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場館】丹陽冷遹紀念館 愛國教育基地

2021-01-13 鳳凰江蘇

導讀:冷遹紀念館位於鎮江市丹徒區辛豐鎮黃墟老街,是為中國著名的民主愛國人士冷遹先生所建的,原址為冷遹故居,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2002年將其故居改建成冷遹紀念館。2014年7月,冷遹紀念館被命名為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觀光指數:★★★

推薦等級:★★★

冷遹紀念館(圖/來源於網絡)

歷史典故

冷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民主愛國人士,1882年6月生於丹徒黃墟鎮。1906年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被孫中山授其「中將軍銜」和「文虎勳章」; 1945年7月赴延安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接見;解放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華東水利部部長、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

冷遹舊居始建於1917年,佔地面積8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平方米。由主樓一幢和廂房四間組成,主樓是一幢兩層樓房,上下十間中西合璧式建築,前後花園,主樓後邊各四間廂房。雖經多次維修,但風格原貌未變。

2002年6月22日是冷遹先生誕辰120周年,原中國政協副主席錢正英題寫了「冷遹故居」的牌匾。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題寫了「冷遹紀念館」匾牌。2

冷遹舊居於1989年被丹徒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鎮江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鎮江市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授予AA級旅遊景區,先後被鎮江市委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員教育基地、江蘇省民建愛國愛會教育基地。每年前來參觀的人數達4萬多人次。2014年7月,冷遹紀念館被命名為民建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冷遹紀念館(圖/來源於網絡)

