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這句話當然是玩笑話啦,現在的孩子多麼嬌貴不用多說,沒有哪個家長是真的忍心無緣無故的打罵孩子的。但畢竟家長也是人,耐心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家裡的熊孩子真的過於「出格」,也保不齊會控制不住自己而出手。不過,這裡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一定要冷靜,因為很有可能你的一巴掌下去,會毀了孩子一生。#百裡挑一#
一巴掌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先說一個真實案例吧:3年前,4歲的小鑫就因為調皮被家長訓罵,一氣之下就跑出了家門躲了起來。一直到天黑,不見孩子回家的家長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就發動街坊鄰居尋找,終於在一個偏僻的角落找到了小鑫。孩子找到了,按說此時該是皆大歡喜的,但小鑫爸卻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一巴掌打在了孩子的臉上……小鑫當時並沒有覺得疼,只是覺得周圍的聲音是越來越小,直到聽不到任何聲音。由於害怕,小鑫當時並沒有把這件事告訴爸爸,直到第二天發現依舊是聽不見,這才告訴了父母。
看到孩子聽不見聲音著急的樣子,小鑫爸爸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連忙帶小鑫去鎮上的醫院檢查。可那裡條件簡陋怎麼可能查得出病因,於是一家三口長途跋涉來到市裡找專家檢查,結果診斷為:耳聾,而導致小鑫耳聾的就是爸爸的那一巴掌!
醫生介紹,這種耳聾多與遺傳有關,有些人一出生就攜帶耳聾基因,是一類隱性的基因,目前已發現的可致聾的基因超過120個。攜帶這些基因的孩子,一般在剛出生時聽力是正常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變化,會出現聽力的逐漸下降,也有的會因為受到撞擊、壓力變化、感冒等,觸發這個基因的開關,導致耳聾的發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 SLC26A4基因,被業界稱為「一掌致聾基因」)。
也有一種情況,是一些孩子自身攜帶的線粒體12S rRNA基因異常,他們會對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異常的敏感,即便很少的劑量,也可能發生極重度的耳聾。這也是為何早些年有很孩子,只是普通的發燒感冒,打了一針卻出現耳聾的原因。
據統計,我國8500萬殘疾人中,有33%是聽力障礙的,每年新增聽力殘疾患者6~8萬人,平均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到3名聽力障礙兒童。這其中,近60%的聽力殘疾者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耳聾患者。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一定很關心如何能及早地發現孩子是否攜帶致聾基因。目前比較普遍的做法是,新生兒的採血篩查,即寶寶出生後72小時內在採足跟血的同時,採1滴手指血,通過對寶寶血液的檢測可以及時發現是否攜帶耳聾基因。然後根據具體的情況採取必要的護理,以降低以後的耳聾風險。
如有的家長為了孩子腦袋不受震蕩,從小就給孩子戴頭盔(這樣做法雖極端,但也實在無奈)。若查出是線粒體12S rRNA基因異常,對孩子日後的用藥就要萬分謹慎,禁用氨基糖甙類藥物。(注意:足跟血篩查是群體過篩檢查,不能排除有個別病例被漏診的可能。因此,即使寶貝通過了篩查,一旦聽力出現明顯下降,也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我是喬妹,雖然說這是先天性問題,我們無法避免(有報導顯示,超過80%聾兒為聽力正常父母所生育),但我們可以通過前期的篩查及時得知信息,做到未雨綢繆。但不管怎麼說,打孩子這件事也不對,尤其是不能隨隨便便打孩子的頭,家長在這裡還是要注意控制下自己的情緒以及教育的手段。最後,若覺得文章有用,別忘了點讚並轉發給身邊的家人朋友們吧,感謝您的支持(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