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品市場又一波瀾!可能到2020年底,我們買新鮮果汁飲料,就再也見不到塑料吸管了!這個伴隨我們品嘗新鮮鮮榨飲品的「跟班」,要退出歷史舞臺?是不是很震驚。
根據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
到2020年底,部分商場、超市、藥店、書店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膠袋;
到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而對於違反此規定的單位,將被處以一萬至十萬元的罰款,可見2020年,對於塑料企業和餐飲服務業從業單位是一場重大考驗。
2020年,真的是非凡的一年,之前掀起了頭盔經濟、地攤經濟,現在又有塑料吸管的限制使用意見出臺,彰顯了國家對於市場的宏觀調控能力,也同時印證了現階段環保形勢的刻不容緩,冰山消融、澳大利亞山火、新冠危機等災害證明了這一點,人類不重視環保,必將受到自然的懲罰。
回到塑料吸管禁止使用這件事件上,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塑料製品累計產量8184.2萬噸,2020年5月份達2755.4萬噸,比2019年5月份2886.5萬噸的產量減少了131.1萬噸,而2020年2、3、4、5月份塑料製品產量累計增長百分比均呈現負數。
2019年,塑料吸管產量近30000噸,大約折合460億根,人均使用超30根,而有專家表示,塑料吸管,使用幾分鐘,降解500年!降解難度之大,令人嘆息。
不過隨著我們科技的發展,新材料的出現,可替代塑料吸管的方式也越來越多,比如可降解材料。
按照降解方式分類,可降解塑料可分為生物降解塑料、光降解塑料、光和生物降解塑料、水降解塑料四大類。目前市場上較為成熟為生物降解塑料和水降解塑料。
按照原材料劃分,可降解塑料又可分為生物基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兩種。生物基是以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的塑料,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羥基烷酸酯)、PGA(聚穀氨酸)等,減少了對石油等能源的依賴。石油基是以化石能源為原料生產的塑料,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酯)、PCL(聚己內酯)等。
據了解,塑料吸管的成本在0.03元一根,而紙質吸管的成本將達到0.1元一根,成本的提升,將影響人們的使用,同時促使塑料企業對產品的革新。
有專家也表示,生物塑料、紙質、竹子、玻璃、金屬、植物秸稈等可循環使用製品均可作為塑料吸管的可替代材料,新材料的多種多樣,相信也給塑料製品企業帶來了足夠的信心,加大創新力度,增加科研力量,將有利於推出適合環保要求的「吸管」。
未來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我是凱德利冷水機,用科技助力產業,為行業帶來無限冷力!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