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成績,他們的成績反而很優秀,那些越是被逼、被嘮叨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反而不理想。其實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高層次"的家長從來不是只跟孩子講大道理。
很多孩子說,一聽到家長給自己嘮叨,講一些大道理他就煩。不妨父母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有人跟自己這樣嘮嘮叨叨,講一些大道理,你們煩不煩?所以,只會講道理的家長,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
只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呢?
1.說再多都沒用,孩子已經麻木。
心理上有個名詞,叫做"超限效應",是指刺激過多、過長或太久從而引起的不耐煩、自動屏蔽的現象。鄰居家的樂樂最近迷上了遊戲,他的媽媽看到他最近學習不走心,便開始了轟炸似的說教,樂樂一看媽媽生氣了,便抓緊回房間寫作業了。可是由於父母的不注意時,樂樂偷偷的去玩遊戲,以後怎麼說教都不管用,媽媽的話樂樂仿佛都當耳邊風,依舊我行我素,成績一落千丈。可見,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和孩子心理疏導,單純的說教對孩子在教育上並沒有起到應用的效果。
2.容易讓孩子反感,激起孩子逆反心理。
對於一些孩子,光講道理是沒用的,孩子對於家長的道理還不能深入的理解,還會讓孩子覺著自己嘮叨,引起反感。農村長大的雪梨,小時候家裡沒條件又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吃了很多沒文化的虧,為了讓孩子不走自己的後路,平日裡常逼著自己的女兒學習鋼琴,也常常對女兒講自己因沒文化所吃過的虧,奉勸自己的孩子要聽話,好好學習。一天,女兒拒絕了學習鋼琴,雪梨又開始了自己嘮叨模式。可孩子還是不聽拒絕學習,無奈,雪梨只好放出狠話,如果不聽話就把她扔出門外去,沒想到女兒自己走出門外,並不屑的看了一眼自己。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出現了逆反心理。
那麼既然只說教並不起作用,那到底"高層次"家長的教育到底是怎麼做的呢?
1.給孩子講道理時要講具體,不要說太多沒用的話,帶有負面情緒。
給孩子說教,要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必須要讓孩子知道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比如"你現在應該抓緊時間做作業"。給孩子講道理也不是抱怨、指責。當你帶有負面情緒的時候去說教孩子,孩子一定是不聽的,因為負面情緒容易感染,容易把不好的情緒傳播給孩子。所以指令要具體得當,不要帶負面情緒。
2.不只給孩子講道理,還要規範自己,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有些家長也總對孩子說:"做一件事就要堅持到底,不要輕易放棄",無奈自己有些事情就堅持不了,中途放棄。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怎麼樣做了,孩子自然跟著你怎樣做。有些事情自己本身就做不到,不要再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去做。有句俗話說得好"三等父母用拳頭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為管孩子",身教重於言教,做孩子最好的楷模。
3.少嘮叨,耐心聽孩子反饋。
家長太能說,容易把自己的話被當成噪音。言簡意賅,把該說的說了,平時少說,一次性把該說的說完。給孩子講完,還要給孩子一些時間,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很多家長是自己下完一次的指令,接著下第二次指令,完全不給孩子反應的時間。時間久了,孩子完全把你的話當成耳邊風,你的道理絲毫沒有任何作用。
所以,給孩子講道理也要有技巧地去講,如果掌握不好就會變成嘮叨,大家任何一個人都不喜歡被嘮叨個不停,家長的長時間嘮叨常引起孩子的反感。教育也從來不是靠嘴巴就能輕鬆解決的事情,希望各位家長都能把握好尺度,讓自己所講起到應有的作用。
各位家長們,你們在說教上,還有什麼方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