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申遺的「端午祭」,和咱們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2020-12-23 玲瓏文史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正式確定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大概沒有人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第一個把「端午」申請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國家,竟然不是中國。

那麼,韓國「江陵端午祭」和我們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事實上,儘管端午文化普遍流傳於中國鄰近各國,如日本、韓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國家;但從歷史的脈絡而言,「中國是端午文化發源地」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屈原畫像

韓國「端午祭」的定義和內涵是什麼?

「端午祭」的名稱,最早出現在《高麗史》。

朝鮮時期初期(1392-1451),由鄭麟趾等人編纂而成的《高麗史》中記載:

「辛禑五年五月辛未攝事行端午祭,是時朝夕風寒,久旱不雨,兼行祈雨祭。」

首先,由「辛禑五年五月辛未」可知,當時(1379年)舉行「端午祭」的時間,並非是在陰曆五月初五日,而是5月21日。

其次,當時天象、氣候不穩定,久旱不下雨,因此也舉行了祈雨祭。

再者,依前文的脈絡看來,主祭者可能是巫師或僧侶。

最後,從文獻上只能看出在朝鮮時期已經出現「端午祭」這個名字,但無法看出當時的儀式內容或程序。

正因如此,韓國「端午祭」的定義和內涵是什麼,至今仍未有定論。

鄭麟趾畫像

三種起源

目前,韓國人考據「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文獻記載,主要有三個來源。

其一,朝鮮成宗時代,南孝溫的作品中有一篇《遊金剛山記》:

「嶺東民俗,每於三、四、五月中,擇日迎巫,極辦水陸之味,以祭山神。」

金剛山,是中國長白山脈的支脈。《遊金剛山記》的內容是南孝溫於1485年時記錄旅經該山的見聞。

從擷取的段落,可以看出嶺東地區有「祭祀山神」的民俗。

然而,從這段被韓國人普遍認為是「江陵端午祭」起源文獻之一的文獻來看,其中僅記錄當時在嶺東地區,每年的三、四、五月中,有「祭祀山神」的習俗,並沒有提及與中國認知中的「端午」相關的內容。

長白山

從文獻中可知,當地人非常注重山神祭祀,除了準備豐盛的祭品和盛裝打扮出席之外,等到祭典結束後才會開始買賣行為。

另,南孝溫還有一篇《五月五日浮江酣暢有懷屈原》:

「屈子紉秋蘭,王不知忠誠……人投筒,此競渡。」

倘若將南孝溫視為韓國的文人,那麼「屈子」、「投筒」、「競渡」等字句,顯示在相當於明朝時,韓國的文人階層仍持續受到中國端午節的影響。

屈原劇照

其二,許筠所著的《惺所覆瓿稿》中,有一篇《大嶺山神贊並序》:

「歲癸卯夏,餘在溟州。州人將以五月吉,迓大嶺神……」

在朝鮮光海君時代,韓國文人許筠記錄自己在癸卯年(1603年)夏季時訪遊江陵的見聞。

當地人民告訴他,農曆五月初一至初八左右,要迎大嶺山神;而且當時的江陵人認為,山神就是新羅時代的大將軍金庾信死後的化身。五月初就要迎大嶺山神,還要演戲以娛神;若神喜則無事,若否,則必有風水之災。

許筠記錄此俗,是對金庾信去世數千年之久,還能對人民降下災禍以顯神威之事,感到驚奇。

金庾信雕像

其三,1933年,一位來自日本的江陵郡守,編修了一本《臨瀛志附風俗》。

其中,作者指明:各都城皆設有城隍祠,分春、秋兩季舉行祭典;但在江陵,除春秋兩季外,於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至五月五日,江陵地區會舉行城隍祭典。

當地人民認為:有神靈依附的樹枝,將會自行搖動;若砍下其中一枝,即可以表示恭敬。

五月五日,江陵人會在樹木上系滿各色布條;五月六日,他們便將樹木於城隍祠前燒毀。

此習俗延續已久。當地人民皆認為,假如不舉行祭典,風雨將會損害農作物,且還會有野獸出沒。這種在樹上系滿布條的行為,在韓國其他地區的「城隍信仰」中也能得見。

綜合以上三種被韓國人視為「江陵端午祭」起源的文獻資料來看,前兩項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韓國則是屬朝鮮;第三項的成書時間雖無法確定,但序言的日期為戊申年(1908年),大約可以判斷是在1900年左右即已成書。

