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扎克伯格、Facebook和中國,一些有用的八卦和事實

2022-01-06 北美灣區天天匯

轉自:PingWest中文網

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最近出現在了北京。會見清華大學校長,在清華經濟管理學院用中文全程演講,參加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全體會議,還以該委員會外籍委員身份與凱雷集團董事長魯賓斯坦、AIG創始人莫裡斯 格林伯格和蘋果CEO 庫克等人一起在中南海紫光閣與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名譽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會見。在中國這麼密集和「高調」的亮相,對扎克伯格與Facebook應該是第一次了。

一直以來,「Facebook進入中國」的蛛絲馬跡都會被刻意放大和解讀,而扎克伯格本人的「中國情結」也是人們願意討論的話題。這裡PingWest和我本人給大家提供一點嚴肅的八卦,講一點有關扎克伯格、Facebook與中國之間,從未被公開披露或很少被講得很清楚的一些八卦和事實。這些八卦和事實,對於大家了解Facebook、了解跨國科技公司與中國的互動方式,了解扎克伯格這個人,以及中國網際網路政策的大環境,都有點用處。

第一,誰是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真正「中國啟蒙者」?

中國媒體最愛提及Facebook創始人兼CEO馬克 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中國情結」,這一點基本屬實。在矽谷,明星科技公司的創始人與核心決策者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市場的態度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有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的;情感上無所謂,但為了業務擴張會認真對待的;以及充滿疑慮、負面看法和態度始終謹慎的。很不幸,Google屬於第三種,我們大部分見到的科技公司屬於第二種,而Facebook和其它的一些公司屬於第一種。而那些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市場有強烈興趣的矽谷科技公司和創始人通常又至少具備兩個因素中的一個:1)本身是第一代移民;2)自身家族或妻子、女友家族中有華人血統。關於矽谷科技公司創始人的女友、妻子或母親身上的華人血統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創始人本身的立場和興趣,我將來會有文章單獨八卦,在此不作細表。

顯然,扎克伯格的妻子普萊西亞 陳(Priscilla Chan)是華裔,因此總有中國人不拿自己當外人地說扎克伯格是「中國女婿」。事實上,普萊西亞 陳本身基本上就是一個美國人,生于波士頓,父母一代自香港移民,祖父母一代自中國江蘇徐州移民香港,很難說有什麼真正的「中國血統」,也基本上不太會說中文。但扎克伯格對中國的興趣甚至學習中文,確實與此有一定關係——基礎打得好。但在「進入中國」這件事上,扎克伯格確實很早就在考慮了——在他確定Facebook的願景是「連接世界上所有人」的那一天。

在Facebook公司內部,引導扎克伯格將「中國情結」轉化為「中國實踐」的一個關鍵人物是Chris Pan,一個華裔美國人。Pan有哈佛大學商學院的MBA學位,能講聽說讀寫流利的中文,曾在中國工作過,2007年加入Facebook,曾負責產品、廣告商關係和用戶增長。直至2012年離職前,他一直都是Facebook內部直接負責協助扎克伯格制定「可能的」中國戰略的人:包括不同的方式、合作夥伴的選擇、與有關部門的接洽等。Pan還是扎克伯格每周中文學習的督導者,負責幫扎克伯格找中文教師,以及在公司內部用中文與扎克伯格談論涉及中國的業務等。相信很多2011年之前與Facebook打過交道的中國遊戲開發者、創業者和網際網路公司高管們,都會對Chris Pan的靈活與變通的個性有深刻的印象。

第二,相比其它矽谷新銳科技公司,Facebook內部「中國人」更強勢

我們不提思科和惠普這樣的老牌公司,在1990年代後期成長起來的一大批新銳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中,Facebook內部的「中國人」(主要是軟體工程師)陣容,中國工程師之間的互相支持與幫助,出生於中國大陸的中國籍工程師做到中層管理者的概率,以及他們升職後積極提攜其他中國大陸背景的工程師的氛圍,是最強烈的。先不提高管,至少在中層的總監級別技術管理者當中,在Google還找不到什麼出生在中國大陸背景的員工的身影,印度籍和印度裔背景相對較多,而他們也相應提升了更多印度背景的工程師擔任經理或項目負責人等關鍵的崗位。在Facebook總部,中國大陸背景的工程師團隊似乎更活躍更主動,也擔負了公司內部更重要的職責。除了國內比較熟悉的Facebook第二位中國籍工程師、曾經帶領支付與反欺詐技術團隊,現在國內做天使投資的王淮(Harry Wang)之外,現在Facebook總部至少有兩位以上出生在中國大陸的員工擔任了總監級別以上的職務,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魏小亮(David Wei),現任Facebook工程總監。

