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是2013年的4月26號,全國上映了趙薇執導的第一部導演作品,也許因為她是我童年的記憶,也想回憶自己的大學生活,偽青年的想著要去支持她一下,哪曾想到,從電影院出來走進電梯,人們議論的不是電影怎麼樣,而是電影中的人物陳孝正,我也和小夥伴發生了很激烈的討論甚至是跟隨網絡熱點進行相應的表態。感覺這個人真的太現實了,現實的只能從他手中的菸捲中感知還有一點人情味。自己和前途抗衡了內心的釋放和喜歡,成功歸來後的重啟戀愛模式更是讓人難以接受。陳孝正的舉動和行為透著涼涼的自私和狹隘。
我不想苟同與大家的意見,更不屑與把內心最簡單的想法硬是掩蓋,今天我們感知一下陳孝正。不為其他,只為現實生活中那個真實的、現實的「我們」。在這個影片中,在這所大學裡我們成長的軌跡慢慢的進行變化,狀態也慢慢地形成這個角色反而走進了每個人的內心,直擊內心最真實、最現實、最能反應看過的每個人不願被人碰觸的那個世界,他的吸引人在於他就是我們,我們就是陳孝正。如果你想重新溫習這個人物,那我給大家做個報告吧。
陳孝正和小編我(愛笑的強老師)一樣,上大學的時候家裡一貧如洗。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獨自把他帶大。影片中,他母親的扮演者是潘虹,一個經驗豐富的老戲骨,也是個對身材管控很嚴謹的大家閨秀的樣子。陳孝正高高帥帥把校長的女兒,鄭微,哦對了還有他後來美國的妻子,也是遺傳了一個好的基因,在這個看臉的時代,好看,真的不能忽略這個因素。
還記得電影裡鄭微說陳孝正,原來他還會笑啊!他的母親,應該也是一個很嚴謹的不苟言笑的甚至有點清高的女子,她沒給陳孝正尋找一個繼父,電影裡只給了他和他母親一組鏡頭,在一貧如洗的家裡,母子兩人相對無言的吃飯。準備開始吃飯的時候,母親的一個眼神,陳孝正就知道要把第一筷子飯菜先夾到去世的父親的碗裡。可見,這是家風嚴謹,甚至是有些冷酷無情的狀態的氣氛。她養成了陳孝正規律的生活和學習模式,養成了陳孝正的自律性格和刻苦的精神。從陳孝正寢室裡的床鋪,以及他每天晨跑的習慣,可以看出這就是陳孝正的童年,這就是在一個這樣的母親管教下成長起來的,只是母親沒有做好的是缺少了少有的情感教育,沒有更好的去彌補和關注陳孝正的內心缺失。
幼年的陳孝正像極了自己,極度缺乏安全感,應該也會渴望父親的依靠,家庭的完整,之所以在舍友張開的調查裡他是一個獨來獨往的奇怪的人,其實不是,他很想和別人交流,只是童年的不完整的家庭讓他失去了那份勇氣和自信。不知道怎麼交流,也不想去故意的找話題甚至是去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自卑感還來自那個貧窮的家,幫助同學寫作業賺錢更是讓他內心充滿了對這個社會的不公的另一個世界,只是現實就是這樣,不得不做。
這樣的童年,這樣的母親,這樣的校園生活,這樣的現實,讓他不得不早早的讓自己成熟起來,那種迫於自己長大恐懼的狀態,讓他這個人成了一個矛盾體,也為之後的劇情展開,留給了觀眾一個「懂」的伏筆。
陳孝正確實很優秀,即使依然獨來獨往,卻也藏不住別人對他的喜歡。他沒有退路,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繼續優秀,努力做好。這樣別人看到他的清貧才不至於看扁他,他的狀態足夠的清高,那是骨子裡的傲氣和冷漠。其實這也是自卑的一種表現,讓人無法忽視他的存在,只是又不敢靠近他,也許這就是那位母親教給他的,從小養成的氣場吧,這樣的一類人,也許就是想讓別人注意可是骨子裡又沒有信心的態度吧。
曾毓
校長的女兒,一直很愛陳孝正的一個女孩。傻子也能看出來,只是陳孝正功利的那個小惡魔告訴自己,我不能得罪他,即使不喜歡我也不能表現出來,要不是鄭微在這個時候闖入他們的世界,也許,陳孝正就和這個校長的女兒順順利利的、遮遮掩掩的、不用講清楚的在一起了。當然,事實也是這樣,唯有成功,才可以讓陳孝正真正的釋放自己。當曾毓問道:我在你的人際關係裡充當什麼角色的時候,陳孝正的尷尬和掩飾讓自己不能去正視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愛情。從小到大的狀態讓他不知道如何去應對自己編織的「不拒絕」的現實。
鄭薇
這個冒冒失失的女生直接把陳孝正苦心經營的二十多年的人生摩天大樓給整塌了,不為過的說,起碼有了很大的偏差。(其實每個人都一樣,總會有個人在你的人生裡去影響你)如果不是跟著張開去男生宿舍,也認識不了陳孝正,如果不是陳孝正把他粗暴的推開,也不至於多了那麼多次的摩擦,更不會喜歡上這個對自己面無表情的男人。都說「女追男,一層紗」,更何況陳孝正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女孩子,更是想著自己的以後生活擺脫童年母親的那樣的冷靜,無味的環境。本想用自己多年的理智來克制自己,現實中,他失敗了。
校園裡,這樣的故事似乎還不夠完整,起碼得有第三個,或者第四個人的出現,才可以牢固這段感情,也就是我們要講的這個男生:
許開陽
給陳孝正找零活,讓他代寫作業,像極了曾經校園的那種富家子弟的模樣。如果沒有女生的參與,他們也許會一直這樣正常的「各需所需」的度過四年。荷爾蒙的迸發,就是因為「我愛他,他不愛我」「我愛你,你愛著他」這樣複雜而又理不清的情感而不斷的迸發。也許是許開陽讓陳孝正更清楚自己的現狀,沉默總是一種抵抗和蔑視,當這個姑娘的出現,他們彼此對待對方的隱瞞態度開始擺在明面上,這也許是陳孝正第一次打架,而且還是以一抵十!
