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康樂「服裝村」告別輝煌,每年因「招工難」上新聞

2021-01-18 澎湃新聞

自2008年經濟危機後,廣州康樂村,這座集聚著數千家製衣廠、小作坊的城中村,每年都因節後「招工難」成為本地新聞的主角。在數十年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這裡被雜聚的人流、資本的不斷改變逐漸被拋棄。隨著低成本、高產量的快消服裝業幾度浮沉,康樂村告別了它的輝煌時光。

熙熙攘攘的康樂村主幹道。佔地1500畝的康樂、鷺江城中村,緊鄰著中大布匹市場,管理寬鬆且租金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高峰時估計逾15萬人。

20世紀90年代初,位於廣州市中山大學南門的紡織商圈雛形初具,開始吸引外地商人前來採購,俗稱「中大布匹市場」,經過20年的發展,成為全國第二大紡織品交易中心。2010年前後鼎盛時期,這裡有超過40個大大小小的商城,上萬家商戶。據不完全統計,商圈每年成交額達250億元,「全國紡織看華南,華南紡織看中大」。

佔地1500畝的康樂、鷺江城中村,緊鄰著中大布匹市場,管理寬鬆且租金低廉,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高峰時估計逾15萬人,多來自潮汕地區、湖南、湖北、江西等周邊省份。成衣製作的各個環節,裁剪、縫製、熨燙、印花等,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熟手」。貿易商在布匹市場挑選了合意的布料,到此下單,不出24小時,就能拿到一批成衣,發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2019年3月4日,為製衣廠招客戶的人坐滿了從中大布匹市場到康樂村的必經之路。有經營者表示,由於上年的經濟狀況不好,製衣廠不敢壓單,導致春節後沒有訂單可做。

康樂村一面公告欄,招工的告示不斷更迭變換。

最早一批駐紮康樂村的創業者們,想不到十多年後,淘金者或終成過客。而變化,是從城中村內外景觀的割裂開始的。

珠江南岸,八號線「中大站」下車,十分鐘腳程即到康樂村,與名校中山大學,僅一條馬路之隔。過去十年,受華南地區最大的CBD珠江新城輻射帶動,康樂村周邊地價攀升,幢幢高樓隨之拔地而起。

林立的現代小區旁,藏著城中村的入口。布匹堆有三四米高的三輪車魚貫而入,在兩排握手樓間,好不容易劈開的車道上穿行。春天雨水多時,人貨車更是水洩不通。抬頭向上看,天空被糾結的電線布滿,樓下廠房、樓上住人,層層加蓋,難見陽光。逼仄的製衣廠燈火通明,不舍晝夜地運轉著,加工中產生的大量布絮,混雜著灰塵和汗水,緊緊地黏在窗框、樓道、牆面上。

行走在康樂村,割裂感油然而生。這裡絲毫嗅不到靚麗光鮮的都市氣息,小作坊、工廠、出租房,均向著成本最低廉的角落,野蠻生長,猶如現代化城市心臟中的一片臨時飛地。

康樂村一家正在搞促銷活動的鞋店,一輛跑車被當作貨架。

從康樂村一家製衣廠的加工臺望去,視線掠過城中村低矮的房屋,可以看到廣州的地標「小蠻腰」。

流動人口聚集,滋生了本地的「瓦片經濟」。近年來受周邊地價帶動以及舊改消息頻傳,康樂村房租越發水漲船高,大大增加外來人口的工作、生活成本。在康樂村勤勞能否致富存疑,但土地一定能。「本地人早發財了!」是在康樂村常聽到的戲謔。康樂村、鷺江村所屬的海珠區鳳陽街道鳳和經濟聯社,據其2019年社員分紅明細公布表披露,共計1590.57萬元。

