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2021-02-18 小多少年時

作者魚爸,來源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我發現,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群大人,喜歡圍著孩子們,給他們不停地講道理。

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

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

 

可是我發現,很多的時候,講道理幾乎是沒有用的。

 

因為對一個充滿了生命活力,情感迅速發展的孩子來說。用理性的方式去講道理,是最無趣的體驗。所以他們面對喋喋不休的父母,內心往往在想著如何逃離。

 

經常跟孩子講道理的父母,最後會收穫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一天會跟你說「閉嘴,爸爸你話太多了」「你們太吵了!」「我不想再聽了」,或者直接選擇沉默。

 

盧梭在《愛彌兒》裡反覆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值得我們思考。

 

太多的道理,會吞噬孩子的童真和想像力。

 

很多孩子會因為調皮搗蛋被父母好好說教一番。

 

可是,我們可曾真的去蹲下來,探求孩子內心的秘密以及行為背後的原因呢?

 

「在被黑暗的理性吞噬前,童年的世界由聽覺、嗅覺、視覺來建構和丈量。」

 

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的,那些所謂的理性,幾乎是不存在的。

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就是通過最直接的感官接觸來完成。

當然也會有思考,對於男孩來說,大都是天馬行空的冒險故事,或者還能去異想天開的恐龍王國呢。

而對於女孩來說,他們喜歡做小公主,喜歡美麗的城堡,喜歡美食和洋娃娃。

所以,在美好的童年裡,不要跟一個充滿冒險衝動,說要去找恐龍的男孩說「恐龍都死光了,你不要做夢了。」

 

更不要跟一個女孩說「你不可能是公主,因為你爸爸不是國王。」

 

也不要在孩子畫了一個藍色太陽的時候,急著去告訴孩子「太陽是紅色的」。

你應該先問問自己,為什麼不能畫一個藍色的太陽呢?

 

很多理性的道理真的如同黑暗,吞噬孩子的童真。

跟聽一番大道理來比,孩子更喜歡自己去經驗。

 

是什麼讓我們小心菜刀?

我想很多人的左手大拇指上都會有一個疤痕。

因為我自己就有好幾個,那都是小時候用刀切菜的時候弄的。

但就是這些傷疤,讓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

 

自己習得的經驗才是實在而受用的。別人說的再多,你也許都會覺得是多餘的。

 

孩子個人對事物的理解決定著他的成長,而不是你講的那些道理!

 

記得有一次孩子的姑姑來家裡,我們晚上說外出吃燒烤。

吃貨兒子蹦得好高。這個時候媽媽跟他說燒烤有很多垃圾食品,不能多吃,吃多了會肚子疼。

我看他是沒聽一個字進去的,滿腦子是燒烤的美味。然後上桌了,果然是火腿腸、魷魚、雞翅,樣樣要來點。

 

我也是讓他開懷吃。他媽媽責怪我不管束他。我說讓他吃吧,吃了就知道了。

然後第二天他捂著肚子跟我說:

「爸爸,我肚子好疼!」

「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好好想一下」

「我也不知道!」

「你昨天是不是吃了什麼東西壞了肚子?」

「噢……」

「是不是吃了太多的燒烤,小精靈們集體罷工了?」

這個時候他自己表情嚴肅地點點頭。因為教訓而記住「垃圾食品「這個東西。

之後路過那些燒烤攤。我開玩笑說要不要再去吃一頓呢?他搖搖頭說不去,因為「吃多了肚子疼」。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過程,不是說通過講道理就能讓孩子明白道理。

 

我們跟孩子講道理時,常常是單方面的輸送信息,但是孩子的世界跟我們的世界是不一樣的。考慮的角度不一樣,看到的問題不一樣。

 

所以有多少父母感嘆:我這孩子沒救了,不講道理。

就有多少孩子心裡痛苦:我該怎麼辦?我爸媽根本不懂我,就知道說教。

 

心理學家皮亞傑在「兒童自我中心論」中給了一個答案——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他們的世界很簡單,一切與自己有關,那些屬於他的小玩意,發生在他身上的一切都與他有關。

 

也正是這種思維的不同,跟孩子講的那些道理,基本是不通的。

 