而這些中國大陸背景的員工被提升至總監一級的重要職位後,比起他們的「前輩」,他們也似乎更願意接受在符合公司規定的前提下,提升更多同樣來自中國大陸的工程師擔任工程經理、重要項目負責人和技術負責人的職務。現在,在廣告平臺、用戶增長、iOS移動端和Android移動端等不同的小組,都有中國大陸背景的工程師擔任不同項目的負責人。「中國人」的脈絡,已經開始形成了一種現象。在我看,這件事沒什麼不好的。一方面,它符合Facebook的規定和要求,被提拔者通常已經證明了自己在技術或某一方面被認可的能力,而且團隊中並非不能容納來自其它文化背景和國籍的同事;另一方面,他確實賦予了中國工程師更多的機會,也鼓勵人們更能承擔責任和接受過去未曾接受過的挑戰——比如在公司和行業大會上公開的英文演講、接受媒體的訪問、在公司官方博客上撰寫文章,與公司高層管理者一對一討論產品等。此外,正是因為這股「自上而下」的中國勢力的起步,Facebook現在越來越「激進」地每年直接來中國的頂級高校「校招」工程師,獲聘者可以直接到美國總部工作。這次扎克伯格在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對話中說:Facebook已經直接從中國的高校中招聘了20名學生,2015年還要招得更多,底氣也在這裡。

這些從中國頂級高校招聘的聰明的小孩在加入Facebook之後,不用太擔心語言和文化隔閡問題,因為一開始確保有值得信賴的中國人做他們的「師傅」(mentor)。這樣一套完整的機制,即使到現在也不是任何一家矽谷科技公司都能做到的——儘管它們中很多的中國背景工程師已佔到了總數的30%。

第三,Facebook第一次進入中國的準備,並不是傳說中的2010年末扎克伯格訪華,而是在2008年。那時他們已經有了一個中文名:「飛書」

此前有人提及,Facebook第一次思考如何進入市場,是在2010年,標誌性事件是扎克伯格2010年聖誕前後訪華,拜會了中國移動、阿里巴巴、百度和新浪等公司,探討「進入中國」和在中國尋找合作夥伴的可能性。但事實上,根據我的了解,Facebook比這更早就有了進入中國的方案,可以直接回溯到2008年。

Facebook在2008年底,已經形成了一套進入中國的基本方案,甚至已經起好了中文名:飛書(不是現在大家經常叫的「臉書」)。大致的方案與當時Google在中國的做法沒什麼不同。用戶可以連接整個Facebook社交網絡,但在中國大陸(或簡體中文頁面)的訪問,其內容呈現需要接受本地法律法規要求下的審查與過濾。這也是Facebook官方能接受的方案。當時的整體環境比較「樂觀」——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前後的氛圍似乎更「包容」,而2008年也是Google在中國表現最好的一年——曾被工信部表揚、搜索市場份額明顯提升,在有關部門打擊「非法廣告」的問題上,Google也配合得更好,讓當時的百度很被動難堪。在2008年底之前,似乎是Facebook進入中國最好的,而且「差不多準備好了」的時機。

第四,從2009年到現在,有關「Facebook進入中國」的方案曾經考慮過哪些?