糜道全的廠房,六年間租金漲了1倍,接近200平方米的面積,規模在康樂村算中上。從2017年開始,他有了轉行的想法。去年年底,他終於在樓下貼滿轉讓信息的公告欄上,「叫賣」自己的工廠。「無利可圖了,真的無利可圖了。就算現在有10個車工,一個月28天,不休息地給你幹,減去房租、水電、人工,一個月可能就三萬元的利潤。即使一年裡八個月都是旺季,才能賺個20來萬元。」糜道全說。 更何況,現在的康樂村,旺季的時長,可能不到五個月。

來自重慶的製衣廠老闆糜道全在自己的辦公室裡,他在康樂辦廠已有六年。經營成本日益上漲讓他感到巨大壓力——幾年下來,房租翻倍,就更不用說以10倍速度上漲的人工。「無利可圖,真的無利可圖了。」糜道全感嘆道,他準備將自己經營了近六年的工廠轉讓出去。

瘋漲的工價和不穩定的工人,始終困擾著製衣老闆。元宵節後是康樂村第一個訂單高峰期,但這時工人也最是緊缺,很多人仍在過節,或根本不打算回來了。

老闆們舉著小牌,在大街上招工,工人也有了討價還價的機會。 湖北荊門人吳先生從正月十二開始招工,三天來一無所獲。他手裡拿著需要加工的樣板,一件普通的白襯衫,只是在胸口處多了一道工序——將一分為二的口袋錯開縫合,再在中間縫上一條鋸齒狀的細線作為裝飾。這個特殊的細節,讓圍過來詢問工價的車工,都猶豫良久。

「這個很複雜哦。」車工說。

「哪裡複雜,就是縫一條線上去。」吳老闆抗議。

這道特殊的工序,可能會「拖慢」整體訂單的完成效率,吳老闆出價7元錢,車工猶豫半晌,還是離開了。「這放在幾年前,只需要付5元一件。」吳先生看著車工的背影,憤憤地說。

吳老闆正拿著訂單樣板,坐在主幹道旁招工,由於廠裡的老工人還沒從老家回來,他只能臨時找幾個人來趕訂單。苦等許久也沒能招到合適的工人。

元宵節晚上,招不到工人的吳老闆與妻子一起趕工,他們廠有十多個工位,而老工人尚未到崗。吳老闆從底層製衣工做起,十年如一日,好不容易存下一筆錢,在村裡包下一個小作坊當老闆,卻發現日子並沒有變輕鬆。

沒有新工人,老工人也沒到位,吳先生和其他老闆一樣,白天忙完招工,晚上還得在廠裡趕工。

「訂單不是沒有,就是招工太累了,賺得不多,心裡壓力還大。」剛做了一年老闆,就急著把廠轉讓的江西人周先生說。康樂村沒有工整的流水生產線,只有流水般變動的工人,甚至老闆和臨時工之間,身份亦是隨時可切換的。

湖南人單姐跟老公在康樂村開廠十年了,由於人工成本高,工人也缺,單姐在廠裡是長期的萬能雜工,不僅買菜做飯,招工、車工、尾部(處理線頭、檢查成品),給客戶發貨,各個崗位只要需要她時就要頂上。單姐漸漸覺得身體吃不消,腰也出了毛病,就離開工廠了。但在春節過後,由於招不到工,訂單積壓著沒人做,單姐回來幫忙。

處於灰色地帶的城中村,貨源多樣、訂單靈活,這些當初吸引創業者的競爭優勢,最終成為發展的桎梏。不穩定的訂單培養出大批臨時工,他們習慣於三天兩頭換廠,追逐工價最高、內容簡單的活計。舊城改造一路高歌猛進,康樂村成了廣州市中心屈指可數的城中村,20多年的興旺,仿佛進入倒計時。街頭運貨,廠裡趕工,康樂村的人們,依舊忙忙碌碌,但安定難覓,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康樂橋上,等候工作的臨時工們喜歡聚集在橋的兩邊,一邊閒聊,一邊盯著往來的招工者,希望撿到一些工價高、工序簡單的活兒。

