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曲推薦|《詩鄉》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作曲並演奏

2021-02-10 dizi

竹笛與樂隊《詩鄉》世界首演

2018年11月18日晚上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作曲:楊偉傑

演奏:楊偉傑

編配:江賜良

指揮:顧寶文

協奏: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

樂曲說明:

《詩鄉》的靈感取自唐代文學家韓愈之著名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在詩人貶謫潮州途中所創作,抒發了他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作曲者楊偉傑生於香港,祖籍潮汕,對家鄉念茲在茲。詩意雖頗為傷感,但情真意切,故以詩為引,融合長安與潮汕曲風,利用竹笛與樂隊的形式,表達詩中與自身之情感與鄉愁。

楊偉傑  竹笛

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的演奏足跡遍及亞洲與歐美多國,曾多次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獨奏會,並曾先後與著名指揮家張列、王甫建、葉和中、葉聰、鍾耀光執棒的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俄羅斯薩馬拉愛樂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管樂協會專業導師管樂團合演多首竹笛協奏曲,更是首位香港出生的中樂演奏家受邀與中國內地頂級民族樂團合作,擔任獨奏嘉賓。2018/2019年樂季的主要演出包括與張列指揮的山西交響樂團,顧寶文指揮的臺北愛樂民族管弦樂團以及劉沙指揮的廣東民族樂團合演音樂會,並帶領「粵樂集結號」前赴粵港澳大灣區巡迴演出。

楊氏祖籍廣東普寧,於香港土生土長。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獲頒藝術學博士學位,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早年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隨張振濤和餘少華研習中國音樂史及民族音樂學理論,隨餘其偉研習粵樂藝術,王建平學習昆笛演奏,王培瑜學習潮樂演奏,蘇純賢學習二胡。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一級榮譽音樂文學士學位,並免試直升研究院攻讀民族音樂學,獲頒哲學碩士銜,其後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竹笛演奏音樂碩士學位,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碩士,同時留校任教,在學期間曾多次獲頒獎學金。2011年,楊氏被《中國竹笛》雜誌評選為十二位「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2014年獲「竹笛北京邀請賽」青年專業組金獎。

楊氏曾擔任香港電臺第四臺「樂在神州」節目主持,也曾為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多家學府和機構主持講座、工作坊和外展音樂課程;另與黃泉鋒等合著《中國音樂導賞》,擔任香港中樂團《中樂無疆界—國際作曲家高峰會論文集》主編,並於海內外多份報刊發表過數十萬字的音樂專題文章。自2017年開始策劃「粵樂集結號」系列音樂會,攜手餘樂夫、陳璧沁、黃樂婷、張悅如等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年音樂家,推出多場跨界粵樂演出。近年也涉足笛曲創作,作品《粵竹》及《詩鄉》於2018年8月與11月分別在臺北和高雄首演。

楊氏現任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笛簫導師、香港大學音樂系竹笛導師,並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名譽常務理事、香港竹笛學會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顧問、新加坡華樂團藝術諮詢團海外成員、新加坡鼎藝團藝術諮詢組海外成員。

楊氏所用之竹笛由中國制笛師萬強於丙申至戊戌年間特製,由西安滌心坊提供。

江賜良 編配


江賜良是馬來西亞集華樂作曲、編曲、演奏、策劃、教學於一身的跨界音樂人。他生於「風下之鄉」沙巴州亞庇市,祖籍廣東寶安。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作曲專業,師從朱曉谷教授,為首位民樂作曲專業的海外留學生。啟蒙老師為馬來西亞著名華樂教育家張誠忠。江氏曾多次獲得臺灣文建會、新加坡國際華樂作曲大賽創作大獎等獎項。其創編的作品曾收錄在瑞典BIS、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中樂團、中國民樂書籍等專輯中。江氏近年來專研中華「五行」作曲、配器與華樂應用療法等課題。

顧寶文 指揮

簡潔、細膩、準確、效率、沈著、情感豐富,是顧寶文指揮多年活躍於國際樂界所獲得的評價。

顧寶文是臺灣國樂教育系統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1970年生於臺北市,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管弦樂指揮音樂藝術博士,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亦是臺灣國樂界第一位指揮專業教授。

曾任教於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並曾任新加坡國家華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之專任指揮、於臺北愛樂廣播電臺主持「東方古典」節目等豐富之教學及演出經歷,顧寶文於2008年獲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10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音樂指揮獎章,多次獲頒南藝大教師創作展演及研究成果首獎及卓越成就獎,2016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最佳詮釋」獎(指揮)及獲頒「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項。