但2009年中,形勢發生了180度轉彎。先是Google中國的所謂「涉黃」,繼而新疆發生了恐怖暴力事件——這一事件直接導致Facebook和Twitter等全球社交網絡媒體在中國大陸無法訪問。此後網際網路環境與監管日益緊張嚴厲。於是,Facebook不僅沒能在法律意義上順利「進入中國」,反而其全球網站都在中國無法訪問了。於是一切計劃都得推倒重來。

2010年初,發生了所謂「Google退出中國」事件,進而以Google將在中國大陸的伺服器遷移至香港,從而規避中國網際網路監管部門監管暫告段落。這一事件直接影響了監管機構對海外網際網路公司進入中國的考量和態度。在這種情況下,Facebook在2008年提出的類似Google的方案根本不可行。

於是,在2010-2011年間,Facebook考慮過一種方案,就是類似「Facebook Connect」的方案——中國本土的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前臺的服務,但背後的帳號系統甚至登錄系統用Facebook——也就是說,中國大陸用戶可以用自己的Facebook帳號登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提供的本地產品及服務——就像現在你可以用Facebook帳號登錄美國本土的大部分網際網路服務一樣。這看上去是一個很「聰明」的解決方案。Facebook規避了直接的監管和限制壓力,服務和前臺都是中國公司的,但後臺、帳號和連接技術都由Facebook提供。這樣,Facebook可以間接獲得大量的「中國用戶」,而這些用戶在本土網站上的使用習慣、偏好和消費習慣等數據也能被Facebook記錄下來,為廣告等業務提供數據依據。 而Facebook也可以獲得更多與本土公司在廣告和其它層面上合作的機會。

但後來不知道因為什麼具體原因,這個方案被擱置了。2011-2012年間,Facebook圍繞入華問題又提出過幾個方案,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案有兩個:一個是與百度合作推出一款產品,由百度新成立的「社交網絡事業部」代為運營,Facebook提供背後的帳號體系。另一個方案是在Facebook的框架內構建一個可供監管的中國大陸的用戶體系——註冊地在中國大陸的Facebook用戶在Facebook上可以瀏覽和查看的信息是被按著中國內地有關監管部門的要求過濾過的,其發布的信息也是受到監管的,而且不能任意地與註冊地在中國大陸地區之外的用戶相「連接」,成為好友。這一方案顯然有悖Facebook「連接世界」的願景,操作性並不高。

2012年,Facebook上市,之前5年曾長期負責中國有關事務的Chris Pan離職,加上中國處於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後敏感的最高層權力交接時刻——這一系列原因都導致在那一年Facebook「進入」中國的進展相當緩慢。到了2013年,Facebook對中國有了新的計劃:先做廣告銷售、移動合作夥伴關係和開發者關係,在中國大陸進行人才招聘,與頂級高校展開人才方面的合作,再慢慢探索其它可能性。目前,無論是Facebook與各個省市政府洽談城市廣告的合作、吸引各種遊戲開發者和數據分析合作夥伴,還是這次扎克伯格受聘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並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都是這一系列動作的一部分。當然,你也可以說:Facebook「進入中國」目前做的事,與Google「退出中國」之後在中國做的事,也沒什麼區別。

第五,Facebook與扎克伯格與中國連接,哪些人是主要的「牽線者」?

一直以來,Facebook在不同階段的兩家投資機構對Facebook進入中國發揮了重要的引路、牽線、介紹資源和顧問作用。其一是早期投資Facebook的矽谷投資機構Accel Partners和他的合伙人Jim Breyer。Jim Breyer是矽谷典型的中國網際網路推崇者,是中國最早期的風險投資代表人物熊曉鴿(Hugo Xiong)的好朋友,而也正是在兩個人的推動下,Accel Partners與IDG中國的風險投資基金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拓展一些全球和中國本地的投資資源。此前,無論是扎克伯格2010年底的訪華行程安排,還是後來Facebook與一些國內公司的接觸,再到日後負責中國事務的Facebook全球副總裁Vaughan Smith的數度訪華和Facebook中國事務團隊與中國不同地區的地方政府、潛在廣告主和合作夥伴合作,IDG甚至熊曉鴿本人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次,扎克伯格訪華期間,Jim Breyer也「碰巧」在中國,原因你們自己想。

