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及有關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我國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越來越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合併存在心理問題。由於涉及到兩個學科,臨床表現不典型,常常容易出現誤診。據統計,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0%~50%的患者合併心理障礙,高血壓患者75.8%都存在各種心理障礙。
自從心梗後時常心慌
這個「心結」還解得了嗎?
54歲的顧女士(化名),患有冠心病多年,自從去年11月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後,開始時常感到累,全身無力,每天都有頭暈、心慌、胸悶,莫名煩躁不安、情緒很不穩定,性格脾氣完全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越來越擔心自己的心臟問題很嚴重,嚇得呆在家裡不敢上班,晚上嚴重失眠。丈夫建議她吃一些抗焦慮的藥,沒想到她特別抗拒。經過多家醫院的中西醫治療,症狀仍不見緩解。最終來到顧女士來到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就診。
浙江醫院心臟康復科副主任王雁主任醫師分析道,顧女士雖然輾轉多家醫院,但始終對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因此容易亂猜疑,總是對自己的疾病憂心忡忡。在以往的治療中,醫生多將治療重點放在顧女士的軀體症狀上,而忽視了她的心理問題,以致「心病」沒有根除。在王雁的耐心教導解釋,循循善誘下,顧女士原本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了,同時積極配合心臟康復,制定了運動處方,結合放鬆及冥想訓練,進一步作了藥物治療方案的優化,保持良好的心態、充足的睡眠和勞逸結合,很快,不適症狀得到緩解。
王雁介紹,心理因素與心臟疾病的關係密不可分。對於所有心臟疾病患者,都應重視精神心理幹預,以更好地促進康復。
正當壯年卻總感覺胸悶
工作壓力把他壓出「心臟病」
「我心慌、睡眠差,最近5年經常感到胸口壓了一塊大石頭,有時悶得喘不上氣,吃了好多藥都不管用。」同樣50多歲的王先生(化名)說:「都是工作那些煩心事鬧的,最近因為疫情,公司效益不好,這個情況更嚴重了。」他在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王雁主任給他安排了細緻的檢查,排除了心臟的器質性疾病,接受了心理治療和個體化的運動康復,如今,各種不適症狀也得到了緩解。
王雁表示,有些「心臟病」實際上並無心臟器質性病變,而是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出現的「心臟病」症狀;還有一些患者雖然心臟存在一些問題但並不是很嚴重,由於心理負擔過重,導致了軀體的各種症狀;另有一些患者卻有嚴重的心臟疾病,經歷介入治療或心臟搭橋治療或是心力衰竭多次住院,心理對於疾病的承受力很低,恐懼心理嚴重,由此加重了心臟疾病。
不僅如此,由於受傳統文化影響,很多患者把心理問題與精神病劃上等號,不願意承認自己心理出現問題,更不能接受到精神衛生科就診,浙江醫院雙心康復聯合門診讓患者更易於接受,可以消除患者顧慮,讓他們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全省心內科就診患者中
每兩位就有一位伴發心理疾病
在全省三甲醫院的抽樣調查中,心血管內科就診的患者,心理疾病發病率是42.5%。也就是說,平均兩個人,就會有一位伴發心理疾病。
第一種:完全沒有心臟病,只是容易憋醒或胸悶氣促,擔心自己得了冠心病,再加之身邊聽到有人因心臟病去世的消息而越發驚恐、憂慮不安。他們的症狀其實是由於焦慮、抑鬱這些心理問題所促發的。
第二種:心臟有點問題但並不是太重的,心電圖僅僅表現為有幾個早搏或ST改變,但因為不了解這些病情而精神負擔很重,擔心自己會發生猝死。
第三種:曾經發生過心肌梗死,但已接受過支架手術、搭橋等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儘管手術治療很成功,但在經歷了急救、手術、或者目睹了一些死亡、搶救等場景的刺激之後,加上對疾病不了解,從而產生了抑鬱、焦慮、恐慌等精神心理障礙。
心臟病患者常伴有心理疾病
該怎麼治療呢?
心臟不僅是一個器官,它與我們的心理、精神狀態密不可分。有很多詞彙:像「一心一意、 全心全意」一樣,把情感與心臟密切聯繫在一起,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屬也」,認為是心氣的充沛和心血的充盈保證了人的正常精神活動。現代醫學也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心臟和心理是息息相關的,並逐漸衍生出了「雙心醫學」,也就是心臟+心理。
這種現象的病理學機制是什麼呢?心血管是由一套非常複雜精密的控制系統調節的。這套控制系統稱之為「植物神經」,由大腦發出,它負責調節身體各個系統正常運行。而心理和情緒的變化會影響這套系統的平衡狀態,最終影響心臟。過度興奮、激動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如果遇到情緒激動的情況就有可能會被破裂,粥樣斑塊會像一座火山一樣噴出來,碎裂的血脂、血栓就會堵住心血管狹窄的部位,從而誘發心肌梗死,這些都是心理和情緒對我們身體功能的影響。
為此,浙江醫院特別成立雙心康復聯合門診,不僅對心臟疾病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心臟康複方案,同時有針對性的使用調整植物神經功能的藥物或針對控制植物神經功能的大腦層面進行功能調控,比如運動、冥想、放鬆等,會取得明顯的效果。王雁表示,運動可以緩解和釋放壓力,消除緊張情緒,改善睡眠,有效的恢復體力和精力,因為規律的運動會啟動神經傳導通路,使得大腦可以分泌更多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而它們正是一種傳遞和產生快樂的神經遞質。
雙心康復聯合門診「雙管齊下」為患者診療軀體與心理問題,挽救心臟病患者的生命至關重要,但給予他們一個豐富多彩、值得擁有的生活同樣重要。
編輯:瓏 審核:俊
來源:心臟康復科
採寫:宣傳統戰部郭俊
本文指導專家
王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