不過也可能真的是許開陽的介入,讓陳孝正的世界裡真的多了一個她。電影快結尾的時候,回憶他對馴獸師說的話,說明他真的想過自己內心的生活。在她面前,他的理智終究落了下風。
陳孝正喜歡鄭微,他內心裡有更多的努力,只是現實給不了他施展的機會。沒有辦法,在人生的選擇上,他不能喘息,也沒辦法去更改自己。
如果說許開陽讓他從此願意直面很多的問題,那麼在鄭微的生日會上,徹底的把他的尊嚴丟進了自己禁錮的世界裡.....
他明明為鄭微準備了生日禮物,他花了好長時間為她雕刻了一隻栩栩如生的小龍,可是在許開陽送上的名表面前,甚至是索要「親吻」的回禮,也不能不自卑。就算鄭微拒絕了,他也沒有辦法快速的恢復自己的狀態。
生活的態度是強大的,同樣也可以讓很多的人沒有安全感,陳孝正就是,他喜歡這個女生嗎?那是肯定的,特別是他第一次喜歡一個女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美好都給這個姑娘,只是畢業在即,他作為一個男生會考慮很多,很多的保障,很多的阻礙,他自己感覺自己的人生道路阻礙更多,於是他無奈的妥協了。我也感覺是恐懼,恐懼他要面臨的一切,還有童年給他的對物質的渴求,他更恐懼,這樣的美麗女孩,我什麼也給不了,能長久的在我身邊嗎?他在內心想,鄭微在嘴上問。從不回答,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講。只是,陳孝正還是放棄了。
他的無奈是他必須繼續優秀,他的心酸是他本就是什麼也沒說有,在他的世界裡愛情都是奢侈,他雖然愛著,很愛很愛,但是他還是選擇直面問題,然後沒有給鄭微任何的可以等待的機會和理由,甚至是隻言片語。他懂自己,他也不想耗費別人的青春和年華,未來是什麼樣,他也無法預知,這樣的想法這樣的做法也許就是男生認為的「自以為是的覺得」。還在繼續討論,繼續說陳孝正的寶寶們,當下社會,在物質面前繳械投降的比比皆是,甚至會有在選擇婚姻的時候也要考慮和誰在一起可以生活壓力更小一些,難道不是嗎?
陳孝正成功了,有了綠卡,有了孩子,有了妻子,後又離婚,有了公司,業內名副其實的新寵,他做到了自己「不能絲毫差池的」生活,按照自己的狀態繼續進行下去,衣錦還鄉時回憶起那個姑娘,他感嘆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虛度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母親給他的狀態,環境好了,好像還是停留在那個狀態裡,他回憶、追尋,想努力找回那樣的感覺,只是自以為是的覺得忽然丟失了很多的可愛變得可憐。丟了就是丟了,輸了那個她,贏了世界如何?
陳孝正沒有設想過未來嗎?一定有的,只是他自己認為他做出了自認為最正確的安排。多少人曾回憶校園生活,感覺初戀也就那麼回事,只是,初戀又是那麼的不可抹去。結尾真的是會定性為你可以走了嗎?陳孝正的「遵循內心的想法」實現了嗎?鄭微會不會選擇他呢?像極了現在我們經常參加的婚宴,有多少有愛情的味道?婚紗照嗎?
前面講到了,陳孝正早早的成熟起來,讓自己嚴格而堅強的成熟起來,更懂得成家後沒有錢的窘迫,給不了愛的人穩定的狀態,如果你是陳孝正,你會怎樣?!如果我是,我可能也會這樣做吧,不是我對鄭微沒信心,而是我對這個社會,對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沒有信心!我太早的堅強,堅強的讓自己心疼,怎麼可以讓愛人和自己一樣受苦。可能我偏執,只是我太渴望成功。
現實生活中,似乎好多這樣的例子,王石先生、李連杰先生等等,他們是陳孝正嗎?我好像看到了他的影子。一部電影超現實,超寫真,引起共鳴也可以折射人性。特別是我,感覺還在回味和考慮自己的方向。我喜歡這部電影,也喜歡這個人物的設定。
我是愛笑的強老師,校園愛情很美好,可以說幾句你的那段回憶嗎,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