有鑑於對國樂發展的一份使命,2011年顧寶文發起成立「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任團長及音樂總監, 是目前南臺灣最具專業,亦最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民族管弦樂團。該樂團成立短短數年即成績斐然,除眾多演出廣受好評外,兩張出版品獲得第25、27屆傳藝金曲獎六項入圍,兩項獲獎的佳績。

被譽為臺灣樂壇升起的一顆新星,顧寶文常受邀於各樂團客席演出,足跡遍布歐美、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與臺灣各大城市,2011年受聘為安徽交響樂團/民族樂團之常任客席指揮,2012年八月更獲聘為新加坡華樂團首任常任客席指揮,其成就獲得國際樂壇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

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成立於2011年12月,由指揮家顧寶文博士發起,長安樂器公司資助排練場地而成立;2017年起獲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冠名贊助。成員募集來自大專院校教授,中小學教師,自由音樂家,及高中級以上在學學生約七十五人所組成,所有成員皆出自嚴格的科班訓練,是目前南臺灣最具專業,亦最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民族管弦樂團。

樂團成立之初,旋即獲選為2012年文化部南方團隊演藝團隊補助。2013年獲選為文化部中央扶植團隊。2014年《南方傳奇~港都綺緣》雙CD入圍第25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獎」。2015年製作《臺灣意象-作曲家陸枟與臺灣愛樂》音樂會並出版發行DVD榮獲2016年第27屆傳藝金曲獎四項入圍並榮獲「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創作」兩項大獎。

樂團以臺灣(Taiwan)為中心,高雄為基地,展現熱情(Passion)、自信(Confidence)、與原汁原味(Original),(T.P.C.O.=Taiwan Philharmonic Chinese Orchestra),旨在帶動國樂風氣,培養人才,以及製作一流的音樂演出 ,期許能代表臺灣在世界華樂文化綻放光芒。

