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宗權大師: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與及其上乘修煉大法——講說天仙大戒

2021-02-20 中國道教協會

鬱羅簫臺浮黎座,

太上昔日化彌羅。

世上學仙訪道者,

幾人曾親得衣缽。

各位新戒,自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函峪傳道,西渡河沙。太上登浮黎之座,普化無方;老君留千二百經戒,無量度人。太上之道,乃分三乘,皆以經戒,升仙得道。故非經無以傳道,非戒無以揚德。法有三乘,戒分三品,乃修道之梯蹬,升仙之寶筏。

各位新戒,吾等出家修道,第一要務,乃是究竟生死;道經有曰: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不知生,焉知死?長生久視,得道成仙,是吾等修行的終極目標。如何究竟生死?其第一要點,乃是持戒守律。天仙大戒者,乃吾玄都律壇諸戒之最上戒也。夫天仙大戒者,無上妙門,飛升寶筏,往古聖真,莫不由此以登碧漢,深契天心,秘合元始。吾等玄門弟子,若能神志皈誠,棲真大道,頓入無極,直超名相。在塵寰中脫然無染,在仙界內位列金闕,如日月光明,如江河浩渺,如風雲輕便,如天地奠安。此等上戒,乃戒無不戒,不戒乃戒,戒無所戒,乃為真戒。丘祖昔日秘庭授法,心心相印;趙祖苦志證盟,乃稱之曰心戒。心戒者,心傳也。太上《觀心經》曰:吾觀心得道。皆在心字上下功夫。歷代祖師,得此心法,世世口傳,代代心授。自昆陽常月王祖師公開授法,傳流至今,而來四百餘年,可謂大法不迷也。世人曉知其眾之奧者,少之又少;得其奧而修者,鳳毛麟角。故釋之太奧,則失大道至簡至易之本意;解之過簡,恐落入俗文繁套。天仙大戒者,玄門心法之根本也。貧道今日登壇,感盟太上,慚無所做,愧無所說,勉強說講,試將天仙大戒核心,分之三點,簡而略之,與眾戒一同分享。

其一,我們為何要學仙?

諸位新戒,吾華夏流傳仙道,其史久矣。自黃帝問道崆峒,廣成子傳至道之法;太上西渡河沙,尹喜入樓觀悟道;左慈傳道,葛玄得《太清丹經》;重陽演教,鍾呂說五篇真文;長春弘道,秘傳律戒;昆陽說法,公開傳戒。可謂,天不滅吾大道,神仙皆為人修。

吾今試問諸位新戒,仙為何物?讓無數修行競折腰!唐劉禹錫《陋室銘》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吾曾聽世人言:神仙之事,信則有,不信則無。此話對否?有戒子言,世人皆言其有理,乃信其有理。此荒唐之極!貧道且問一句:吃辣子者,知辣子辣矣。不吃辣子者,辣子不辣哉?對否?此謬論哉!神仙之事,信者即有,不信者即有之。仙道逍遙,不在乎你信與不信。諸如天上之星漢者,肉眼見之者有之,望遠鏡見之者有之,皆不可見之者,恆有之也。今科學者之謂發現新星者,乃已恆久百億年矣。

仙者何物也?太上曰:死而不亡者壽。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言:仙,長生遷去也。故神仙者,乃「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也。然神與仙別也。玄門謂「神」乃先天自然,出於天地未分之前,故稱先天之聖。諸如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四御四皇皆是。「仙」乃後天於俗世中修煉得道之人也。諸如八仙、七真皆是也。然「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吾今乃宣講之。《太平經》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葛洪祖師《抱樸子內篇·論仙》,言仙乃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其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梁陶弘景祖師《真靈位業圖》,乃將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天仙品》曰:「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按天仙大戒言:上仙有九品:一曰混元無始金仙,一曰洞元太初金仙,一曰靈元造化真仙。人世修證,則有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

