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兩次參觀!這個紀念館要「升級」!

2021-01-10 南京發布

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

今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將迎來第七個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近日,施工人員正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進行環境布置。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2014年、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出席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並參觀紀念館,對做好有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幾年來,紀念館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管理的標準化、教育的大眾化、傳播的國際化為抓手,加強場館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發揮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作用,在世界上積極傳遞中國和平之聲,紀念館走上了高質量發展之路。

薛曉紅 攝

標準化

全面提升場館運行服務管理水平

在紀念館的《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序廳背面,有100張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2017年布展時,他們尚健在。這幾年,有老人去世後,相應的照片燈箱隨之熄滅。原本亮著的100盞燈,如今只剩下73盞。

參觀者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今年初,紀念館為去世的倖存者老人朱惟平、胡信佳、金茂芝舉行熄燈儀式,送老人最後一程。

熄燈儀式上,紀念館工作人員向倖存者照片獻花,隨後原本色彩鮮明的照片變成灰黑色。在場全體人員向遺像三鞠躬,表達無限哀思。

去年,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史料廳倖存者牆前,紀念館為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舉行熄燈儀式。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這樣的熄燈儀式

紀念館已形成規範的流程標準

寫進了紀念館標準化管理體系

2014年,紀念館成為國家公祭的舉辦場所;2015年,《南京大屠殺檔案》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紀念館的功能和定位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何適應這一變化,全面提升紀念館的風險防控和運行管理水平,推出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滿足觀眾的體驗感,更好發揮紀念館教育功能,我們提出建設場館標準化管理體系。

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從思想動員到寫作標準文本、實現業務對接,他們用3年時間初步建立了標準化管理體系。

這部體系涵蓋一套基礎與通用標準體系,以及4個子體系,包括運行保障標準體系、文物館藏標準體系、學術研究標準體系、公共宣教標準體系,共計5大板塊,127項標準。目前正在向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申報江蘇省標準化試點。

民眾走進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銘記歷史,祈福和平。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紀念館的很多工作都是年復一日周而復始的,如何把這些具體的事情做得規範化,紀念館對涉及觀眾服務管理、人員管理、物資管理、設施管理及空間管理的事項,建立工作流程,確保每件事有規範,每個規範有流程,每個流程有標準,初步形成全館各類事項管理的閉環。

安全生產是根本,在建章立制的基礎上,紀念館對涉及安全的設施設備、水電氣、施工等環節加以規範,規範中明確,只要在紀念館「動火」作業,身後必須站一名消防員。

今年3月21日,紀念館在疫情發生後恢復開放。當天,共有1800多人通過預約參觀。

今年3月,觀眾在紀念館入口處出示參觀預約碼、蘇康碼。圖片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004年紀念館在全國率先實施免費參觀以來,參觀人數增長迅猛;2014年國家公祭儀式舉辦後,連續5年每年都在800萬人,遠超紀念館設計接待流量。

如何給觀眾更好的參觀體驗,同時維護紀念館肅穆的氛圍?早在2019年初,我們就開始調研預約參觀工作。

張建軍說,去年底,紀念館完成了預約系統的研發和準備,今年3月起按照防疫要求啟動實名免費預約參觀,目前控制在每天8000人以內。

工作人員在紀念館入口處查驗觀眾預約信息。圖片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如今,紀念館已形成網上預約、現場引導、逐級分流、疫情防控一整套規範,完全改變了2004年以來長期超負荷運轉問題,也提升了觀眾的體驗感。

大眾化

讓每個人都能讀懂這段厚重的歷史

每天早晨8點半,江東門的鐘聲總是準時響起。

2018年8月15日開始,紀念館推出「江東門的鐘聲」儀式教育,邀請每天首批入場的12名參觀者,分兩組撞響和平大鐘13聲,寓意牢記「12·13」、珍愛和平。

和平大鐘。圖片來源: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讓觀眾參與撞鐘儀式,是希望他們在這種莊嚴的儀式中有一種體驗感、沉浸感,真正體會『警鐘長鳴,勿忘國恥;以史為鑑,面向未來』。

張建軍說,如何讓大眾讀懂這段歷史,並能夠接納、願意傳播和平的理念,紀念館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參觀《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聽《勿忘歷史 砥礪前行》主題講座……11月18日,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畢業班的28名高中生來到紀念館接受「行前一課」教育。

該校高三的楊曦冉說:「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不僅需要我們南京人銘記,更需要讓世界各國的人們了解。出國留學後,我願意成為一名和平使者,傳播歷史的真相和珍愛和平的理念。」

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行前一課」教育活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推出。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為加強對青少年的歷史教育,紀念館面向青少年舉行了包括「行前一課」在內的「七個一」教育活動。今後南京普通高中和職業學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或國際課程班畢業生出國留學前,都要先來紀念館上「行前一課」,接受愛國主義與和平學教育。

讓文物說話、讓史料說話,紀念館的基本展陳是進行大眾化教育的主產品。

2016年底,紀念館啟動展陳改造。「觀眾的需求就是我們改造的方向,我們找專業機構進行了5000個樣本的觀眾調查,並召開系列座談會。」張建軍介紹,改造強化了關鍵史料和文物的展示,像南京保衛戰的展陳中,展示的子彈、手榴彈柄、鐵絲網都是從南京紫金山抗戰碉堡前出土的。

