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拯救少年犯》:家長的偏見,毀了孩子的一生

2020-12-21 小庚庚爸爸

文/小庚庚爸爸

最近刷了一部電視劇《拯救少年犯》,在這部劇中,小女孩的媽媽總以為丈夫有外遇,她開始變得敏感,甚至不讓女兒碰家裡的東西。漸漸地,小女孩的媽媽因為焦慮而變得抑鬱寡歡,甚至天天在孩子面前說她不想活了。終於在有一天,女孩的媽媽站電線都纏繞在了自己的身上,剛好丈夫下班,他將電線接上電,打算看電視,殊不知,這電線的另一頭纏繞的是自己的妻子,妻子當場被電擊中身亡。

丈夫要上班,小女孩被送到的姥姥家裡,由於姥姥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對小女孩的爸爸存在著偏見。姥姥總是對小女孩說:「你媽媽就是被你爸爸殺死的,你長大了要給你媽媽報仇,你現在的不幸也是你爸爸一手造成的。」小女孩將姥姥的話記在了心裡,對爸爸產生了恨意。

小女孩就這樣慢慢長大了,他心中對爸爸的怨恨也越積越多,想為媽媽報仇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終於,在一個下雨的晚上,小女孩外出很長時間。爸爸出去找她,想把女兒帶回家裡,在這個時候,女孩哭著對爸爸說道:「你為什麼要殺了媽媽,我恨你,我要為媽媽報仇。」女孩不聽爸爸的解釋,從書包裡面拿出了一把刀,捅向了爸爸,爸爸當場身亡。看著爸爸倒地的時候,女孩才後悔莫及。

這位小女孩本來可以擁有一個很美好的未來,卻因為姥姥對爸爸的偏見。讓小女孩對爸爸產生了恨意,小女孩的一生也因此被毀了,那麼,家長哪些偏見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傷害?

這三種常見的偏見,很多家長都有過

《殺死一隻知更鳥》一書中曾提到 :在一個群體裡,一旦形成了合意的偏見 ,這些偏見就會轉變成欺壓的利刃,它會改變一個人,使一個人走向毀滅,對孩子來說也不例外。

1、讓大人之間的偏見影響孩子

大人之間也會產生偏見,但大人之間的偏見,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拯救少年犯》中的小女孩就是因為大人之間的偏見,讓自己產生了錯誤的判斷,使她對爸爸產生怨恨心理。如果大人之間存在著偏見,家長將自己對對方的偏見告訴孩子,也會影響孩子的判斷能力,孩子也會對那個讓家長產生偏見的人產生敵對心理。

2、對孩子的性格產生偏見

在大多數家長看來,內向的孩子都是不討喜的。他們都喜歡性格比較外向的孩子,這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會產生偏見。家長會因為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有偏見,會對孩子進行語言嘲諷、貼標籤、貶低孩子性格等行為。這種偏見很常見,對孩子的傷害卻很深。

3、對孩子們的差異產生偏見

二胎政策開放以來,大多數家庭都有兩個孩子,由於兩個孩子之間會產生差異,家長會對孩子們的差異產生偏見。比如:老大年齡比較大會比較懂事,老二年齡比較小,會比較調皮,家長會對調皮的老二產生偏見,會經常當著老大的面指責老二。家長對孩子們的差異產生偏見,影響的只會是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

家長偏見,毀了孩子的一生

1、使孩子內心產生仇恨

家長之間也會互相產生偏見,比方說:婆婆對媳婦不滿,會在孫子面前說媳婦的壞話,甚至憑空捏造一些不好的傳言,使孩子對自己的媽媽產生誤解。這不但影響了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親子關係,還會使孩子的內心產生仇恨,孩子甚至會因為仇恨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後悔終身,並且難以彌補的事情。

2、使孩子變得更加不自信

家長因為孩子的性格對孩子產生偏見,家長的否定也會讓孩子變得自我否定。家長給孩子內向的性格貼了負面的標籤,這不但不會讓孩子變得外向,孩子也會因為自己內向的性格變得更加不自信。孩子還會因為家長的偏見,變得自我封閉,沒有勇氣敞開心扉去交朋友,這對孩子的社交以及人生發展都有一定的影響。

3、影響孩子們的團結意識

二胎家庭貴在團結,但家長因為孩子們之間的差異而產生偏見,對表現不如意的孩子,進行指責、嘲諷 、貶低。甚至在另一個孩子面前指責那個表現不如意的孩子,將孩子貶得一無是處。家長的偏見將會影響孩子們之間的團結意識,孩子們將難以友好相處,更不懂得團結友愛,這將會影響家庭的和諧。

家長要放下偏見,用愛去養育孩子

1、不讓大人之間的恩怨影響孩子

大人之間也會存在著恩怨,他們會因為彼此的恩怨而產生偏見。但家長不應該讓大人之間的恩怨去影響孩子,大人之間恩怨要靠大人們自己化解。我們要放下偏見,用愛去養育孩子,多陪伴孩子,不缺席孩子的成長。做一個有責任感,並且尊重孩子的家長,才能讓孩子變得優秀又獨立。

