說,你的「愛」卻是一種壓力——意味著你根本不信任我,你要控制我。有位愛嘮叨的媽媽,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喜歡亂畫,就是不愛寫字。
  • 遠離嘮叨,別讓孩子「耳朵磨出繭子」
    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和孩子來說,「嘮叨」都不可能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嘮叨」這個戲碼,甚至每天上演。有一首以媽媽的各種嘮叨表現為歌詞的《媽媽之歌》曾在網上風靡一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 孫儷被「母親」無休止「吸血」:不被愛的孩子,一生都要負重前行
    缺愛的家庭,讓房似錦感到窒息,她一生的夢想是要擺脫噩夢般的家庭,但責任心又讓她無法一走了之。 從小不被愛的孩子,一生都要負重前行。 原生家庭的影響會深入骨髓,伴隨人的一生,不幸的人會像松子一樣,用一輩子的時間來舔舐傷口。
  • 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幾點,家長輕鬆告別嘮叨
    最近,閨蜜想我抱怨說,孩子再不開學,她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平時就喜歡拖拖拉拉,經常是忘東忘西,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從來沒有按時完成過。現在在家上課,孩子更不可能自覺聽講。這不,閨蜜發現兒子上課時總是做小動作,不是轉筆就是來回看,根本沒有認真聽講。看到這裡的閨蜜就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把兒子嘮叨了一頓。
  • 嘮叨多少傷害就有多大,父母你們還在做嗎?
    每一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一些家長在教育方法上的欠缺或不當,使得自己的教育不僅沒有效果反而產生了負面效應,引起了孩子的反感。你知道嗎?孩子最反感父母的六大行為的排行榜中,「嘮叨」竟位居第一!聽聽孩子們怎麼說的!
  • 測一測:你是個喜歡嘮叨的人嗎?
    選擇A:你是一個超級嘮叨狂,一開口就停不下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你都會無休止地嘮叨。你在骨子裡就有嘮叨的個性,而且樂此不疲,當你一開口的時候,就恨不得把所有想說的話都說給對方聽,而且自己說的津津有味,全然不顧及對方的感受。 選擇B:你偶爾也會嘮叨,但是你能把握好度。你的嘮叨完全是出於對家人的愛,發自內心地關心他,希望他過得更好。最重要的是,你的嘮叨,不是絮叨,而是囑咐,也就是說,你不會周而復始地重複一件事,說清楚就結束。
  • 父母嘮叨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壞處?細數父母嘮叨的「三宗罪」
    文|TF別說是一個小孩,假如是你的上司、父母,不厭其煩的給你重複說過的話,換位思考一下,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一唱一和化身唐僧式的嘮叨,一樣會讓孩子反感。別總以為孩子好為出發點,就讓孩子聽你的,你這樣做對孩子學習不僅沒幫助,甚至會對孩子性格造成很大的影響,細數一下父母嘮叨的這「三宗罪」一、教育效果差一句話的效果往往取決於說話的人,而非重複的次數。家長反覆不停的講,會讓孩子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聽某一件事情反覆聽太多,就會感到聽不清了,就像夜晚的催眠曲一樣。
  • 「我想要個不嘮叨的媽媽」,孩子的心聲,做父母的要重視
    那麼,孩子時間長會習慣你的嘮叨,不在把你的話放在心中。不管你以後說的是對還是錯,他都認為你是在嘮叨他。很多時候,「嘮叨」的父母,總覺得自己替孩子操碎了心,可是孩子不領情,早就不耐煩了。甚至都產生了厭煩和反抗的心理,那媽媽對孩子的「嘮叨」的原因是什麼呢?對孩子會有什麼影響?怎麼樣才能不嘮叨,有能到達目的呢?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在一百多年前,鴉片作為一種毒品摧殘了人們的意志,毀掉了很多人的生活,同樣,一張諷刺的照片,也讓我們知道,現在很多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都整天在家看手機,無心學習和工作,導致自己不思進取,甘心淪落失敗,如果孩子的人生就此停步,那麼這一生也就被毀了,畢竟時代的進步和發展也會讓手機被取代,將來,孩子也有可能會變成一個啃老族和巨嬰,不能自食其力,更不要說獨立的過上優質的生活
  • 愛嘮叨是女人結婚後的通病,你的媳婦是這樣的嗎
    沒有什麼比老婆的嘮叨更令老公心煩的了,一個女人,即便她擁有全天下最美麗的容貌,但是如果她脾氣暴躁,染上嘮叨的毛病,那麼,她最美麗的容貌便約等於零,老公對她只會退避三舍。生活中愛嘮叨的女人似乎到處可見。有一些女人好像從來沒有順心的事,沒有順心的時候。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和她在一起,都會聽到她在喋喋不休地抱怨。高興的事被她拋在了腦後,不順心的事總被她掛在嘴邊。
