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兒今天叫一聲媽,禁不住淚如雨下,高牆內春秋幾度,媽媽呀你牆外苦盼, 淚血染白髮。想昨天,兒象脫韁的野馬,狂暴粗野,亂踢亂踏,媽媽呀,兒跌入激流, 幾番沉浮,不能自拔,幾番沉浮,不能自拔,又恰似狂風暴雨,摧折了未放的花……」
時間是1985年的深秋,一部電影,打動了萬千觀眾的心。一首插曲,也瞬間火遍了大江南北。
這部電影,就是《少年犯》,這首插曲,就是《少年犯》中那首感人至深的《心聲》。
很多觀眾還以為這首歌是由著名作曲家所創作呢,其實並不是。這首歌的作曲是當時的少年犯李春生,而演唱者呢,是當時的少年犯王頡。他們憑藉真情實感,為我們呈現了一首非常好聽的歌,同時也為電影《少年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少年犯》這部電影,是由著名老電影人張良王靜珠夫婦所創作的。說到張良,很多影迷可能更熟悉的是他的演員生涯,尤其是他在八一電影製片廠期間所主演的那些電影,所塑造的那些角色,如《董存瑞》中的董存瑞、《哥倆好》中的大虎和二虎、《林海雪原》中的高波等,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
但後來他和妻子王靜珠,一起南下去了珠江電影製片廠,並改行做起了導演。而他的妻子,則拿起筆擔任起了編劇,於是夫妻倆成為了「最佳拍檔」,接連推出了如《梅花巾》、《山葉魚檔》、《女人街》等優秀影片。
那麼,這對夫婦倆,又是如何想起創作《少年犯》這部電影的呢?這事兒,還得從1981年的夏天,開始說起。
1981年,由張良王靜珠夫婦創作的電影《梅花巾》上映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於是夫婦倆想再接再厲拍出一部新的電影來。為了尋找素材,王靜珠來到了北京一些老幹部家中進行走訪,這其中就包括了公安部的一些老幹部和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老幹部。
而也正是在公安部一些老幹部的提議下,王靜珠來到北京少管所,看到了高牆內那一個個花季少年,和那一張張迷茫無助的面孔,已經是幾個孩子媽媽的王靜珠感到心痛極了。而緊接著不久安排的少年犯與家人見面會,更是讓王靜珠的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
記得那天,王靜珠看到了太多感人的場景,他聽到了女兒在父親懷裡的哭聲,看到了兒子為媽媽抹去眼淚的畫面。尤其是當有一位家人,拿出一架錄音機,給一個少年犯播放起他母親的臨終遺言時,王靜珠頓時淚如雨落。那位母親,在錄音中一再責怪自己沒能把孩子教育好,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看到孩子從高牆內走出來。
當時,王靜珠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創作願望,她認為自己有責任拍一部專門的電影,給迷茫中的孩子們看,讓他們從電影中感受到家庭的牽掛,和社會的溫暖,從而重新開啟嶄新的人生之路。王靜珠把這部新電影的名字,定名為《少年犯》。
王靜珠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丈夫張良後,得到了張良的支持。於是兩個已經年過百半的人,開始為這群迷途的孩子四處奔忙。為了保證劇本的真實性,他們跑了太多地方,從上海到廣東,再從北京到遼寧,幾乎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只為搜集更有典型意義的素材。
結果這劇本寫了改,改了寫,一共花了5年時間,前前後後總共改了12稿,才最終成文。
1984年冬天,《少年犯》的電影文學劇本創作完成後,接下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找誰來拍這部電影了。而當時的電影廠,又都在搞承包製,基本上是誰能拿到投資,誰才能有拍片的權利。而為了影片能儘早投拍,張良王靜珠夫婦又開始四處「找錢」。好在這時他們手裡有一塊「敲門磚」,那就是他們剛拍出的一部電影《山葉魚檔》上映後,獲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績和社會反響。為此很多企業單位都表示想要參與投資,最終,是上海勞改局出資60萬,並與深圳影業公司共同出品。而製片人是誰呢?大家一致推薦王靜珠來擔任,於是,王靜珠就成為了一個女製作人。
1985年,電影《少年犯》攝製組成立。然而因為深圳影業公司剛成立不久,連創作團隊都不齊全。沒辦法,攝製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面向社會招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招聘面試之後,他們組成了一支50人的隊伍,而這些人員來自20多個行業,其中有很多人原本根本沒有拍過電影,所以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雜牌軍」。可是就算是「雜牌軍」,也照樣能拍出好作品,最終在張良王靜珠夫婦的嚴格把關下,由「雜牌軍」拍出的電影《少年犯》,不僅叫好,而且叫座。
那麼影片中的演員,是從哪裡來的呢?其中的女主角——女記者謝潔心,張良導演想到了前不久剛剛在珠影廠拍攝過電影《與魔鬼打交道的人》的朱曼芳,她1962年和著名演員達式常、杜熊文等一起從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畢業,然後進入上影廠做演員,擁有豐富的表演經驗,而且她形象端莊秀麗,氣質出眾,很有觀眾緣,由她來扮演謝潔心,具有一定的親和力。
