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為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

2021-03-05 崑崙道教

金丹飛蓋超西極,東華整服朝上帝。

鴻爐發香凌太清,吸丹景,飲黃月。

天矜乃致白日升。

天尊曰: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運氣含靈,冥真入理,包羅有象,朕形無外。持之者,天地神明慶快,心智耳目開張,萬物敬畏,六腑和樂,眾真衛護。群生父母,長世不遺,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積功歸根」五戒。

衡量道教徒的標準首先就是「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道教徒最基本的規戒,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必先遵依。確定一個真正的道教徒,須從拜師那天開始,亦稱皈依了三寶,受了小戒。入正統道教的師承法脈、確定你為三寶弟子,師承法脈不清,則不能算正式的道教徒。

所謂三皈,就是「皈依道、皈依經、皈依師」。「道」者「理」也,天地一理,宇宙萬類生化,皆由無極而生,先天落後天,化而為萬殊,漸墮入沉淪。我們出家人一心向道、求道、入道、皈依道,追尋的是先天大道,由後天返回先天,超出三界,了悟生死,不受五行的拘束。邱祖告訴我們「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所以,修道以此為核心,為修煉的源頭。

但道本無形無名,要明白真道,必然要在經文當中去尋求,借經明義,所以要皈依經。「經」者「徑」也,亦即路徑,也就是修道的必經之路,是我們入道的指南。經文裡面都是仙真、聖賢勸世的良言,人生哲理,窮理盡性;又有我們修行的法則與闡釋大道的真諦,比如老子道德經第一章就是「道」的總綱,後面八十章主要就是講「道」的體與用,貫穿宇宙方方面面;我們日誦早課裡面的太上老君說常清淨經與玉皇心印妙經,就是點明了我們出家人要修的性功與命功。修道者當然應該勤讀精研,並且遵循奉行,這是「皈依經」的意義。

在修道、研經的過程中,或者在日常的行持中,我們往往有在實際的修煉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或對經典的理解不透徹,這就需要師父的指點,就要虔誠的皈依師。所謂「自古丹訣真師授,不立文字心傳心」,雖說大道無私、常與善人。但大道的傳承,自古至今都是師徒代代相傳,有了恩師的接引,才不走冤枉路。我們才有可能走上修真悟道的直通車。既然從師、必聽從師命,遵循師訓,以誠感師--此即「皈依師」也。

我們的祖師、前輩們都是修行的「過來人」,他們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借鑑。比如我們的邱祖說「吾侍重陽師三十載,未沐一言之悔,若起嗔心,久為下類矣,惟鞭策之甚真。為愛我之切,故歸化時,方有此子,可教吾宗,賴以大行之句,後復得道兄丹陽馬大師接引。然後還山煉心育性,三遭磨難而不為動,沒於洪水而不知。虎臥於旁而不畏。初心真、久之心空,心空性見。而大事完全矣。遂出山度世化人,帝王禮拜、三宮奉侍、燎望問道,至禮也,吾告之以清靜無為。上帝好生一代仁厚之風…」

從此一段我們可以知道,當時邱祖侍奉師父三十年,但師父並沒有傳於他任何東西,他不但沒有半句怨言,反而認為師父是在考驗他、愛護他;最後得到師父的囑咐,讓他的師兄馬丹陽祖師接引他,成就大道。故而,我們道門有句話說明師之恩,勝過父母。明師就是再造父母,父母給於的生命不過百年,若得明師指點,修成大道,與天地同壽,是何等的自在快樂,所以修道之人必須尊師重道,發大宏願,志誠感格,慈心下氣,恭敬一切,二六時中,念念在道,既經得起魔考,又要積功累德,以平常心待人,常養無為之道,何愁大道難成!