皮亞傑認為「兒童是這樣完全沒有經驗,以致他對他自己的沒有經驗也不能完全知道,而且即使當他以一種為別人不理解的方式自言自語時,他也認為他和整個社會集體已經會合在一起了。」

 

孩子這樣的邏輯很迷人,也很讓人心疼。而父母能夠做的,就是看到孩子們渴望被愛、被關注的需要,並且明確告訴孩子:

 

我愛你。

你是可愛的。

你值得被疼愛。

 

特別是孩子犯錯的時候,不要急急忙忙地去下結論數落他,更不要劈頭蓋腦的責罵之後貼標籤,也不要給孩子灌輸一大堆的道理。

 

只有當孩子確定了自己是被愛著的,確信自己是有價值的,他們才能夠有心理能量去邁向更大的世界,面對一切挫折和挑戰。

才能去通自己的實踐活動,明白那些真正的道理。

 

多花點心思,巧妙地跟孩子講「道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面對孩子那些不好的行為,未必就這樣放縱不管,任其發展?

肯定不行,溺愛和放任只會害了孩子。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就需要一些小技巧來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這些方法遠比講道理有用。

 

跟大家分享一點:繪本是個好幫手。

 

盧梭說「你既然不能防止一個孩子在外邊學別人的樣子,那就必須集中精力把那些樣子按適合於孩子的形象印在他的心中」

 

我覺得繪本就起到了這個作用,因為繪本構造的人物形象,就是適合孩子的形象的,非常容易印在孩子的心中。

 

比如孩子不刷牙,不按時睡覺,老是做危險動作,或者打擾別人……這些行為的確需要糾正,可如果講道理沒效果,那家長就可以藉助繪本。

 

可以用繪本故事來讓孩子看到犯錯後會產生的可怕性。比如不刷牙,讓他們去看看《沒牙的老虎》、《鱷魚怕怕,牙醫怕怕》。

 

比如喜歡發脾氣,那就去看看《生氣的亞瑟》是如何將宇宙給弄爆炸的,看看《再見,壞脾氣》。

 

比如孩子喜歡吃零食或者只吃肉食,不吃蔬菜。可以看看《好餓的毛毛蟲》,看看那個星期六為什麼毛毛蟲會肚子疼。也可以看看《肚子裡有個火車站》,讓孩子知道肚子裡的小精靈不喜歡你挑食,更不喜歡你狼吞虎咽亂吃東西。

 

通過角色扮演,一問一答,用繪本講故事,讓孩子跟著故事的主人公去親身體驗,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讓他明白該怎麼做。

 

所以,儘快讓孩子愛上閱讀,對學齡前孩子養成好習慣有非常大的幫助,可以說既讓孩子增加了一個好夥伴——繪本,也讓父母多一個好幫手。

 

而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增強學習功底,開拓視野也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大孩子來說,幫助他們的思想不斷深化的方法之一就是閱讀,另一個是實踐。在整個童年,我覺得閱讀和實踐,是孩子們最重要的學習方式。

 

所以,請圖書來幫我們講清那些道理,或者鼓勵孩子自己去實踐,遠比做一個嘮叨的父母強。

以上圖源均來自pixabay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新書《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熱售中。)


-The End-

訂閱須知

《少年時》第五輯

(No.49-60,共12本)

特別說明此產品為預售商品,發貨時間為2019年1月-12月,每月27日左右分批陸續快遞當月新書。


包郵說明:新疆、青海、西藏地區的讀者,需要根據訂單情況補郵費,港澳臺不發貨。

退換條款:如非質量問題,不支持退貨,請謹慎下單哦!~

聯繫客服

電話:15712934203/400-680-7771[ 服務時間:周一至周五09:00-18:00(法定節假日除外)]

訂購方法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購買


訂購後入小多讀者群

獲更多教育資訊

與全球家長分享

掃碼添加群主2,經審核邀請入群(已在小多科學+人文群用戶不要掃碼)

▼ 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可訂閱 2019《少年時》第五輯(49-60)

