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說來,響鬼算是一部充滿遺憾的異色之作,同時也是一部特別能突出特攝製作限制重重這一特點的特攝作品。大概甚是喜歡,故而覺得遺憾。P.s.似乎是個人目前寫過最主觀的雜談感想了(fourze那個不算),寫到最後感覺像井上敏鬼洗白文OTZ——前言之前本打算kuuga補完就補kiva,但是在補完kuuga之後看了東映製作人高寺成紀的訪談,對他中途被降板的響鬼產生興趣,沒想到自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暑假最後幾天迅速結束了響鬼。關於《假面騎士響鬼》,有個特別有名的說法:響鬼只有29集。直接原因是29集以後明顯發生路線變更,作品風格大變。根本原因是東映考慮到當時經費超支、贊助商壓力、收視率下滑等問題,把製作人高寺成紀降板。之後由東映另一位製作人白倉伸一郎(agito、龍騎、faiz)接手,主筆編劇也從大石真司換成了在平成前五部作品中均有出色表現的井上敏樹(除38、39回為米村正二負責其餘17集皆由井上敏樹執筆)。起初響鬼在企劃階段並不屬於假面騎士系列,而是純粹接檔《假面騎士劍》的特攝劇。在高寺p好不容易說服投資商萬代的情況下,這部劇定名為「音擊戰士響鬼」,一度有做成新系列的打算。沒想到播出之前萬代施壓強行更名為「假面騎士響鬼」。這也就有了完全顛覆前五部騎士作品走科幻風格的此異色之作——畢竟響鬼的主打內容是妖怪退治。儘管題材大相庭徑,但是拿響鬼和高寺p此前負責的平成騎士開山之作假面騎士kuuga比較還是非常有意思的。響鬼繼承了kuuga設定嚴謹、注重邏輯、追求真實性的特點。對劇中「猛士」組織的歷史、架構、人員、戰鬥方式等都有非常細緻的設定,甚至專門設計了排班表、妖怪產生條件等小細節,並在野外實地露營取景,以突出真實感——響鬼足以給觀眾一種錯覺——這些戰鬥仿佛是真切存在於人們身邊的故事。較緊張嚴肅氛圍、神秘恐怖風格的kuuga,該作內容更加生活化,風格也相對輕鬆活潑。故事以少年安達明日夢的成長和變身為音擊戰士的響(hibiki)消滅怪物魔化魍這兩條主線進行敘事。同時,響鬼和kuuga一樣走單元劇路線,這也是平成騎士在四年以後的再次嘗試。kuuga的大量單元劇留下的感覺是慢熱和沉悶的,響鬼的單元劇卻極為契合其生活化的特質。而隱藏在打怪單元劇之中的真·主線,是少年明日夢如何在響和周圍人影響下逐漸發生變化,如何在成長道路上不斷進步。也因此,劇本對年輕人的塑造是適當留有成長餘地,對年長者的塑造則盡善盡美。在群像方面,故事中每個角色都格外親切可人。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與音擊戰士的設定相契合,除了開頭引入音樂劇要素、平常角色會唱自填詞童謠以外,高寺p還給作曲家佐橋俊彥提出各種高難度要求,充滿節奏感的剪輯也是十分驚豔。雖然越往後越力有不逮,但風格仍是相對一致的。我之前曾打過比方,kuuga是文火煲湯的悶,直到最後開鍋才能嘗得它的鮮美。那麼響鬼大概就像涮火鍋,以平凡無奇的日常作為肉蔬,在鬼、「猛士」、魔化魍等非日常奇幻戰鬥要素調製成的湯料裡一煮,日常生活沾染上非日常的獨特味道,觀眾便可即撈即享這份無與倫比的美味。但是……如果不曾發生過路線變更……如果能自始至終保持這樣的風格……如果能擁有kuuga那樣的完成度……響鬼定將成為真正的響鬼吧!只可惜,一切只是如果,最終響鬼變成了敏鬼!但是井上做得有那麼差嗎?我覺得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後半井上執筆後失去了初期獨特的觀感,更因為其毫不留情地「殺人」,井上敏樹也被吐槽為井上敏鬼(同為Inoue Toshiki)。前一年的假面騎士劍就因為商業成績不佳後期發生路線變更,前來救場的會川升畫下完美句號,劍也走上封神之路。井上敏樹卻落得完全相反的境地。實際上,倒也不是井上水平不行,而是和劍相比,當年響鬼接手難度過大,以及腳本家個性問題。首先響鬼前半實在太渾然一體了,但是這背後的代價卻是東映的高投入低回報。於是井上的救場策略在節約經費方面可見一斑——減少山野外景而將故事場景集中在少數幾個地方,將故事重心集中於初期幾個主要角色身上。同時,為了一季內結束整個故事,井上加入了不討喜的新角色製造矛盾,以推動劇情加快主人公成長速度。可惜他對不討喜角色的塑造顯然用力過猛(以及中村小哥的迫真演技),以至於我對該角色的改變存疑。井上還否定了前期日常生活與鬼的工作這兩條主線的涇渭分明。毀滅一切生靈的大蛇——這個前期毫無預兆後期突然冒出來的設定過於誇張了。結果就是——如果將井上執筆的後半放在其他作品中可信度不會減損太多,但是在前29集極力營造真實感的響鬼面前,井上作為腳本家的手法怎麼看都只是浮誇、刻意的把戲。而關於井上「殺人」這回事,就是所謂腳本家個性問題吧。單從我接觸到的井上執筆的腳本來看,井上很喜歡製造令人印象深刻的死亡場面。在井上筆下,重要角色的死亡往往具有相當的儀式感(什麼?你跟我說鳥人黑?),有時會對生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造就人們常稱為「命運」的力量。井上亦喜歡給角色施加來自命運的壓力,但是能夠承受住這份壓力並仍然選擇前進的,才會成為真正的英雄。朱鬼也好、斬鬼也罷,無不是這樣的角色。而朱鬼對天美晶的影響,斬鬼對轟鬼的影響,才是「殺人者」井上敏鬼真正追求的事物。我是很喜歡響鬼這部作品的。不只是前29集,還有後19集。井上雖無法復刻前半段的優秀之處,但至少還是將響鬼這部作品的核心精神發揮到了最後一刻。第1集的明日夢還是個面對他人有困難還會猶豫一下、不知前進方向的迷茫少年,第29集明日夢終於邁出一大步明白內心強大的重要性,第48集的明日夢已經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並為之全力以赴。儘管此時沒能出現觀眾期盼已久的橋段,明日夢依然成為了響叔出色的弟子。響鬼是一個教育青少年的故事。它作為一部特攝劇也是教育小孩子的。教育不是空喊口號,不是天天高呼loveとpeaceのために,不是淺薄浮誇的帥氣。教育是學生一番困惑後老師指明前進道路的一整個過程,是一件需要深入人心、潤及心田的事情。所以後19集有限篇幅下大段的說教內容並不會令人反感,因為困惑足夠感同身受,解惑也足夠醍醐灌頂。教育並不只是受教育的人(小孩、學生)受益,教育者(家長、老師)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完善。響鬼前29集受教育的僅是學生(明日夢、晶、轟鬼),後19集受教育則不只是學生(響鬼、威吹鬼、斬鬼)。井上筆下的角色,更有破綻,也更似尋常人類。(儘管時常有方便主義之嫌)當初喜歡fourze,是喜歡那種理想主義的青春友情,如今喜歡響鬼,是喜歡這種理想主義的教育。就是如此令人欣然神往的事情呢。附:響鬼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