皈依了三寶,必須首持五戒。

殺、盜、淫、妄、酒。道教的戒律按「積功歸根五戒」,老君戒經曰:「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翾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依次五戒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酗酒」。

世上生靈,都是天地所賦予的,不論天上飛的雀鳥、水裡遊的魚蝦、陸上走的動物甚至螞蟻昆蟲之類,只要是一個生命,修道人都應有愛護憐憫之心,珍惜它的小生命,要有一種惻隱之心,都不應有所殺傷。上天有好生之德,天育萬物,喜其生而惡其死,道門之士體察天地之心,故以殺生為戒。要不殺生,最好的辦法就是持齋素食,常存善念,不得放縱自己的口腹之慾,所以要求道教的全真之羽士一律齋戒,免除惡孽,廣結善緣。

偷盜實際是心裡的貪念在作祟,戒偷盜,其實就是戒貪心和不道德的行為。曾記得我的恩師講過,沒經人允許,取走一張紙和一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趁人不在順手牽羊,同屬於偷盜的範圍。有個別的人,往往喜歡佔人家的便宜,讓別人吃虧,而沾沾自喜,誰知正犯下偷盜的惡行,道門中人對此應該從心地絕對戒除。

意思是相當明白的。所謂「萬惡淫為首」,淫邪之毒害人最深,隨意放縱情慾,滋生淫念,最終喪失理智,小則毀人名節,大則害人亡家,犯下不可挽回與彌補的罪孽。特別是對修道人來說邪淫妄念一動,精氣神三寶皆損。令多年修行一朝喪盡,可說是五戒之中最要警惕的一條了。故修道之人一定要從心地下功夫,全憑慧劍,斬斷妄念和痴心,放下一切,正身修心,才能徹悟大道。

不妄語即不是親身耳聞目睹、不真正了解因緣,不得說,其實也要求「非禮勿言」。首先要不說謊、不口是心非、不欺騙、不迷惑別人。不花言巧語,不搬弄是非,不口出狂言,做誠實忠信之人;另外,不怨天、恨地、尤人,不呵風罵雨,不毀謗他人等等,都屬於不妄語的範圍。所以說做人應要「敏於事而慎於言」;至於修道之士,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所以道門說「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亦是說明「不妄語」之義。

簡而言之,就是喝酒亂性,酒乃穿腸毒藥,最易引起酒後失德,借酒發狂,酗酒鬧事,喪失理智,造成不良後果。在道教養生方面來說,酒傷肝,過則影響身體健康,不利修行,故戒之。當然,若酒用於治病或禮儀之需,則另當別論。

這是我對「三皈五戒」結合我們的現實生活的簡要概括。

《初真戒律》云: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門,不問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養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糾察王靈官天君,請祈盟證,受三皈依戒。

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道經師三寶者,人人須臾不可背離!不管你是否信仰道教,他都是客觀存在的。天地人,一切有物質的存在都是本道而生。

道寶,本指宇宙虛無本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自我身心魂魄皆為大道之造化,乃敢不回向皈依道寶?若不知皈依道寶,就等於沒有找到心靈的歸宿。

經寶,凡人要學道悟道,需從經文中瞭然,因循而入。若無經寶,則不可窺探道之奧妙,前途黑暗,無有了期,故必要皈依經寶。

師寶者,就是師父,老師,前輩,就是指引你明白經文引導你修大道,超脫生死的神仙、聖人、道人或其他指引你走出迷津的任何人。故說三人行、必有我師,尊師重道,本我道之自然!

道、經、師三寶其體為一,分而為三。大道一氣化三清,道在此、經在此、師亦在此。化而順之,由道而經,由經而師,由師而普渡有緣。

道經曰:五戒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現災異;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酒者,乃至無有暴力。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洩漏。如是可謂成也」。又曰:「祗要信士,在家或出家,奉持五戒,盡身盡命,終不毀犯。又能日夜勤誦真經,求取經中妙義,苦行精進,仁恕布施,捨身救物,便能成真、成道、成聖」。

《太上老君戒經》中說:「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教民以五戒:存仁不殺,正義不盜,法禮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語。五戒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同時也能提升國人的道德價值觀,補國家法律之不足。如能持此五戒,便能益壽延齡,得天神護佑。

