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媽咪
現在綜藝節目的類型變得越來越多了,主題也越來越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像前幾年親子綜藝節目風潮的《爸爸去哪兒》,聚焦的是爸爸們帶娃過程中陪伴的缺失,最近呢,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社會的痛點,就有了一檔萌娃課業教育陪伴式綜藝《親愛的小課桌》。
節目裡有幾個明星扮演代課老師,參與到幾個小朋友課後託管班的教輔工作中,記錄孩子們放學後的學習和生活,關於育兒的很多話題,也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
在幾期節目中,我對傅首爾的帶娃方式印象深刻。
傅首爾之前參加《奇葩說》,那時候就經常聊起她的兒子多樂。
多樂的這些經典語錄:
(1)
傅首爾:「媽媽生個小夥伴,陪你玩不好嗎?」
兒子說:「那我同學不就沒事幹了嗎?」
傅首爾:「白天同學陪你玩,弟弟妹妹晚上陪你玩。」
兒子回:「你一天就知道玩……」
(2)
傅首爾兩個多月沒有見兒子,一下高鐵抱住兒子猛親,兒子淡定的拍拍媽媽:「沒事兒,我一直努力記著我有媽。」
(3)
傅首爾勸兒子好好刷牙:「兒子,你一定要好好刷牙,不然女同學都不愛跟你玩兒了!」
兒子:「你覺得我要是在乎她們我會不好好刷牙嗎?」
(4)
傅首爾勸兒子努力:「醜小鴨經過努力變成了醜大鴨。」
兒子:「它不努力也會變成醜大鴨,你別想騙我努力。」
(5)
多樂了廣播體操比賽。
老爸說:「兒子你必須搞清楚,你選上不是因為你做操做的好,僅僅是因為你長得帥。」
兒子:「哦,那你成為我爸爸是因為爸爸做得好嗎?」
(6)
傅首爾和老公補辦婚禮。
多樂被邀請上臺發表講話:「他們倆第一次結婚,沒有經過我的同意,到了第二次結婚,依然沒有經過我的同意。這說明什麼?說明我爸眼裡只有我媽,我媽眼裡只有工作!只要工作需要,她就可以跟同樣一個人再結一次婚。」
一個幽默機智的小男孩兒的形象躍然紙上。
孩子有這樣的性格,家庭氛圍一定很好吧!
那時候我就對傅首爾的教育方式很感興趣。
她曾在一場辯論中提到過一個詞,叫做「動感誇人」,講的是誇人要講究技巧,要動感,要具體,才能有效果,而這次在《親愛的小課桌》,傅首爾就親自示範了一把如何「動感誇人」,被她誇過的孩子肉眼可見的開心起來,別的不說,就說這份誇孩子的技術,家長們真的應該學一學!
徐敬凱是一個被媽媽嚴格要求,並且主動做作業的小男孩兒。
傅首爾來陪他寫作業,看到徐敬凱用橡皮擦字,傅首爾對他說:「你覺得不漂亮,把它擦掉重新寫是吧?怎麼會有這麼好的兒子?誰養出來這麼好的兒子?」
小朋友有些不自信,他回答說:「媽媽說我不好。」
傅首爾沒有被孩子低落的情緒左右,繼續用輕鬆幽默的方式鼓勵孩子:「你今天晚上就回去跟她辯論,你就說我覺得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有我這麼好的兒子!我都羨慕你,我希望你能知足。」
「你是最棒的,下次媽媽再說你不好,你就說傅老師說我是最棒的。」「你知道你媽媽為什麼給你布置這麼多的作業嗎?因為你太聰明了!她知道你太聰明了,做作業對你來說就是這麼簡單!」「你知道嗎徐敬凱,你做這些就是小菜一碟,你做的和傅老師一樣快!」
還有一個小女孩兒,名叫謝雨希,做作業的時候也是一臉苦惱。
傅首爾來到她旁邊,也開始花式彩虹屁。
「你長得好漂亮,讓我看看你的字寫得怎麼樣啊!不得了了,長得又好看,寫字又好看,怎麼辦,拿自己的優秀不知道怎麼辦才好了是吧?我懂你!」
經過傅首爾的誇獎,原本不苟言笑的徐敬凱也露出不好意思的笑容,不想寫作業的謝雨希臉上有了快樂的光彩,他們都更有自信了,心情更好了,對於寫作業也更加投入了。
現場的其他嘉賓和專家,都對這種誇獎孩子的方法讚不絕口。
誇獎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本的一項研究表明,經常受到家長誇讚和很少受到家長誇讚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後者高了5倍!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隨便什麼事,你要小孩怎麼做,做什麼樣的人,學什麼樣的事,求什麼樣的知識,研究什麼樣的問題,你要有一個法寶呢?」
就是「鼓勵」。
相比起來,我們平時誇孩子的話,也就是「真棒」、「真乖」、「真聽話」,詞彙量匱乏的自己都無奈,對孩子根本起不到讚美和鼓勵作用。
那麼,如何從一個彩虹屁初級選手,晉升為誇獎達人呢?
