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專講|疫情期如何區分是心悸焦慮的心臟不適還是器質性心臟病

2020-12-22 妙手醫生健康科普

在疫情的情況下,一個是怕染病,一個是擔心自己的心血管加重了,上醫院不方便,得不到救治怎麼辦?不要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醫師為你專業說明!

胡醫師1995年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雙心學的概念。實際上人這個焦慮和抑鬱,它不僅是情緒的改變,它會導致身體的不舒服,最重要的是兩個部位,一個胸部,一個腹部。

實際上我們知道人在焦慮抑鬱,這種精神心理,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呢?我們非常關鍵,我們知道大腦的這個自主神經,它功能會出現紊亂,還有大腦分泌的很多遞質會發生改變。

那麼我們的心臟,我們的血管,我們的胃腸蠕動,這些部分是最容易受到自主神經影響的,我們知道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往往心率就會快,也更容易出現房顫,血壓也容易隨著出現波動。

所以在疫情的情況下應該怎麼鑑別呢?

實際上目前是三種情況,一種就是我們知道,這個肺炎本身它出現的一些表現是呼吸系統會有胸悶,呼吸困難。那麼心血管疾病,你比如心肌梗死也好,肺栓塞它也會表現胸疼,胸悶,呼吸困難。

而焦慮,特別是焦慮急性發作,比如驚恐,他可以有瀕死感,瀕死感覺,活不下去的感覺。從患者來講,他肯定想心臟病,他不會想別的,我覺得這是很自然一件事情。

所以無論我們在現場接診,或者在線上接診,我給大家幾個建議,一個你比如我最近發現在疫情期間,因為焦慮抑鬱,導致一些沒有心臟病的患者,在尋求心血管的救治,甚至跑到了醫院查什麼都正常,回來又在線上,覺得症狀還是沒有緩解,一頭霧水,仍然覺得自己心臟是不是還有存在著隱患。

所以我說第一點,我們要看這個患者他的背景,你比如說我最近看的幾個患者,青中年女性月經正常,沒有高血壓,沒有糖尿病,血脂也是正常的,不肥胖,也沒有父母過早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而出現頻繁的胸悶,氣短,心慌,出汗,夜間突然憋醒,瀕死感。

像這些患者我們第一看到,就是他是一個沒有冠心病,沒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一個人群當中的一員。而你再仔細問呢?疫情期間,確實有不安和焦慮的情緒,睡眠也出現了紊亂,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有下降。

像這些患者我覺得,尤其甚至到過醫院去查過,像肌鈣蛋白都不高,實際上都不用查,這些患者,尤其他去查過都正常,心電圖也沒有什麼新的變化,這些患者很多他應該是,首先更多考慮焦慮和抑鬱。

但我想說另一點,就是我們有些心血管的高危患者,比如老年人有高血壓,有糖尿病,吸菸,也有些雖然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但常年的應酬多,喝酒,吸菸,肥胖,那麼也包括一些做過支架,做了搭橋,明確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在疫情期間也會出現一些變化。

但是這變化也需要鑑別,有些情況是真正的心血管的情況發生了一些異常。大家看包括我們最近看到的在醫院一些四十來歲,年輕的,中年的一些男醫生,並沒有在疫區,他就是目前由於工作的緊張,也會出現心臟的意外。

所以對我剛才說的這些,有高危險的危險因素背景的人,或者已經做過支架患病的人,明確診斷房顫的患者,一方面他有可能在疫情期間,使原來的病情加重。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緊張本身,不管是地震,還是疫情,都會讓人的血壓波動,心率變化,房顫更容易發作。一方面,我們也要看這個病情的改變,要酌情處理,但是也有另一方面,這些患者也更容易出現,心有不安的情況。

在疫情的情況下,一個是怕染病,一個是擔心自己的心血管加重了,上醫院不方便,得不到救治怎麼辦?這方面的顧慮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我剛才講到,很多患者他甚至,這段時間生活方式完全變了,運動大幅減少,靜坐時間延長。那麼出現血壓的波動,都會讓患者心有不安。

所以我覺得這些患者,並不一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只是心血管疾病的加重。這些患者可能他現在的症狀主要是,也是焦慮導致的軀體的不適,所以這個可能需要醫生鑑別,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我覺得通過我們這些,一些非常重要的篩查,是很容易鑑別這樣的情況,但是我覺得就是一個長期以來我們更多的心臟病患者,知識面和服務的能力,更多集中在心血管,對精神心理方面的關注不夠,知識的儲備和服務能力都很欠缺,這方面我覺得在疫情期間,更需要加強雙心學的服務。

#心臟病#

更多閱讀:

酒後能吃抗ED藥嗎?這一國產藥,不受適度酒精影響,回歸自然愛

夏日養生|晨起一杯姜棗茶,健胃排溼補血養氣,體內病氣一掃而光

生吃活泥鰍能治療肝癌?到底是在無中生有,還是煞有其事?