康樂村鷺江體育場招工區,由於工價不高,很多工人乾脆不找工作,躺在草地上休息。

3月4日,晚上九點多,姜小白(化名)和哥們兒結伴在康樂村的主幹道上找工作。「我只做臨工,不做長工。」他說,「做長工老闆管得太嚴,加班太晚,上班時間太長,工資七千塊錢,現在七千塊不是錢。」比起穩定,他更嚮往的是無拘無束的生活,和更高的收入。

河北人丁姐在製衣廠裡上班,機器運作時會產生大量的布絮,她用布條捂住鼻子防止吸入。在康樂村呆了十年的她,對這份工作的理解跟很多人都不一樣。「這裡除了有賺錢的機會,也有學習的機會。」她說。因為工作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工資也是日結的,丁姐認為在康樂村有很大的自我發展空間,在不幹活的時候,她到書店看書,去公園寫生,「對於有夢想的人來說,這裡已經是很好的地方了。」

小超才17歲,湖南人,由於年紀太小,老闆怕他事情做不好,小超已經三天沒有工作了,他坐在路邊的商店門口睡著。「路上還有這麼多招工的,為什麼不去試試?」記者問,「那些工價太低了,」小超說,「等晚上工價高點再找。」

2019年1月,康樂村、鷺江村3305位股民,就「進行整村更新改造意向」等表決,同意率超過九成,3月,兩村召集「房主」們,參與城中村改造入戶測量宣傳動員大會。鋪墊已久的城中村改造,終於拉開了序幕。大量的廠房轉讓告示,貼滿了康樂村的主幹道兩旁。糜道全沒想到,去年有人願出30萬元盤下廠房,他覺得「低了,沒轉」,今年價格竟跌至十多萬元。

與此同時,外貿訂單萎縮,華南地區商貿流通、製造業轉型迫在眉睫,地處城中心的康樂村早已被城市高速發展的野心所不容。從2010年至2017年,康樂村所在的廣州市海珠區年度GDP翻倍,從710.15億元漲至1740.31億元。官方統計公報中,商品市場成交額最大的紡織品類再未被強調,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信息產業快速聚集」「新興金融蓬勃發展」。

2019年春節過後不久,裝扮成財神爺討利市的人走過街頭。

去年5月,中山大學、海珠區政府和璟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籤訂了中大國際創新谷鷺江啟動園區備忘錄。3月份,財新記者從康樂村頭往鷺江牌坊方向出發,穿梭過1公裡多狹長的街道,兩旁依舊是星羅棋布的製衣作坊,機器高速混作的吱吱呀呀聲入耳。行至鷺江西街,一座嶄新宏偉的AI產業園突現眼前,與四周低矮、龐雜的城中村景致形成強烈反差。