一,保持真誠
真正的誇獎,是找到對方的閃光點,實事求是的誇讚。
別說孩子沒有優點,這種認為孩子沒優點的心態就有問題。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他自己獨特的地方,而且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磨蹭的孩子,可能比較細心,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思維往往更發散,不聽話的孩子,更容易有自己的主見……
最好的教育家,就是善於發現每一個孩子優點的人。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貶低到底呢?
放下你虛無的期待,放下你對學習成績的焦慮,用你的眼睛去看到孩子的行為,體會孩子的真心,自然就能發現孩子的優點。
發現之後,就可以具體的誇孩子了。
沒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誠,因為真誠本身,就是通往一切的道路。
誇獎孩子的時候,出自真心,不光是嘴上說說,你可以看著他的眼睛,給他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給他一個擁抱,並且願意和別人分享他的成果,這會讓孩子特別開心。
傅首爾在誇兩個孩子的時候,就是從兩個孩子自己的特徵來誇的,誇徐敬凱對自己的要求高,誇他聰明,誇謝雨希長得好看,字寫得漂亮,她可以第一時間發現孩子的特長。
二、方式多變
不得不說,傅首爾作為一個作家、辯手,本身的詞彙量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確實是好。
那我們作為表達能力沒那麼好的家長,就來看看傅媽是如何花式誇人的。
概括式:
總結孩子的行為,說出孩子的想法,然後給出正向的評語。
比如,傅首爾看到孩子明明寫對了卻要擦掉,她就能夠去嘗試理解孩子的心理,在get到孩子的用意後,對這種行為提出表揚。
這是一種最基礎的誇獎方式,在父母和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相當於一個給反饋的機器,孩子的行為哪裡做的好,爸爸媽媽要指出來,這樣會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是時刻關注自己的,是能理解自己的,也能更精準的理解到,爸爸媽媽的語言中,提倡的是什麼,為什麼誇我。
當然,很多父母對孩子的行為也是關注的,但是在反饋上,卻只挑孩子做錯的事情來反饋,結果就是,孩子感覺自己怎麼做都是錯的,從而積極性被打消。
比較式:
有時候誇獎的話是比較抽象的,好,有多好,孩子不清楚,這時候我們可以給自己找一些參照物,比如說,媽媽小時候、媽媽現在、老師、其他小朋友等等。
傅首爾對這個方式的誇獎也是隨口就來:「你和傅老師寫的一樣快」、「你知道嗎,你這樣在古代是可以靠這個賺錢的」……
吹噓式:
還有一種方式就比較浮誇了,但是效果也很好,就是用誇張的語言來讚美孩子,雖然孩子知道這是誇張,但是他也會很開心。
就像是土味情話,雖然有點土,也有點無釐頭,但是當我們用一種「表演」的方式展現出來,就可以一下子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輕鬆幽默的氛圍,讓孩子感受到愛意。
先抑後揚:一味的表揚當然不行,誇獎也要結合實際,孩子做的好的地方要誇,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指出來。
那麼批評和表揚的結構,可以是先抑後揚,也可以是先揚後抑,又或者是很多媽媽們熟悉的「三明治式」,開頭和結尾肯定,中間否定。
三種方式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和具體的情景來選擇,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