相關焦點

  • 欣賞|《簫遙琴思 ── 楊偉傑、沙涇珊聯合音樂會》合奏作品《連環扣》《逍遙》
    《花木蘭》 顧冠仁 曲楊偉傑 「不僅追求高超演奏技巧,亦探索在笛外的藝術,弘揚中國笛樂文化。」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2011年,楊氏被《中國竹笛》雜誌評選為十二位「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2014年獲「竹笛北京邀請賽」青年專業組金獎。楊氏祖籍廣東普寧,於香港土生土長。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隨張振濤和餘少華研習中國音樂史及民族音樂學理論,隨餘其偉研習粵樂藝術,王建平學習昆笛演奏,王培瑜學習潮樂演奏,蘇純賢學習二胡。
  • 竹笛大師張維良、二胡陳軍陳依妙父女掀起羊城「國樂潮」
    今年,星海音樂廳「國樂特別製作」將邀請「中國笛王」、「聖手簫王」張維良和「國樂四大天王」之一二胡演奏家陳軍,探索國樂未來的新意象,傾情演繹時代經典。張維良11月7日,中國民族音樂大師張維良將把自己的笛簫藝術傳衍佳作悉數奉上,為羊城樂迷帶來兩首廣州首演的新曲。
  • 新年新曲|低音笛獨白《悠遠的歌》作曲&演奏:馬迪(附曲譜)
    全曲為色彩暗淡的小調式,由散板和行板兩個部分構成,曲作者在音樂語言的運用上沒有顯現的過於憂鬱,而更像是一首敘事詩,平靜的、淡淡的,感嘆往昔的歲月和回憶逝去的親人……2020,再見;2021,你好!願新的一年,山河無恙,你我安康!
  • 燃爆笛簫的新秀笛簫演奏家孟曉潔,她打趣地說:「做中國第一位竹笛女博士很酷.」
    點擊:中國首位笛簫女博士演奏影視主題曲《知否》MV短片(附簡譜)孟曉潔介紹:孟曉潔,中國首位竹笛女博士;哈爾濱音樂學院竹笛專業教師;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曾任中國竹笛樂團團長助理、中國音樂學院華夏民族樂團竹笛聲部首席。
  • 《sè》強巍昊為四支竹笛與群笛而作,王俊侃 屠化冰 魏思駿 朱晛領銜上海音樂學院竹笛樂團演奏
    2008級上海音樂學院博士,師從作曲家徐孟東教授。他的作品曾在上海、韓國、德國、俄羅斯等地區和國家的重要音樂活動中上演。創作的作品多樣而豐富,涉及面廣,其中包括交響樂、協奏曲、室內樂、藝術歌曲等體裁。他曾先後在中華藝術宮、上海大寧劇院、上海圖書館、寧夏大學等舉辦中國民族吹管樂專場講座;培養學生多次在全國各類專業比賽中獲獎。「王俊侃的演奏為蒼勁如歌的旋律附上了自己的靈魂。」——音樂周報樂評。著名青年竹笛演奏家,CCTV「光榮綻放」中國十大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上海音樂學院竹笛樂團音樂副總監,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音樂學院竹笛碩士,導師為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唐俊喬教授。
  • 第四交響曲「6.4.2-1 」 Op.31為竹笛與22件弦樂器而作的室內交響樂.作曲:朱踐耳 竹笛:俞遜發 演奏:上海交響樂團
    演奏:上海交響樂團作曲:朱踐耳  竹笛:俞遜發這是為竹笛和22件弦樂而作的室內交響曲,應瑞士「瑪麗·何塞皇后」國際作曲比賽而作,單樂章。比賽條例所規定的樂器編制數(弦樂最多22件:第一、第二小提琴各6把,中提琴和大提琴各4把,低音提琴2把,另加一件獨奏管樂器),激發了創作靈感,由此標題為「6.4.2-1」。
  • 「北京文化藝術基金項目」中國竹笛樂團2020原創音樂會《五行...
    中國竹笛樂團介紹中國竹笛樂團創建於2012年,由中國優秀的當代年輕音樂家組成,為從事竹笛樂器的表演、創作以及理論研究的人員提供實踐平臺。探索中國竹笛器樂在表現上的創新與各類樂器融合探尋更多的表現可能性。樂團的藝術風格是:追求、採用中國傳統、民間題材,在保持原有素材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編創成為竹笛樂器重奏的表現形式,使竹笛表現力得以拓展,使新曲目更具時代氣息。
  • 2017第三屆銅嶺竹音中國竹笛藝術展演暨首屆「銅音杯」全國邀請賽將於2017年8月2日-5日在杭州舉辦
    浙江是中國竹笛藝術人才輩出的搖籃,在中國笛藝大師趙松庭先生的努力下,開創了中國竹笛藝術最有影響力的「浙派」竹笛藝術,培養了蔣國基、詹永明、張維良、戴亞、杜如松等一大批在全世界最具影響的演奏家、教育家。杭州中泰鄉是中國最大的竹笛生產基地,素有「中國竹笛之鄉」的美稱。現有竹笛生產廠家近200家,年產竹笛300多萬支。佔全國竹笛產量的80%左右。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 【2019中國器樂電視大賽】李昊洋笛子演奏李博禪作品《竹石圖》,職業成年吹管樂組決賽精選
    、英國愛丁堡國際音樂節、德國拜羅伊特青年藝術節、薩爾布呂肯國際音樂節、法國五月藝術節、巴黎當代音樂節、裡昂音樂節、美國芝加哥音樂節、澳大利亞布裡斯班國際藝術節、加拿大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義大利瓦爾第多恩國際音樂節、葡萄牙裡斯本廣場音樂節、Folefest音樂節、奧地利維也納音樂節、埃及國際音樂節、亞洲藝術節、中國民族音樂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上海國際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等。
  • 膜拜一下傳說中竹笛考級10級後的曲子《梆笛協奏曲》戴亞老師演奏,不求你聽懂,只求聽過
