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規定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
距離禁令的最後期限還有不到半年,已有餐飲企業開始準備。
餐飲企業「換裝」
據央視新聞報導,6月30日,麥當勞中國宣布,即日起,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近千家餐廳將率先停用塑料吸管,同時在杯蓋的設計上進行了微調。
圖源:央視新聞
新的杯蓋上有一個飲用嘴,只要打開上面的小蓋兒就可以直接飲用了,替代了過去塑料吸管的使用。
麥當勞中國表示,相關減塑舉措將於2020年內覆蓋中國內地,據了解,目前中國內地有超過3500家麥當勞餐廳,其塑料吸管的年均使用量約400噸。
而作為全球最大咖啡連鎖企業星巴克,在2018年就宣布,2020年在全球範圍全面停止使用塑料吸管,此前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塑料吸管年均使用量為200噸左右。
圖源:央視新聞
星巴克中國副總裁竺蕾表示,去年年底,在中國的4000多家門店,已經全部實現了塑料吸管的禁用。
在外賣平臺上,也有不少餐飲門店都增加了「不使用塑料吸管」和「用紙吸管替代塑料吸管」的選項,來倡導消費者減少使用塑料吸管。
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霍瑋表示,北京地區的外賣已全部默認配送紙吸管,未來也會在全國其它城市推行,截至今年6月,在全國範圍內我們已經減少使用塑料吸管超過1100萬根。
喜茶紙吸管(圖源:新浪微博)
據了解,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環境問題之一,每年有800萬噸的塑料垃圾進入海洋,在塑料垃圾中,塑料吸管是最為常見的來源之一。業內專家表示,塑料吸管的使用時間只有幾分鐘,但降解的時間可能長達500年。
根據英國2018年的一項統計顯示,英國每年會丟棄85億根塑料吸管、3.16億根塑料攪拌棒。也就是說在英國,每個人每年大約用掉130根塑料吸管,在85億根吸管中,約有10%,也就是8.5億根被衝入下水道,最終流入海洋。
如今,全球海洋中已有超過1.5億噸的塑料垃圾,其中一半是塑料吸管等一次性物品。根據一項研究表明,到2025年海生塑料廢物的數量據估計將超過魚類。
吸管雖然只是大批海洋垃圾中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它們恰好因其尺寸而躋身成為最難被察覺的一大汙染者。而與此同時,每年有超過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會因誤食塑料或被塑料垃圾纏住致死。
被吸管堵住鼻孔的海龜(圖源:騰訊視頻截圖)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表示,塑料吸管回收利用的難度很大,我們從塑料吸管開始,去實施禁限是比較容易入手的,向消費者、居民傳遞非常清晰的一個信號,就是我們要減少對於塑料製品的依賴,這有助於去促進綠色生活跟綠色消費的形成。
環保吸管好用嗎?
大多數消費者對禁用塑料吸管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仍然有消費者表示停用之後有些不便。
剛買了星冰樂的劉女士表示,星巴克換成紙質吸管很久了,不太習慣,太軟了,吸起來不夠爽。」不過劉女士對「禁管令」環保的初衷表示支持,「就是希望替代的吸管能更好用一點」。
還有網友表示,最近一次去星巴克,發現星巴克已經開始使用紙吸管了,雖然環保,但是質量還需要改進,紙吸管黏在嘴唇皮上的感覺實在是太不好了,還有讓入口的咖啡有紙漿的味道。
考慮到消費習慣,特別是對吸管使用依賴程度較高的奶茶店、飲品店來說,尋找可以替代塑料吸管的製品,並引導消費者使用,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有網友擔心,一旦沒了塑料吸管,珍珠奶茶都會「吸不動」。
網友稱喜茶紙吸管對愛咬喜歡的人來說很不友好,紙吸管咬了兩下就扁了吸不上冰激凌了 ;時間一久就變得軟趴趴的;有些茶飲店的紙吸管會讓人反胃……
對顧客來說,塑料吸管和紙吸管在使用體驗上還是有差異,一家門店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只有1/3的顧客會選擇使用環保紙吸管。
一些門店已經將塑料吸管的外包裝上印有「減少使用吸管更環保」的標識,並且將紙吸管和塑料吸管的工具筒同時放在服務臺上,引導消費者使用。
圖源:新浪微博
而對企業來說,如何控制成本同時又提升客戶體驗,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據了解,塑料吸管的成本平均一支為0.03元左右,紙吸管在0.1元左右,相差3倍多。紙吸管不僅更貴,並且使用體驗也有待優化。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和專家也表示,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突破創新,塑料吸管的環保替代並非難事。
劉建國表示,可以用可降解的生物塑料去替代,也可以用紙或竹子去做替代,包括小麥、一些植物的秸稈,也可以用玻璃、金屬等可以循環使用的製品去替代它,根據各個消費的場景,去選擇替代的產品。
在阿里巴巴採購批發網上搜索「環保吸管」,出現的品類五花八門,「麥稈吸管」「竹子吸管」「玻璃吸管」「紙吸管」「不鏽鋼吸管」……
圖源:阿里巴巴批發採購網
國外「禁管令」比國內實施的早,嗅到商機的國內環保企業主們,已經開始行動了。據BBC報導,為保護環境,麥當勞2018年在英國所有門店推廣紙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
相較國內的「無人問津」,國外的訂單是支撐他及團隊生存下去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麥稈吸管和竹子吸管。」加油麥子老闆汪先生說,從去年7月份開始,國外訂單開始多起來,麥稈雖不及塑料成本低廉,但在環保類吸管中,麥稈的成本算是比較低的了,這類吸管主要銷往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十餘個國家的快消品行業。