相關焦點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可是我發現,很多的時候,講道理幾乎是沒有用的。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一天會跟你說:「閉嘴,爸爸你話太多了。」「你們太吵了!」「我不想再聽了。」或者直接選擇沉默。盧梭在《愛彌兒》裡反覆提到,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
  • 我不跟孩子講道理了,還是讓圖書幫我們講,比做嘮叨父母強!
    文:養育男孩,魚爸1我發現,逢年過節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有那麼一群大人,喜歡圍著孩子們,給他們不停地講道理。好像所有的爸媽都會跟孩子講道理。我也是如此,以前還跟三歲的兒子定過一個規矩:你講道理,爸爸就講道理,你如果胡鬧,那么爸爸也就不講道理了,會懲罰你。
  • 我想要的是擁抱,你卻跟我講道理
    文:吳在天來源:武志紅(wzhxlx) #福利預告#
  • 知道這些大腦運行規則,我再也不跟娃講道理了!
    默念10遍「孩子是我親生的,我不生氣」然後接納、傾聽、共情再引導?但要是瓜爸看不過眼了,真的跑去教訓瓜瓜,她又會立馬護著瓜瓜,開始兇瓜爸「這麼小的孩子,知道什麼道理呀?」(心疼瓜爸1秒鐘,哈哈。)雖然用暴力嚇唬孩子是不對的,但奶奶有一點說對了,太小的孩子是聽不進道理的。
  • 腦學家分析:孩子不聽話,家長講道理才是大錯特錯,跟生物學有關
    對此,我倒是持反對意見,只因這句話同樣在育兒領域流行著,只不過被家長們稍微更改了一下,變成了「我說過許多大道理,卻依然教不好一個娃」,其中心酸,誰有娃誰知道,有六歲以下娃的寶媽尤其懂。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文明要求家長不能動手,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要溫柔對待,不僅不能打罵,還只能講道理,免得刺傷小傢伙們脆弱的自尊心。
  • 你越講道理,孩子越叛逆?父母學會不講道理,才是更有效的教育
    有家長跟我說,孩子越早懂道理就會越懂事。其實不然,在我看來,家長講道理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將道理傳授給孩子,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效果。在錯誤的時間,將道理「一股腦」塞進孩子腦中,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而會適得其反。
  • 這樣跟男孩講道理,他一句都聽不進去,你自己還挺感動
    想來她是準備回去跟孩子也照樣演講一番。說來好笑,我自己也曾經是這樣一位「口才不錯」的媽媽,每次給孩子長篇大論的講道理,比喻、排比、比興各種修辭用得爛熟,有時候把自己都感動得夠嗆,可是孩子卻只是低頭不語,也不知道他聽進去沒有……遺憾的是,大多數時候,咱們的孩子都沒有聽進去這些道理,要不怎麼會總被「同一塊石頭絆倒」?
  • 「低層次」的家長,只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成績,他們的成績反而很優秀,那些越是被逼、被嘮叨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反而不理想。其實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高層次"的家長從來不是只跟孩子講大道理。
  • 跟孩子講道理就輸了!聰明媽媽2招搞定寶寶的臭脾氣
    跟孩子講道理就輸了!聰明媽媽2招搞定寶寶的臭脾氣粉絲群裡寶媽們討論的熱火朝天:「孩子脾氣臭老犯錯,可是不管怎麼跟他講道理都沒用!」寶媽們嘰嘰喳喳地吐槽著自家孩子,我也慢慢皺起了眉頭——原來這麼多家長都不知道該怎么正確與孩子相處。
  • 不要跟媳婦講道理,能氣死你
    媳婦聽了,點了點頭說,我不管,人家都有兩輛車,就咱家只有一輛,而且還這麼破,我在單位都抬不起頭來,我要買車,我要買新車……我今年準備再辦幾張信用卡……我發現過這麼多年日子,跟媳婦講理,是完全講不通的,你認認真真跟她娓娓道來,她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結局都是兩個字——沒戲!跟媳婦講理,就是大男子主義!
  • 女友不講道理很崩潰?要是她一直跟你講道理,你真的會好些嗎?
    很多情侶在出現意見不合的時候,通常都會面臨一個很矛盾的問題:一個想要給對方講道理,企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清楚,以便分清楚孰是孰非。而另一個則不太想要跟你講道理,一旦你講道理她便會告訴你一句話:「你根本就不懂我。」於是很多男生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發出如此感嘆:女友不講道理好累、好崩潰。