另一家負責幫Facebook與中國牽線的風險投資機構是DST——這家俄羅斯背景的風險投資基金在矽谷寒冬期——2009年完成了對Facebook的第一次投資。而他們也是幫Facebook制定對華策略重要的顧問和建議者。DST和他的創始人Yuri Miller本人都更熟悉中國,與中國的網際網路和VC大佬們都過從甚密,他們在中國也幾乎完成了對大多數上升期的頂級初創科技公司的投資,這使得DST和Yuri Miller本人成為扎克伯格有關中國事務值得信任的人。此前,有關Facebook 通過「Facebook Connect」 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提供後臺連接能力的建議,就來自DST。這次在清華大學演講,扎克伯格提到他剛剛與小米公司的創始人雷軍吃過飯,而牽線讓雷軍與扎克伯格在2011年認識並逐漸相熟的人,正是Facebook與小米的共同投資者Yuri Miller。

當然,到了最近幾年,Facebook那些從中國招聘的、有在中國頂級公司——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等公司有工作經歷的工程師也「間接」地成了Facebook逐漸深入認知中國的信息來源。而近年來逐漸「成長」為Facebook核心管理者的一些中國背景的僱員,也在為Facebook與中國連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PingWest此前文章提及的,這次扎克伯格到訪清華大學並擔任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其行程就有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的Facebook工程總監魏小亮直接參與。而幾個月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到訪矽谷,也曾經去Facebook會見一些清華背景的資深員工,並通過他們的聯繫進一步與Facebook負責中國事務的具體人士會見。

第六,Facebook在北京財富中心的800平方米辦公室,是怎麼回事?這跟「Facebook進入中國」有什麼關係?

幾個月前,有媒體爆出Facebook在北京東三環的財富中心租用了800平方米的辦公室。我不能確認這是不是真的,但那段時間,Facebook確實圍繞著中國大陸幹了幾件事:高層和一些中國事務的員工頻頻到訪中國;與一些中國頂級的遊戲開發者和數據分析公司開始接觸;更重要的是,從Google等公司挖了一批負責廣告銷售的專業人才,準備在中國建立廣告銷售團隊;甚至還計劃將一些此前在香港和新加坡的負責合作夥伴關係和開發者關係的人調到北京來。

這些事都是發生在2013年上半年的,但現實狀況後來明顯遭遇了阻礙。如果要在中國大陸本地運營和招聘本地人才,需要建立Facebook在中國大陸的分支機構。而據我從一些渠道所知,有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一直沒有能批准Facebook在華設立分支機構的一些證照和營業資格申請。這些在一般普通中國公民看起來,申請營業執照和相關許可證都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在Facebook身上卻成了難題。這背後的箇中緣由我們並不清楚,但這些「困難」在一個中國官方不斷強調網際網路治理與網絡信息國家安全的大背景下,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為此,Facebook把在中國大陸招聘的銷售專才和其它一些工作人員目前都遷移到其在香港的辦公室辦公,而目前在中國大陸公開招聘的職務只有一個:移動合作夥伴關係拓展。該職位要求base在北京,但被標註為「contract」,即通過派遣機構與受僱者籤訂合約,並非Facebook正式員工。

至於在中南海紫光閣與眾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顧問委員會的外籍人士一起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王岐山對接下來Facebook在中國的進展有什麼幫助,再等等看吧。


