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與樂隊《詩鄉》世界首演
2018年11月18日晚上 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作曲:楊偉傑
演奏:楊偉傑
編配:江賜良
指揮:顧寶文
協奏: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
樂曲說明:
《詩鄉》的靈感取自唐代文學家韓愈之著名七律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此詩在詩人貶謫潮州途中所創作,抒發了他內心鬱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傷情緒。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作曲者楊偉傑生於香港,祖籍潮汕,對家鄉念茲在茲。詩意雖頗為傷感,但情真意切,故以詩為引,融合長安與潮汕曲風,利用竹笛與樂隊的形式,表達詩中與自身之情感與鄉愁。
楊偉傑 竹笛
中國首位竹笛表演藝術博士楊偉傑的演奏足跡遍及亞洲與歐美多國,曾多次在香港、北京、上海、臺北等地舉行獨奏會,並曾先後與著名指揮家張列、王甫建、葉和中、葉聰、鍾耀光執棒的廣東民族樂團、上海民族樂團、俄羅斯薩馬拉愛樂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管樂協會專業導師管樂團合演多首竹笛協奏曲,更是首位香港出生的中樂演奏家受邀與中國內地頂級民族樂團合作,擔任獨奏嘉賓。2018/2019年樂季的主要演出包括與張列指揮的山西交響樂團,顧寶文指揮的臺北愛樂民族管弦樂團以及劉沙指揮的廣東民族樂團合演音樂會,並帶領「粵樂集結號」前赴粵港澳大灣區巡迴演出。
楊氏祖籍廣東普寧,於香港土生土長。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獲頒藝術學博士學位,師從笛簫大師張維良。早年先後隨張向華、李鎮、曾永清、黃金成、孫永志、蔣國基、馬迪等名家習笛,隨張振濤和餘少華研習中國音樂史及民族音樂學理論,隨餘其偉研習粵樂藝術,王建平學習昆笛演奏,王培瑜學習潮樂演奏,蘇純賢學習二胡。200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一級榮譽音樂文學士學位,並免試直升研究院攻讀民族音樂學,獲頒哲學碩士銜,其後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竹笛演奏音樂碩士學位,為香港首位竹笛演奏碩士,同時留校任教,在學期間曾多次獲頒獎學金。2011年,楊氏被《中國竹笛》雜誌評選為十二位「最具魅力青年笛子演奏家」之一,2014年獲「竹笛北京邀請賽」青年專業組金獎。
楊氏曾擔任香港電臺第四臺「樂在神州」節目主持,也曾為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多家學府和機構主持講座、工作坊和外展音樂課程;另與黃泉鋒等合著《中國音樂導賞》,擔任香港中樂團《中樂無疆界—國際作曲家高峰會論文集》主編,並於海內外多份報刊發表過數十萬字的音樂專題文章。自2017年開始策劃「粵樂集結號」系列音樂會,攜手餘樂夫、陳璧沁、黃樂婷、張悅如等多位來自粵港澳三地的青年音樂家,推出多場跨界粵樂演出。近年也涉足笛曲創作,作品《粵竹》及《詩鄉》於2018年8月與11月分別在臺北和高雄首演。
楊氏現任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笛簫導師、香港大學音樂系竹笛導師,並為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竹笛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廣東省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名譽常務理事、香港竹笛學會理事、香港藝術發展局審批員、香港天籟敦煌樂團藝術顧問、新加坡華樂團藝術諮詢團海外成員、新加坡鼎藝團藝術諮詢組海外成員。
楊氏所用之竹笛由中國制笛師萬強於丙申至戊戌年間特製,由西安滌心坊提供。
江賜良 編配
江賜良是馬來西亞集華樂作曲、編曲、演奏、策劃、教學於一身的跨界音樂人。他生於「風下之鄉」沙巴州亞庇市,祖籍廣東寶安。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民樂作曲專業,師從朱曉谷教授,為首位民樂作曲專業的海外留學生。啟蒙老師為馬來西亞著名華樂教育家張誠忠。江氏曾多次獲得臺灣文建會、新加坡國際華樂作曲大賽創作大獎等獎項。其創編的作品曾收錄在瑞典BIS、臺北市立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香港中樂團、中國民樂書籍等專輯中。江氏近年來專研中華「五行」作曲、配器與華樂應用療法等課題。
顧寶文 指揮
簡潔、細膩、準確、效率、沈著、情感豐富,是顧寶文指揮多年活躍於國際樂界所獲得的評價。
顧寶文是臺灣國樂教育系統所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1970年生於臺北市, 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管弦樂指揮音樂藝術博士,目前任職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亦是臺灣國樂界第一位指揮專業教授。
曾任教於國內多所大專院校及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並曾任新加坡國家華樂團及高雄市國樂團之專任指揮、於臺北愛樂廣播電臺主持「東方古典」節目等豐富之教學及演出經歷,顧寶文於2008年獲頒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傑出校友,2010年獲頒中國文藝協會音樂指揮獎章,多次獲頒南藝大教師創作展演及研究成果首獎及卓越成就獎,2016第27屆傳藝金曲獎入圍「最佳詮釋」獎(指揮)及獲頒「最佳專輯製作人」獎項。
有鑑於對國樂發展的一份使命,2011年顧寶文發起成立「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任團長及音樂總監, 是目前南臺灣最具專業,亦最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民族管弦樂團。該樂團成立短短數年即成績斐然,除眾多演出廣受好評外,兩張出版品獲得第25、27屆傳藝金曲獎六項入圍,兩項獲獎的佳績。
被譽為臺灣樂壇升起的一顆新星,顧寶文常受邀於各樂團客席演出,足跡遍布歐美、香港、新加坡、中國大陸與臺灣各大城市,2011年受聘為安徽交響樂團/民族樂團之常任客席指揮,2012年八月更獲聘為新加坡華樂團首任常任客席指揮,其成就獲得國際樂壇的高度關注與肯定。
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
臺灣愛樂民族管弦樂團成立於2011年12月,由指揮家顧寶文博士發起,長安樂器公司資助排練場地而成立;2017年起獲陳啟川先生文教基金會冠名贊助。成員募集來自大專院校教授,中小學教師,自由音樂家,及高中級以上在學學生約七十五人所組成,所有成員皆出自嚴格的科班訓練,是目前南臺灣最具專業,亦最具規模的非政府組織民族管弦樂團。
樂團成立之初,旋即獲選為2012年文化部南方團隊演藝團隊補助。2013年獲選為文化部中央扶植團隊。2014年《南方傳奇~港都綺緣》雙CD入圍第25屆傳統暨藝術音樂金曲獎「最佳傳統音樂獎」。2015年製作《臺灣意象-作曲家陸枟與臺灣愛樂》音樂會並出版發行DVD榮獲2016年第27屆傳藝金曲獎四項入圍並榮獲「最佳專輯製作人」與「最佳創作」兩項大獎。
樂團以臺灣(Taiwan)為中心,高雄為基地,展現熱情(Passion)、自信(Confidence)、與原汁原味(Original),(T.P.C.O.=Taiwan Philharmonic Chinese Orchestra),旨在帶動國樂風氣,培養人才,以及製作一流的音樂演出 ,期許能代表臺灣在世界華樂文化綻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