學仙即是脫生死。天地之間,任何事皆無吾之生死重要。《莊子·讓王》言: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託天下也。

統治天下,地位最高矣,權力大矣,然不能究竟生死,超脫生死,非吾修行人之為。出家人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對生死?首要者,明生死之真諦。《莊子·知北遊》有言:

身非汝有,是天地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委順也。

又言: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故《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言:

善男子、善女人,依憑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為,顯諸真路,體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眾緣,永除染著,外想不入,內想不出,於正念中,乃得五臟清涼,六腑調泰。三百六十骨節之間,有諸滯礙,十惡之業,百八十煩惱之業,眾苦罪源,悉皆除蕩,即引太和真炁,注潤身田,五臟六腑,心目內觀,真炁所有,清淨光明,虛白朗耀,杳杳冥冥,內外無事,昏昏默默,正達無為。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從茲解悟,道力資扶,法藥相助,乃節飲食,驅遣鬼屍,安寂六根,靜照八識,空其五蘊。證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今細究之,仙者有二,其一脫生死,其二度群迷者也。脫生死者,乃吾人自修也;度群迷者,乃吾人之功德也。

其二,何謂天仙大戒?

吾等細讀《天仙大戒》,實無戒可戒,皆心法也。所謂心法者,處事之心境也。人心明亮,天地自寬;人心著迷,諸業障迷。故心法即是方便門。吾與諸位細分析這一「心」學。心之道,廣矣,大矣,美矣。世人做事,皆在心上。其有上心與不上心,用心與不用心之分。用心與否,皆在己為。譬如善人善事,用心做好事,乃是初學,猶如吾等所學所持之初真、中極二戒。此當然是學好之人;所謂不用心,即是應付為之,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此種人,即是受了大戒,也是枉然!更有一等人,自然而然,不用其心,超然物外,自然而然,所做之事,皆功德無量之上等大好事,此等之人,乃戒無可戒,實乃天仙之為。此即天仙大戒所言之心法也。

吾等玄門弟子,受得初真、中極二戒,如能持戒不怠,自然心地光明,德充道極,至此地步,已無戒可說,無律可持也。行住坐臥,待人接物,皆憑心法。其心法有二十七,諸如運身行法、離口過法、除惡想法、拔逮根法、絕聲色法、儉愛欲法、放玩習法、洗垢穢法、無昏惑法、不淫想法、不追懷法、無猶豫法、忍不可忍法等。此法行持,可得生無量智慧,增無量善因,滅無量業障,消無量煩惱,延無量壽算,長無量福田。

其三,天仙距離吾等有多遠?

吾等玄門弟子,拋家棄親,隱於山林,乃為一修仙得道也。出家三年,方可冠巾,冠巾三年,即需外出訪道,苦志參學,訪得名師。如遇律師傳戒,即可入期掛號,聞法受戒,此機緣也。諸戒子知道,能聞律受戒,乃是福報也。吾玄門傳戒,十分之嚴格,即不輕易傳授也。為何?諸戒子不知,前來求戒者如牛毛,守戒者如牛角也。汝知千百前來求戒者,哪個是真心?哪個不是真心?如有汙垢難滌,大師、方丈即受其過。汝以為這千年善舉之三壇大戒,即如此之好求哉?故傳此三壇大戒,懺悔身心,乃是第一首務。此乃心戒之核心也。吾昔日聽張禮矩道長言,戒期悄然至靈官殿懺悔者,夜夜皆滿。有戒子將自己一生所犯錯處,皆筆錄於黃表紙上,深夜默誦聖號,焚化懺悔。有痛哭流涕者,有長夜跪香者,有對師懺悔者,比比皆是。此方是吾玄門之上等之修行人!

譬如妄語一戒,世人天天犯也。吾等在座之戒子,何人天天不犯?有頑疾者,美其名曰:善良之謊言。荒唐至極!悲哉!痛哉!

