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羅河的女兒」初體驗——丹丹的古埃及文化之旅連載之一

2021-02-06 博物館有得聊




 

(編者按)這一系列的文章來自於我們此次埃及之行公認的學霸丹丹女士,讓我們跟隨她的眼睛一起走進埃及,感受遊學帶來的新知和樂趣!我們也忠心地感謝丹丹女士把認真編寫遊記心得分享給我們,期待更多的觀眾朋友們帶上知識去旅行~

 

第一篇----不能錯過的開羅老城區

 

相信80後的「女孩們」(現在都已經是成熟女性了)對日本漫畫《尼羅河的女兒》不會太陌生,那曾經是我們中學時代非常流行的漫畫書。我就是看了這部漫畫以後,開始對古埃及有了濃厚的興趣,零零星星的看了一些關於古埃及歷史的書,又曾經發願在老了以後要去學古埃及學,但是卻久久沒有踏上埃及的土地,原因是——古埃及文明所蘊含的知識太深奧、自己一個人去怕看不懂、跟團卻又不想被半吊子導遊「編故事」來騙。認識了「博物館有得聊」以後,這個顧慮完全沒有了,因為每次旅遊是真正的遊學,都會有老師講解,絕對能學到很多乾貨。按照慣例,遊學之前還會安排幾次有針對性的講座,即使你是這方面的小白,也將在行前對目的地的歷史、宗教、文明有所了解。好了不多說了,現在就讓我帶大家去感受一下我的「尼羅河女兒」之旅吧!

 

 薩拉丁城堡

 

Day1 初識埃及

 

3月30日早上8點半,降落開羅。我內心有點兒小激動,終於到了這片心心念的土地了!接待我們這次遊學的是埃及的亞希老師,看起來很乾練並且彬彬有禮,簡短的問候以後告訴我們,今天的風沙太大,不適宜去吉薩高原,我們第一天的行程改為去開羅的老城區,看看古埃及文明之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時期的埃及古蹟。開羅的路很窄,所有建築都很老,而且破舊,很多看起來曾經很好的建築也很破敗。最奇怪的就是到處都充斥著類似於「爛尾樓」的小樓房。外牆就是紅磚,沒有任何的裝飾,誇張的是連房頂都沒有。亞希老師告訴我們說,埃及很少有民宅房地產開發商,人們都是自己有一塊小土地以後自己蓋房子,先蓋一層就住進去,等有錢再接著往上蓋。人們覺得外牆是給別人看的,不願意花錢裝飾,但是自己的房子內裝修還是可以的。Interesting!


 開羅老城區的破房子

 

很快就來到了我們的第一個遊覽地:懸空教堂。之所以稱之為懸空教堂,是因為它建在了羅馬時期的防禦工事巴比倫城堡的兩個高塔上。巴比倫堡由羅馬皇帝始建於公元三百年,當時基督教還沒有被承認,信奉基督教的人還在被迫害當中。到了建立懸空教堂的公元4世紀末,基督教早已成為羅馬國教,把教堂建在當年羅馬城堡之上有一種佔領的態度。教堂的全名為聖母瑪利亞教堂,是科普特東正教亞歷山大教會主教的座堂,在科普特東正教裡面享有崇高的地位。科普特教派是東正教到了埃及以後形成的當地教派。教堂從羅馬時代的地基往上走29級臺階,離地6米高,當時在兩座高塔上鋪上了一層石頭和棕樹幹,從而形成了教堂的地板。順著臺階而上,穿過一個掛滿從聖馬可開始的各個時期的聖像廳,就到了教堂前的一個小庭院。在小庭院裡就可以看見教堂的門了。教堂門的建築風格雖然也是東正教標準的「洋蔥頭」,卻洋溢著濃厚的阿拉伯風格。一扇門前還擺放這裡最著名的聖像畫《聖母子》照片。《聖母子》聖像畫被稱為埃及的蒙娜麗莎,因為不管你從什麼角度看聖母的眼睛,她都是看著你的。可惜教堂內部不讓拍照,所以只能拍到這裡了。教堂整體是長方形,形似諾亞方舟,有15根大理石石柱,一個建於公元五世紀的洗禮池,聖像臺由黑檀木和雪松木鑲象牙製成。直至公元十四世紀,懸空教堂都是科普特大主教幾百年來的駐地。而且它最厲害的地方是曾經有聖母瑪利亞現身的神跡、並且供奉有聖喬治遺骨的一部分!當地信徒有寫小紙條塞到聖喬治遺骨盒裡面許願的習俗,我也就趕緊拿出紙筆,成功塞給了聖喬治一張小紙條。




