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心內科就診患者中,一半人有心理疾病!雙心治療——心臟病這樣...

2020-12-24 健康界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及有關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併存在心理問題。由於涉及到兩個學科,臨床表現不典型,常常容易出現誤診。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0%~50%的患者合併心理障礙,高血壓患者75.8%都存在各種心理障礙。

 

自從心梗後時常心慌

這個「心結」還解得了嗎?

 

54歲的顧女士(化名),患有冠心病多年,自從去年11月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後,開始時常感到累,全身無力,每天都有頭暈、心慌、胸悶,莫名煩躁不安、情緒很不穩定,性格脾氣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心臟問題很嚴重,嚇得呆在家裡不敢上班,晚上嚴重失眠。丈夫建議她吃一些抗焦慮的藥,沒想到她特別抗拒。經過多家醫院的中西醫治療,症狀仍不見緩解。最終來到顧女士來到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就診。

浙江醫院心臟康復科副主任王雁主任醫師分析道,顧女士雖然輾轉多家醫院,但始終對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因此容易亂猜疑,總是對自己的疾病憂心忡忡。在以往的治療中,醫生多將治療重點放在顧女士的軀體症狀上,而忽視了她的心理問題,以致「心病」沒有根除。在王雁的耐心教導解釋,循循善誘下,顧女士原本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同時積極配合心臟康復,制定了運動處方,結合放鬆及冥想訓練,進一步作了藥物治療方案的優化,保持良好的心態、充足的睡眠和勞逸結合,很快,不適症狀得到緩解。

王雁介紹,心理因素與心臟疾病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所有心臟疾病患者,都應重視精神心理幹預,以更好地促進康復。

  

正當壯年卻總感覺胸悶

工作壓力把他壓出「心臟病」

 

「我心慌、睡眠差,最近5年經常感到胸口壓了一塊大石頭,有時悶得喘不上氣,吃了好多藥都不管用。」同樣50多歲的王先生(化名)說:「都是工作那些煩心事鬧的,最近因為疫情,公司效益不好,這個情況更嚴重了。」他在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王雁主任給他安排了細緻的檢查,排除了心臟的器質性疾病,接受了心理治療和個體化的運動康復,如今,各種不適症狀也得到了緩解。

王雁表示,有些「心臟病」實際上並無心臟器質性病變,而是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出現的「心臟病」症狀;還有一些患者雖然心臟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是很嚴重,由於心理負擔過重,導致了軀體的各種症狀;另有一些患者卻有嚴重的心臟疾病,經歷介入治療或心臟搭橋治療或是心力衰竭多次住院,心理對於疾病的承受力很低,恐懼心理嚴重,由此加重了心臟疾病。

不僅如此,由於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患者把心理問題與精神病劃上等號,不願意承認自己心理出現問題,更不能接受到精神衛生科就診,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讓患者更易於接受,可以消除患者顧慮,讓他們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全省心內科就診患者中

每兩位就有一位伴發心理疾病

 

在全省三甲醫院的抽樣調查中,心血管內科就診的患者,心理疾病發病率是42.5%。也就是說,平均兩個人,就會有一位伴發心理疾病。

第一種:完全沒有心臟病,只是容易憋醒或胸悶氣促,擔心自己得了冠心病,再加之身邊聽到有人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而越發驚恐、憂慮不安。他們的症狀其實是由於焦慮、抑鬱這些心理問題所促發的。

第二種:心臟有點問題但並不是太重的,心電圖僅僅表現為有幾個早搏或ST改變,但因為不了解這些病情而精神負擔很重,擔心自己會發生猝死。

第三種: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但已接受過支架手術、搭橋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儘管手術治療很成功,但在經歷了急救、手術、或者目睹了一些死亡、搶救等場景的刺激之後,加上對疾病不了解,從而產生了抑鬱、焦慮、恐慌等精神心理障礙。

  

心臟病患者常伴有心理疾病

該怎麼治療呢?

