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和孩子講道理了,吃力不討好,聰明的家長都在用強權教育

2020-12-23 騰訊網

文丨飯飯媽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家長已經認識到以前的那種棍棒教育,是不適合用來教育孩子的,因此很多家長,轉而開始對孩子採用講道理等方式來進行教育。

這種教育方式看似非常的正確,讓家長們感覺到既不用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又能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並且從中學習到一些東西,使孩子得到成長。

但是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如果家長長期的使用一些規矩,道理來約束孩子,經常對孩子進行以語言形式表達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

時間一長,孩子就可能非常牴觸家長這種教育方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曾經有育兒專家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一個孩子,當他的心理環境處於淘氣狀態下的時候,孩子對自己的思想活動控制是比較差的,思想穩定性也是不足的。

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對他進行大量的以語言為表達方式的思想教育,那麼孩子幾乎是不會接受的。

對於這種思想狀態的孩子,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採用強權控制。只有採用強權控制這種比較直接的方法來壓制孩子的不穩定思想,才能讓孩子接受家長的教育。

有些家長可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孩子無法長期的接受講道理這種教育方式。

其實這裡家長重點需要明白,孩子因為年齡尚小,各種生活經驗、技能都是比較欠缺的,心理也是不成熟的,對於孩子來說,道理這個概念有點陌生,和孩子們講道理,他們很難完全明白道理的意思,可以說跟孩子講道理就是在浪費時間。

有時候家長重複地對孩子講道理,希望孩子能夠理解道理中的意思,但是孩子在最初的時候就不懂其中的意思,長期反覆地說教只會讓孩子形成一種自然的拒絕屏障,也就是家長隨便怎麼說,孩子就是一種聽不進去的狀態。

為什麼長期講道理行不通?

孩子難以長時間保持聆聽

在之前,相關人士曾經做過一項實驗,試驗的對象是兩組不同的家庭。

第一組家庭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使用的就是講道理的方式,也就是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用語言來說服孩子,糾正孩子的錯誤。

第二組家庭則是按照強權教育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也就是孩子在出現問題、犯錯的時候,家長會有強權來對孩子進行教育。

結果發現,採用講道理方式教育孩子的那一組家庭,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前期孩子還是一種可以聆聽的狀態。

但是到中後期的時候,孩子完全無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完全無法聽取家長的說教,甚至在後期的時候,孩子臉上很明顯的出現了煩躁、不耐煩的表情,以至於孩子經常會有想脫離家長控制範圍的衝動。

而另外一組家庭,也就是使用強權教育的那一組家庭,卻完全沒有發生這樣的情況。

為什麼孩子無法長期地聽取父母的說教呢?

因為有數據顯示,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分鐘時間,如果家長進行了超出這個時間限制的說教,那麼孩子就很難聽進去,即使家長說的道理非常淺顯易懂,非常的正確,孩子仍舊是聽不下去的。

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不足

家長還要明白另一件事情,那就是孩子正處在學習成長的階段,他們對於語言的理解能力,並不像大人怎麼健全,他們對於語言還正處於學習階段。

如果家長使用比較複雜的文字對孩子講道理的話,那麼孩子很難完全去理解其中的意思,這就會造成孩子處於一種半懂半不懂的狀態。

如果一個人不明白對方語言中是什麼意思的話,將很難有耐心繼續聽下去,也由於無法完全理解對方語言中的完整意思,從而無法達到相應的教育效果。

所以,無論是從心理方面上還是從實際效果上,家長的說教都可能會因為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不足而失敗。

頻繁的講道理會讓孩子煩躁

相信大家都看過周星馳主演的《大話西遊》吧?裡面唐僧對孫悟空採用的就是頻繁講道理的教育方式,讓悟空難以承受,這樣不但達不到教育效果,還會起到非常激烈的反作用。

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唐僧是嘮叨,是將道理冗餘化,其中垃圾信息太多,從而導致悟空無法承受。

而自己是講道理,沒有冗餘信息,所以不一樣。真是這樣嗎?

家長要知道,如果你的道理中含有生澀文字,超出了孩子的理解範圍,或是反覆地強調某個道理,那麼你的說教很可能都會成為「唐僧念經」。

強權教育更適合孩子

相比講道理的方式,其實強權教育更加適合突破孩子的心理屏障,從而達到對孩子的教育目的。

1)孩子的心理屏障薄弱

因為孩子的心理環境建設尚未完成,所以孩子的心理屏障是比較薄弱的,很容易被一些小事情所攻破。

因此當孩子在不聽家長講道理的時候,家長採用強權教育來突破孩子的心理屏障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從而能夠非常輕易的達到教育的目的。

2)孩子自我認識不足

孩子處於成長階段,無論是心理還是其他方面都發育的不太完整,所以孩子們對於自身的認識是不充足的。

孩子們沒有良好的自我認識,也就導致孩子們不能客觀的對自己進行一個評價,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或思想是不是正確的。

