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情況下,一個是怕染病,一個是擔心自己的心血管加重了,上醫院不方便,得不到救治怎麼辦?不要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胡大一醫師為你專業說明!
胡醫師1995年在國內首先提出了雙心學的概念。實際上人這個焦慮和抑鬱,它不僅是情緒的改變,它會導致身體的不舒服,最重要的是兩個部位,一個胸部,一個腹部。
實際上我們知道人在焦慮抑鬱,這種精神心理,出現一些問題的時候呢?我們非常關鍵,我們知道大腦的這個自主神經,它功能會出現紊亂,還有大腦分泌的很多遞質會發生改變。
那麼我們的心臟,我們的血管,我們的胃腸蠕動,這些部分是最容易受到自主神經影響的,我們知道交感神經興奮的時候,往往心率就會快,也更容易出現房顫,血壓也容易隨著出現波動。
所以在疫情的情況下應該怎麼鑑別呢?
實際上目前是三種情況,一種就是我們知道,這個肺炎本身它出現的一些表現是呼吸系統會有胸悶,呼吸困難。那麼心血管疾病,你比如心肌梗死也好,肺栓塞它也會表現胸疼,胸悶,呼吸困難。
而焦慮,特別是焦慮急性發作,比如驚恐,他可以有瀕死感,瀕死感覺,活不下去的感覺。從患者來講,他肯定想心臟病,他不會想別的,我覺得這是很自然一件事情。
所以無論我們在現場接診,或者在線上接診,我給大家幾個建議,一個你比如我最近發現在疫情期間,因為焦慮抑鬱,導致一些沒有心臟病的患者,在尋求心血管的救治,甚至跑到了醫院查什麼都正常,回來又在線上,覺得症狀還是沒有緩解,一頭霧水,仍然覺得自己心臟是不是還有存在著隱患。
所以我說第一點,我們要看這個患者他的背景,你比如說我最近看的幾個患者,青中年女性月經正常,沒有高血壓,沒有糖尿病,血脂也是正常的,不肥胖,也沒有父母過早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史,而出現頻繁的胸悶,氣短,心慌,出汗,夜間突然憋醒,瀕死感。
像這些患者我們第一看到,就是他是一個沒有冠心病,沒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一個人群當中的一員。而你再仔細問呢?疫情期間,確實有不安和焦慮的情緒,睡眠也出現了紊亂,睡眠時間和質量都有下降。
像這些患者我覺得,尤其甚至到過醫院去查過,像肌鈣蛋白都不高,實際上都不用查,這些患者,尤其他去查過都正常,心電圖也沒有什麼新的變化,這些患者很多他應該是,首先更多考慮焦慮和抑鬱。
但我想說另一點,就是我們有些心血管的高危患者,比如老年人有高血壓,有糖尿病,吸菸,也有些雖然年富力強的中年人,但常年的應酬多,喝酒,吸菸,肥胖,那麼也包括一些做過支架,做了搭橋,明確有心房顫動的患者,在疫情期間也會出現一些變化。
但是這變化也需要鑑別,有些情況是真正的心血管的情況發生了一些異常。大家看包括我們最近看到的在醫院一些四十來歲,年輕的,中年的一些男醫生,並沒有在疫區,他就是目前由於工作的緊張,也會出現心臟的意外。
所以對我剛才說的這些,有高危險的危險因素背景的人,或者已經做過支架患病的人,明確診斷房顫的患者,一方面他有可能在疫情期間,使原來的病情加重。
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緊張本身,不管是地震,還是疫情,都會讓人的血壓波動,心率變化,房顫更容易發作。一方面,我們也要看這個病情的改變,要酌情處理,但是也有另一方面,這些患者也更容易出現,心有不安的情況。
在疫情的情況下,一個是怕染病,一個是擔心自己的心血管加重了,上醫院不方便,得不到救治怎麼辦?這方面的顧慮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我剛才講到,很多患者他甚至,這段時間生活方式完全變了,運動大幅減少,靜坐時間延長。那麼出現血壓的波動,都會讓患者心有不安。
所以我覺得這些患者,並不一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只是心血管疾病的加重。這些患者可能他現在的症狀主要是,也是焦慮導致的軀體的不適,所以這個可能需要醫生鑑別,不能一概而論。
但是我覺得通過我們這些,一些非常重要的篩查,是很容易鑑別這樣的情況,但是我覺得就是一個長期以來我們更多的心臟病患者,知識面和服務的能力,更多集中在心血管,對精神心理方面的關注不夠,知識的儲備和服務能力都很欠缺,這方面我覺得在疫情期間,更需要加強雙心學的服務。
#心臟病#
更多閱讀:
酒後能吃抗ED藥嗎?這一國產藥,不受適度酒精影響,回歸自然愛
夏日養生|晨起一杯姜棗茶,健胃排溼補血養氣,體內病氣一掃而光
生吃活泥鰍能治療肝癌?到底是在無中生有,還是煞有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