 

心臟不僅是一個器官,它與我們的心理、精神狀態密不可分。有很多詞彙:像「一心一意、 全心全意」一樣,把情感與心臟密切聯繫在一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屬也」,認為是心氣的充沛和心血的充盈保證了人的正常精神活動。現代醫學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臟和心理是息息相關的,並逐漸衍生出了「雙心醫學」,也就是心臟+心理。

這種現象的病理學機制是什麼呢?心血管是由一套非常複雜精密的控制系統調節的。這套控制系統稱之為「植物神經」,由大腦發出,它負責調節身體各個系統正常運行。而心理和情緒的變化會影響這套系統的平衡狀態,最終影響心臟。過度興奮、激動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如果遇到情緒激動的情況就有可能會被破裂,粥樣斑塊會像一座火山一樣噴出來,碎裂的血脂、血栓就會堵住心血管狹窄的部位,從而誘發心肌梗死,這些都是心理和情緒對我們身體功能的影響。

為此,浙江醫院特別成立雙心康復聯合門診,不僅對心臟疾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臟康複方案,同時有針對性的使用調整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或針對控制植物神經功能的大腦層面進行功能調控,比如運動、冥想、放鬆等,會取得明顯的效果。王雁表示,運動可以緩解和釋放壓力,消除緊張情緒,改善睡眠,有效的恢復體力和精力,因為規律的運動會啟動神經傳導通路,使得大腦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而它們正是一種傳遞和產生快樂的神經遞質。

雙心康復聯合門診「雙管齊下」為患者診療軀體與心理問題,挽救心臟病患者的生命至關重要,但給予他們一個豐富多彩、值得擁有的生活同樣重要。

 