另據公開報導,今年2月,廣州市政府已有部署,研究引導中大布匹市場物流、倉儲、加工等產業,逐步向清遠市相關園區疏解。

夕陽的餘暉,已照進康樂村熙熙攘攘的景觀裡。 

圖 | 財新記者 梁瑩菲

文 | 財新記者 梁瑩菲 黃姝倫

圖片編輯 | 杜廣磊

財新周刊顯影欄目版面

關鍵詞 >> 康樂村,製衣廠,招工難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蕾絲特創始人楊詩院代表康樂美衷心感謝各方祝賀!
    原標題:蕾絲特創始人楊詩院代表康樂美衷心感謝各方祝賀! 康樂美十年逐夢康樂美雙喜臨門蕾絲特再創輝煌康樂美蕾絲特掌握核心科技,工廠直達,品質保障康樂美蕾絲特,品牌創始人:楊詩院十年逐夢,雙喜臨門。
  • 《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線上分享會廣州舉行
    2021年1月16日下午,「廣東的小康之路:《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新書線上分享會」在南方+、快手、抖音等多個直播平臺上線。《奮鬥與輝煌》創作團隊與花城出版社編輯團隊攜手,與讀者在線分享了廣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感人故事、《奮鬥與輝煌》創作與出版過程中的趣聞樂事。圖:新書實拍廣東人講廣東事《卷一·百端待舉(1978-1991)》作者之一、廣州市政府參事、暨南大學教授喻季欣回顧了自己的經歷。20世紀90年代初,他來到廣東廣州工作,至今已有30年。
  • 康臣藥業康樂顯®湖南上市發布會成功舉辦
    今天,康臣藥業隆重地向各位老師推介我們的新產品:碘對比劑—康樂顯®!康臣影像,擁有了釓噴酸葡胺和康樂顯®兩個產品,分別覆蓋 MRI 領域 和 CT 領域,這就是「一生二」的階段,是康臣影像的現在!也是一個新的裡程碑。三生萬物的未來,康臣藥業還將研發 MRI 領域、CT 領域及超聲領域更多的產品,並將擇機進入核醫學、放射治療、影像設備製造等領域,應用創新技術,推進「診斷、治療一體化」。
  • 彭彭轉身離去,廣州新聞再無「名嘴」
    從「真的敢講」,退化到「沒有以前敢講」,跌落至「講了也沒人聽」,廣州電視民生新聞經歷了從輝煌到失落的近20年歲月。這20年,本土電視新聞欄目和電視新聞「名嘴」們,在與權力的角力中互相砥礪,互相造就;也在更大的媒體技術變革浪潮和變得愈加寒冷的媒體輿論環境中,一起枯萎。
  • 【風雨中見彩虹】彩虹康樂中心一周年記
    彩虹康樂中心用感恩、熱情、歡欣、來迎接2021。「但得夕陽無限好 更有彩虹伴晚晴」,猶記得彩虹康樂中心開幕之初,對這兩句條幅感覺非常的貼切,負責人彭彩虹女士吿之,這廣吿詞也是意味著彩虹康樂中心的宗旨:「老有所靠,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優質老年生活,陪伴老人們度過絢麗的晚年。」,當走進中心內,被26000尺的活動場所震撼,全新的設計,每一區塊都是為年長者量身打造的。
  • 芳心康樂寶,用科技創新守護人們的安全和健康
    各種病毒的體積,遠小於天然乳膠的自然裂縫,即便是正確使用保險套,還是有可能感染上性傳播疾病。原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所吳燕婉教授論文表述,她說,「保險套是未婚青少年首選和廣泛使用的方法,不幸的是存在著使用上的問題。
  • 再見了,屬於廣州8090後的鬼故事!
    ▲百度百科上的介紹對於一些8090後來說,荔灣廣場更是回憶滿滿。很多廣州人小時候最愛和小夥伴一起討論荔灣廣場,以此來滿足童年的好奇心。▲因「廣」字和「屍」字相似,有網友稱其為「荔灣屍場」via.網絡後來因為一系列離奇的跳樓自殺事件,荔灣廣場從2004年之後頻頻登上各大新聞媒體,還在網上被稱為「跳樓勝地」。
  • 特殊高薪行業,無學歷要求無門檻,為何常年招工難?原因很精髓
    但就是有一些比較特殊的高薪行業,雖然月薪很高,月薪一萬,三萬甚至還是五萬都有可能,但依舊常年招工難,經常性地面臨著巨大的人員缺口。為什麼會有如此境地呢?其中的原因很精髓。二、環境差特殊高薪行業為什麼特殊,特殊可能就特殊在環境上,那我們要弄清楚其中的一個關鍵點,為什麼常年招工難,可能就是因為這種特殊的高薪行業環境比較差。
  • 山西忻州市中醫院 庸醫何以誤人,忻州市康樂小學 為師何以無德
    2020年9月4日,女兒翟尚茵因右膝疼痛難忍又就診於忻州市人民醫院,經院方建議去上級醫院手術治療,後經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檢查行右膝提示:右側脛骨踝間陳舊性撕脫骨折,遂實施右膝前交叉韌帶下附著點撕脫骨折復位內固定術,術後給予對症支持治療。
  • 忻州市康樂小學開展「情暖 冬至、洋溢快樂」主題班會
