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27】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怎麼理解?

2021-02-17 老夫是個文化人

上回說到曹操逼著許劭給自己一個評價,

許劭說: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後漢書記載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這話聽起來,也不知道是誇人還是罵人。

但是曹操很高興,笑的非常的膨脹!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兩句話,看上去都是一個意思,都好像是在說曹操是個無論在哪種環境之下,都將成就一番事業,但是看上去一樣的話,卻有著不同的意味。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有兩層意思:第一種: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麼你曹操就是一個能幹的權臣;如果是在戰亂之年,就是一個獨霸一方的奸雄。決定一切的條件是時代;第二種解釋:如果你曹操來治理國家,那你可以成為能臣;如果你曹操想擾亂朝局,那你可以成為奸雄,決定一切的條件是你曹操的選擇,治與亂變成了動詞。

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呢,推敲之下這句話似乎就只剩這麼一種解釋了:如果是在太平盛世,依你曹操這個調性來看,就是奸佞之臣,竊國賊;如果在亂世,你做出來的事反而是創世的,能成為穩定天下,安定一方的英雄。

這兩句話分別來自兩本史書,前一句來自《三國志》裴松之注引《異同雜語》,後一句來自《後漢書·許劭傳》,我也無法判定這兩句話哪一句是許劭的原話,但無論是哪一句,也無論是哪一層的解釋,留給曹操的似乎也只有兩個選擇,英雄或者奸雄。

是英雄也好,是奸雄也罷。縱觀曹操大開大闔的一生,他也確實體現出了這種人生豪邁的大氣,別人愛怎麼評價就怎麼評價,我也懶得管你的感受,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和目標。這就是一種雄視天下,笑傲江湖的英雄氣。