景點全攻略

地址: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黃墟鎮

免費開放時間:9:00-17:00,法定休息日及節假日不安排接待。

冷遹紀念館(圖/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走進冷遹紀念館
    經過20多年的修繕,昔日的冷遹故居已經成為了冷遹紀念館,每天都迎接著絡繹不絕的觀眾,向人們講述著主人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10月9日,冷遹紀念館正式開館,記者走進這座重新煥發出耀眼光芒的小樓,緬懷這位愛國志士,感受他為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情懷。
  • 民建徐州市委赴冷遹紀念館參觀學習
    本報訊(記者 孟祥 通訊員 泉一支)5月25日,民建徐州市委組織骨幹會員赴冷遹紀念館參觀學習。冷遹紀念館是民建中央及民建江蘇省委愛國愛會教育基地,冷遹先生作為辛亥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倡議者、奠基人。
  • 冷遹出生地之議
    江蘇旅遊政務網2010年3月2日題為《鎮江華山村迎來新年第一個廟會》的稿件中「華山村村委會副主任戴金忠告訴記者……冷御秋出生地鴻飛堂」;2012年2月16日《鎮江日報》刊登的題為《「走遍新區」期待「大旅遊」破題》的稿件中「有古村文化遊。
  • 蔡鍔故居和紀念館成功入選第一批「湖南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近日,從邵陽市僑聯傳來好消息,蔡鍔故居和紀念館成功入選湖南省第一批「湖南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名單,邵陽地區僅蔡鍔故居和紀念館、崀山風景名勝區兩家!蔡鍔故居和紀念館位於湖南省邵陽市大祥區蔡鍔鄉蔡鍔村, 是近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主革命家蔡鍔將軍的誕生地,蔡鍔將軍在這裡發蒙識字度過了童年生活。蔡鍔故居和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湖南省涉僑文化遺產、 湖南省紅色旅遊景區(點)、湖南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紅色文化傳播基地(四會)開館儀式舉行
    12月16日,由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主辦的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紅色文化傳播基地(四會)開館儀舉行。嘉賓參觀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紅色文化傳播基地展覽。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館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依託廣州市越秀區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教育基地(四會)設立紅色文化傳播基地,旨在打造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第二課堂。
  • 煙臺市首批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楊子榮紀念館掛牌
    10月19日上午,牟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楊子榮紀念館掛牌設立煙臺市首批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退役軍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位於「全國特級偵察英雄」楊子榮的故鄉——牟平區文化街道嵎岬河村,原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上將親筆題寫館名。
  • 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團結力量 ——德宏州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
    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紀念館是我國首個以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為主題的紀念館,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入選廣東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
    11月12日,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在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舉行廣東省首批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梁啓超故居紀念館)揭牌儀式。據了解,省婦聯、省文明辦於近日聯合命名了廣東省首批10個家教家風實踐基地,新會梁啓超故居紀念館位列其中,成為江門唯一獲此殊榮的單位。
  • 《八佰》熱映帶火紀念館提供紅色教育思考
    不過,戰爭的殘酷與慘烈、保家衛國的英勇無畏、勝利與和平的來之不易等,屬多維度中的一環,卻是宏大愛國主義教育中重要構成。某種意義講,影視的細節和故事越感人,越能深入人心,其教育和啟發的意義就會越大。因電影劇情主要發生地都在四行倉庫,電影的熱映也帶火紀念館,讓紀念館迎來了參觀潮,無論從內涵和外延上,愛國主義教育都得到了升化。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羅榮桓故居紀念館:從書生到元帥,在這裡找...
    編者按:近年來,湖南不斷加強紅色文化建設,強「根」塑「魂」,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紅色引擎。在湖湘這塊紅色文化的沃土上,29處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158處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共同記錄著時代的故事。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導,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羅榮桓故居。
  •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愛國愛港教育基地落戶武當山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愛國愛港教育基地落戶武當山發布時間:2021年01月14日 15:21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月14日電 (白孟堯 徐剛) 1月13日,武當山九龍山莊暨香港湖北社團總會愛國愛港教育基地改建工程開工。
  • 「中國紀念館策展人培訓基地」
    本報訊(通訊員 江東 融媒體記者 許琴) 12月19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下設的「中國紀念館策展人培訓基地」揭牌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紀念館是為紀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並依託於有關的遺址和紀念建築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是我國博物館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聶耳故居紀念館揭牌
    近日,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揭牌儀式在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舉行。2020年11月,玉溪聶耳故居紀念館被中國僑聯確認為第八批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是玉溪市首個國家級華僑文化交流基地。基地作為僑聯組織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僑聯組織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優勢互補、合力開展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平臺,是積極拓展深化「親情中華」主題活動的重要載體。
  • 膠東革命紀念館為煙臺市民獻上紅色文化大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雪麗 通訊員 葛靜10月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膠東革命紀念館獲悉,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1周年和中秋佳節,膠東革命紀念館以「五彩黨建」活動為引領,以「大問需、大惠民」活動為契機,以打造「傳承·追夢」紅色文化品牌為抓手,積極開展「慶雙節,話豐收」活動。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 作為傳承西南聯大精神 「記憶之所」和「教育基地」的 博物館、紀念館、校史館 發揮了珍藏這段歷史記憶的獨特作用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深有感觸地說,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
  • 探尋「西南聯大」教育救國的文化記憶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門(資料照片)作為傳承西南聯大精神「記憶之所」和「教育基地」的博物館、紀念館鑑於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特殊意義,中央民族大學和光明日報組成聯合調研組,分別赴雲南、北京、湖南進行調研,並對有關展館負責人、研究員、參觀者及西南聯大校友開展深度訪談,在探尋西南聯大歷史展陳場館所承載的教育救國文化記憶基礎上,剖析了其面臨的挑戰,並提出了未來更好構建西南聯大記憶的文博創新之路。
  • 主旋律歌星魯朝陽出席雲南省教育基金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儀式
    近日,雲南省鄉村旅遊協會紅色旅遊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雲南省教育基金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授牌儀式在錫伯族南徵紀念館、錫伯龍紅色文化莊園成功舉行,雲南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見證此次活動,雲南籍主旋律歌星魯朝陽受主辦方邀請,現場出席活動。
  • 鄧偉強:建愛國基地,澳門有先天優勢
    一方面不少歷史名人曾在澳門留下足跡,他們的故事對中外歷史影響深遠;另一方面,澳門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例如大三巴牌坊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正面前壁的遺址;仁慈堂開辦了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澳門要建愛國基地,如何才能匹配年輕一代的偏好和需要呢?筆者認為,構建分維度、多層次、差別化的愛國基地體系,以滿足當今幾乎完全使用數位化語言的青年一代。
  • 這個紀念館要「升級」!
    幾年來,紀念館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管理的標準化、教育的大眾化、傳播的國際化為抓手,加強場館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作用,在世界上積極傳遞中國和平之聲,紀念館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