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羅簫臺浮黎座,
太上昔日化彌羅。
世上學仙訪道者,
幾人曾親得衣缽。
各位新戒,自青牛西去,紫氣東來,函峪傳道,西渡河沙。太上登浮黎之座,普化無方;老君留千二百經戒,無量度人。太上之道,乃分三乘,皆以經戒,升仙得道。故非經無以傳道,非戒無以揚德。法有三乘,戒分三品,乃修道之梯蹬,升仙之寶筏。
各位新戒,吾等出家修道,第一要務,乃是究竟生死;道經有曰: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不知生,焉知死?長生久視,得道成仙,是吾等修行的終極目標。如何究竟生死?其第一要點,乃是持戒守律。天仙大戒者,乃吾玄都律壇諸戒之最上戒也。夫天仙大戒者,無上妙門,飛升寶筏,往古聖真,莫不由此以登碧漢,深契天心,秘合元始。吾等玄門弟子,若能神志皈誠,棲真大道,頓入無極,直超名相。在塵寰中脫然無染,在仙界內位列金闕,如日月光明,如江河浩渺,如風雲輕便,如天地奠安。此等上戒,乃戒無不戒,不戒乃戒,戒無所戒,乃為真戒。丘祖昔日秘庭授法,心心相印;趙祖苦志證盟,乃稱之曰心戒。心戒者,心傳也。太上《觀心經》曰:吾觀心得道。皆在心字上下功夫。歷代祖師,得此心法,世世口傳,代代心授。自昆陽常月王祖師公開授法,傳流至今,而來四百餘年,可謂大法不迷也。世人曉知其眾之奧者,少之又少;得其奧而修者,鳳毛麟角。故釋之太奧,則失大道至簡至易之本意;解之過簡,恐落入俗文繁套。天仙大戒者,玄門心法之根本也。貧道今日登壇,感盟太上,慚無所做,愧無所說,勉強說講,試將天仙大戒核心,分之三點,簡而略之,與眾戒一同分享。
其一,我們為何要學仙?
諸位新戒,吾華夏流傳仙道,其史久矣。自黃帝問道崆峒,廣成子傳至道之法;太上西渡河沙,尹喜入樓觀悟道;左慈傳道,葛玄得《太清丹經》;重陽演教,鍾呂說五篇真文;長春弘道,秘傳律戒;昆陽說法,公開傳戒。可謂,天不滅吾大道,神仙皆為人修。
吾今試問諸位新戒,仙為何物?讓無數修行競折腰!唐劉禹錫《陋室銘》有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吾曾聽世人言:神仙之事,信則有,不信則無。此話對否?有戒子言,世人皆言其有理,乃信其有理。此荒唐之極!貧道且問一句:吃辣子者,知辣子辣矣。不吃辣子者,辣子不辣哉?對否?此謬論哉!神仙之事,信者即有,不信者即有之。仙道逍遙,不在乎你信與不信。諸如天上之星漢者,肉眼見之者有之,望遠鏡見之者有之,皆不可見之者,恆有之也。今科學者之謂發現新星者,乃已恆久百億年矣。
仙者何物也?太上曰:死而不亡者壽。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言:仙,長生遷去也。故神仙者,乃「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也。然神與仙別也。玄門謂「神」乃先天自然,出於天地未分之前,故稱先天之聖。諸如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四御四皇皆是。「仙」乃後天於俗世中修煉得道之人也。諸如八仙、七真皆是也。然「法有三乘,仙分五等」。吾今乃宣講之。《太平經》將神仙分為六等:一為神人,二為真人,三為仙人,四為道人,五為聖人,六為賢人。葛洪祖師《抱樸子內篇·論仙》,言仙乃三等:天仙、地仙、屍解仙。其稱:「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
梁陶弘景祖師《真靈位業圖》,乃將神仙分為七階:玉清、上清、太極、太清、九宮、洞天、太陰。
《天仙品》曰:「飛行雲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道經曰:「鍊形為氣,名曰真人」。按天仙大戒言:上仙有九品:一曰混元無始金仙,一曰洞元太初金仙,一曰靈元造化真仙。人世修證,則有天仙,地仙,水仙,神仙,人仙,鬼仙。
學仙即是脫生死。天地之間,任何事皆無吾之生死重要。《莊子·讓王》言:
堯以天下讓許由,許由不受。又讓於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託天下也。
統治天下,地位最高矣,權力大矣,然不能究竟生死,超脫生死,非吾修行人之為。出家人如何看待生死,如何面對生死?首要者,明生死之真諦。《莊子·知北遊》有言:
身非汝有,是天地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委順也。
又言: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
故《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言:
善男子、善女人,依憑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為,顯諸真路,體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眾緣,永除染著,外想不入,內想不出,於正念中,乃得五臟清涼,六腑調泰。三百六十骨節之間,有諸滯礙,十惡之業,百八十煩惱之業,眾苦罪源,悉皆除蕩,即引太和真炁,注潤身田,五臟六腑,心目內觀,真炁所有,清淨光明,虛白朗耀,杳杳冥冥,內外無事,昏昏默默,正達無為。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從茲解悟,道力資扶,法藥相助,乃節飲食,驅遣鬼屍,安寂六根,靜照八識,空其五蘊。證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
今細究之,仙者有二,其一脫生死,其二度群迷者也。脫生死者,乃吾人自修也;度群迷者,乃吾人之功德也。
其二,何謂天仙大戒?
