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一季度虧4.5億,Tiffany(TIF.US)還值162億美元嗎?
在2020年的這場逆風之下,原定於今年年中完成的LVMH與Tiffany(TIF.US)的世紀聯姻至今仍充滿變數。
去年11月,LVMH宣布斥資162億美元收購美國奢侈珠寶品牌Tiffany,震動時尚產業。這也是LVMH史上最大一筆收購,遠超過2017年收購Dior的70億美元。拿下Tiffany讓LVMH老闆Bernard Arnault再一次證明了他的精明頭腦和狠辣手段,一時間成為最風光的行業人物。
但隨著全球零售環境充斥著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本月初市場關於LVMH或放棄收購的消息又甚囂塵上。儘管LVMH再三強調不會通過公開市場以較低的價格買入Tiffany的股票,但雙方互不相讓的態度似乎讓中間的弦愈發繃緊。
市場上有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由於衛生事件的影響,LVMH正在尋找其它方式降低交易價格,但Tiffany不願意重新談判,並表示如果LVMH試圖修改條款將會提起訴訟。有分析認為,鑑於合法收購的基礎,LVMH很難重新就價格進行協商,若放棄收購Tiffany,LVMH需要支付5.75億美元的費用。
另有業界人士指出,這筆交易擱淺的關鍵在於二者的合併初衷是強強聯手,LVMH通過收購Tiffany加速滲透美國市場,順便提升集團在高端珠寶領域的市場份額,Tiffany則是想在LVMH的庇蔭下更好地打入歐洲市場,從而實現雙贏。
現在看來,這一如意算盤似乎無法在短期內實現。
據時尚商業快訊數據,在截至4月30日的三個月內,Tiffany銷售額同比大跌45%至5.56億美元,毛利率從上一年的61.7%下滑至55.6%,淨虧損錄得6460萬美元約合4.5億人民幣,上一年同期淨利潤為1.25億美元。報告期內,收藏珠寶系列的銷售額大跌44%,訂婚珠寶跌幅最顯著達49%,設計師珠寶銷售額也錄得39%的下跌。
圖為Tiffany第一財季主要業績數據
受衛生事件影響,Tiffany第一財季在全球所有市場的銷售額均出現下滑。其中美國本土市場銷售額達到45%至2.25億美元,從3月中至第一季度末,該品牌在美國的所有門店均處於關閉狀態。
在亞太地區,Tiffany的銷售額同比大跌46%至1.74億美元,可比銷售額跌幅錄得45%。不過該品牌在報告中強調,雖然期內中國內地的零售額同比大跌85%,但4月已恢復至同比增長約30%,5月的增幅更高達90%。
期內Tiffany在日本的銷售額下降40%至8600萬美元,可比銷售額下滑41%,從4月初開始該品牌在日本的幾乎所有門店停止營業,直到月底只有約5%的門店恢復營業。此外,訪日遊客量的不斷減少也對Tiffany的銷售表現造成打擊。
歐洲市場表現也不理想,Tiffany的門店從3月中旬開始暫停營業,直到4月下旬才緩慢地重新開放,銷售額因此大跌40%至6100萬美元。全球其他地區的銷售額也同比大跌65%至900萬美元,除衛生事件外,還受到鑽石批發銷售額減少影響。
截至報告期末,Tiffany共關閉了兩家直營門店,搬遷兩家門店,在全球經營著324家門店,其中美洲123家,亞太地區90家,日本58家,歐洲48家,阿聯5家,其中70%的門店在4月30日前均處於停業狀態。
執行長Alessandro Bogliolo在財報中坦承,衛生事件的發生讓2020財年充滿了不確定性,將對Tiffany全年的業績產生負面影響,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Tiffany依然充滿潛力。他強調,線下業務的停擺讓Tiffany的電商業務出現強勁增長,第一季度整體電商銷售額大漲23%,美國和英國分別錄得14%和15%的漲幅。
Alessandro Bogliolo還透露,即使在衛生事件期間,Tiffany在中國內地的電商業務以及新產品系列均取得積極的成果,目前品牌在該市場的業績已恢復衛生事件前水平,還在不斷加速增長。鑑於最近的強勁表現,Tiffany將加大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投資,以適應全球中國消費者回流至中國內地的新常態。
除了電商業務,Tiffany新推出的Tiffany T1系列產品深受消費者追捧,該系列延續品牌標誌性的「T」形圖案但做出設計升級。截至5月底,該系列的銷售量已達預期。Alessandro Bogliolo表示,根據此前Tiffany HardWear和Paper Flowers的經驗,Tiffany T1今年的銷量將超過前二者第一年發布時的銷量。
上周,Tiffany特別宣布00後新生代演員易烊千璽成為Tiffany T代言人。Tiffany在聲明中解釋道,字母T不僅是品牌名稱的縮寫,也代表品牌精神,作為年輕一代,易烊千璽突破自我,以作品說話,與Tiffany獨立與自信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
在新浪微博共有8467萬粉絲的易烊千璽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帶貨明星,相關貼文在不到一個小時內的轉發評論點讚數已達到百萬。截至發稿,#無可T代#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2.6億。在易烊千璽強大的影響力下,眾多易烊千璽粉絲已將社交媒體頭像換為Tiffany藍,並進行線上曬單。