觀眾在紀念館圖片史料展前參觀,了解歷史。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大眾化的傳播離不開專業化的史學研究。

這幾年,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在史實上深耕細作,不斷釐清歷史細節,講好歷史故事,從歷史視角反思戰爭,從全球視野闡述和平。目前紀念館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項目10餘項,近5年先後出版各類圖書50餘種。

如何讓世界上更多人更便捷地了解獲取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資料?紀念館2016年開始籌建全球首個南京大屠殺研究專業資料庫,打造全面、權威、開放、公益的數據平臺。

目前資料庫中已經錄入5萬餘件套藏品目錄,開展南京大屠殺報刊、日記、文章資源數位化集成。明年適當時候,網絡版將對外開放。

國際化

向世界傳播歷史真相講好和平故事

83年前,南京大屠殺期間,20多名外籍人士冒著生命危險留在南京,建立安全區,救助了25萬多中國難民。當時,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叫約翰·拉貝。

今年4月初,約翰·拉貝的孫子——德國海德堡大學醫院教授託馬斯·拉貝向中國求助抗疫藥品。紀念館和江蘇柯菲平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立即行動。很快,一批藥品、防護服、口罩等物資籌措到位,發往德國。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南京從未忘記過當年救助難民的恩人。這些年,紀念館一直與當年國際友人的後代保持著聯繫。去年夏天,紀念館組織「紫金草國際和平夏令營」,國際友人的後代們來到南京,追尋家族先人的足跡,觸摸感悟南京這座城市歷史的傷痛,也見證其今日的和平繁華……

2019年紫金草國際和平夏令營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營。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紀念館以此為契機,進一步提高站位,用世界的眼光開展工作,向世界講好中國和平故事。

這幾年,紀念館先後組織了50多場跨國界、多題材展覽,並在法國、白俄羅斯、捷克、美國等地舉辦南京大屠殺歷史專題展。

每年12月13日前後,紀念館還和僑聯一起聯絡全球400多個華僑組織舉辦南京大屠殺死難者海外公祭儀式,在增進華僑華人愛國情的同時,增進國際社會的共同歷史認知,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

紀念館常年活躍著一群國際志願者,他們承擔了資料筆譯、外文講解等服務,並參與外事活動和國際傳播。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進行講解服務的志願者。南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紀念館會定期選拔優秀志願者到國外志願服務組織學習交流。河海大學英語講解志願者範梓幸去年七月曾赴波蘭奧斯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交流學習。離開波蘭前,她做了一個長達三小時的南京大屠殺主題講座,讓不了解這段歷史的波蘭人產生強烈共鳴,她也入選當年博物館十大感謝人物。

這幾年,紀念館的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

去年,中國文物信息諮詢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全國所有紀念館中,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國際影響力排名第一。