天仙距離吾等有多遠,這次是我們修行的自我覺醒。或者說,我們距離天仙有多遠?要修成天仙要怎麼修。這才是吾出家人之所以拋家別親之根本所在。故,修道志向欲堅,神仙即近矣。心,方是吾等修行之根本與障礙。說是根本,即真心修道也。此即修行之捷徑。心,包藏之深,難以琢磨。人皆以心做事,即用心做事與不用心做事,更甚者,乃無心做事耳。有一等出家人,凡事不順利,或不想努力,動不動即言,一切順其自然,祖師爺會安排矣。或者,聽天由命。此等之人,非太上弟子也。其實,太上爺以為你是修行人,誰知你乃糊塗懶惰懦弱鬼。故,心者,修行之障礙耳。

古人說得好,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人之在世,誰沒有錯?誰沒有對?有錯即壞人嗎?有錯就不能修道嗎?世間無絕對的對與錯,世間無絕對的善與惡。你看這個惡字,乃亞心也。亞者,第二也,即二心也。所以,修道要一心一意。凡世間之人皆有善心,只是多少而已。太上曰:萬物皆有靈性,即是這個道理!吾等在世,未聞大道之前,過錯多端,罪業深重。今既出家修行,來至祖師壇前,授受三壇大戒,即要真心懺悔。誠心受戒、守戒,方是修仙之徑路,人皆需修行,方能成仙。我們傳戒,不是要踏規嗎?所謂踏規而行,即是教導眾人,循規蹈矩,潛心修行。

故,神仙距離我們有多遠,即是吾等心有多誠。用心做事,不是用念修行。三乘之法,皆修行之大道也。我們守戒,不只是受戒圓滿,吾等之持戒修行,也需圓滿,方是戒果圓滿。

讀書人為考功名,有逼迫讀書,有好讀書,皆在自己也。吾現下座,乃說一偈:

玄妙之門八字開,

非吾玄裔莫進來;