  • 「原生家庭的傷害,會毀了你一生嗎」?聽聽心理師怎麼說
    有這麼一句話叫做:原生家庭的傷害,需要一生的時間來修復。這句話並不是毒雞湯,原生家庭的缺陷,確實能給一個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原生家庭有缺陷,孩子長大後就會有缺陷,這句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 3種媽媽被稱為「家庭殺手」,第一種毀娃一生,快看有你沒有
    孩子和父親都是相互獨立的,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間和自由,不希望被媽媽所控制。有幾種媽媽就可以被稱之為「家庭殺手」,雖看似為家庭付出了很多,但是家人卻並不買帳,尤其是第1種簡直是「毀」孩子一生。第1種:偏愛抱怨的媽媽「我真是瞎了眼,才會嫁給你!」「你看看你有沒有一點學生的樣子,你們兩父子都是一個樣!」
  • 你的每次「催」孩子,其實是在「毀」孩子
    02心理學上,3-6歲的孩子正處在敏感期,對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按「加速鍵」會打亂孩子自己的節奏。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那些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等特徵,有些孩子更是在父母的催促下,會過早地成為「小大人」。也有一些孩子,表現為反應遲緩、缺少責任心等特點,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續否定中失去自信。
  • 你的壞情緒,會毀了孩子一生
    不管生活壓力多大,千萬不能把壞情緒帶給孩子。我們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一舉一動,孩子都會放在心上。你的情緒波動有多大,孩子的內心就有多崩潰。在孩子的眼中,媽媽一直都是親和溫柔的形象,從來不會大聲和他們說話,更不會斥責和打罵,所以從小到大,孩子們都喜歡和媽媽暢所欲言,天馬行空的聊天。什麼樣的家長,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懂得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孩子的一生都會被幸運眷顧。
  • 電視劇《拯救少年犯》:家長的偏見,毀了孩子的一生
    姥姥總是對小女孩說:「你媽媽就是被你爸爸殺死的,你長大了要給你媽媽報仇,你現在的不幸也是你爸爸一手造成的。」小女孩將姥姥的話記在了心裡,對爸爸產生了恨意。小女孩就這樣慢慢長大了,他心中對爸爸的怨恨也越積越多,想為媽媽報仇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終於,在一個下雨的晚上,小女孩外出很長時間。
  • 父母越喜歡嘮叨,孩子會越來越差勁,學會把控適度的言語教育
    這一點讓小編非常不能夠理解,因為在長大之後會非常珍惜父母的每一句嘮叨,為什麼孩子會那麼討厭呢?後來有一次英子在跟侄子相處的時候,就詢問了他最討厭父母的什麼行為,他也是說最討厭父母經常會對自己嘮叨,說很多大道理。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有一次閨蜜送孩子去上學,結果馬上就要遲到了,兒子還在那裡磨磨唧唧慢慢悠悠,這時閨蜜徹底火了,不停地給孩子說:"就要上課了,你怎麼就不能快點,剛才我就提醒你很多遍了,可你就是不聽,還是在這裡磨嘰。"閨蜜還沒有說完,孩子就開始捂著耳朵並朝閨蜜吼叫道:"你有完沒完,你能不能夠不嘮叨了?"接著甩門就走。
  • 別只會對孩子嘮叨,了解超限效應的危害,嘮叨是最沒用的教育方式
    生活當中我們總會發現孩子會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而在這段時間父母定然會對孩子不停的嘮叨,希望孩子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劉先生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變得出色一些,可是孩子學習成績一直以來都不是太好,這也讓劉先生感覺到十分著急。為了能夠讓孩子的學習成績得到一定的改變,劉先生每天工作完了之後,就會不停的監督孩子,並且對孩子不停的嘮叨。
  • 《人生遙控器》:你想要怎樣的一生?
    這可把麥可高興壞了,此後,他不斷利用這個遙控器,將自己的生活快進:不想聽老婆嘮叨,快進;不想和家人一起進行無聊的聚餐,快進;不想無休止地等待升遷,快進……他總是跳過生活中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保留生活中的高光時刻:升遷、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