相關焦點

  • 山寨TikTok,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的人設是如何崩掉的?
    白手起家,年輕有為,大學時期創建Facebook的扎克伯格一直是年輕人奮鬥的楷模。 而且因為娶了美籍華人的老婆,還學習中文,扎克伯格在中國也是存在感刷到滿格。
  • 扎克伯格抨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但Facebook在國內的生意並不小
    這本是一場關於商業正當性的辯論,但由於某些令人詫異的發言,其性質已經發生變化。兩面派扎克伯格在如此強大的CEO陣營中,讓扎克伯格在中國觀眾面前脫穎而出的是其在問答環節的表現。據報導,美眾議院一名議員向四位CEO提問,是否認為中國政府正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及商業秘密。在其他三位CEO均表示沒有直接證據的情形下,扎克伯格明確回應稱,中國政府從美國科技公司偷竊已是事實。不僅如此,扎克伯格還將科技公司的競爭問題上升至「意識形態」層面。
  • 《億萬富翁扎克伯格》:高分電影《社交網絡》的原型,Facebook的成長故事!
    ·扎克伯格和他的Facebook。「臉書」的盈利模式離不開廣告,那麼問題來了,廣告的投放和受眾分析是如何合理地結合在一起的呢?扎克伯格的個人魅力以及他所堅持的東西究竟是什麼,以至於讓「臉書」可以僅僅屈居谷歌之下,成為瀏覽量第二大的網站?
  • 扎克伯格宣布「臉書」入華失敗,對中國因愛生恨?
    當然了,因為主辦方給了他一個命題作文,所以我們不能苛求他如何在商言商,但他的演講內容和他之前塑造的商業人設反差之大,已經足夠讓美國媒體感到驚詫不已,比如美國知名科技網站Mashable就用了big reversal(大轉變)形容他。都有哪些轉變?限於篇幅,筆者在此僅舉一例:Facebook這個東西到底是怎麼搞出來的?
  • Facebook山寨抖音?原來扎克伯格早有前科
    《社交網絡》根據本·麥茲裡奇的小說《意外的億萬富翁:Facebook的創立,一個關於性、金錢、天才和背叛的故事》改編而來。 愛德華多主修經濟,並且已經通過自己的能力積攢了一些財富。
  • 關於Facebook的新書,又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波波夫姑娘、荷爾蒙與臉書起源關於臉書,市面上已經有了兩本熱賣的圖書,只是都有些年頭。柯克派屈克為創作這本書時採訪了128個人,其中包括扎克伯格,但並不包括關於那場著名的剽竊創意官司的三位原告。
  • 一個讓扎克伯格深愛的女人
    有資料顯示,陳家最初是從山東或者南京移民到香港,後輾轉至越南,最後乘難民船抵達波士頓。在波士頓昆西市(Quincy City)的西街(West Street) 生活了整整十六年的普莉希拉很少對外人提及自己的家庭和她在Quincy的生活。
  • 被扎克伯格趕走的Facebook聯合創始人
    其實,Eduardo沒那麼帥,扎克伯格也沒那麼難看,他們真實的樣子顏值是很接近的:左為扎克伯格,右為Eduardo。大家對小扎都已經很熟了,他結婚的時候刷屏了朋友圈,來清華用中文演講的時候刷屏了朋友圈,生孩子捐錢也刷屏了朋友圈。對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兼天使投資人,巴西小哥Eduardo Saverin,估計了解的不會多。今天徐老師就帶大家八卦一下。
  • 為什麼推特和Facebook關閉了川普的平臺帳戶?
    推特長期以來一直支持讓川普和其他世界領導人留在平臺上他們利用它發表了一些最重要的聲明。但他自選舉以來的不當行為最終導致了這一項禁令。 推特也因為拒絕接受川普關於擁有比朝鮮更大的「核按鈕」的推特而受到一些關注,這導致了對戰爭的擔憂。 由於川普的推文將出於歷史和其他原因而需要,該公司表示將與政府合作解決其存檔需求。
  • 關於Facebook發幣,FB元老級員工們有話說
    「扎克伯格有前瞻眼光,學習能力特別強,對於未來的夢想很看重。 」回憶起最初認識 Facebook 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他們紛紛認為,Facebook從成長初期,就有長遠的願景和使命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推動全人類的改變。關於 Facebook 發幣事件,他們給出了全新的解讀。
  • 扎克伯格抨擊中國網際網路公司 但臉書在國內生意並不小
    這本是一場關於商業正當性的辯論,但由於某些令人詫異的發言,其性質已經發生變化。兩面派扎克伯格在如此強大的CEO陣營中,讓扎克伯格在中國觀眾面前脫穎而出的是其在問答環節的表現。據報導,美眾議院一名議員向四位CEO提問,是否認為中國政府正從美國科技公司竊取技術及商業秘密。