  • 父母不要一直跟孩子「講道理」了,《顏氏家訓》給你育兒正解
    法國著名的教育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跟孩子講道理,是最無效的教育」。我們現在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往往在教育上也會用錯方式,父母常常把說教掛在嘴邊,告訴孩子你不應該這樣,你應該這樣……我們家長有沒有考慮過我們講了千萬遍的大道理,孩子記住了幾個?還有內心是不是真的想聽?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笨父母才會不停地跟孩子講道理
    因為孩子,根本不會講道理!而且越小的孩子越不講道理!因為他們根本聽不懂。 為什麼聽不懂 不知道這些場景家長們有沒有很熟悉,是不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孩子在小區樓下玩得興起,死活不肯回家;看到別人的玩具,非要一模一樣的,不買就蹲在地下耍賴皮;吃飯的時候一定要跑跑跳跳,追著餵飯;說不讓動什麼非要上手看看,一下就把東西弄壞了。
  • 魚缸法則:愛講道理和不愛講道理的媽媽,帶大的娃是兩種不同人生
    編輯:貝貝豆審核:貝貝豆傳統式的中國媽媽在管教孩子時都有一個共同特徵,那就是喜歡和年幼稚童講道理,甚至是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的道理,可這種「嘮叨」真的有效嗎?按照常規的理解來說:媽媽翻來覆去的講道理,對孩子只會起到反作用力。
  • 還在天天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別落伍了,精英父母都這麼做
    在我看來,儘管孩子犯錯的類型在不斷變化,可是其本質永遠不變:小孩子不好,那就是父母的責任。社會主流教育方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思想家盧梭說過,教育中最無能的表現,莫過於:憤怒、講道理與刻意感動。我之前就碰到很多家長,他們說現在的孩子既不能打,又不能罵,那就只剩下跟他們講道理這一種教育模式,如果連這個都不行,還怎麼教育?總不能啥也不管,啥也不問吧?相信很多家長都存在類似的疑惑,說實話,我之前也不例外。
  • 鄭爽強迫孩子睡覺引熱議:對孩子「講道理」是最沒道理的教育
    孩子需要的不是道理,是共情很多父母都喜歡和孩子講道理,道理說的似乎都很對,但是,孩子卻總是聽不進去。 其中有個高贊回答讓好多父母深有體會: 當我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說了半天,結果他捂著耳朵大喊:「煩死了,你就只知道叨叨叨,我不想聽這些大道理。」 究竟從什麼時候開始,父母的諄諄教導變成孩子耳中的廢話了呢?
  • 孫儷上熱搜,高級的父母,都不和孩子講道理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不是一下就能發育好的,大概要到孩子的青春期(12、13歲左右)才開始發育,直到25歲才逐漸成熟。 也就是說,對孩子來說,當他處在非理性的情感腦控制時,我們跟他講道理,他們不會真切地體會到,因為還不具備此功能,無法明辨是非,無法管理情緒,無法調動認知去理性響應。
  • 孩子做錯了事,你不吼不叫地講道理給他聽,就一定是好媽媽?
    可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真的僅僅不吼不叫,再加上流程化的「你好棒」,就是好媽媽了嗎?孩子做錯了事情,媽媽能夠不急不惱、不吼不叫,還能夠讓自己冷靜下來講道理,真的是一種修行。但是,不顧周邊環境,不管孩子的心理發展特徵,一味的講道理,不停地講道理,難道真的是媽媽的修行、孩子的福氣嗎?
  • 為什麼孩子不聽你講道理?原來《盜夢空間》裡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01、為什麼孩子不聽你講道理?諾蘭導演的《盜夢空間》是一部經典科幻片,豆瓣評分高達9.3分,入選了豆瓣電影Top250,很多人都看過。放在育兒的環境中,我們很多家長也不理解:為什麼這些道理都是公認的,我自己也犯過這些錯,好好的人生經驗告訴了孩子,怎麼他就不聽呢?讓孩子聽話,實際上就相當於給孩子植入一個想法。
  • 低層次的家長愛跟孩子講道理,而層次高的家長會這樣做,娃更優秀
    當孩子犯錯誤時,解決的辦法有千萬個,但父母一定要記住:不要不停的給孩子講道理,停止你的嘮叨吧!否則,不僅起不了自己想要的育兒效果,甚至往往還會起相反的作用。接下來的兩個案例就可以說明這個道理:案例一:「貝貝,該起床啦,再不起床馬上就要遲到了,媽媽已經把飯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