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棒!
寶貝真聰明!
哇,你好厲害!
這孩子長得真帥/真漂亮……
這些話,想必都是爸爸媽媽們耳熟能詳的,平常誇起孩子來毫不吝嗇,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好的詞都用來誇孩子。聽到別人誇自家娃,更是心裡樂開了花。
好孩子確實是誇出來的!誇讚、表揚對孩子的成長功不可沒。被人認可的感覺簡直太棒了,這會讓孩子更加自尊、自信、充滿成就感,也會更願意去做「之前被誇贊的事」,好的行為就這樣慢慢養成了。
但前提是,你得會誇、誇得對!這可不是一句簡單的「真棒」「真聰明」就行的。相反,不是每句誇獎都能起好作用,有些誇獎讓孩子更脆弱、更自負、嫉妒心更強,甚至會給孩子一生帶來傷害!
誇「真聰明」「智商高」「有天賦」
會讓孩子忽略努力,更易受挫
前段時間看《奇葩說》,有一期的辯題是:「TA真的很努力」是不是一句好話?
可能有不少的人第一感覺是:這不是什麼好話吧,感覺說我很努力像是說我笨。
但聽完正方辯手龐穎的話,你可能就會知道,誇「努力」是有多重要!
很多時候,我們誇孩子「聰明」,只是想鼓勵一下孩子,或者表達讚賞,希望孩子更自信。
但就像龐穎分析的那樣,小時候經常被誇聰明的孩子,會自然的把成功歸咎於自己的天賦。當孩子以後感受到競爭、挫折、發現自己不再那麼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更容易陷入茫然境地或者自我否定,覺得是自己不夠聰明、太傻。
誇努力,不誇先天優勢
最好少誇:聰明、腦子好、智商高
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讓兩組孩子分別完成難度逐步升級的拼圖遊戲,一組孩子完成後,會被表揚:「有天分、很聰明」;而對另一組孩子則會鼓勵:「剛才很努力,表現很出色」。
隨著難度一步步加大,差距出現了:
那些在第一輪測試中被表揚「聰明」「有天分」的孩子,為了捍衛「榮譽」,維護顏面,大都不願再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而在第一輪測試中,被表揚「認真努力」的孩子,絕大多數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在後來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風險。
所以,想要鼓勵孩子,一定要多誇讚孩子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由此所得到的結果,父母承認和讚賞的是孩子努力的行為,孩子才會更樂意付出努力。比如,「寶貝,你努力收拾自己的玩具,房間變得很乾淨,做的很好」。
誇「你比**棒多了」 「**不如你」
會讓孩子變得愛攀比、更脆弱
我見過一個媽媽,在陪孩子上早教的時候總是喜歡誇孩子:「你比她棒,第一個完成」「你看**比你差遠了,老師說一遍你就會了,說幾遍他都不會」……孩子更是洋洋得意,抬起了高傲的小下巴。
如果孩子時刻處於自我優越感的驕傲當中,一直都認為「別人不如我」,即使是小小的一次被超越,孩子心理的挫敗感都會翻倍,甚至自信心一下子被打擊,可能更脆弱、更好勝,承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強。
誇孩子要和自己比
不要和別人比
誇孩子要跟自己比,每一天都有進步,每一天都在進步中獲得成就感,這樣孩子會得到真實的快樂,更有前進的動力。比如「寶寶今天只尿溼了一條褲子,比起昨天尿溼了3條褲子,進步多了」。
什麼都誇「你真棒」
會讓孩子對大人的表揚越來越無所謂
上周我去參加婚禮,我們桌有4個寶寶。席間,5分鐘內父母對寶寶說了7次「你真棒」。無論是這個寶寶吃飯很大口;還是那個寶寶分享了玩具;或者寶寶乖乖坐著沒鬧……都會被媽媽誇「你真棒」。寶寶們似乎對這樣千篇一律的誇讚習以為常了,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高興和得意。
因為小寶寶對因果關係不會特別明白,所以誇孩子一定要具體,「你真棒」只是孩子好行為的後綴詞。比如:「寶寶都會幫媽媽疊衣服啦,真棒!」「寶寶一點飯都沒剩,真棒!」
「你真棒」可以誇
但之前一定要加前綴
跨具體,而不誇籠統
否則只會消磨掉稱讚對孩子的鼓勵效力
所以,具體的誇獎方式才能夠讓寶寶更明白「因為什麼事受到了誇獎」,才能明確自己的努力目標,和鞏固這個好表現。如果「你真棒」僅僅是媽媽誇讚孩子的一個口頭禪,它就會漸漸失去稱讚的效力,孩子對這樣的稱讚就會漸漸感到麻木。