相關焦點

  • 汝南平輿許氏許劭:說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但許甫培養出了一個了不起的兒子許敬,許敬從縣上的基層官員開始做起,遷任為江夏郡太守,最後官至司徒,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列。  許敬的兒子許訓,字季師,因與宦官關係密切,得到宦官的幫助,仕途很是順暢,因此名聲不是很好。
  • 【隨筆】能臣與奸雄
    所謂「能臣」與「奸雄」,主要還得看前半句,「治世」還是「亂世」。只有文武兼備的儒將侯君集因長期掌握軍權產生了一點小想法,又加上利益分配不公產生了一點小怨氣,所以不甘心只做「能臣」,也想搞個宮廷政變重新洗牌過過自己入主權力中樞的癮,可惜他不像千載而下的趙匡胤天時地利人和兼備,而且他面對的對象也不是孤兒寡母老弱婦孺,而是政治鬥爭經驗豐富善於掌控大局的千古明君李世民,所以他失敗了,而且再也沒有了翻身的機會。
  • 說不盡的曹操 《三國演義》之亂世奸雄
    曹操幾乎集奸詐與謀略、真誠與虛偽、偏狹與雅量於一身,不能用單一的視角去剖析解讀。知曹莫如許劭,許評曹曰「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真乃知人之論,比毛之「奸絕」中肯得多,他不僅看到了曹「奸」的一面,還看到了曹「能」的一面。這種評價,曹操也甚為贊同,在文本中,就有「操聞言大喜」這樣的表述。也許將曹操還原到三國亂世這樣的背景中進行討論分析,更能真切地抓住他的脈搏,才不會停留在假象和表層。
  • 曹操的「能臣」之道、「奸雄」之術,精闢!不可全學,又不可不學
    人言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下面本人就從《三國演義》中曹操的「能臣」和「奸雄」來進行分析曹操的人物形象。也是拋磚引玉,求教於名家多多批評指正。一、曹操之「能臣」曹操在混亂、分裂的三國時代,憑藉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強有力的組織能力,為統一中國北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治世之能臣還是亂世之奸雄,也聊曹操生前那些事
    影視劇中曹操形象《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對於曹操家世的記載非常之簡單。除了提到他是西漢相國曹參之後外,只有如下一段話提及其身世: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曹騰是曹操的祖父,是東漢末年頗為有名的宦官。曾經用事宮廷長達30多年,侍奉過東漢的四位皇帝,官拜大長秋,其俸祿僅在丞相、太尉之下,可謂位極人臣了。
  • 曹操戴了1800年的「奸雄」帽子,是怎麼來的?
    (圖)電視劇《三國》劇照多少年來,在《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曹操總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亂世奸雄形象出現在字裡行間的;而在戲劇舞臺上,曹操的臉上又總是塗抹著代表奸佞的白色油彩。曹操往造劭而問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
  • 你罵曹操是「奸雄」,因你未懂羅貫中
    再三請求無效的情況下,難免口出威脅之言。 許劭也不是傻瓜,好漢不吃眼前虧,在很無奈的情況下,為了快點把曹操打發走,終於從牙縫裡蹦出幾個字來評價曹操。 《後漢書.許劭列傳》記載,許劭的原話是「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三國志.武帝紀》裡的記載卻不同:(許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曹操是「亂世奸雄」嗎?
    曹操在歷史上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是英雄;有人說他是梟雄;更有人說他是奸雄,對他的評價歷來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傳統戲劇中,曹操大都以「白臉」(京劇中淨行的一種臉譜,表示奸詐)出現,在許多文學作品中也都把他描寫成「亂世奸雄」,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那麼,為什麼人們一直把曹操和姦雄聯繫在一起呢?這是受到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的影響,才有意把他扭曲和醜化的。
  • 「奸雄」曹操的創業之路:一共4步成就了這個亂世霸主
    曹操也有著遠大的理想抱負,並不是安於現狀之人,雖有很多人對他不屑一顧,但是曹操卻心懷抱負,不斷地提升自己,為了能擺脫家族對自己地影響,逐漸地向名士群體靠攏。曾經也有人注意到曹操的不同尋常,就比如當時的著名評論家許勳,稱被引薦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 《軍師聯盟》:從司馬懿的視角正面解讀三國風雲與英雄內心
    三國是一個武將的時代,也是一個謀士的時代,面對突如其來的亂世,兩漢帝國積澱了四百餘年的精華在一瞬間如煙花般絢爛爆發,在三國的時空裡各種奇人異士紛紛登場,讓人徹底相信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似乎曹操一直對司馬懿充滿了忌憚,然而即使《晉書》作為正史,也仍然有虛構的成分,就此一節而言,依曹操的本性就很難相信他會留下一個如此具有奸臣相的人物給兒孫招災。
  • 股市英雄傳之——可愛的奸雄曹阿滿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易中天對曹操的評價:曹操可能是歷史上性格最複雜、形象最多樣的人。他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
  • 十七、三國殺武將技能典故之曹操篇
    1.標曹操技能1【奸雄】嘗問許子將:「我何如人?」子將不答。固問之,子將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太祖大笑。曹操再問,許劭才說:「你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奸雄啊!」曹操聽到後相當開心。這評語正可謂千古絕句,一語道破了曹操的一生。三國時代還沒有科舉制度,因此如果人要想做一番事業,首先得要取得知名度,然後被人舉薦孝廉,才能打開晉身官僚之門。因此一些善於評論他人,所謂「名士」就備受追捧。其中最為知名的是許邵,許劭有鑑察人的品行、才能的名聲,常在每月的初一,發表對當時人物的品評,故稱「月旦評」。
  • 三國課程 | 六年級學生眼中的青年曹操
    由此可見,曹操也不是從小就是一個奸雄,他青年時還是想走能臣路線的。曹操不喜歡他的叔父,因為他的叔父喜歡管他。於是曹操裝成中風的樣子,他叔父見了就告訴了曹操的老爸曹嵩。曹嵩問曹操有沒有中風,曹操說自己啥事也沒有。從此以後,曹嵩再也不相信曹操的叔父了。曹操的奸詐手段從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來。怪不得他以後會成為一個奸雄,原來從小就有「潛質」啊!
  • 投資7億,易中天加盟,80集篇幅,姜文版《曹操》強勢洗白奸雄
    對曹操這一人物的塑造,目前來說觀眾認可度比較高的有三位:1994版《三國演義》,鮑國安;2010版《三國》,陳建斌;《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于和偉。 鮑國安演曹操,不拘泥於《三國演義》小說,而是把自己理解的曹操與歷史上的曹操相結合,塑造出了一個愛笑、心機詭異的政治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三國迷最認可的一版曹操。
  • 《易中天品三國》20170721
    近日重溫了三國系列影視作品,與其說看電視劇,更不如說像上歷史文化課,和小時候看老版《三國演義》相比,現在看的更加是故事背後的思考。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 《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品三國01-04
    我不過是做了我想做、該做、能做的事情而已。不問收穫,只問耕耘。01. 大江東去三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苦難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的時代。奸雄之謎奸雄包括兩個概念,奸和雄。只有那些又奸又雄的人,才能叫做奸雄。《三國志》:江湖未靜,不得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我可以讓一些虛的東西出去,實的東西我可是不讓的。04.
  • 歷史上真正的曹操:亂世之梟雄 治世之能臣
    三國穿越指南:各位三國穿越觀光團的遊客朋友們大家好,你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1800年前的洛陽城,咱們今天的行程是「認識真正的曹操」。被稱作「亂世奸雄」的曹操,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正是由於這個錯誤,中國歷史上才有了一段插曲:三國。董卓來了,洛陽城燃起了熊熊大火。劉協做了皇帝,董卓當了相國,並享有三項特權:拜見皇帝時可以不報姓名,上朝時可以不小步快走,上殿時可以不脫鞋子不解佩劍,叫「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他放縱士兵闖入民宅,搶劫財物,強姦婦女,濫殺無辜,而且只殺富,不濟貧。洛陽城內所有的豪門富戶,都成了他刀下的豬羊。
  • 汝妻子吾養之,奸雄曹操曾經對兩人說過,一次心狠一次不舍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人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在刺殺董卓的逃亡途中,投奔伯父呂伯奢,卻因為懷疑伯父有害他之心,殺了伯父全家老少,原本是誤殺,卻在逃走的路上把打酒歸來的呂伯奢一劍捅死,可謂恩將仇報心狠手辣,並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千古狠話。
  • 奸雄的政治心理學分析
    (三國演義新說系列)      曹操為逃避董卓追捕,與陳宮一同投奔到故交呂伯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