2、接納孩子的不足

人無完人,我們大人都有不足之處,更別何況是小孩子。家長要懂得接納孩子的不足,不要對孩子不足進行批判、苛責、壓制,不要對自己的孩子產生偏見。對待孩子,家長要給予更多寬容與理解,用心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多鼓勵孩子,才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3、給予孩子們一個有愛並且公平的環境

目前,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步入了二胎家庭,但二胎家庭最忌諱偏見。家長如果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而產生偏見,這不但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自信,還會影響兩個孩子和諧共處,兩個孩子將難以團結起來。二胎家庭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們一個有愛並且公平的環境,對待孩子們要一視同仁,給予孩子們平等的愛與關注,才能讓孩子們擁有團結意識,孩子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家長偏見,將會毀了孩子一生,家長們要懂得放下偏見,用愛去養育孩子們,才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各位家長朋友們,你們是否存在偏見行為?歡迎留言互動!

你的點讚是我的動力。若是喜歡我的文章記得分享收藏,關注我哦!

(本文全部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巴掌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家長別嫌事不大,不然後悔來不及
    俗語說「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這句話當然是玩笑話啦,現在的孩子多麼嬌貴不用多說,沒有哪個家長是真的忍心無緣無故的打罵孩子的。但畢竟家長也是人,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家裡的熊孩子真的過於「出格」,也保不齊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出手。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在新聞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很多孩子,因為父母搶下來手機而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比如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等等案例,這些也讓很多父母感到很恐慌,生怕自己管深了孩子接受不了,又擔心不管影響了孩子的將來,現在手機也變成了很多人手裡的「精神鴉片」,正在一步步侵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家長再視而不見,恐怕孩子就要被毀掉了。
  • 電影《少年犯》在80年代轟動一時,主演們現在怎麼樣了?
    電影《少年犯》在80年代轟動一時,主演們現在怎麼樣了?
  • 《琉璃》偏見毀了很多人,他們的前途、他們的愛情,還有人生
    電視劇《琉璃》中偏見的人很多,具備諷刺意義的地方也很多。所謂的名門正派,卻做著齷齪不堪的事情。 其實,《琉璃》中的五大門派,也是帶有偏見的,偏見蒙蔽了他們的雙眼,毀了很多人。 五大門派毀的第一人就是黃宥明飾演的烏童。 話說,烏童雖然可恨,但也著實可憐。首先,他出生卑微,本進入五大門派之一西荒點睛谷後,可以有一番作為。
  • 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打擊貶低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怨不得誰
    拿自己的孩子去攀比,似乎是很多家長的習慣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家長的攀比行為會讓他們很反感。尤其是一些家長,拿孩子去攀比,然後貶低打擊自己的孩子。01越「無能」的家長,越喜歡打擊貶低自己的孩子,毀了孩子怨不得誰
  • 偏見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暈輪效應:偏見之下,從來沒有勝利者
    「偏見」在哪吒這兒有了最深刻的表現,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吶喊裡,包含了一個孩子對自身經歷、遭遇所有的無奈和不服輸。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用一種印象來概括一個人呢?「暈輪效應」殺傷力大,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把孩子的一生都壓垮了。
  • 豆瓣高分電視劇,放棄的心態,差點毀了他的一生
    豆瓣高分電視劇,放棄的心態,差點毀了他的一生!必須說,張一山的演技真的一直在線,因為童星的緣故,臺詞自然不做作,也許也是因為形象的原因,他演的餘罪非常深入人心,最後一集對老傅失利時哭得眼睛通紅的哭戲真心好評。
  • 看完這部紀錄片《震撼教育:少年犯》,請別再說:他只是個孩子啊!
    而今天,番茄君索要推薦的這部紀錄片,就和少年犯罪有關,紀錄片的名字叫——《震撼教育:少年犯》。用紀錄片導演的話說,這些少年犯暴力無度、胡作非為,所以即使他們未成年,也要接受和成年人一樣的審判,面臨2至65年的監禁。
  • 1974年的樂高說明書告誡所有家長:你的偏見,正在毀掉孩子的可能性