吾等細讀《天仙大戒》,實無戒可戒,皆心法也。所謂心法者,處事之心境也。人心明亮,天地自寬;人心著迷,諸業障迷。故心法即是方便門。吾與諸位細分析這一「心」學。心之道,廣矣,大矣,美矣。世人做事,皆在心上。其有上心與不上心,用心與不用心之分。用心與否,皆在己為。譬如善人善事,用心做好事,乃是初學,猶如吾等所學所持之初真、中極二戒。此當然是學好之人;所謂不用心,即是應付為之,嘴上一套,心裡一套。此種人,即是受了大戒,也是枉然!更有一等人,自然而然,不用其心,超然物外,自然而然,所做之事,皆功德無量之上等大好事,此等之人,乃戒無可戒,實乃天仙之為。此即天仙大戒所言之心法也。
吾等玄門弟子,受得初真、中極二戒,如能持戒不怠,自然心地光明,德充道極,至此地步,已無戒可說,無律可持也。行住坐臥,待人接物,皆憑心法。其心法有二十七,諸如運身行法、離口過法、除惡想法、拔逮根法、絕聲色法、儉愛欲法、放玩習法、洗垢穢法、無昏惑法、不淫想法、不追懷法、無猶豫法、忍不可忍法等。此法行持,可得生無量智慧,增無量善因,滅無量業障,消無量煩惱,延無量壽算,長無量福田。
其三,天仙距離吾等有多遠?
吾等玄門弟子,拋家棄親,隱於山林,乃為一修仙得道也。出家三年,方可冠巾,冠巾三年,即需外出訪道,苦志參學,訪得名師。如遇律師傳戒,即可入期掛號,聞法受戒,此機緣也。諸戒子知道,能聞律受戒,乃是福報也。吾玄門傳戒,十分之嚴格,即不輕易傳授也。為何?諸戒子不知,前來求戒者如牛毛,守戒者如牛角也。汝知千百前來求戒者,哪個是真心?哪個不是真心?如有汙垢難滌,大師、方丈即受其過。汝以為這千年善舉之三壇大戒,即如此之好求哉?故傳此三壇大戒,懺悔身心,乃是第一首務。此乃心戒之核心也。吾昔日聽張禮矩道長言,戒期悄然至靈官殿懺悔者,夜夜皆滿。有戒子將自己一生所犯錯處,皆筆錄於黃表紙上,深夜默誦聖號,焚化懺悔。有痛哭流涕者,有長夜跪香者,有對師懺悔者,比比皆是。此方是吾玄門之上等之修行人!
譬如妄語一戒,世人天天犯也。吾等在座之戒子,何人天天不犯?有頑疾者,美其名曰:善良之謊言。荒唐至極!悲哉!痛哉!
天仙距離吾等有多遠,這次是我們修行的自我覺醒。或者說,我們距離天仙有多遠?要修成天仙要怎麼修。這才是吾出家人之所以拋家別親之根本所在。故,修道志向欲堅,神仙即近矣。心,方是吾等修行之根本與障礙。說是根本,即真心修道也。此即修行之捷徑。心,包藏之深,難以琢磨。人皆以心做事,即用心做事與不用心做事,更甚者,乃無心做事耳。有一等出家人,凡事不順利,或不想努力,動不動即言,一切順其自然,祖師爺會安排矣。或者,聽天由命。此等之人,非太上弟子也。其實,太上爺以為你是修行人,誰知你乃糊塗懶惰懦弱鬼。故,心者,修行之障礙耳。
古人說得好,人無完人,孰能無過?人之在世,誰沒有錯?誰沒有對?有錯即壞人嗎?有錯就不能修道嗎?世間無絕對的對與錯,世間無絕對的善與惡。你看這個惡字,乃亞心也。亞者,第二也,即二心也。所以,修道要一心一意。凡世間之人皆有善心,只是多少而已。太上曰:萬物皆有靈性,即是這個道理!吾等在世,未聞大道之前,過錯多端,罪業深重。今既出家修行,來至祖師壇前,授受三壇大戒,即要真心懺悔。誠心受戒、守戒,方是修仙之徑路,人皆需修行,方能成仙。我們傳戒,不是要踏規嗎?所謂踏規而行,即是教導眾人,循規蹈矩,潛心修行。
故,神仙距離我們有多遠,即是吾等心有多誠。用心做事,不是用念修行。三乘之法,皆修行之大道也。我們守戒,不只是受戒圓滿,吾等之持戒修行,也需圓滿,方是戒果圓滿。
讀書人為考功名,有逼迫讀書,有好讀書,皆在自己也。吾現下座,乃說一偈:
玄妙之門八字開,
非吾玄裔莫進來;
今夜大說元始法,
寄予戒子相提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