這三項內容,均沒有提及「端午」或與端午習俗相關的字眼。

江陵端午祭

至此,玲瓏已將「江陵端午祭」在韓國古籍上的原貌展開。

可見,本質上韓國完全模仿了中國的習俗,但他們所謂的「江陵端午祭」,是具有巫術功能的祭典,並不完全等同於中國端午文化的遺留。

相關焦點

  • 身邊的韓國人都不過端午節,那韓國端午節申遺到底怎麼回事?
    而現在我居住的韓國這個地方,一點兒動靜也沒有。我的韓國公婆、韓國朋友們好像什麼事情也沒有一樣,什麼也不準備。韓國日曆上寫的「端午節」好像就是一個擺設,身邊的韓國人都不關心。結合幾年前在國內網絡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韓國端午申遺一事,你是不是很納悶呢?覺得他們搶了我們中國的文化去申遺,申遺成功後又啥都不管?月亮媽媽今天就來給大家普及一下這件事情的真相吧。
  • 端午節是韓國的?申遺成功的韓國和其他國家怎麼過端午節
    韓國人素來喜歡文化申遺,2019年申遺成功了韓國新儒學書院,而早在2005年11月,他們申遺成功了「江陵端午祭」。據百度百科所說,該節日自農曆的四月十五日開始到五月初七結束,與我國端午節的五月初五有重合的地方。可能是因為這樣,舉報的韓國網友認為端午是韓國的,所以有此行動。但是從習俗來說,中韓兩國的端午就不是同一個節日。
  • 中國人過端午節可以理解,為何韓國人也過「端午」,還申遺成功?
    但有一個節日令很多網友不解,那就是中國的端午節與韓國的「端午」。中國人過端午可以理解,但韓國人為何也過端午,竟還申遺成功了?關於兩國「端午」,我們先從其中始末開始了解吧。中國的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始於吳越之地,起先創以祭拜龍祖,後又因屈原事件,人們又將端午節演變成屈原紀念日了。
  • 韓國搶註端午節申遺是謠言?原來他們的端午節是這樣子的!
    雖然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但在古代受中國影響的,以及現代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端午文化也越來越受其他國家人民的關注。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國家是怎麼過端午的吧!日本 男孩子的節日日本古代就是中國文化上的小弟。在安平時代就已經引進了端午節了。
  • 端午曾被兩次申遺,另一據說源於韓國的節日,周邊國家都在過!
    端午賽龍舟端午節如果沒有因為韓國的那次申遺,可能不會走進我們的視線,也不會多年前,從網絡到線下,激起國人的義憤填膺。後來的事實證明,那個被韓國申遺的,和端午真的有關嗎?說它有關係,是因為它帶有「端午」二字,當你看到「端午」被別人申遺的時候,作為這個土地上的一分子,不管出於什麼原因,內心是不是都存有一份遺憾和失落?端午節,明明是中國的,賽龍舟,吃粽子就不必說了,更重要的是,它後來成了用來紀念愛國的詩人屈原的,千年流傳下來的節日。突然之間怎麼就成了外人的東西?
  • 韓國端午已申遺成功,我們的文化到底是誰在繼承?
    兩國端午節的不同點:【一:名稱不同】首先,韓國端午節和中國端午節,兩者向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提交的節日名字截然不同。【二:時間不同】其次,兩國申報的「端午節」,定義的節日時間不同。韓國端午節:節日日期:農曆四月十五至五月初七(申遺時間為2005年11月25日.)。
  • 韓國端午申遺成功,竟將中國有關端午的視頻舉報下線!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一直以來都屬於中國的傳統節日,卻被以韓國的名義申遺成功了,這便引起了國人的不滿。但這也只是網傳而已,並沒有事實依據。據調查,,韓國申遺的所謂端午節,與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並不是同一個節日,兩者除了時間上的接近以外 幾乎沒有任何相同。
  • 韓國已成功申遺端午15年,我們的端午節,韓國人是怎麼過的?
    在2005年的時候,韓國的「江陵端午祭」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一時間引發中韓兩國民眾的激烈討論。那麼如今15年過去了,當地的韓國人是怎麼度過端午節的呢?端午節的意義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端午節的當天我們要吃粽子,不管是北方的甜粽子,還是南方的鹹粽子,都是為了紀念屈原。另一方面當天也會有很多的人,前往當年屈原跳江的地方,舉辦划龍舟比賽,以此來紀念屈原。而韓國申遺的其實是端午祭,和我們的端午節並不相同。
  • 漲姿勢 端午節真的被韓國申遺了嗎?
    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 「世界文化遺產」,新聞一出,國內一片譁然,大家紛紛指責韓國把我們的傳統節日拿去申遺了。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此忿忿不平,真是這樣嗎?其實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韓國申請的是江陵端午祭,而不是端午節哦。韓國,全稱「大韓民國」。
  • 誤會了十幾年的韓國「端午節」,與中國傳統端午節,是兩碼事