根據以上所講,作誡詞四言,與大家共勉:五德慎執戒,慈悲渡眾生。真師講明經,經徑通大道。

點這裡,道法自然▼

相關焦點

  • 朱嘉誠大師講「三皈五戒」:戒為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
    三皈五戒慨論天尊曰:三皈依戒者,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運氣含靈,冥真入理,包羅有象,朕形無外。持之者,天地神明慶快,心智耳目開張,萬物敬畏,六腑和樂,眾真衛護。群生父母,長世不遺,人身交泰。三皈依竟,乃受太上老君所命「積功歸根」五戒。
  • 做好交通樞紐文章 夯實基層治理根基 東陽市領導到南市街道調研
    朱志傑要求,南市街道要充分利用全市交通大樞紐的區位優勢,積極謀劃好產業發展、產業定位,確保經濟發展和交通樞紐充分結合、相互促進。市領導一行還調研了大聯小城鎮建設、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農村產業化發展等工作。
  • 西遊記中創造天地的神仙是太上老君,而不是盤古大神
    所以從中可以看出來,在混沌未分之時,天地早就存在了,但是那時候的天地是一片混亂,天地處在一種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那盤古破鴻蒙,是指那盤古大神打破這種混亂而沒有秩序的狀態而已,並沒有講道盤古大神開天闢地,創造天地。因此,很多讀者看到這一回時,就會認為開天闢地的神仙是盤古大神的,其實並不是盤古大神開天闢地的。
  • 論語中的名言(五):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鬥,老年戒之在得
    這個第六意識平常喜歡向外走,我們受教育的影響,外界種種環境的影響,積累越來越深,年紀越大第六意識的分別執著越頑固,汙染越來越厲害。所以孔子講人生三個階段,所謂「少年戒之在色」,青少年的階段,男女關係最重要,所以孔子說要戒,戒並不是叫你不要做,而是要知道衛生和節制。什麼是「中年戒之在鬥」呢?例如要想做官發財啊!求功名富貴啊!要出人頭地啊!
  • 任宗權大師: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與及其上乘修煉大法——講說天仙大戒
    天仙大戒者,乃吾玄都律壇諸戒之最上戒也。夫天仙大戒者,無上妙門,飛升寶筏,往古聖真,莫不由此以登碧漢,深契天心,秘合元始。吾等玄門弟子,若能神志皈誠,棲真大道,頓入無極,直超名相。在塵寰中脫然無染,在仙界內位列金闕,如日月光明,如江河浩渺,如風雲輕便,如天地奠安。此等上戒,乃戒無不戒,不戒乃戒,戒無所戒,乃為真戒。丘祖昔日秘庭授法,心心相印;趙祖苦志證盟,乃稱之曰心戒。心戒者,心傳也。
  • 深淵地平線誓約之戒有什麼用 誓約之戒作用分析
    深淵地平線這款遊戲的艦姬是玩家們重點關注的對象了,在遊戲中,有很多玩家們都大概了解了的艦姬的獲得方式,以及哪些艦姬是值得培養的,那麼在深淵地平線中氪金點主要還是在誓約之戒上,那麼這個誓約之戒是什麼?誓約之戒的作用是什麼?誓約之戒有什麼用?
  • 砸蛋蛋贏9級天地石!還有特戒數據大揭秘!
    現在第二波砸蛋蛋的福利再度歡樂來襲,9級天地石、龍魂丹、元寶、金幣,還有眾多遊戲周邊,100%砸蛋就送!不要客氣!拿去!通通拿去!根據刀哥的一手消息,金蛋裡面可是有概率能開出9級天地石和龍魂丹的哦~砸完金蛋,拿到龍魂,接下來是不是要好好提升下我們的特戒啦?想來特戒版本已經更新有一段時日了,勇士們可想了解一下其他小夥伴的特戒數據都是如何?哪枚特戒最受萬眾喜愛,大家特戒等級到什麼水平了,行會科技又都是怎麼選的呢?今日,小小傳將通過大數據為大家進行特戒大揭秘。
  • 《博德之門3》心靈異能防護之戒作用效果是什麼 心靈異能防護之戒...
    導 讀 《博德之門3》中的心靈異能防護之戒是比較特別的戒指,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這個戒指的具體作用效果是什麼
  • 《嘉言錄》丁、示戒殺之要
    六、告注重因果丁、示戒殺之要●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心性是同。舉凡三乘、六凡,如來視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皆堪成佛故。三乘且置。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雖則高下懸殊,苦樂迥異,總皆未斷惑業,未出生死。天福若盡,即便下降。獄罪若滅,仍復上升。