← 巴比倫堡遺址


↙ 教堂門口的《聖母子》相片


↓ 懸空教堂




接下來我們步行在科普特老城,穿過了古舊的小巷子,來到了聖塞吉烏斯和巴庫斯基督教堂。這個教堂是以兩個最先信奉基督教的羅馬將軍命名的,他們最後在這條小巷子裡殉難。教堂始建於公元4世紀,裡面有一個洞窟被認為是約瑟、瑪麗亞和耶穌基督逃到埃及之後的休息之所。教堂裡雖然沒有什麼華麗的裝飾,但是古老的紅磚配上深色木頭的聖像臺和長椅,讓人覺得是特別舒服卻有感染力的一個環境。順著教堂後面的樓梯下到下面聖家族曾經休息過的洞窟,古老簡樸、讓人肅靜、有一種神聖感。這個地方對於基督教徒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聖地,想想是耶穌基督小時候待過的地方呀!是種什麼樣的感覺!必須要朝拜的!但是來埃及的大多數遊客都是來看金字塔的,並且埃及實在是太古老了,這種至今1500多年的古蹟其實並沒有受到多大的重視,因為大部分古蹟都在5000年歷史以上了。有人問亞希老師,他是否相信這個聖地是真的?亞希老師的回答特別讓我敬重——「作為一個伊斯蘭教的教徒,我尊重任何宗教的聖地,並且相信他們存在;但是作為一個研究歷史的學者,我們要靠事實說話,至今沒有任何考古發現是有記載過這樣的一件事的。」給亞希老師一個大大的贊!

 


我們又拐過了一個小巷子,來到了本.衣拉猶太教堂。這又是一個聖地,又是不讓拍照的地方。這個猶太教堂曾經是一個基督教堂,而它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傳說這是摩西在尼羅河畔被埃及王后發現而收養的地方。而數千年來尼羅河早已改道,這個教堂也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雨(它的始建年代是哈裡發統治時期),早已人去樓空(猶太人由上世紀六十年代全部離開埃及)。這個教堂雖然早已不再使用,但是維護還是很好的,每年都有猶太遊客過來祭拜,因為摩西在他們心中有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


猶太教堂的牌子

 

離開了科普特老城,我們來到了開羅老城的另一塊重要的地方——薩拉丁城堡。薩拉丁城堡位於瑪卡旦山,居高臨下俯瞰開羅,是公元11世紀薩拉丁為了抵抗十字軍東徵而修建的城堡。城堡巍峨雄偉,非常有氣勢,是老開羅的地標性建築。薩拉丁不是埃及本地人,是法蒂瑪王朝派到開羅抵禦十字軍的阿拉伯軍事家。他在歷史上的重要成就是佔領了耶路撒冷,扭轉了整個戰爭局面,並且表現出了傑出的領袖風範和大將風度。與之前十字軍攻克耶路撒冷時大開殺戒形成鮮明的對比,薩拉丁進入耶路撒冷沒有殺一個人、燒一棟房子。他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阿尤布王朝,宣布獨立,成為了第一個蘇丹,並把宮殿設置到了薩拉丁城堡裡面。薩拉丁城堡象徵著埃及的一個輝煌並且英雄的年代。


進到城堡以後我們先來到了Al Nasser Mohamed Ibn kalaawon清真寺。這個名字實在是太長了,也沒有中文譯名,但是這是我此生進的第一個清真寺。由於對伊斯蘭文化的不了解、以及對伊斯蘭地區缺乏遊歷,使我第一次進清真寺。進清真寺要脫鞋、女士要圍頭巾或者戴帽子(衣服上的兜帽)、不能穿短裙短褲、不能穿吊帶。建造薩拉丁城堡的時候拆了三座孟菲斯的金字塔,用金字塔的石塊來建造了這個城堡;而清真寺裡的紅色花崗巖柱子也來自於孟菲斯神廟的柱子。看著一根根高大的柱子,我不禁想起了《尼羅河慘案》裡面的卡爾納克神廟的柱子,突然有點兒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古埃及神廟到底是什麼樣子了!

 

Al Nasser清真寺的柱子

 

接下來就是到了著名的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穆罕穆德.阿里是19世紀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埃及的總督,建立了阿里王朝,並且強大到擺脫了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統治,贏得了埃及實際上的獨立。他的統治時期是拿破崙入侵埃及之後、英法繼續對埃及虎視眈眈的時候,巴黎協和廣場上面的方尖碑就是他送給法國政府的。穆罕穆德.阿里野心勃勃,他住進薩拉丁城堡以後,曾經把異己的勢力騙到城堡的內庭裡面用大炮轟死,一網打盡。他死後就埋葬在了這個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裡面。清真寺為奧斯曼土耳其風格,由伊斯坦堡建築師尤素夫.布希納克仿照蘇丹艾哈麥德清真寺,既現土耳其的藍色清真寺所建造。其圓頂和下部的柱子、牆壁、拱門都用埃及特產的雪花石所建造。我發現這些雪花石風化的厲害,有很多被腐蝕的小洞孔,而後人想修補這些小洞,就用石灰來填平,結果在風沙的作用下反而顯得洞孔的邊緣發黑,更影響美觀。進到清真寺裡面立刻被一圈圈垂吊下來的無數球形油燈(現在已經是電燈泡了)所吸引,這是完全不同於西方的水晶吊燈的另外一種風格和感覺。我們來到了裡面的一個角落席地而坐,一邊休息一下,一邊聽亞希老師給我們分享阿里王朝的歷史以及他對伊斯蘭教的一些理解和感悟。在他的解讀下,我對這個宗教有了全新的認識,確實,任何宗教的本意都是讓人向善的,只是免不了會被有惡意的人利用而已。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門口是一個很大的平臺,在這裡可以俯瞰整個開羅,今天雖然有沙塵暴,但是還是可以看見西南方向的吉薩金字塔。在這個東正教、伊斯蘭教並行的城市,還有著金字塔的背景,讓人感嘆著埃及的前世今生。