今夜大說元始法,

寄予戒子相提攜。


相關焦點

  • 從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看人生的修行之道
    ,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因為,物質性的東西,我們帶不走一分一毫,而我們的精神境界,和修行所得的般若智慧,是可以帶到,我們的盡未來際的,世界和宇宙中去的。    所以,年老的時候,我們就更應該放下,那些有形有相的,物性方面的東西。   轉而去思索,我是誰?我為什麼,會生在這個世界上?我從哪兒來?我終極又會到哪兒去?
  • 佛法修行中的兩大目標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當然這個就是說,我們只要張開眼睛看看周圍,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謂修行的人)往往都會看到許多的樣貌,比方說,有些人就是一輩子就專注於作善事,有些人甚至進了一個僧團之後,一輩子就在僧團裡面擔任一些職事,但這些職事卻始終都跟佛法的義理沒有太大的關係,那當然就是說「如何去選擇自己的修行路」。
  • 六祖大師所說的「戒定慧」法和神秀大師說的有什麼不同-宣化上人
    弟子在秀大師處。學道九年。不得契悟。今聞和尚一說。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為教示。師雲。吾聞汝師教示學人戒定慧法。未審汝師說戒定慧行相如何。與吾說看。本來我說上個禮拜要close book test(考試),我想大家上個禮拜,已經都很用功的,出入都帶著筆記簿,所以就索性上個禮拜休息,不考了。因為大家已經都很用功,不考也記得住。這個禮拜是一定考的,不要把你的功課放鬆,由今天開始,所聽的經典,在同個禮拜,一定要考試的。下個禮拜天八月初三,很巧的,正是六祖大師往生的日子。今年八月初三,就是陽曆九月十四號,我們那天順便給六祖大師像開光。
  • 金剛乘,為何要隱秘的修行
    佛無門派,法無高下,顯密無二,眾生一體,同體大悲,我即眾生,荷擔如來家業。還有另一原因,就是因為每個人的善根不同根基不同,有一些法門他是無法理解,為避免他造口業有因果只能對其保持隱秘。有句西藏諺語說,獅子奔馳地,豺狼莫亂跳。因為如果豺狼想要模仿獅子,它就會摔斷脖子而送命。在金剛乘之中,隱秘是一項修行。
  • 朱嘉誠大師講「三皈五戒」:戒為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基
    邱祖告訴我們「道涵天地,神統百形,生滅者,形也;無生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人身中為性海,即元神也」。所以,修道以此為核心,為修煉的源頭。但道本無形無名,要明白真道,必然要在經文當中去尋求,借經明義,所以要皈依經。「經」者「徑」也,亦即路徑,也就是修道的必經之路,是我們入道的指南。
  • 汝若求得此最上乘,百分之百成佛,即悟入佛知見,這是佛說的
    自靈山會上,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禪宗在印度遞傳二十八代,祖師多為三藏大師,經、律、論,無所不通,戒、定、慧,更是堪為人天師表。初祖迦葉尊者,在佛陀的諸大弟子中,頭陀第一。頭陀行即苦行。講再多沒用,行者若見性,自得心開印心,自然「觀自在」,正如《法華經》:「心生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己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己得漏盡 聞亦除憂惱」。諸佛世尊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就是《法華經》所說的:「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舍利弗,如來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若二、若三。
  • 佛教 恭敬虔誠的態度,是我們事業成功的保證。修行亦是如此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孔子儒家所倡導的「道」到底是個什麼「道」呢?其實這個問題還是有點複雜的。說它複雜是因為儒家學說所面對的就是國家和社會,當然也不可避免的面對人。但終極目的還是學以致用,用於社會,用於國家。
  • 修真悟道 | 選擇最上乘修煉方法,丹道入門須知!
    精氣神三字好像人人都能理解,實際並不真正理解,好比人人都講道理,實際根本不懂什麼是道之理。就如「修煉」二字,修什麼?修性;煉什麼?煉炁。精氣神三者,神為統帥,神來自於心。故丹道修煉,實際就是「修心」二字。在現實中,無論做什麼,我們都講要「用心」,要「虛心」,真心,好心等,可見「心」是多麼重要!而且我們後天之所見所為,都是心性作用。一切的一切,性命二字最重要。
  • 僧璨大師最上乘《信心銘_12》
    《金剛經》……六祖以前就傳《楞伽經》,《楞伽經》;對不起,講太快了,《楞伽經》。達磨大師來就傳這個《楞伽經》,到了六祖傳這個《金剛經》,也不再傳這個衣缽了,衣缽了。 所以說:我們這個昏沉不好,你只要一執著念,就會違背了真心,一昏沉就是無明,打坐著魔了;或者是說半夜都不睡覺,這個不是修行!有的人很可愛的,半夜不睡覺的。