堅持國家站位、世界眼光

持續不斷向世人傳遞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的聲音

下一個五年即將開啟

紀念館正朝著打造

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升級版」

的目標邁進

來源 | 紫金山觀察

編輯 | 饅頭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

相關焦點

  • 總書記參觀這個紀念館,有何啟示?
    正在安徽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19日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滾滾長江,承載著擁有五千多年文明的華夏歷史,也因渡江戰役勾連起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考察,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71年前「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激情歲月。
  • 鑑往知來 | 總書記參觀這個紀念館,有何啟示?
    正在安徽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19日來到渡江戰役紀念館,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  滾滾長江,承載著擁有五千多年文明的華夏歷史,也因渡江戰役勾連起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次考察,將人們的視線拉回到71年前「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激情歲月。
  • 為何多次參觀紅色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為何多次參觀紅色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 其他 | 2020-10-04 11:57:04 星辰在線 | 編輯:樂先文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總書記足跡:梁啓超紀念館 珍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進入寒假以來,前往梁啓超紀念館參觀的遊客日益增多。「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我們館視察一周年之際,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前來感受愛國情懷。」梁啓超紀念館館長周美玲告訴記者。
  • 天津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梁啓超紀念館講話精神專題活動:弘揚...
    &nbsp&nbsp&nbsp&nbsp1月17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到天津梁啓超紀念館視察一周年紀念日,「要愛惜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印記在每一位文物工作者的心裡。
  • 梁啓超紀念館再憶總書記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指示 像愛惜生命一樣保護...
    &nbsp&nbsp&nbsp&nbsp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津工作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一周年&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梁啓超紀念館是我們這座城市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就是我們紀念館今後應走的方向
  • 沿著總書記足跡 南通博物苑參觀熱持續 濠南別業一月接待觀眾近10...
    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調研期間,來到南通博物苑,參觀張謇生平介紹展陳,了解張謇「實業救國」、發展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的事跡。一個月來,許多市民和遊客跟隨總書記的腳步,一探濠南別業,在張謇故居裡「穿越」歷史,致敬先賢,在溫故知新中汲取砥礪奮進的精神力量。
  • 北達資源中學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
    千龍網北京5月28日訊 近日,北達資源中學初一年級全體同學來到宛平城,參觀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開始了一次震撼心靈的旅程,迎接一場靈魂的洗禮。全體同學在紀念館前集合,聆聽歷史老師蘇天雅講述抗戰歷史。
  • 民建徐州市委赴冷遹紀念館參觀學習
    本報訊(記者 孟祥 通訊員 泉一支)5月25日,民建徐州市委組織骨幹會員赴冷遹紀念館參觀學習。冷遹紀念館是民建中央及民建江蘇省委愛國愛會教育基地,冷遹先生作為辛亥革命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國民主建國會的倡議者、奠基人。
  • 歐巴馬參觀911紀念館 稱恐怖主義不能削弱美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參觀紐約「911」恐怖襲擊紀念館,並發表講話。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外電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15日參觀紐約「911」恐怖襲擊紀念館,他稱讚紀念館為「療傷與帶來希望的聖地」,該館同時收集了襲擊發生後美國人英雄般的故事與精神。
  •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一周年回訪
    一年來,總書記到過的地方發生了深刻變化,總書記關心的群眾生活更加幸福,總書記推進的事業取得了重大成效。這個紅五月,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一周年之際,本報記者沿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的足跡,記錄那發展時序的年輪,定格那燦爛幸福的笑臉,書寫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的奮進與豪邁。▲中央紅軍長徵出發紀念碑。
  • 南京市委常委集體瞻仰梅園新村紀念館和雨花臺烈士陵園
    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周恩來同志「六個傑出楷模」和對雨花英烈精神「兩高一大」的深刻闡述,進一步錨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坐標,激發勇於擔當、砥礪奮進的強大力量,團結帶領全市幹部群眾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建設的新篇章。
  • 將18萬件藏品數據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全新升級
    現代快報訊(記者 張瑾 杜雪迎)為逝去的倖存者熄滅一盞燈、利用 AR 技術 " 復原 " 歷史、將 18 萬件藏品數據化 …… 自 2014 年作為國家公祭儀式固定舉辦地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人數猛增,每年超 800 萬的參觀人數遠超最初設計的接待流量。除了將參觀方式改為提前預約,紀念館還在呈現方式、標準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升級。"
  • 感受習總書記七年插隊 青年教師學習延安精神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6日電(記者 楊月 通訊員 李科一)「在梁家河村史館,我深深地被習近平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情懷所感動。他當年勇過『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勞動關、思想關』,帶領村民打壩淤地、引進沼氣、栽果造林……」思政課教師史為磊感慨地說。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 引遊客慕名參觀
    遊客參觀劉銘傳紀念館。 張強 攝中新網合肥12月30日電 (記者 張強)30日,位於安徽省肥西縣銘傳鄉的劉銘傳紀念館試開館,吸引眾多遊客慕名前來。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 日寇雨披捐贈給了西柏坡紀念館
    同時,省會市民胡青一家人也完成了其父親胡文莊大校生前遺願,將其繳獲的日軍軍官雨披無償捐贈西柏坡紀念館。紀念館有關工作人員稱,這件雨披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他們將進行妥善保管,將這件雨披承載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傳播開來,從而更好地發揮其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在特殊的日子 了卻父親遺願 今年的7月7日,是「七七事變」爆發83周年。
  • 寧陵縣華堡鎮:人大代表赴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學習
    12月9日,根據華堡鎮人大主席團代表活動工作安排,華堡鎮人大代表第一聯絡站站長、全國勞模、省人大代表、豫東牧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業勇組織帶領駐華堡鎮省、市、縣、鎮人大代表到焦裕祿紀念館參觀學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弘揚焦裕祿精神,進一步增強黨性修養和宗旨意識,樹立良好作風,
  • 軍報副總編李鑫將軍蒞臨扶溝縣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
    6月9日下午,解放軍報社副總編輯李鑫將軍一行到扶溝縣革命老區參觀姜鴻起烈士紀念館,河南省軍區辦公室參謀王根成,周口市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李楊,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閆忠玉陪同參觀。姜鴻起烈士是扶溝縣韭園鎮太康營村人,他18歲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
  • 帶你參觀首爾「韓國戰爭紀念館」
    好在朋友建議我利用這半天時間逛逛博物館,而他特別建議我去看看位於首爾市中心的「韓國戰爭紀念館」,也稱為「韓戰紀念館」。我在網上查了一下資料,這個紀念館所在地以前曾經是韓國的陸軍總部,(之前還分別做過日軍和美軍的駐紮地),於1990年動工、94年開放。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成為首爾旅行的一個重要景點,國內有許多旅行團會來這裡(也可能是因為不收門票)。
  • 古城南京有座國際公認的紀念館,免費預約參觀,但去一次便足矣!
    #2020生活記憶#又一年的冬至將至,南京的這個周末,天氣晴好,氣溫更是宜人。這種時節,必定是要外出才不算辜負了這大好的冬日時光。一路走走逛逛,便來到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同胞紀念館。天氣晴朗的周末,來紀念館參觀的人很多。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南京很多景點為了控制人數,都施行預約制,這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