    【弘揚傳統文化】冬至 福之至也—忻州市康樂小學開展「情暖 冬至、洋溢快樂」主題班會冬至節氣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主題班會上學生們都暢所欲言,津津樂道地分享每年冬至的時候,自己與家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的幸福情景。最後在班主任們的精心組織下,同學們齊聲朗讀《數九歌》,本次活動圓滿結束。一次活動,一次展示,多重體驗,多重收穫。通過此次主題班會,學生們知道了冬至的由來和習俗,同時也增強了自己對二十四節氣的認知,了解了傳統節日的習俗。
  • 廣州又一土豪村將改造,村民曾年入上百萬
    上周,廣州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就掛牌了一項改造通告,位於海珠區的鳳陽街鳳和街(俗稱康樂村、鷺江村)將迎來徹底改造,其總建築面積為335萬平米,預計投資金額為346億。此前已經有媒體透露,該地塊未來將打造成高新產業區,依託中大等周邊知名學府的資源,建成國際化商貿基地。
  • 很多企業說招工難,一些人說找工作難,到底問題出在哪兒
    題主提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招工難,另一個是招工難。所以回答你這個問題,就需要兩個答案。我們先說一說招工難。現在不管是什麼行業,都出現了招工難。為什麼會出這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有以下幾種。由於失去了60後70後這幫人群,這些企業和廠礦,天天面對用工荒,天天面對招工難的現象,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
  • 工廠招工難在哪裡?年輕人寧願學技術送外賣上工地也不願意進工廠
    很多年輕人寧願去當外賣小哥送外賣也不願意進廠打工,有的朋友去送快遞,有的擺地攤,有的學技術手藝,上工地,這些都比進廠做流水線工人要好得多,進廠做普工每小時12元,不包吃不包住,又累又苦,每天12小時,不太自由,這樣的工作枯燥乏味。現在廣東 、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工業開發區,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工廠因生產需要大量招聘普工,但是很難招到工人。特別是年輕人,很少有人願意進廠裡了。
  • 廣州:製衣廠月薪6500招普工 一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圖】
    廣州:製衣廠月薪6500招普工 一上午只收到3份簡歷【圖】 2015-03-09 08:16:42 來源:新快報
  • 做忠誠衛士 護平安康樂‖康樂公安每日工作剪影(第六期)
    做忠誠衛士 護平安康樂‖康樂公安每日工作剪影(第六期) 2020-03-31 17:4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現狀:建築工人找活難,建築工地招工難,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實際上是建築工人找活難,建築工地招工難,這是為什麼呢?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1、現代農村的發展加速,在建築工人不用背井離鄉也能在在家鄉謀得一份職業。以前,很多偏遠農村沒有工業,也沒有第三產業,農民種地收入低,為了維持一家老少的生活開支,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
  • 彭彭離職、鄭達逐漸隱退,廣東新聞再無名嘴?
    在2004年,廣州電視臺新聞頻道為陳揚量身打造了一檔粵語讀報節目——《新聞日日睇》。 今日之果,昨日之因,我無怨無悔,只是辛苦了各位街坊。新年溜溜,都要講聲對唔住,難為曬。 陳揚也從此不再主持《新聞日日睇》。
  • 工廠招工難,是否考慮自身問題,打工仔說出了他經歷感受
    可以說廣深是第二個家,因為常年居住,但在這幾年,目睹了出現招工難現象,很多工廠公司企業都表示難招人,特別是年輕人難招,曾經視為進廠找老婆的希望,現在只剩下阿姨當道,希望破滅。加上當地租金年年漲,人們開始從心萌發出一種觀念,自己工作就是幫房東打工一樣,一年下來剩的錢沒多少。
  • 廣州歷史最大的城中村改造來了
    廣州歷史最大的城中村改造來了此前,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一則公告顯示,海珠區鳳陽街道鳳和(康樂村、鷺江村)更新改造項目要公開選擇合作企業,此次城中村改造,是廣州歷史上投資最多,涉及面積最大的,包括西至瑞康路、東至墩和路、南至逸景路、北至新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