  • 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看人生的修行之道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的意思是說,人生應當,趁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多去憧憬未來,為自己和家庭,社會和國家,多去樹立一些,高瞻遠矚的,遠大的,正能量目標和理想。    然後,用這些個遠大的,目標和理想,作為自己人生的,發動機的原始動力,去作為自己,成長自己,不斷地為之,思維,探索,踐行和奮鬥終生。   這才是真正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正解。
  • 【微言大義】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 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習風堂即大興學習之風之講堂,我們秉承「大興學習風、凝聚正能量、傳播好思想、共築中國夢」的宗旨, 大力倡導踐行「仁德為本
  • 來之宿命的召喚《指環王之護戒使者》
    比爾博巴金斯是100多歲的哈比人,住在故鄉夏爾,生性喜歡冒險,在年輕時的一次探險經歷中,他從怪物咕嚕手中得到了至尊魔戒,這枚戒指是黑暗魔君索倫打造的至尊魔戒,擁有奴役世界的邪惡力量,能夠統領其他幾枚力量之戒,在3000年前的人類聯盟和半獸人大軍的戰役中,聯盟取得了勝利 ,並得到了至尊魔戒,數千年的輾轉後,魔戒落到咕嚕手中,被比爾博碰巧得到。
  • <如是快訊>——南懷瑾老師講論語中的名言: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鬥,老年戒之在得(二)
    我們研究人類這種心理
  • 【異之說《論語》】之四百九十九:子貢勸為政者,當戒為惡
    因此君子不肯居下流之地,一居下流,天下的惡名都歸集於他身上。」————————————         子貢指出世人評價一個人之一般取向,即是君子一旦為惡,那麼,天下之惡節皆歸之於他。基於此,子貢警示與規勸當政之君子,當以紂為鑑,切勿為惡不善,以免惡集一身,成為「惡」之化身,留下滾滾之罵名。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原始天尊出生於混沌之前,太古之先,不生不滅,代表作有《原始天尊說太古經》,主要成就是開天闢地,歷劫度人。元始天尊為「主持天界之祖」。他的地位雖然高,但在歷史上的出現記載卻比太上老君要晚。(《歷代神仙通鑑》)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前,太無之先,元氣之始,故名「元始」。「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氣也。」 元始是宇宙生發最初的本源,為一切神仙之上,故稱「天尊」。
  • 【善問妙答】-336-戒體類
    1.居士問:五戒是菩薩戒的根基,五戒不得戒體,菩薩戒是不是就不得戒體呢?3.居士問:之前沒學戒,大多數人都輕視五戒,殊不知有這麼甚深的義理。學習《在家備覽》後方知,得戒體之不易,有什麼方法可以普被大眾使令都能得戒體呢?
  • 千古玦塵首支預告片,周冬雨從小菜鳥成長為天地之神,許凱情根深
    千古玦塵首支預告片#對不起,今天這預告許凱的白玦神仙造型,還有場景和特效,我都沒想過謙虛,理直氣壯的預定爆款,哪來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講真的我非常看好以及期待《千古玦塵》,看看故事熟悉的味道是不是來了,女主從小菜鳥成長為天地之神
  • 為什麼說「少年戒之在色」?
    孔子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在這裡強調少年之時,要戒之在色,並非說成年以後就可以放縱慾望了,其實在人生的整個階段,都需要慎重地對待色慾。
  • 蓋吉斯之戒The Ring of Gyges
    蓋吉斯之戒|The Ring of Gyges
  • 元始天尊有一個師叔,以天地為食,是鴻鈞老祖的剋星!
    記得書中說鴻鈞老祖是天地的化身,也是先天聖人的師傅,在三十六層天外的紫霄宮中修煉。他有三個斬三屍成聖的徒弟,每一個都是不死不滅的混元大羅金仙,他們分別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通天教主,這本書講述的內容其實就是鴻鈞老祖門徒之間的一次較量。 在武王伐紂的路上,在書中也出現了兩個先天聖人,他們不是鴻鈞老祖的徒弟,這兩個神仙就是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