「去年生意最好的一個月,麥稈吸管賣出去1000多萬支。」汪先生坦言,儘管量大,利潤卻只有十多萬,「它的孔徑太小,使用太受限制、奶茶類、漿果類飲品使用不了。」
麥稈吸管(圖源:網易財經)
相較麥稈,竹子的孔徑可大可小,但成本是麥稈吸管的10倍,又限制了使用。「好在這類吸管可以在飯店像勺子、筷子一樣重複使用,我們配備了刷管工具。」汪先生說,他的竹子吸管,最高產的銷量在四五十萬支,也是銷往國外的。
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其中塑料吸管近30000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禁管令」給了這些靠外貿起家的環保吸管企業新的機遇。
國內的塑料企業行動了
從今年9月1日起,我國將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未遵守國家有關禁止、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等一次性塑料製品規定的,將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
對零售業來說,「禁管令」之後用什麼來替代,怎樣才能又環保又好用,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商家不用可以,但是必須要有替代產品才行。」wapor咖啡館老闆表示,紙質吸管普遍反饋不理想。
資料顯示,環境降解塑料的使用體驗與普通塑料吸管相差無幾,12個月就會降解。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經營範圍含「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學降解、可降解」,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共有2677家。
行業分布上看,約45%的可降解材料相關企業為製造業,26%的相關企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地域分布上看,廣東省擁有最多的可降解材料相關企業,山東省和江蘇省相關企業數量次之。
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數據統計,目前中國可降解塑料的產量佔世界產能約25%,與中國塑料佔世界產能的比例相當。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近十年來,我國可降解材料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度註冊數量與增速呈穩定上漲趨勢。其中,2019年相關企業新增數量達514家,年增速為15.05%,是我國可降解材料相關企業註冊數量最多、增速最快的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7月1日,以工商登記為準,我國新增可降解材料相關企業255家,同比增長約23%。相關的專利技術也整體呈增長趨勢,其中2018年行業專利公開數量同比增長56.3%,為近十年最大漲幅。近兩年,行業專利數量均達到4500件左右。
圖源:企查查
浙江義烏的雙童吸管是全球領先的吸管制造企業,和大多數同行一樣,公司在1994年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生產傳統塑料吸管。薄利多銷幾乎是所有吸管制造企業採用的策略,想要盈利就必須壓低價格、加大出貨量。這樣的模式難以讓企業成長,在2005年就研發生產了聚乳酸可降解吸管。
如今,可降解吸管已經佔到了公司業務的60%以上,材料囊括了聚乳酸、紙質、不鏽鋼等。負責人告訴記者,普通吸管的成本在1分錢左右,紙質、聚乳酸吸管的成本一般在3到4分錢,不鏽鋼、玻璃這些可重複使用的吸管成本更高,在2到4毛錢不等。除了成本較高外,聚乳酸產品的保質期通常不超過12個月,一旦保存時間過久產品就會降解。所以廠家必須及早銷售,避免庫存長期積壓的情況。
義烏雙童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二橋表示,現在國內一些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都在做可降解,規模小的一些企業現在還持觀望的態度。
圖源:央視新聞
「我們2016年開始研發紙吸管和PLA吸管,目前具備全降解紙類產品、PLA產品等生產能力。」 頭部企業供貨商、中船重工鵬力(南京)塑造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品牌經理張燕嫻表示。該公司的吸管在乳品業佔據半壁江山,伊利、蒙牛、瑞幸咖啡、喜茶、奈雪、樂樂茶等吸管幾乎都是他們提供。
鵬力在2018年已經率先與國際龍頭包裝企業開展合作,開發乳飲包裝上的可降解紙吸管。之後在歐美、澳洲、中東、東南亞等市場持續為客戶提供環保可降解產品。2019年隨著國內環保舉措推進,中國市場上的餐飲連鎖品牌也陸續與之展開合作,積極推進塑料吸管替換工作。
張燕嫻表示,年底將所有塑料吸管用新產品替代,在產能上完全沒有問題。記者了解到,塑料吸管的環保替代產品包括紙、竹、秸稈、甘蔗、玻璃、金屬等可循環使用產品,但是要達到塑料的功能性還有一段距離。
減塑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措施,推廣可降解塑料,塑料管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中國年產3萬噸的塑料吸管,在8187萬噸的累積塑料製品產量中,佔比為0.0367%。
由於目前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還比較小,沒有規模效應,成本就比較高。所以從一些小的一次性塑料市場中開始養可生物降解塑料市場,能一步一步把這個市場養大。
今後全面推廣可降解塑料是一個大趨勢,一方面,企業要積極研發質高價廉的替代品,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普通人對塑料垃圾危害的認知水平,讓更多企業、更多公眾切實參與到減塑的行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