令人意外的是,Alessandro Bogliolo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中主動提及與LVMH的合併交易,透露上周他們已在俄羅斯聯邦反壟斷局獲得了交易許可,並於5月下旬完成在墨西哥競爭管理局的申報流程。
財務長Mark Erceg補充道,Tiffany手頭有充足的現金應對此次難關。6月8日,該集團還對全球循環信貸融通進行了修正,包括上海循環信用額度以及各種私人票據等,以預防流動資金的乾涸,維持資金來源的靈活性並提供額外的財務維護契約餘量。
仔細觀察不難發現,業界對LVMH收購Tiffany交易流產的擔憂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個是價格,另一個則是美國市場未來的發展走向。價格方面,Tiffany主張按原方案進行且沒有商量餘地,這意味著美國市場這張牌是否值得拿,或者Tiffany在中國市場的牌面是否夠大成為LVMH當下考慮的新標準。
對於奢侈品市場而言,衛生事件前的美國是毫無疑問的增量市場。媒體評論稱,雖然《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美國可投資資產規模不低於100萬美元的高淨值個人數量多達530萬,但該人群奢侈品消費習慣一直不高。
而自2010年以來,LVMH在美國市場的收入平均增幅為10%,僅較亞洲市場增長率低1個百分點。並且美國市場的波動性要小得多,在此期間年增長率未曾低於7%,而2015年亞洲市場的銷售額曾下降5%。
在Bernard Arnault看來,這既是商業機會,也是身為歐洲文化繼承者的使命所在。當LVMH在歐洲和亞洲市場四處徵戰的同時,美國依然是歐洲高端奢侈品並未真正滲透的沃土。但真正吃下美國市場的增量談何容易。
除了上述消費習慣的問題,近年來由於亞馬遜等線上購物方式的興起,美國實體零售環境正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去年開始,市場就已掀起關店潮。據《Business Insider》雜誌數據,2019年美國關店總數達9300家,打破了2017年約8000家商店關閉的紀錄。
2020年初的衛生事件危機對美國零售業更是致命性打擊。奢侈品百貨商Neiman Marcus、美國高街品牌J.Crew等知名企業先後破產,更多服飾企業在衛生事件中搖搖欲墜。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無疑成為唯一的確定性,無論是LVMH還是Tiffany都在把重心轉到已從衛生事件中緩過來的中國市場。隨著年輕化策略的奏效,Tiffany近年來在亞太市場銷售不斷回春。
去年9月,Tiffany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舉行了史上最大型的展覽Tiffany Vision & Virtuosity,為隨後在上海香港廣場開幕的亞洲最大旗艦店預熱。該旗艦店是紐約曼哈頓總店之後的第二大獨立門店,店內還開設了全球第二家Tiffany Blue Box Cafe。這家咖啡館自12月23日開放後就爆滿,在沒有任何宣傳的情況下,前7天的預約在5分鐘內就被訂滿,等候名單排至半年後。
而早在2017年聖誕假日季前夕,Tiffany就憑藉近萬元的18K金回形針造型的大號書籤、毛線球等高價居家精品點燃中國社交媒體,在中國的微信搜索指數一度飆升245.42%,成功製造了「網紅」咖啡館之後第二個峰值。
在一系列的舉措刺激下,2019年全年Tiffany在亞太地區的銷售額受中國內地雙位數增幅推動錄得上漲8%。Alessandro Bogliolo曾在衛生事件發生前樂觀預測,隨著中國消費者的奢侈品消費加速回流,2020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將繼續實現雙位數增長。
除上海旗艦店外,Tiffany還在北京機場和成都開設新店,目前該品牌在中國共有約35家門店。據悉,Tiffany正在將更多高端產品運往中國,以吸引留在國內的潛力消費者。這些高端產品包括價值100萬美元及以上的昂貴珠寶如鑽石項鍊,以往更多是由在紐約或巴黎的富有中國遊客購買的。
因此儘管Tiffany在2020年交出的首份成績單表現並不太理想,但投資者依然在Tiffany身上看到長期發展潛力。LVMH也不會輕易放棄Tiffany這塊大蛋糕,只是在一切以商業為重的LVMH老闆Bernard Arnault眼中,當下或許還不是推進交易的最佳時候,畢竟要達成成功的收購,合適的價格和品牌的增長潛力缺一不可。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奢侈品行業在2020年初遭遇急剎車,但在中國市場的帶領下,一些回彈跡象已經浮現。Bernard Arnault及家族的財富儘管在衛生事件危機中一度蒸發30%,但當前已低調回升至1010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意味著他的財富正逐漸回到衛生事件前的水平,逼近1月19日時的峰值1170億美元。去年11月和今年1月,他曾兩次超越貝佐斯登頂全球首富。
截至周二收盤,Tiffany股價大漲1.95%至124.56美元,自今年以來累計下跌約7%,市值約為151億美元。
(編輯:李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