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劉慧麗/文 宋亞猛/圖
年關,對上班族來說,意味著全家團聚的七天樂;對小學和初中的學生來說,意味著輕鬆愉悅的大寒假;而對於高中生,特別是對高三的學生而言,意味著換個地方複習。
臨近寒假,鄭州外國語學校的高三教室裡,依然天不亮就書聲朗朗了,夜晚熄燈,床邊依然是滿滿的試卷和埋頭苦學。
河南商報記者在這裡浸潤式體驗一天,卻發現,比高三學生更累的,竟然是他們——高三班主任!
【高三班主任的日常,你了解嗎?】
你可曾知道,班主任並不是上上課,批改批改作業這麼簡單;
你可曾見過,他們披星戴月起床,出門時家人還在睡夢中,回家時小區都已安靜;
你可曾想到,工作日裡,他們沒見過白天小區熱鬧的景象,卻見過從日出到日落的校園每個角落;
你可曾算過,一天工作16個小時是一個什麼樣的體驗?而這對於班主任,僅僅是日常。
春節來臨之際,河南商報記者跟隨一位普通的班主任,用圖片記錄了一位普通奮鬥者的一天,希望您看完之後,能對班主任多一點理解,少一些誤解,多一點支持,少一些阻礙。
【人物介紹】
韓青,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三(15)班班主任
6:00
平時5:30起床,能好好洗漱洗漱,韓青今兒貪睡了會兒,只能匆匆洗漱,就驅車趕往20公裡外的學校。
天氣好還行,半小時內就能趕到,如果遇到下雪天兒,道路結冰,一兩個小時趕到學校的情況也是有的,那就起床更早了。
6:40
「王老師,這個學生如果過線,你們班就4個清華了,厲害呀!」
「寵辱不驚,寵辱不驚,哈哈~」
早上6:40,鄭州外國語學校四樓辦公室裡,老師們已經開始上班了。
而在韓青家裡,兩歲的兒子還在睡夢中。此時的韓青,也已穿過大半個鄭州,趕到學校。
每天早上6:40之前,韓青都要準時出現在班裡。
伴著學生們的朗朗讀書聲,韓青會在班裡先轉轉,看看學生們的讀書狀態,然後埋頭在講臺上一堆作業裡,批改作業。
112份作業,要在上課前批改完,每天如此。
7:10
放下筆,抬起頭,韓青叫上河南商報記者一起,走進食堂。
早上,吃自助餐,油條、雞蛋、蘿蔔、白菜、黃瓜、南瓜……夥食不錯。
7:30
201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的韓青,在讀大學和研究生期間,就已經養成快速吃飯的習慣。
平時最多不超過15分鐘,結束「戰鬥」,從食堂一路快步走,走回辦公室,開始備課。
8:20
備完課,韓青繼續批改沒批改完的作業。
然後,翻翻班級隨筆、學生情況記錄冊、教輔、教案、高考真題,這是韓青每天工作必備5大件兒。
韓青帶的班級是數學和物理競賽班,班裡個個都是學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她班裡的學生有多優秀呢?
前不久進行的鄭州市一模考試,班裡62名學生參加,56人考到了600分以上。
按理說,帶好學生應該更省心才對呀,可是,韓青卻不這麼認為。
9:00
當學霸班的班主任,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專業上讓學生佩服。
韓青研究生畢業,專業基礎還算紮實,可她依然不敢放鬆。
你看,作為一位高中化學老師,她桌子上卻有很多大學教材,像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結構化學,這些大學知識她都需要不定時地經常翻看。
除此之外,她還要刷高考題,反覆地刷,直到自己非常清楚:哪些年份的高考題是同一組出題人出的,哪些出題人是什麼樣的出題風格等等。
「每年的高考試卷,我至少要刷5遍以上,因為只有專業基礎過硬,才能去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韓青已經做了這麼多的準備,可課上仍然會有被學生碾壓的時刻。
有一次,在講一道高考題,韓青講了一種自認為很簡便的方法之後,沒想到,學生還能想到其他更好的、更簡便的方法。
「所以我覺得我們教競賽班的學生,雖然說是有挑戰,但是也是教學相長,相互促進。正是由於帶競賽班,我自己的水平也是在不斷提升的。」韓青一邊感慨著,一邊繼續埋頭刷題去了。
10:20
「別人家的孩子」就是愛學習呀,這不,趕著下課的檔口,就有學生來問問題啦。
學生蘇悅馨歪頭疑惑:「老師,我這道題關鍵點在哪兒?」
韓青早已在練就專業上的「火眼金睛」,看一眼就明白了學生的疑問:「這道題考的是物質結構與性質的答題規範,要注意規範用語與細節哦~」
10:30
連著兩節課,韓青從10點半一直上到12點10分,中間只休息了10分鐘,她卻不覺得累,因為課堂上才是她的主場。
她的課堂上笑聲不斷,將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用班裡學生名字開個玩笑,常常讓孩子們覺得,上韓青的課就像聽相聲,包袱裡總藏著智慧。
你聽,自封「月薪過億的班級」就出自她的包袱,那是班裡兩個學生的名字——蘇悅馨和尚易,在韓青的課堂上,連名字都能輕鬆化為屬於他們自己的「獨家記憶」。
這樣的課堂,學生怎能不喜歡?