    每年一到端午節,韓國申遺了中國人的「端午節」聲音就不見少過。這則充滿爭議性的錯誤新聞,自2005年以來雖被闢謠了很多次,但仍然有一部分人認為韓國拿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但實際上除了時間節點上接近端午節以外,韓國人的所謂「端午節」連名字都與中國不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傳統節日。
  • 中國和韓國的端午節,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作者 | 額爾瑾,歷史發燒友中韓兩國的民間風俗節日中,都有「端午節」,但兩者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呢?
  • 端午節被韓國申請非遺質文化遺產還是我們的節日嗎
    韓國人「搶」走的端午節我們又「收」回來了,2005年韓國在聯合國申請「江陵端午祭」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國內一片沸騰,人們痛心疾首。國家由此加強對民族傳統節日的重視,端午節和清明節的假期由此而來。很多人擔心我們的傳統節日被韓國搶註了,很多網友大罵他們無恥。
  • 「粽情粽意」話端午——傳統節日,韓國人當年為何比我們更早申遺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在討論韓國為何比我們更早把「端午」節申遺前,簡單介紹端午節的來由和風俗習慣。1、紀念屈原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 申遺成功第十一周年,我們的端午節,真的被韓國「搶」了嗎
    前幾天看到一篇寫端午節習俗的文章,下面有人評價:「韓國搶了我們端午節。」竟然還獲得不少點讚,於是我決定,要寫今天這篇文章。為什麼大家會認為,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呢?原因是在2005年11月25日,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此消息一出,國內頓時出現激烈討論聲,紛紛稱韓國『搶』了我們的端午節。
  • 你可能一輩子都不知道的,有關端午節的一些歷史知識!
    再過幾天就又要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我們都知道端午節要舉行很多的活動,也都知道這個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端午節但是你們知道端午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它又都有哪些習俗?除了紀念屈原還紀念了哪些人?被韓國人搶先申遺的「端午節」和中國的端午節有什麼區別?
  • 韓國百科裡的「端午」與習俗
    1.韓國的端午端午是韓國的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的陰曆5月5日。這是韓國繼「春節」和「中秋」之後的第三大節日(與中國的略有差異),也被稱為天中節或五月節,不過「端午」這個名字更加常用。端午,作為播種之後祈求豐收的一種祭祀,在我國是很重要的節日,有很多習俗和活動。有用菖蒲水洗頭、採摘艾草和益母草、向棗樹樹枝間放小而圓的石頭、將菖蒲根剪作髮簪等習俗;活動有蕩鞦韆、射箭、摔跤等。據說端午的起源是為了防止災厄,祈求豐饒和穩定。古人認為五月多雨,是病魔肆虐的時節,推測古人可能希望藉此節日驅逐災病。
  • 韓國老人:申遺是被逼無奈
    到了90年代,韓國的年輕人基本上沒什麼人認識漢字了。這對韓國來說,算是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韓國在取消漢字的同時,依然保留了與漢文化息息相關的傳統節日與風俗。陽曆4月5日左右,寒食節。寒食節當天,韓國人為祖先的墳墓除雜草、植新草,這一風俗被稱為「改莎草」,與中國的清明節一樣。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 五月五過端午,今天你過得好嗎?
    陌生人,端午節快樂!祝你好運連連,心想事成!希望我的祝福會讓你愉快的心情更加愉悅,不愉快的心情變得愉悅!五月五過端午,這個每年都只有一次的節日看起來卻不是很重要,就像春節一樣,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於是很多人今天就像往常一般,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但我覺得這樣不好。
  • 韓國嘗到申遺甜頭,又想拿笙去申遺,被我國民樂大師姐弟成功阻止
    端午節申遺嘗到甜頭相信有不少網友都表示看著韓國申遺的東西都驚呆了,從2005開始韓國就開始了它的「現學現賣」之路,開始韓國首先進行的是對端午節的申遺,並且成功了。一時間韓國的申遺熱情高漲,隨後便開始了持續申遺之路。
  • 韓國端午習俗盤點,家家戶戶忙洗頭,沒有粽子龍舟
    而對於海外的端午節,爭議最大的莫過於韓國的端午節了,因為韓國竟然對端午節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這一度讓我們非常氣憤。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因為韓國的江陵地區,也是有端午節的習慣的,只不過和我們的不同,他們的被稱作為「江陵端午祭」活動。而且,和我們的端午節也是有一些區別的。首先不同的一點就是,我們的端午節是要吃粽子的,這似乎已經是個約定成俗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