前面說了這麼多誇不好、誇錯了對孩子的危害,可能有的媽媽更糊塗、更不知道該怎麼誇孩子的,下面我們就總結了,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對誇孩子的有12條忠告,背下來,花樣誇娃不在話下:
1.誇獎努力
「努力的你,真的很不錯!」
當孩子向你展示他的某項成果時,比如一幅美麗的畫,一定要肯定他付出的努力。
2.誇獎態度
「你態度很端正,值得表揚!」
當孩子做事態度很積極時,別忘了美言幾句。
3.誇獎細節
「你在……上,進步不小!」
誇獎孩子要具體,越具體越好。當孩子某方面有進步時,比如你跳舞動作更標準,姿態更美了,進步不小。
4.誇獎堅毅
「即使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真棒!」
當孩子完成一件對他來說很有挑戰的事情時,比如獨立完成拼圖,請記得肯定他的耐心和堅持。
5.誇獎勇氣
「你不怕困難,真厲害!」
孩子擁有不畏難的勇氣,你的誇獎可以幫助他增強自信心。
6.誇獎創意
「這個想法很有新意,我都沒想到!」
看到孩子的奇思妙想,或發現他腦洞大開,可別直接僅和「聰明」掛鈎。這是孩子思考的成果,應該誇獎他「有創意」。
7.誇獎參與
「你積極參加……表現得很好!」
重在參與嘛,無論孩子是成功還是失敗,這種積極參與的精神都是值得鼓勵的,以此鼓勵孩子將來積極參加到更多活動中去。
8.誇獎選擇
「真高興你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誇獎選擇是培養成長型思維的關鍵,而且也是誇孩子的自主和承擔。孩子能出色完成任務,有時是因為及時調整策略,做出正確的選擇。
9.誇獎信用
「我相信你,因為(之前一件說到做到的事)。」
做人要有誠信,亙古不變。當和孩子做某個約定時,可以說「我相信你,因為你之前說話算話」……
10.誇獎合作精神
「你和小夥伴們合作得真好!」
培養孩子的合作溝通能力很重要。當孩子和小夥伴們一起合作完成某件事時,可以趁機肯定、誇獎幾句。
11.誇獎熱心
你幫**完成了……真不錯!
樂於助人是一種傳統美德,當孩子熱心幫助別人時,大家應及時鼓勵。與此同時,還能讓孩子意識到有時遇到困難向他人求助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12.誇獎細心
你記得……想得周到!
比如,出門時孩子提醒你帶鑰匙/雨傘,這時候可要誇獎一下的他的細心和考慮周全哦~
只了解了該怎麼稱讚孩子還不夠,還要掌握好表揚、稱讚孩子的最佳時機和一些原則。
原則一
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值得誇獎
前幾天有條新聞:爸爸放煙花,慶祝兒子考試考了7分!
江蘇的周先生,有一個11歲的兒子,經常考0分。但前段時間,一下子考了7分(不是10分制的7分,而是100分制的7分),但周先生依然很高興。他買了一車煙花,興高採烈地給兒子慶祝。
這位爸爸說:「兒子學習不認真,經常考零分,這次考得7分,已經進步了,所以要買煙花慶祝。」
事實證明爸爸的做法非常有效,這個以前經常考零分的孩子,在爸爸放煙花慶祝他考7分之後,最近的一次考試已經考到了57分,這進步速度簡直神速。
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對孩子的微小進步越來越麻痺,甚至覺得是理所應當的,但卻非常容易發現孩子的一丁點錯誤,大發雷霆。這樣真的不好!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孩子不就是在一點一滴的積累和進步中獲得成長的嗎?!所以,無論孩子的進步是大還是小,都該被家長看在眼裡,及時稱讚。對每一個微小進步的表揚,孩子的進步動力會更大。
原則二
誇獎越及時,效果越好
越小的寶寶,誇獎越要及時,因為很可能上一秒的好表現,過會兒再誇孩子就不知道因何受到的誇獎了。
所以,年齡小的孩子要在短時間內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年齡大些的孩子時間拖後一些也可以,但最好當天的事,當天表揚,不過夜。總之,及時表揚是對一個好的行為的反饋,可以及時鞏固這個行為。
原則三
誇獎後,可以順勢提出建議或表達期望
我一個朋友,特別擅長有技巧的誇孩子。有一次她家寶寶搭積木,搭的很高,得意的讓媽媽來看。她看到後並不是簡單的誇讚:「寶貝能把積木搭這麼高,真厲害」,而是說:「寶貝能把積木搭這麼高,真厲害。我覺得下面再多加2塊可能會更穩,能搭更高,你要不要試試」。果然,在孩子的幾番嘗試後,搭的比原來更高了,自己也很開心。
孩子做得不那麼完美,也可以誇,然後順勢提出建議或期待,孩子進步更快!
