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聰明的一休」當年央視為何只播了一半
聰明是什麼?對於中國的許多70後80後而言,對於這個詞的最初定義,來源於一部日本動漫《聰明的一休》。其實,一休哥在歷史上的原型高僧一休宗純大師,確實也是個聰明人,只不過他的聰明,並非我們童年印象中的那個樣子。
小時候看《聰明的一休》只覺得好玩,不過後來了解一點日本歷史卻覺得這部動畫拍得挺荒誕。《聰明的一休》中那個大將軍,原型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那個成天跟一休嘻嘻哈哈的新佑衛門,其原型曾經官拜「京都所司代兼四舍奉行」,大約相當於今天咱中國的北京市委書記兼國家宗教管理局局長。這麼一幫高級領導,成天啥事兒不幹,陪著一個小和尚鬥心眼,還總是被耍的很慘,古代日本統治階級的智商看來真是堪憂。
不過,又多了解一些之後,才發現日本製作者之所以那麼拍,其實是很有講究的。整個故事的核心在於一休那個被諱莫如深的身份——套用現在的說法,一休是個「皇二代」,只不過,一休這個皇二代當得比較倒黴。他出生之前的14世紀,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南北朝,是個掐架盛行的時代。其掐架的大體流程是天皇的一脈子嗣因為不甘心當幕府將軍的傀儡,帶著天皇的資格認證書(三神器)跑到南方去「另立中央」,逼著幕府不得不在北方立一個「山寨天皇」。最終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南朝不得不再次從了幕府,歸還了三神器。不過,南朝的支持者們不甘心失敗,又派了個女特務藤原照子嫁給北朝的後小松天皇,試圖培養繼承南朝遺志的「革命接班人」。雖然此計最終敗露,不過孩子最後卻生下來了,這就是我們熟悉的一休哥。
難題交到了掌權的大將軍足利義滿的手上,此人雖然在動畫中是個屢戰屢敗神似灰太狼的主兒,不過人家在日本歷史上卻是個曹操式的狠角色。按足利的本心,未嘗不想幹掉這個「反動餘孽」,不過,人家的爹畢竟是天皇。思量再三之後,足利把這孩子送去當了和尚,還不允許一休和其母親見面,逼著一休只能對著個放晴娃娃想媽媽,這就是那首片尾曲的來歷。
明白了一休這樣悲催的身世,你就不難理解大將軍為啥三天兩頭把他叫去找茬,說白了其實就是看著他不爽而已。歷史上的一休是否真的那麼機智我們不得而知,其實也無關緊要。命運在一休的身上負載了太多東西,一面是幕府的猜忌和百般羞辱,另一面則是南朝舊臣對他光復故國的期望。即便真有一點小聰明,又怎能逃脫命運如此沉重的枷鎖呢?
和那個年代大多數引進動畫片一樣,在中國放映的《一休》播到一半就不了了之了。事實上,《一休》是有後半部的,只不過與之前風格迥異:一休在偷偷見到母親了解自己的身世後一度想投湖自殺,卻被南朝舊臣救起,再後來,一幫人打著他的旗號謀反,被將軍鎮壓。歷經紛亂的一休終於大徹大悟,在動畫的結尾,他作別了自己所熟悉的一切,沿著一條金光大道走向遠方。這個結局孩子們確實很難看懂,但它的確是歷史上一休宗純大師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歷經紛爭,看破紅塵,放下一切,寂靜涅槃。
一休宗純大師,圓寂於1481年11月21日,距今已經534年,他曾註定是個被命運枷鎖束縛的政治工具,卻一生放浪形骸。生為囚徒,死得自由,真實的一休,不愧是有著真正智慧的一代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