  • 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也有Twitter帳號 然而卻被黑客給盜取了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 小扎大家都知道,前不久還來中國天安門跑步了一圈秀了下存在感
  • WhatsApp、Facebook和Ins史上最嚴重宕機,與13歲中國黑客無關!
    每有大事發生,必惹出風波。經歷了近7小時的宕機,所有社交媒體軟體皆已恢復正常。現在是時候好好闢謠了...據說是某位不知名網友發布的推文,內容裡說到:WhatsApp、Facebook和Instagram的服務癱瘓是由一名13歲的中國黑客Sun Jiso造成的。許多網友信以為真,紛紛轉發。對此,Facebook工程部已經發表官方聲明,這次宕機的真實原因是路由器配置故障。
  • 扎克伯格的華裔妻子普莉希拉·陳:運氣不該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有一次上課,她跑去問老師,怎麼做才能考上哈佛大學。老師震驚了,說自己從未遇到一個13歲的孩子問這樣的問題。事實證明,那並不是普莉希拉的童言童語,而是她內心真正的夢想。為了實現目標,上中學時,她獲得了一項科技挑戰賽的冠軍和2010年度的環境研究獎,還被票選為「班級天才」。她還同時成為了校機器人隊和網球隊的成員。
  • 有哪些有意思的Facebook帳號值得關注?
    Facebook CEO:Mark Zuckerberg 扎克伯格 https://www.facebook.com/zuck成龍大哥的facebook還是蠻正能量的,不管自己發的還是評論區,不乏有這樣的評論:
  • 一個叫Evan Spiegel的霸道總裁的故事..這是鋼鐵俠和蝙蝠俠之間的較量..
    今天要說的是關於一個霸道總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年紀輕輕,身價幾百億美元,當世的霸道總裁。有點超級英雄裡的土豪鋼鐵俠的趕腳。隨著Snapchat越來越火,作為行業老大的扎克伯格坐不住了,此時他的對白應該是:「天涼了,讓Snapchat破產吧」。。他盤算著即將發布一款和snapchat差不多的軟體,依靠facebook龐大的粉絲量把Snapchat的寶座擠掉。但他最希望的還是能以低價把snapchat收購了。
  • 個人做shopify-facebook廣告和選品的一些經驗分享
    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shopify賣家最關心的兩樣東西:廣告和選品!個人如何測試廣告?很多賣家朋友都是剛接觸facebook或者已經投了有一段時間了,有幾個測試出來爆款的呢?那麼如何在facebook上找到我們的精準受眾並且測試一些具有潛力的產品是我們獨立站賣家最頭疼的事情。當然藉助一些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過audtools受眾工具等做受眾次分析,或者選品王等選品工具幫助我們選品。今天給大家介紹幾個對於我們shopify賣家來說非常好用的工具,用好這些輔助工具可以為我們省去很多的廣告測試費用和時間!
  • 如何看待字節跳動於8月2日發布聲明,點名Facebook抄襲和抹黑?
    印度禁了,美國禁了,不出意料的話盎撒五眼很快也會跟進,除了中國,抖音無處可去,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不以主觀意志為轉移。。沒人指望字節和美國正面硬剛,它只是一家公司,它沒這個本事,但群眾想要看到字節的態度,它丟城失地乃至大敗虧輸沒什麼,本來就敵強我弱又是客場作戰,大家不傻,但我們希望至少能看到罵不絕口和怒目而視,不論你能不能做到克復中原,至少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旗號得打出來。
  • 馬斯克真把SpaceX和特斯拉的Facebook帳號刪了
    就在剛剛,這一運動達到一個新高潮,馬斯克響應幾個推特粉絲對他的挑戰,刪除了旗下特斯拉和 SpaceX 兩家公司的 Facebook 頁面。5000 萬用戶的信息是通過以下三步獲得的:第一步,先在 Facebook 上發布廣告,以「有償心理學研究」為名,用少量金錢為獎勵,誘導美國的 Facebook 用戶下載這款應用軟體,這款應用要求,只有擁有 185 名以上的好友才能參與這項有償調查。
  • 美女議員AOC指控扎克伯格和Facebook對國會事件負有部分責任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8日早間消息,據報導,美國眾議員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日前指控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Facebook對上周的美國國會大廈遭衝擊事件負有部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