編輯:瓏    審核:俊

來源:心臟康復科

採寫:宣傳統戰部郭俊

本文指導專家

王雁

相關焦點

  • 三問四詢識別「雙心」
    正因如此,各醫院現已逐漸開設了「雙心」門診。臨床上,由於心血管科的診療速度較快,問診時很難對患者的情緒體驗進行逐一問詢,所以心理問題篩查尤為重要。針對這些問題,中國康復醫學會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發表了《在心血管科就診患者心理處方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旨在識別心內科就診患者存在的精神心理問題,並提出了「三步走」方案。第一步:「三問」探心理。建議心內科醫生在診療同時或診前候診時,採用「三問法」初步篩出可能有心理問題的患者。
  • 醫生總結:心內科又叫心血管內科,都能治療哪些疾病?
    甚至有患者在掛號處排了半天隊,好不容易輪到自己看病,醫生說你的病應該掛其他的科室。結果病沒看成,還把半天的時間耽誤了。 心臟病,是目前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從年輕人到老年人都有可能身患各種心臟病。而心內科則是治療心臟病的主要科室。
  • 王清海名醫工作室 | 三副中藥+「雙心」治療,二尖瓣脫垂症候群老伯「不放支架」的心願達成了!
    「當時,我都做好最壞的打算了,實在不行,就聽醫生的 ,該放支架放支架。」據朱叔描述,第一副中藥吃下去之後,立馬覺得整個人活力增強了不少。第二、第三次問診時,感覺症狀越來越好。朱叔表示,中醫治的不僅僅是二尖瓣脫垂症候群,還是患者各種心病。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心主神志」,也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雙心醫學」。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障礙互為因果,互相影響,是影響臨床療效的主要因素。良好的醫患互動對於促進疾病的好轉至關重要。
  • 走進包醫一附院國家級心衰中心:讓患者享受規範化治療 守住心血管...
    以往心衰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反覆住院,帶來沉重的經濟和心理負擔。因此,明確心衰治療和預防的最佳方案,對於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最終轉歸至關重要。近日,包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衰中心正式通過國家認證,以「規範心衰的診治,讓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當的治療,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為目標,開展一系列工作。
  • 杭州外企女高管莫名心跳加快、呼吸困難,以為是心臟病!結果卻是……
    自從一次體檢查出血壓高之後,非常緊張,多次就診於大醫院。專科醫生建議她放鬆心情,暫時不用吃藥,先自我監測血壓。她買了電子血壓計,有空就量,一天量十多次,但每次都是戴上袖帶、聽到血壓計充氣的聲音就自動心跳強烈,血壓越量越高。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量血壓,看到血壓計很緊張,不量血壓又很擔心。
  • 這種心絞痛 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就診前1周,患者活動後再次出現胸悶氣短症狀,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狀緩解並不明顯,遂來我院就診。根據患者及家屬講述,該患者20多年前就會在活動後出現陣發性胸部不適伴有牙疼的症狀,最長持續約15分鐘,無其他明顯症狀,含服速效救心丸症狀有所緩解。因症狀反覆發作,近5年來先後在外院行冠脈造影3次,未見梗阻性冠脈狹窄,未植入支架,亦未行有效治療。
  • 心絞痛反覆發作 齊魯專家提醒還可以試試心臟康復治療
    根據診斷結果,心內科有針對性地為患者調整了藥物治療,並在此基礎上使用心內科的心臟康復治療——體外反博治療。通過一個療程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患者症狀得到很大緩解,效果良好,目前已出院。什麼是體外反博治療?
  • 孟喬森症候群,一種病因不明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存在自殘行為
    導語:孟喬森症候群這是一種病因不明且比較少見的精神心理疾病。可能和早期不安全的依戀關係有著密切的聯繫,患者經常因為軀體不適或者是一些疾病去醫院就診,並且還會反覆的去醫院就診,其主要的表現為假裝生病,反覆的去求醫,從而獲得醫生的同情。
  • 得了腫瘤,卻死於心臟病?葛均波院士團隊「腫瘤心臟病學」多個創新...
    隨著乳腺癌早期檢出率的提高,以及治療方法不斷改進,乳腺癌患者數量不斷增加,隨著生存期延長,癌症倖存者的長期心臟併發症風險增多。對中老年婦女來說,心血管疾病造成了更大的死亡威脅,而不是乳腺癌本身。「目前,乳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如果出現心臟不適,主要尋求心內科會診,就醫流程不便。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述評
    然而我國每年完成的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手術僅在 7 萬例左右[2],有近半數患者未接受治療。同時隨著診療技術的不斷提高,90% 以上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望存活到成年,其中需要接受二次手術以及多次手術的患者群體也在不斷增加[3],累積的潛在需要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數量巨大。
  • 厭食症:死亡率很高的一種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對食物有強烈恐懼感
    :①大部分人對厭食症不太了解,患者得病後不能及時就醫,或者去醫院就醫,去錯科室導致誤診,延誤病情。②病人得知此病屬於精神心理疾病後,產生病恥感,拒絕就醫。③患者因長期節食,導致營養不良、代謝和內分泌紊亂。嚴重患者因極度營養不良而出現惡病質狀態、機體衰竭從而危及生命,5%~15%的患者最後死於心臟併發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繼發感染、自殺等。
  • 華西廣安醫院心臟中心讓危重心臟病患者獲得新生
    前不久,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中心陳柏成教授醫療團隊以精湛的技術救治了一名40歲的危重心臟病患者。使他重獲新生,患者和家屬喜出望外,感激不已。  據介紹,患者劉先生,20年前就被診斷患有心臟疾病,勞動力逐漸下降,近年尤為明顯下降,但因家庭貧困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有效的治療。
  • 超九成抑鬱症沒治療!80%患者規範治療後可回歸社會
    WHO 報告顯示,根據最新的流行病學數據,中國大陸的抑鬱症患者的就診率是 8.7%,就診患者藥物治療率是 51.5%。「這就相當於有 90%以上的患者沒有得到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在就診者中,接受藥物治療的人又只有一半左右,接受規範化治療的患者就更少了。」
  • 新冠肺炎情況下,對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有什麼影響?
    甲狀腺常見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甲狀腺炎、以及甲狀腺結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形勢下,對於甲狀腺疾病的患者有什麼影響嗎?
  • 你必須了解的心理疾病症狀:焦慮症怕死 抑鬱症想死
    有一老年焦慮症患者,嚴重失眠多年,且已經安眠藥成癮了,以前吃安眠藥物還睡幾個小時,現在吃5片安定也睡不了2個小時,多次想一死解脫。我說:「如果我能治好你的失眠,讓你晚上睡得好,你還想自殺嗎?」她說:「那我當然不想死了。」所以,焦慮症的想死跟抑鬱症的想死是不一樣的。  連怕死的人都想死了,這說明什麼?
  • 精神病醫生和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有什麼不同?——成都棕南精神...
    但是人們常常認為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學」,而抑鬱症和焦慮症是「心理疾病」。簡而言之,因為精神分裂症很嚴重,所以抑鬱和焦慮是輕度的。  這實際上是有道理的,但並不完全準確。為什麼是這樣?  在普通的精神病醫院,為了方便管理和方便患者就診,根據疾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精神病科和心理科。
  • 患者到醫院就診,排隊過程中猝死,醫院是否有責任?
    案情老方是一家機械廠的會計,因為有心臟病年前就辦理了退休。如今沒有工作上的壓力,生活上無非就是接送孫女上下學買買菜什麼的,倒也沒有犯過病。一天早上,老方送孫女上學回來後突然感覺心口問的厲害,老伴就趕緊把他送到醫院就診並向醫院說明了老方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