做父母的智慧就在於能夠有辦法讓孩子開開心心的獲得成長。這樣的誇讚方式,不僅讓孩子獲得了成就感,無形中還給孩子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方法,孩子的收益就是雙倍的。
所以誇讚孩子的時候不妨用這樣的句式:「你……真好,我覺得……可能更好,你願意試試嗎」。表達對孩子的期待,也是告訴孩子:只要堅持和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
原則四
身體接觸,讓口頭誇獎的效果翻倍
如果能在誇讚孩子的同時配合一些身體接觸,效果會更好!邊誇孩子可以邊輕拍孩子肩膀、或輕撫孩子的頭髮,或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親吻,哪怕只是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讚許的微笑,都能增加誇讚的效果,尤其是對還不會說話,和不太能聽懂說話的小寶寶。
觸覺是寶寶最先發育起的感知能力,在聽覺發育之前。所以,孩子會通過與父母的肌膚接觸或目光交流感受到更多愛意。這種愛,將是孩子成長的源源動力。
原則五
別把中國式寒暄
用在接受別人的誇讚中
面對別人對你家孩子的誇讚,你會說「謝謝」還是「哪裡哪裡,也沒那麼好」?
只要別人恰當的誇讚孩子,沒什麼不好意思接受的,大大方方的說聲「謝謝」就好。一來孩子會在稱讚中增強自信,二來孩子也學會了如何恰當回應別人的誇讚。
反而是過于謙遜的說「哪裡哪裡,也沒那麼好」,不僅會讓孩子一頭霧水,不知道剛剛自己做的是好還是不好,更會因為父母說自己「不好」的態度而感到沮喪。
「沒事,我們再試一次」
遇到困難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還記得那個泰國的公益廣告《豆芽引發夢想》嗎?
女孩的夢想,從豆芽開始。
母女二人找來豆子,還有培植所需的工具,興致勃勃地開始播種。第一次失敗了,母親說:「沒事兒,我們再試一次。」
她們找來專業種植的圖書,雖然念書不多的母親並不知道如何才能種好豆芽,但媽媽依舊鼓勵女兒勇敢嘗試,跟著女兒一起學習,一起探索。
再次試驗,小女孩滿懷期待地接開布,發現又一次失敗了。因為豆芽需要早晚按時澆水。
但媽媽的支持就像以及神奇的養料,滋養著小女孩的好奇之心,激勵著女孩不斷的探索。終於,在母女的不斷探索下,母女二人成功地種植出了豆芽。
現在,小女孩成了科學家。
嘗試新事物遇到困難時,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可能會變得憂慮和害怕,害怕去嘗試,害怕失敗。
父母要做的就是陪著孩子一起接納失敗,和孩子一起尋找失敗的原因,和孩子一起探索,鼓勵孩子「我們可以再試試」。
「再試一次」也許仍不成功,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每一次的嘗試中獲得新的經驗和成長。
「再試一次」也許就會成功,教會了孩子不畏困難,勇於嘗試,總結經驗,一步步走向成功的信念!
「沒關係,你盡力就好」
失敗了並不遺憾
遺憾的是沒有盡力
可能孩子在很努力的做這件事,只是結果不盡人意,如果責備的話,會讓孩子長久的喪失信心。而且即使孩子一直保持著堅定的自信心,可是也難免受挫。所以,孩子事情沒做好時,父母的態度應該是接納,而不是一味的責備。
「沒關係,你盡力就好」,既是父母對孩子失敗的接納,也教會了孩子原諒自己,而不是推孩子陷入更深的自責和愧疚中,越來越自卑。
「沒關係,你盡力就好」,不僅表明了你對他遭遇這件事情的態度,也可以引起孩子的自我反思,他到底有沒有盡力。
告訴孩子「沒關係」,說明你依然相信孩子;告訴孩子「你盡力就好」能讓孩子反思自己的付出和回報。這會讓孩子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對自己更加負責,也更加有自信心。
在父母的誇讚中
孩子也學會了誇讚別人
情商、社交能力都提升了
更高段位的媽媽不僅誇讚寶寶有方,還會教寶寶適宜的誇讚別人。比如你誇贊完寶寶,可以問問寶寶:「媽媽誇讚你,你開心嗎?」寶寶一定會表示很開心。然後媽媽可以說:「如果別人表現好,你也可以像我這樣誇誇ta,ta一定也會開心的」。
教寶寶學會讚美他人,不僅是對寶寶個人修養和情商的提升,更是豐富了寶寶的社交技巧,並且當寶寶習慣於誇讚別人,就不會再對媽媽誇讚別人感到「吃醋」、嫉妒了。
想看往期精彩文章,戳下面標題:
記住這幾種藥名!有致聾、致畸風險,千萬別給孩子吃
家裡太乾淨孩子反而生病?這5種保護,實則是在破壞免疫力
別以為入園還早呢!這些準備,再不做就真的晚了(附擇園攻略)
百萬銷量的寶寶霜竟然含「毒激素」!這些被曝光的寶寶用品別再用了
別再讓老人陪寶寶睡了,這些危害,以後用幾十年都無法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