相關焦點

  • 心臟部位感到不適,沒有器質性問題
    心臟神經官能症屬於中醫胸痺、心悸、肝鬱、不寐等範疇。系高級神經功能及神經內分泌調節機能失調導致的心血管功能紊亂,併兼有神經功能的其他症狀。 心臟神經症亦稱心臟神經官能症、心血管神經症,是神經症的一種特殊類型,以心悸、胸痛、氣短、乏力為主要表現,伴有其他神經症的症狀,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 總是心裡難受,是心臟病還是焦慮症?醫生解釋清清楚楚
    很多人有時候總是心臟不舒服,但又查不出明確的毛病,到底是心臟病還是焦慮呢?其實如果是簡單的心臟病相對很好確認,如果沒有任何心臟病,就是單純的焦慮也好確認。難就難本身也有心臟病,但是也有一些不好解釋的不舒服。
  • 室性期前收縮病因不全,但症狀明顯,發病於心臟,最好引起重視
    (1)室性早搏無器質性心臟病:也就是說,它們多為偶發性或單基因性室性早搏,無明顯不適症狀。(2)室性早搏伴器質性心臟病:多發於室性早搏,症狀較嚴重,易引起併發症。下面的方法教給你(一)治療原則對於沒有器質性心臟病,無明顯症狀或輕度症狀的人,早搏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並且通常只需要生活方式幹預即可消除病因。症狀很明顯,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器質性心臟病的人。
  • 經常擔心患心臟病,檢查又沒有半分問題,最後確診竟是心臟官能症
    經常有一些中青年患者,感覺心前區痛、憋氣、心慌、心臟跳動感,於是非常緊張,趕緊看書查資料,心肌炎、冠心病、心衰等,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的症狀很符合,再聽說身邊一些突發心臟病的朋友或同事,更是擔心加害怕,認為自己肯定得了心臟病。
  • 絕大多數人會出現早搏,如何診治?
    常見症狀包括心悸、胸悶、失重感或心跳停搏。患者是否有症狀或症狀的輕重程度與頻發程度不相關。 有些患者由於檢查出早搏,自摸脈搏有"漏跳"而出現胸悶、氣短、"長出氣"等焦慮症狀,症狀與早搏在時相上並不直接相關,這種情況十分常見,在判斷早搏是否"有症狀"時應注意。
  • 哪些胸悶可能是心臟病?十個習慣讓心臟健康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心臟方面的疾病心臟病,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傷害也是比較多的,那麼你知道嗎?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出現了胸悶,有可能是心臟方面的疾病,哪些胸悶的症狀可能是心臟病的10個習慣讓你心臟健康,到底是哪10個習慣?
  • 心悸是大病嗎?如果還伴隨這些症狀,還是去看醫生吧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出現過心悸現象,有的人甚至心悸和心慌等症狀混淆,由於對疾病知識認識不足,想著屬於小問題,常常被忽視;有的則把它等同於早期心臟病,那麼心悸屬於什麼疾病呢?心悸的常見症狀是什麼?有哪些危害?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心悸的常見症狀是什麼?
  • 案例分享|突然心悸頻發,原來早有預兆!
    今年入冬後,突發心悸,伴隨喘憋症狀,一開始楊女士沒太在意,過了一段時間隔兩天便發作2次,也沒有發現明顯誘因,通常持續半個鐘左右就恢復正常。 購買一周後,12月13日上午10:30,楊女士在彎腰突然起身之後再次出現心悸症狀,於是立即佩戴心貼進行心電監測。
  • 總是有「心慌」的感覺,是不是患了心臟病,什麼原因能引起呢?
    有很多人問華子,總能感覺到自己「心慌」,能感覺到心臟「砰砰」亂跳,有的人同時還有頭暈、乏力、氣短的症狀,是不是得了心臟病,應該吃點什麼藥?這種情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去醫院的話要做些什麼檢查呢?華子說,這種「心慌」的感覺,又被稱為心悸,指的就是自己能夠感覺到心臟的跳動。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心率過快、過慢時都有可能發生。造成心悸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可能是器質性的疾病導致,有些是神經過度敏感導致。
  • 沒有心臟病,卻感覺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可能是心臟神經官能症
    人體器官的活動,幾乎都有自主神經在進行調節,心臟也不例外,當心臟自主神經出現問題時,就會表現出心血管方面的症狀。二、不是心臟病的「心臟病」當心臟自主神經發生紊亂,就會產生與心臟病類似的症狀。最常見的就是心悸,自我感覺心動過速,脈搏加快,尤其是精神緊張或是疲勞時。其次會有心前區疼痛,通常疼痛的位置不固定,與是否活動、勞累無關,而且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 二尖瓣返流是心臟病嗎?嚴重嗎?放寬心,這些人不需要治療
    但是,在一次心臟彩超檢查中,尚在哺乳期的小張被診斷出「二尖瓣返流」,這可把小倆口嚇得不輕。心臟彩超檢查出來的異常,難道是心臟病?不容遲疑,他們急急忙忙去到門診。二尖瓣返流是什麼病?我們先來了解「二尖瓣」這個概念。正常人的心臟有四個腔,分別是左心室、左心房、右心室、右心房,所以我們常把心臟比喻成一個四居室。每個心房與心室之間都有一道門,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的門就是二尖瓣。