  • 密乘十四條根本戒釋
    由此可見,持戒乃成就解脫之基石。在諸乘戒律中,違犯別解脫戒固然有過失,但是與違犯菩薩戒相比,則顯得微不足道;如是違犯菩薩戒,已有極大過咎,然若與違犯密乘戒相比,亦不足掛齒。故密乘戒(諸宗均以密乘十四條根本戒為共同誓言)乃三戒之中最嚴厲的戒律,萬不可掉以輕心,應嚴格守持。  無上竅訣大圓滿法乃諸乘之極頂,具備根器之弟子依此可捷徑證得佛果。
  • 【說妙法藏】五乘法門的修行目標及相互關係
    我們先看第一個,總標五乘的要義,先作一個總標。我們把它分成三道,先講安樂道,人乘跟天乘。一、人乘——謂以「三皈」、「五戒」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三塗,生於「人道」,是名「人乘」。二、天乘——謂以「十善業」、「四禪定」、「四空定」為乘,能運載眾生,越出人道,生於「天道」,是名「天乘」。當我們的心態準備好以後,佛陀在開演修行的過程當中,先講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離苦得樂。先要得到人身,離開三惡道的痛苦,能夠讓我們創造一個相對安穩的生命,所以佛陀先講人天乘。人乘主要是三皈、五戒。
  • 在家也可以修行成功,六祖大師為在家修行人說了這個方法(宣化上人)
    在家人怎麼樣修行呢?各位善知識,你們切記切記,應該要依照這個偈頌來修行。◎ 宣化上人【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東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惡。但心清淨。「師言:善知識,若欲修行」:六祖大師又說,各位善知識,你若想修行啊,「在家亦得」:你不用出家,在家修行也可以,「不由在寺」:不一定要在寺。為什麼六祖大師這樣說呢?
  • 戒的意涵,比「不做錯的事」來得豐富許多
    導讀:通常我們以為戒律是對行為的束縛,不允許做這個做那個,想到戒,就好像想到了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然而,戒並非只是行為上的規範和指導
  • 佛教修行|「尸羅」修煉有這3個階段!
    但以佛教在心靈部分的修煉而言,尸羅的意思就是特指某一種品行,而那就是善良的品行。從這個意思再延伸,這種善良的品行也代表著某一類性格,而那就是善良的性格。因此,尸羅除了解釋作道德的品行或以道德為規範的慣性行為之外,同時也指善性,即行持道德原則所要引生的內在質素。要明白尸羅在佛教修行範疇上的重要性,需要知道以上的兩種意思。
  • 學佛 修行 古佛 正法 128條 邪惡見和錯誤知見
    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是《解脫大手印》裡面必須的一個重要部分。為免有的人理解錯誤或講解偏邪亂說,所以今天我親自講釋,這是粗略的淺述。 邪惡知見大概為:所謂「大概為」就是說,這裡並沒有包括完所有的邪惡知見,但主要依法的已經包括了。只要不犯邪惡知見和錯誤知見,自然你就成了菩提道上正知正見如法的修行大德。
  • 十一世班禪坐床25周年(一)潛心修行 弘法利生
    編者按:這是一位真正的大活佛,服務眾生,乘願而來;這是一位藏傳佛教界高僧,肩負愛國愛教、護國利民的歷史責任;這是一位熱愛家鄉的有為青年,守正創新,貢獻智慧;這是一位年輕的全國政協常委,開拓進取,恪盡職守。這就是班禪額爾德尼 確吉傑布,一位不太一樣的「90」後。
  • 修行日記:夢,守戒
    從嚴格意義來講我不是一個修行人因為我還沒有升起出離心這造作的修行是未來標準修行的緣起
  • 《西遊記》背後的造化修煉機制
    方為修行之人的真實所持,違背了這一點,天之必譴,道之不佑。通過藏精、藏氣、藏神的修煉,將自己的通曉三藏十二部論乃至十方法界的所有修行大法、密法、聖法、仙法的聖神法身(三藏法師)修證出來,從而通曉明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和真空如來藏等三種如來藏的究竟密義。
  • 修行天機:揭示靈界不為人知的真相 (上1)
    若能理論聯繫實際,修行必將突飛猛進……特整理此微信版。作者談到「現在的修行已經不是個人的問題了,每一個修行人的氣場都影響著大的陰陽與正邪勢力的平衡。神與魔的巔峰對決馬上就要開始了,每一個修行人發出的意念都會對結局有著重大影響。我要給大家講的都是靈界不為人知的秘密。都是你在書本上看不到的。不僅涉及到了個人的修行,更涉及到了現實世界的轉變,而你又是其中的一分子。」
  • 《法華經》中說:三乘方便,一乘真實。「一乘」心才是真正的妙法
    真正的大妙是我們的《妙法蓮華經》!這部偉大的《妙法蓮華經》是我們學佛修行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經典。因為就是在這部《妙法蓮華經》裡,我們的釋迦牟尼佛宣講出了三個甚深密義。而這三個甚深密義完全解決了我們修行路途上的所有問題。所以經中明言,如果沒有學習《妙法蓮華經》,即「不善行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