13:00
吃完午飯,回到空蕩蕩的辦公室,韓青支開簡易床,午休了一會兒。
「今天有點兒累,就躺了會兒,大多數時候,中午都不睡覺,刷刷題,看看大學教材,時間都過去了。」1987年出生的韓青依然充滿活力,精力充沛。
14:30
韓青下午本來沒有課,臨時幫同事代一節課。
在平時,第一節課之前的15分鐘,她還要到班裡看著學生練字。
16:00
搬個小凳子,坐在學生中間,聽起了升學講座。
拿著本子和筆,你看韓老師聽講多認真,認真的女士最漂亮!
為了把學生送到更高的高度,韓青不僅修煉專業技能,還常常「充電」一些升學知識。
17:00
要麼學生主動來找韓青交流,要麼韓青抽查知識掌握情況。
抽查並不是懲罰措施,而是為了多與學生交流,分析、掌握學生情況。
22:20
學生上了一晚上的晚自習了,這個時候要回宿舍休息了。
韓青陪學生上晚自習,這會兒也來到男生寢室,開始查晚寢。
看看學生們在幹嘛,囑咐他們早點休息。學生們這個時候最喜歡喊一聲「俏哥好」、「俏哥再見」。
「俏哥」是學生們給她起的外號兒,她很喜歡。
她說:「我覺得『俏』字給人感覺很靈動,說明我在學生的心目中不死板。」
另一方面來看,韓青認為,「俏哥」也說明孩子們已經真正的把班級當成了自己的大家庭。「每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員,而我就像他們的小長輩一樣,我們是和和睦睦的一個大家庭。」
22:35
韓青查完寢室,收拾好個人物品,終於可以歇一歇了。
結束了一天所有的工作,小歇5分鐘,晚上22點40分左右,韓青穿過和白天相比有些空蕩的校園,向學校大門走去,終於可以回家了。
【記者手記】
韓青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平時沒有晚自習輔導時,她能早下班一點,即便早,一般到家也晚上8點多了。
據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的情況,班主任們不僅一天要在學校待十幾個小時,而且,由於帶的是高三,很多時候周末也無法雙休。
朝九晚五,雙休周末,對班主任來說,從來都是奢望,但老師們卻依然在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為啥?
或許韓青的一個習慣足以證明這份職業背後的榮耀和意義。
早上7點整時,韓青的「鬧鈴」突然響起,河南商報記者好奇,韓青答曰:「定鬧鐘收螞蟻森林的能量的,從我休完產假就養成了這一習慣。」
兒子差不多一歲左右的時候,韓青就開始帶班主任了,陪孩子的時間就很少了。
「我想把積攢的能量用來種一棵胡楊,希望有一天,等孩子長大的時候,我能帶著他和全家一塊兒,去看看我種下的這棵胡楊。」韓青每天定鬧鐘來收能量,就是想提醒自己,多陪伴孩子,同時也提醒自己,要多用愛自己孩子的方式,去愛班裡的學生。
養兒方知父母不易,班裡的每一位學生也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所以,韓青還認為,這棵胡楊,也是自己對學生的一個期許,希望能把他們送到一個自己滿意的高度以後,種下胡楊,學生們也可以去看看。
「所以,『種樹』這個事情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我會一直堅持下去。」韓青收完能量,繼續說:「我是一個喜歡希望的人,教師這份職業給我希望,更能讓我快快樂樂的生活。」
(見習編輯 李英旋 編輯 施尚景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