  • 什麼症狀說明心臟不好 心臟病可能被它們觸發
    此外,其他心臟病,如主動脈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瓣重度狹窄、惡性心律不齊等,也是導致猝死的原因。       青年人猝死有幾大特點:1.預警症狀少,只有少數的患者有胸悶、不適等症狀。2.猝死誘因不明確,一部分患者猝死是由運動誘發的。
  • 時常心跳加速,26歲的她患上了特殊的「心臟病」
    近日,瀋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病例:小琳今年26歲,瀋陽某公司職員,平素健康,性格較內向,膽小,2020年初國內出現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後開始出現睡眠不好,擔心自己身體健康,害怕自己和家人隨時會染上病毒,自己不敢出門,家人買東西回家必須消毒2遍才敢使用。
  • 著名喜劇演員謝園因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心臟病,你們知道多少?
    現在愛醫生給大家科普一下:心臟病是由於心臟功能異常或結構缺陷引起的疾病,是所有心臟病的統稱,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和後天性心臟病,可見於各種心臟疾病,嚴重的心悸伴有頭暈、黑朦、意識喪失、胸痛、呼吸困難等血流動力學障礙。
  • 晚上睡覺前總是胸悶、氣短、心悸,感覺自己快死了,是怎麼回事?
    有位年輕人問華子一個問題,她總在晚上睡覺前胸悶、氣短、心悸,感覺自己快死了,但是在平時就沒有這些症狀,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華子告訴她,她很有可能是焦慮導致的驚恐發作,發病的原因就是「自己嚇唬自己」。這種情況常見於年輕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就會逐漸緩解了。
  • 雙心治療——心臟病這樣...
    在王雁的耐心教導解釋,循循善誘下,顧女士原本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同時積極配合心臟康復,制定了運動處方,結合放鬆及冥想訓練,進一步作了藥物治療方案的優化,保持良好的心態、充足的睡眠和勞逸結合,很快,不適症狀得到緩解。王雁介紹,心理因素與心臟疾病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所有心臟疾病患者,都應重視精神心理幹預,以更好地促進康復。
  • 學會自我診斷心臟病,醫生直言:早發現早治療早痊癒
    對於心臟疾病,很多人都是在患病後才開始關注心臟疾病的治療措施,其實心臟疾病的檢查更為重要,如果及早發現疾病,就能及早進行治療,儘早痊癒。那麼我們在平時如何進行自我診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心臟病自我診斷1、體力活動時有心悸、疲勞、氣急等不適,或產生呼吸困難感。2、勞累或緊張時 ,突然出現胸骨後疼痛或胸悶壓迫感。3、出現脈搏過速、過慢、短促或不規則。
  • 朝左睡會壓迫心臟?學會這些方法 讓心臟更健康!
    每年的心臟病高發季,都會有各種謠言產生。那麼,都有哪些常見的相關謠言呢?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讓心臟更健康的好辦法呢?下面,就和丹丹老師一起來看看吧。 從解剖角度上來講,心臟、肺還有其他內臟器官都是被肋骨緊緊包圍、支撐並保護起來的。向左臥睡的時候右側的器官並不會全部壓在心臟上面。 而且,我們的肺部是一個體積大重量小的器官,根本不足以對心臟產生壓迫。 所以如果一個身體健康,沒有心臟病的人,左側睡並不會對身體帶來危害!
  • 心臟發出的30個求救信號,你讀懂了嗎?|心臟病|性疾病|症狀|心力...
    腹痛  如果你在運動時腹痛,但這種疼痛在休息後很快就消失了,那麼心臟可能在暗示你它正在發展為心臟病。  胸部不適  胸部不適往往被人們忽視,認為這是吃了油膩的大餐造成的。然而,如果這種不適、擠壓、飽脹甚至輕微的疼痛發生在胸部中心,持續時間超過幾分鐘,這可能是心臟病即將發作的警告信號。  手腳症狀  腳上有開放性潰瘍  腳上的開放性潰瘍會令人感到難以置信的疼痛,需要讓醫生儘快檢查,因為它們可能是一種名為主髂動脈閉塞性疾病的心臟病的跡象,即主動脈被堵塞了。
  • 心悸是什麼意思 心悸應該這樣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心悸是許多心臟不好的人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症狀,心悸是指心臟部位慌亂,有些不舒服,那麼請問心悸是什麼意思?心悸的症狀是什麼?治療心悸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心悸是什麼意思心悸非常常見,心悸主要指自覺心跳或心慌,而且還會有心前區不舒服的感覺到,一般是在安靜的情況下,或者是稍微活動之後,就會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心臟在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