如果家長使用強權控制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話,孩子將能夠更好的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對自己產生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3)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

雖說孩子的心智隨著自身的成長不斷的健全,但在成長的階段中,孩子的心智仍舊是尚未成熟的,而強權教育就是鍛鍊孩子心智的一個過程。

你會發現,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講道理的話,孩子心裏面想的總是採用某種方式,來推翻家長的道理,但如果家長使用強權教育的方式對待孩子的話,孩子反而更能夠懂道理。

這是因為強權能夠對孩子起到一種心智引導的作用,使孩子能夠更好的接受正確的思想。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腦學家分析:孩子不聽話,家長講道理才是大錯特錯,跟生物學有關
    不少網友感嘆,不經歷風雨的人生是說不出這樣的話的。對此,我倒是持反對意見,只因這句話同樣在育兒領域流行著,只不過被家長們稍微更改了一下,變成了「我說過許多大道理,卻依然教不好一個娃」,其中心酸,誰有娃誰知道,有六歲以下娃的寶媽尤其懂。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文明要求家長不能動手,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要溫柔對待,不僅不能打罵,還只能講道理,免得刺傷小傢伙們脆弱的自尊心。
  • 父母強權就是不講理?心理老師:強權比講道理有用
    現在父母這一代的文化水平高了,摒棄了過去那一套「孩子不聽話就打」的做法,轉而努力做「民主」的父母,孩子做錯事了不打不罵,只給孩子講道理,凡事都跟孩子商量。但是家長們又會面臨另一個問題:不論自己怎麼講,孩子就是不聽。於是有的家長忍不住,教育方式又回到了傳統的以打為主。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家長的話?是家長說的方式不對嗎?
  • 「低層次」的家長,只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很多孩子說,一聽到家長給自己嘮叨,講一些大道理他就煩。不妨父母可以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有人跟自己這樣嘮嘮叨叨,講一些大道理,你們煩不煩?所以,只會講道理的家長,是最低級的教育方式,也很難起到很好的效果。只跟孩子講道理到底有哪些不好的影響呢?
  • 還在天天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別落伍了,精英父母都這麼做
    面對父母的喋喋不休與怒火,孩子的表現大不相同,大致可以分為下面幾種:畏懼,對家長的恐懼情緒不斷累加,親子裂痕越來越大,直至再也無法癒合。這種傷害從生理層面完全看不出來,不過在心理層面的表現會愈發明顯,情況嚴重者,甚至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到那個時候,家長後悔都來不及。
  • 找女朋友其實有「省力」的方法,而很多男生卻一直「吃力不討好」
    很多男生認為:找女朋友是一件很吃力的事情,追一個女生,往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付出了努力之後,不一定會收到好的效果,反而,往往會吃力不討好。如果,你也覺得找女朋友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的話,那麼,你需要確定,自己的方法一定出現問題。
  •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
    孩子"玩手機"上癮該怎麼辦?聰明的家長會做好這2點,別不知道現在玩手機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一種通病了,不僅是年輕人沉迷於玩手機,就連小孩子也是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或者是平板電腦上。小韓有一個7歲的兒子,由於小韓平時工作很忙,甚至還經常將工作帶回到家裡,每次當兒子找她一起玩或者是讓她講故事聽的時候,小韓總是以媽媽要工作,暫時不能陪你來回應兒子,為了讓兒子不打擾自己工作,她會用手機給兒子放動畫片看,這樣兒子就會專心去看動畫片了,也不會在旁邊搗亂,沒想到久而久之,兒子養成了看手機的習慣,而且小韓如果不給他看手機,他就會哭鬧,小韓有時候為了圖省事
  •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嘮叨講道理了,眼界高、見識廣的父母都這樣做
    而這些愛嘮叨、講道理的父母總會抱怨孩子不懂事,辜負了父母的良苦用心。而家長不知道的是,自己正在一點一點的毀掉孩子。愛嘮叨的父母很多時候都是習慣了對孩子嘮叨,或許不是孩子的問題呢?但是家長卻不會管那麼多,先自己把情緒發洩出來。
  • 跟孩子講道理就輸了!聰明媽媽2招搞定寶寶的臭脾氣
    跟孩子講道理就輸了!聰明媽媽2招搞定寶寶的臭脾氣粉絲群裡寶媽們討論的熱火朝天:「孩子脾氣臭老犯錯,可是不管怎麼跟他講道理都沒用!」寶媽們嘰嘰喳喳地吐槽著自家孩子,我也慢慢皺起了眉頭——原來這麼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么正確與孩子相處。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總是會有那麼一群大人,喜歡圍著孩子們,給他們不停地講道理。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 可是我發現,很多的時候,講道理幾乎是沒有用的。 因為對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情感迅速發展的孩子來說。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可是我發現,很多的時候,講道理幾乎是沒有用的。因為對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情感迅速發展的孩子來說,用理性的方式去講道理,是最無趣的體驗。所以他們面對喋喋不休的父母,內心往往在想著如何逃離。經常跟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最後會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 孩子哭鬧,家長「講道理」是下策,動怒是下下策,上策是什麼?