    似乎在相當一部分人的認知裡,很多事情都和性別掛鈎,比如男孩子不能喜歡洋娃娃,女孩子更應該學鋼琴……如果有孩子不符合這種「規律」,就可能會被視為「異類」。記得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申公豹說過一句話:「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成見如此,偏見也是如此。然而,一個快樂、幸福的好孩子背後,必定站著拋開偏見意識的父母。
  • 以為對孩子好,卻是在「毀」孩子,這6點很多家長都在做
    現在的很多家長很注重孩子的教育,所以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在向他們灌輸一些自己認為對的觀念。 他們覺得這樣對待孩子,能夠讓孩子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也更容易培養良好的性格。但是育兒往往不是如此,很多家長以為很不錯的育兒觀念,其實很多時候是在毀孩子。
  • 35年後《少年犯》演員現狀,有的當老闆有的成導演,有的已去世
    尤其是當有一位家人,拿出一架錄音機,給一個少年犯播放起他母親的臨終遺言時,王靜珠頓時淚如雨落。那位母親,在錄音中一再責怪自己沒能把孩子教育好,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看到孩子從高牆內走出來。當時,王靜珠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創作願望,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拍一部專門的電影,給迷茫中的孩子們看,讓他們從電影中感受到家庭的牽掛,和社會的溫暖,從而重新開啟嶄新的人生之路。
  • 孩子長得醜,真得怪家長!老一輩「睡扁頭」的堅持,毀了多少孩子的顏值!
    還有一種說法是扁頭是「福相」,在老人看來,天庭飽滿、大耳垂、圓臉、扁頭才是好相貌,想要孩子擁有開闊的臉型,就給孩子睡扁頭。不管是哪種原因,兩代人的審美差異都明顯存在。不過這次大家倒也不用爭論到底是哪種頭型好看,因為從醫學上來講,不建議大家給孩子睡扁頭!
  • 電視劇《想見你》:穿越時空,只為你
    這樣的結局,讓「虛擬」更加貼近生活,更引導我們反思電視劇背後的社會問題。 陳韻如的舅舅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對待孩子只是一昧的迎合、欺騙、安撫,卻將孩子真實處境置若罔聞。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代溝,或許是因為孩子心裡清楚,家長從來沒有把他們的心事放在心上。
  • 《請不要生氣》:那些在「偏見」下長大的孩子,最後都怎麼樣了
    一旦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家長的心裡就會把孩子自動歸到令人失望的類型。那麼有哪些行為,是家長不自覺地用偏見的眼光看待孩子呢?父母是孩子最信任和依賴的人,卻在無形中成了最傷害孩子的人,父母對孩子的偏見會給孩子造成很嚴重的心理負擔,通常表現在哪些方面呢?①自我否定家長的偏見會造成孩子對自我的否定,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
  •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但千萬別當這3種爸爸,容易「毀」了孩子 父親在家庭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同時父親的價值觀、言行舉止會影響孩子,調查發現由父親親自教導帶大的寶寶其智商相對比較高,以後走向社會更容易擔負責任,也更容易成功,但是相對如果父親的教育不恰當卻是會毀了孩子,對孩子的一生都將造成影響。
  • 18名真正少年犯參演,中國電影史僅有一次,一上映看哭幾代人!
    1985年我國第一部反映監獄題材的電影《少年犯》開拍,包括馮傑在內的多名在押犯人參與了這部電影的演出。在劇中,馮傑除了擔任男演員外,還演唱了影片的主題歌《心聲》,這讓他紅遍大江南北。馮傑用充滿感情力度的演唱徵服了我市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一次又一次在金海岸迴蕩。
  • 中國動畫,毀在了一部分家長手裡
    只要能把自己逗得哈哈大笑,讓自己感動的稀裡譁啦,或者能讓自己天天搬個小板凳,準時守在電視劇前的動畫片,都是好動畫片。簡單的情節、拙陋的動畫技術,黑白的影像,都不能阻擋孩子們看動畫的熱情,大家一樣看的津津有味。可誰能想到,有一天,當動畫製作技術變好了,動畫故事情節豐富了,反而成了動畫產業的一種災難。近日,「女童模仿熊出沒情節墜樓案」終於審結了。
  • 女星老來得子,12歲斷奶15歲分床,病態母愛毀了孩子的一生!
    曾經有人說過母愛是全世界最偉大的感情,確實是這麼一回事,女子本弱為母則剛,但是所有的感情都應該有個限度,過了這個度往往就會好心幹壞事,最終毀了孩子的一生。在娛樂圈就發生了這樣一個奇葩的事情。小編今天要談的母親是溺愛孩子的特例。
  • 《變形記》:本是富人家的遊戲,卻毀了農村孩子王紅林的一生!
    在網上有越來越多的人批判這檔《變形記》,指出這檔節目對農村孩子的不公平!這檔節目在剛出來到時候,非常吸人眼球,這檔節目和湖南衛視很多的節目不一樣,是一檔公益節目。參加變形記的李宏毅曾經在一個直播中透露:《變形記》的很多摔東西的情節都是被逼著做的,節目也是有劇本的,一般按照劇本來演。
  • 「暈輪效應」的負面影響:孩子的「偏見」之下,從來沒有勝利者
    文 | 小允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偏見下成長的孩子,不管孩子是受到偏見,還是偏見他人,對孩子都無利,家長要引導孩子走出偏見。在小說《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種族偏見就是一個可怕的「殺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