    《梆笛協奏曲》是臺灣作曲家、臺灣藝術學院院長馬水龍作曲,完成於1981年。以梆笛主奏,管弦樂團協奏。首演於同年第一屆「中國現代樂展」,由陳中申獨奏、張大勝指揮臺北世紀交響樂團協奏。《梆笛協奏曲》演奏技術難度很高,在中國大陸是竹笛十級考級曲目。《梆笛協奏曲》是作曲家馬水龍1981年的作品,以梆笛為主奏,結合西方管弦樂團編制的協奏曲。馬水龍此曲創作的心路歷程為:"梆笛具有清麗、優雅、細緻、活潑而明亮的音質,符合所謂的絲竹之美,能確切的表達出江南煙雨朦朧般的詩情,也能展現平原山川遼闊、壯碩的氣勢。
  • 預告 | 劉宇【二胡博士學位音樂會】
    中國音樂學院首位二胡表演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張尊連教授、喬建中教授。中國樂派華夏民族樂團首席。劉宇2005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2011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本科、2015年作為專業人才推薦免試攻讀中國音樂學院碩士學位,均師從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主任張尊連教授。
  • 【竹笛文論】|《漫談竹笛的地域風格、發展及創新》作者:張維良
    崑曲、江南絲竹等樂種,對竹笛音色和技巧的要求也是較為甜潤、華麗的。這是竹笛南派的標誌之一-; 中國的北方,竹笛也多用於梆子戲、二人臺等樂種的伴奏,演奏技術上重視舌頭的運用,音色較硬,更講究穿透力。南、北派竹笛在演奏技法和藝術風格上呈現的不同,是竹笛發展過程的第一階段。
  • 江維峰、趙方陶笛演奏專輯《幸福.愛次方》傾情推出
    這張《幸福.愛次方》的陶笛專輯充滿著愛和想法,有動人心弦的情歌;也有悠閒愜意的Bossa Nova;有俏皮可愛的浪漫音樂;也有氣勢磅礴的史詩大作,讓整張專輯像魔力般的叫人愛不釋手。【作曲】曹登昌曹登昌先生,臺灣著名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曾獲得5項金曲獎,擅長電視、電影配樂,流行音樂製作人,古典及民謠音樂專輯製作,合作的藝人有蕭亞軒、李玟、許茹芸、依拜維吉等等…【演奏】趙方趙方小姐於畢業於河南許昌藝術學院,2004年到2005年四川都江堰女子樂坊擔任竹笛、笙、巴烏吹奏人員,2006年到2008到河南南陽玉石樂團,吹奏竹笛
  • 【一支胡旋舞 千年絲路音】笛子與鋼琴《胡旋舞》演奏:馬雲鶴 作曲:鍾耀光 改編:戴亞
    馬雲鶴,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笛子排簫演奏家;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中國音協竹笛學會排簫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第十七屆臺北「笛子協奏曲大賽」—【金獎】、第七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銀獎】、2016香港國際笛簫大賽—排簫【金獎】、2017首屆全國排簫展演【金獎】得主。
  • 【賞聽】笛、尺八與日本三弦《聽風的歌》笛、尺八演奏:孫永志 作曲:陳明志
    《聽風的歌》是2003年在香港國際現代音樂節的演出實況陳明志,哲學博士,上海音樂學院博士後。
  • 作曲專業 | 柏林音樂表演藝術學院 AfMB-愷撒堡 2019 冬季學校
    ) 主辦,中國珠江鋼琴集團及全球領先的藝術教育網際網路平臺 「iartschool 愛藝術+」共同協辦,其辦學水準和規模及可想而知。Hartmut Fladt 著名作曲家       哈特穆特·費拉特教授自1981年開始就在德國柏林藝術大學執教,1996年至2000年期間同時任教於奧地利維也納國立音樂表演藝術學院。1985年獲得德國柏林卡爾胡夫作曲獎;1995年獲得慕尼黑舉辦的歐洲音樂比賽作曲特別嘉獎。哈特穆特·費拉特的作品包括樂評方面的著作一直以來深受音樂愛好者喜愛。
  • 往事如風,如《影》隨行 作曲、演奏:譚偉海
    洞簫獨奏曲《影》 作曲、演奏:譚偉海 記譜:龔賢 《影》這是一首洞簫小品,經過重新編曲後重新錄製,描寫作者自己的感情變化,在心情憂傷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慰藉,「影」是一種追憶,是對往事的一種回憶。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曾獲2016中國「金胡琴」胡琴小型作品展演優秀演奏獎(演奏最高獎項),「我的祖國」全球二胡大賽優秀指導獎,「青樂杯」香港國際青少年二胡大賽特殊拉弦組第一名,全國教育教學優秀論文一等獎,全國素質教育先進工作者,湖南省藝術節群星獎作曲「金獎」、湖南省「魅力湘女」評選活動總冠軍,瀟湘風尚大典「風尚文藝人」年度人物獎,農工黨中央「先進個人」等榮譽獎項。
  • 演出預告|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辛晨竹笛獨奏音樂會
    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現就讀於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竹笛演奏專業,師從博士生導師趙宴會教授。10歲開始學習竹笛,14歲跟隨臨沂大學音樂學院院長陳建國教授開始接受系統專業的竹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