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掌健識 上海市醫學會健康科普基地
做健康的傳播者,一路同行,一起成長
歐洲帕金森病聯合會從1997年開始,將每年的4月11日確定為「世界帕金森病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發現者——英國內科醫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帕金森病(P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功能障礙疾病,主要影響中老年人,多在60歲以後發病。其症狀表現為靜止時手、下肢、唇、下頜等處不自主地震顫,肌肉僵直、運動緩慢以及姿勢平衡障礙等,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說起帕金森病,多數人會想到手腳顫抖或者是行動很慢、動作笨拙、表情呆板。其實帕金森病除了這些運動症狀外,一些非運動症狀包括便秘、多汗、尿頻、失眠、抑鬱等也同樣是帕金森病的表現。其中「便秘」可以說是最讓帕金森患者最為苦惱的問題之一。
便秘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大約60%-80%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表現大便次數少,大便乾結、或者大便並不乾結,就是排不出。甚至有些患者大便還偏溏薄,但排便不暢,每次排便很少,便後仍感覺「意猶未盡」,不斷要去廁所,又解不出大便。而且隨著病程延長和病情發展,便秘也隨之加重,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輕者需要每天服用瀉藥,嚴重的甚至需要灌腸才能解決。
帕金森病患者的便秘是如何發生的呢?
主要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腸神經變性所致的結腸運輸延遲:與中樞和周圍副交感神經核變性有關,帕金森病患者迷走神經核、中間外側核、胃腸道的肌間神經叢和黏膜下叢存在這種變性。
2.出口梗阻:PD患者存在「骨盆底肌協同失調」,排便時肛門內外括約肌和恥骨直腸肌的反常收縮或不舒張導致直腸排出障礙,引起排便困難。
3.抗帕金森藥物:對胃腸能動性影響最大的是抗膽鹼藥譬如安坦和左旋多巴製劑如美多巴、息寧等,都有明確致便秘的作用。
4.運動減少:由於運動遲緩,帕金森病患者常常活動少,缺乏足夠的鍛鍊,也不利於腸蠕動。
5.飲食結構不良:帕金森病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因受到咀嚼功能下降和消化系統功能減退的影響,通常都吃一些加工精細的食物,且量又偏少,長此以往不但營養攝入不足,而且因缺乏纖維素,糞便容積減少,影響排便。
6.情緒抑鬱:帕金森病抑鬱及焦慮也是非常常見的。胃腸道受到植物神經調節,抑鬱焦慮情緒使患者的植物神經紊亂,進而影響胃腸道功能。
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出現便秘該怎麼辦呢?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調整飲食結構: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大豆、玉米、糙米、燕麥、蕎麥、茭白、芹菜、蘿蔔等,纖維素具有親水性,能使食物殘渣膨脹,達到增加糞便容積目的以利於排便。此外還要多飲水,宿便在結腸停留時間延長,水分從糞便中過分吸出,糞便乾結,每天6-8杯水,能補充胃腸道水分,軟化糞便。
2.養成排便習慣: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晨起及餐後是最易排便的時間,形成條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規律。有便意時需及時排便,避免抑制排便。長期、反覆抑制排便可導致排便反射閾值升高、便意消失,導致便秘。有便意時及時排便,免得抑制便意、破壞排便習慣。
3.適當運動和按摩:對病情較輕的患者,適當的體育鍛鍊能改善胃腸蠕動,提高腹部和會陰部肌肉的肌力,有利於排便。可打太極拳、做五禽戲等緩慢的有氧運動。對病情較重行動不便的患者,可做腹部按摩:一種是雙手自胸腔肋骨下緣從上往下按摩,在向下的過程中用一定的力量下壓腹部,每天反覆多次;另一種是雙手交疊放在臍旁一寸,然後按順時針方向,由裡向外做環行按摩,每天反覆多次。
4.情緒疏導:家人應用熱情、尊重、真誠和積極的態度對待患者。一般輕度以下的焦慮和抑鬱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即可改善,若是中度以上焦慮和抑鬱則應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抑鬱和焦慮的藥物進行治療。
其次,可以採用藥物治療。
目前常用的西藥有開塞露、乳果糖、酚酞、西沙比利等。很多患者因求速效,通便藥物劑量越吃越大,種類越用越多,甚至自行購買瀉下藥,混亂用藥,最後導致胃腸功能紊亂,什麼藥都不起效果。
中醫藥治療帕金森病便秘的優勢在於辨證論治,也就是針對患者便秘的內在原因進行治療,而不是單純用瀉藥。譬如中醫認為便秘不單純是腸道問題,和其他內臟都有關:「肺和大腸相表裡」, 肺氣不降則大便也不能下行,可以便秘;肝氣鬱結、水液不能暢通,津液不行也會便秘;「腎主五液司二便」, 腎虛則津液枯,津虧則腸燥便幹。便秘還與人體氣血陰陽失衡有關,氣血陰陽虧虛可以便秘,陽熱過盛也可以便秘,都要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調理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增強腸蠕動,從根本上來治療便秘,這樣在停藥之後患者便秘不至於反覆。中醫將便秘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屬於實證,主要因為胃腸積熱引起,可以用一些清熱瀉火藥物,譬如黃芩、黃連、黃柏、虎杖、野菊花等;也有氣滯不通引起,可以用一些理氣通腑藥物,譬如柴胡、枳殼、沉香、檳榔、厚樸等;還有一類屬於虛證,主要因氣血陰陽虧虛有關,陰血虧虛可以用生地、玄參、麥冬、石斛、當歸;陽氣虧虛可以用生白朮、黃芪、肉蓯蓉等。
中藥也有瀉藥,可以作為救急或者配合辯證調理時使用。番瀉葉、蘆薈、大黃都有比較強的瀉下作用;對年老體虛患者,可以用火麻仁、鬱李仁、柏子仁、車前子、決明子等潤腸通便藥物。
便秘是長期伴隨大多數帕金森病患者的難題,瀉藥只能解決暫時問題,不適宜長期使用。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通過中醫藥調理腸道功能,是合理的選擇。
(圖片源於網絡)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專科分會
作者:王煒為 李文濤
單位:上海市中醫醫院腦病科
審核:管陽太 上海市醫學會神經內科分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原標題:《【掌健識】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病便秘及中醫藥調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