    一位母親拉著孩子,對孩子說:「我每次都要買糖。糖有什麼好吃的,飯就不吃!」 兒子「我不想吃飯」,抵抗了母親。 「吃糖對牙齒不好,不要再吃了!」 「我不,我想吃,我想吃糖果」!兒子哭了。不一會孩子變得急躁,哭了起來。媽媽繼續對孩子進行講理,最後對孩子生氣:「你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再哭,我走了」 問題就這樣出現了。這個孩子不僅沒有被說服,而且哭得更厲害。
  • 孩子鬼靈精,家長別認為是聰明,這樣的孩子長大多半沒出息
    有的家長心裡多少會有些不平衡,憑啥每回都是我們家孩子退讓呢?接下來就會很擔心,孩子這麼憨厚,以後會不會吃虧啊?那些特別大氣、不計較得失、樂於分享的孩子,人緣大多都特別好,他們總是會吸引到很多小夥伴跟他們一起玩,他們在一起遊戲,奔跑打鬧,孩子會享受到更多童年的快樂,這是一份珍貴的記憶,能給他的人生增添絢爛的底色。
  • 孫儷上熱搜,高級的父母,都不和孩子講道理
    ,憤怒,悲痛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高級的父母,都不給孩子講道理著名思想家盧梭然而這3種育兒方法,往往是家長用得最為爐火純青的。 如今,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語言暴力、打罵對孩子的傷害,所以很多父母開始更多地採取,如果孩子犯錯,就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別總不愛吃青菜,挑食對健康不好!」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不少家長和我抱怨,教育孩子真是個千古難題。打罵一時爽,心理建設火葬場;苦口婆心地說教,感動了自己,孩子依然我行我素。    妹妹:不知道。  黃老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浪費的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從地裡種出來的,你現在浪費的東西,將來你長大了就吃不到了。  妹妹:那我就一直吃糖,因為我從不浪費糖。  見這個角度說不通,黃磊老師從另一個方面繼續和女兒講道理。
  • 別對處於壞情緒中的孩子講道理,如何溝通才有效?青春期學生家長必讀()
    講的就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句話該怎麼說,才能引導孩子行為正向發展。千萬別對情緒崩潰中的孩子講道理,不僅無效,還可能激怒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波動很大,常會因為父母一句話做出過激的行為,因為父母錯誤的溝通方式,孩子一怒離家出走,或跳樓的事件,屢見不鮮。前段時間,也有位家長向我諮詢,為什麼13歲的孩子不願與她溝通,還說跟她說話太費勁,這讓她很苦惱。
  • 教育專家:鄭爽綜藝裡強迫孩子睡覺引爭議,該不該和孩子講道理?
    、發脾氣和可以感動」。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才會和孩子不停講道理。教育的真諦,永遠都應該是溫暖的「我懂你」,而絕非冷冰冰的「講道理」。孩子需要的是共情,而非講道理!也就是說,在親子之間發生衝突時,我們不妨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然後再針對事件本身。教育並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訴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的建設性過程。當親子之間發生衝突時,父母的反應很重要。只有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關愛,他們才可能與家長產生聯結,從而產生合作的意願。因此,與費盡口舌講無數大道理相比,更重要也更管用的方法就是「共情」與「關注」。
  • 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後越聰明,家長別收拾的太勤快
    哈佛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理察,多年研究表明:家裡越亂,就說明孩子創新能力與探索能力越高,而當今社會往往更需要這樣特質的孩子,將來也會更有前途。所以家裡這3個地方越「亂」,孩子長大越聰明,媽媽們別收拾的太勤快。
  • 孫儷:聰明的爸媽從來不急於講道理,您可以這麼做
    有時候和男同學聊天,她都會誤以為我早戀,給我講各種人生大道理,讓我好好學習,以學業為重,不要跟著不三不四的人出去玩。說得我都煩死了。後來為了氣她,我故意早戀,逃課去網吧。誰都不希望被說教,被教育。思想家盧梭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這三種方法恰恰是當下許多家長和教師最熱衷運用的。
  • 都說2歲寶寶最難帶,家長如何和2歲的寶寶「講道理」?建議收藏
    其實對於以上的問題,許多家長都有過相似的經歷,特別是在孩子兩歲的時候,總是非常的難帶,讓許多家長都覺得帶孩子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更像是一種挑戰。一、為什麼2歲的寶寶難帶?這是因為兩歲的孩子很依賴自己的思維,所有的行為都會受到情緒的支配,顯得不理智。這就是很多家長都覺得兩歲的孩子總是喜歡無理取鬧,給家長帶來了許多的負擔,所以覺得兩歲的孩子更加難帶一些。雖說孩子的這些行為存在都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這些行為不去很好的引導的話,那麼這只會使孩子有一個錯誤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