而趙所長呢,他們想到了昔日八一廠的老同事趙汝平,他也是一位好演員,由他在《閃閃的紅星》中所扮演的潘冬子父親潘行義,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扮演劉隊長的胡大剛呢,也來自當時的上影廠。他曾在《等到滿山紅葉時》、《女大當婚》等電影中出演角色,觀眾雖對他並不熟悉,但實際上他也具有一定的表演實力。這一點,我們在《少年犯》這部電影中,就有所體會。
另外,在影片中客串方剛母和方剛父的演員,也都來自上影廠,分別是洪融和奇夢石。他們都是經驗豐富的老戲骨,在《少年犯》中給我們帶來了非常真實感人的表演。
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令我們印象深刻,那就是謝潔心的兒子,後來因為母親忙於工作,忽視了對兒子的教育,最終導致他也成了一名少年犯,引起了人們的深思。而這個角色的扮演者名叫劉新,他是八一廠著名反派演員劉龍的兒子。
而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那些性格迥異的少年犯了。比如像桀驁不馴自尊心很強的方剛,如人小鬼大讓人不省心的蕭佛,如單純、幼稚但極有求知慾的沈金明等,他們都在電影中有非常出色的表現,所扮演的角色,也令我們久久難忘。很多觀眾以為他們都是專業演員,其實並不是。張良導演為了達到「用真實的人和事還原真實故事」的目的,影片中所出現的18名少年犯,他都選擇了當時上海市少年犯管教所的學員來扮演。
這些孩子,雖然沒有表演經驗,但是他們有真實而深刻的生活體驗,所體現出來的東西也更加感人。而且張導演還有一個心願,那就是通過電影的拍攝,能夠讓這些犯過錯的孩子,感受到自由的可貴,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而且他希望通過這次參演,也給這些孩子們創造一個立功減刑的機會。這實際上也是張良王靜珠夫婦創作《少年犯》這部電影時的初衷,那就是:挽救孩子,造就人才。
事實上,這些孩子,因為參與了《少年犯》的拍攝,並有良好表現,都獲得了減刑。18個人中,有12人還得到了釋放。1985年11月,電影《少年犯》上映後,立刻引起巨大轟動,並在第一時間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關心問題少年的熱潮。
「為明天洗刷滿身的汙泥,棄舊圖新,立志奮發,媽媽呀,有妙手回春,殘枝敗葉,又放新花,殘枝敗葉,又放新花,兒已被扶上駿馬,去追回失去的年華,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媽媽呀,待兒回家時,再喊您親愛的媽……」當動人的旋律再次響起,我的眼睛也再次潮潤。忘不了35年前這部電影曾帶給我們的感動,更忘不了一群演員在影片中的動人表演。
那麼35年的時間過去了,他們都怎麼樣了呢?他們的現狀和近況如何呢?都有怎樣的變化呢?現在,就讓咱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扮演謝潔心的朱曼芳,如今79歲,氣質優雅,很少再拍戲,但我們經常會在一些電影活動現場看到她的身影。她的女兒,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影星鄔君梅。
扮演趙所長的趙汝平。如今89歲,精神矍鑠。而扮演劉隊長的胡大剛,如今66歲,退休後在上海虹橋古玩城經商。
客串方剛母和方剛父的是洪融和奇夢石,如今洪融75歲,而奇夢石已於2002年11月1日因病去世,享年78歲。
扮演謝潔心兒子的劉新,後來成為了一名影視劇導演。
扮演方剛的陸斌拍完《少年犯》後得到減刑,但出獄後竟然又因幫朋友打架,進了監獄。不過後來出獄後還是本本分分地做起了生意,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
扮演蕭佛的蔣健,當時拍電影的時候年紀很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待電影拍完以及他出獄的時候,他已經有1米8那麼高了。他後來也做起了生意,當上了一家五金店的老闆。
而扮演沈金明的王劼,就是電影中《心聲》這首歌的演唱者,頗具音樂才華。拍完《少年犯》後,他減刑兩年,出獄後開始從事歌舞演出,後來他還專門去中央戲劇學院學習,然後也開始做起了生意。
1986年,在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中,《少年犯》以得票率最高的成績榮獲第九屆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的榮譽。我記得當時談起獲獎的感受,張良說了一番話,令我記憶猶新。他說,我們拍這部電影,不是想要獲獎,而是想讓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問題少年,不應該忘記他們,更不應該歧視他們。而顯然,張良王靜珠夫婦倆和他們的創作團隊,做到了這一點。
那麼親愛的朋友們,請問大家還記得1985年上映的這部電影《少年犯》嗎?還記得《心聲》這首插曲嗎?還記得影片中的那些演員嗎?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網友和影迷進行互動吧。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點讚和分享,這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本文由DJ雅清團隊原創,未經允許請勿抄襲!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老電影的那些事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