 

埃及的第一天遊覽在我們去到一個位於大花園裡、可以看到薩拉丁城堡的餐廳而結束。埃及的第一頓餐是烤肉,大家都被精緻的加熱爐所吸引,高興地吃著,哪知道這會是我們未來九天也一直在吃的食物。





Day10 再見埃及

 

4月8日一大早,我們從盧克索飛回開羅。我把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放在一起是因為這兩天我們都在開羅老城區遊覽,一首一尾,遙相呼應。可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的心情是如此不同,一個讓人激動、一個讓人不舍。

 

一下飛機我們就直奔位於開羅老城區的蘇丹哈桑清真寺。蘇丹哈桑清真寺,建於十四世紀的馬木魯克王朝,由於建築的美麗而被稱為「珠寶清真寺」。我剛進去就被它的高大宏偉震住了,沒想到伊斯蘭建築也有這種類似哥德式建築給人的高大威嚴的震懾感。也感嘆自己真的對伊斯蘭世界太不了解了,清真寺都沒怎麼見過,以後要多加強自己見世面的全面性和多樣性。整個清真寺是個十字形,內有中空的大庭院,象徵莊嚴的平衡,四個角是四個大廳,曾經有伊斯蘭四大教法分別講學,所以它也是一個有幾百年歷史的伊斯蘭教法大學,培養了很多的學者。原來伊斯蘭教可以做到如此的開明大度,四個不同的教法學派可以在同一屋簷下傳授自己對經文的理解而不會互相抵制或對抗。四個大廳的頂部有四個高聳的宣禮塔,其中最高的一個有85米高,相當於30層樓的高度,曾一直是開羅最高的建築物。大廳內也掛滿了玻璃油燈。不同於穆罕穆德.阿里清真寺的現代化油燈,這裡的都是幾百年歷史的老玻璃油燈,並且是從很高的拱頂懸掛下來的,這些老油燈既有宗教的神聖感、又有古老文化的藝術感。

 


位於它對面的是另外一座清真寺——瑞法依清真寺。瑞法依公主是穆罕穆德.阿里的兒媳婦,她於19世紀初開始修建這個清真寺。我非常喜歡這個清真寺,我個人認為它才是最美的清真寺。它有著非常大氣的、高挑的大廳,整個天花板、柱子上都畫滿了各種繁複的花紋,並且有很漂亮的彩色玻璃窗,和拜佔庭教堂有得一拼。不同於基督教堂和佛教寺廟的象徵意義性裝飾,清真寺裡的任何花紋都不代表任何意義,只是單純的好看而已。每一扇門都布滿用黎巴嫩雪松雕刻的、鑲有象牙或貝母的漂亮紋飾,大廳或者走廊懸掛的都是很大頂的原盤吊燈。順著往裡走,不同的邊廳裡面埋葬著瑞法伊公主和她的兒子——阿里王朝最後的國王、還有伊朗最後一個國王、和埃及的最後一個國王。這些邊廳的牆和地板都由非常昂貴的石材鋪設,感覺像是褐色、黑色、金色、灰白色的類大理石,以及在伊朗國王廳裡面用來鋪地的,看起來非常高級的、淡綠色、類似玉石的很潤的一種石材。整個清真寺讓我感覺更像一個宮殿,不知道這麼美麗大氣是不是因為它是由一個浪漫的公主修建的?這裡的工作人員似乎也能感知到這個公主的用心,直到現在還在使用著一把有170年歷史的古老銅鑰匙來開啟這個公主對宗教的虔誠。



離開了清真寺,我們來到了古老的伊斯蘭集市,哈利利市場。哈利利市場從公元14世紀就開始營業了,賣的商品是包括地毯、香精、銅器、首飾、紙莎草畫、手工藝品等,現在是埃及最大的旅遊紀念品市場。我們中飯來到了一家很有名的餐館:納吉布.馬哈富茲咖啡館。納吉布.馬哈富茲是埃及最有名的作家,他在1988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語作家。咖啡館分為休閒區和正餐區,休閒區可以抽水煙、喝咖啡、吃一些簡餐;正餐區的裝修和陳設都很高級,菜係為傳統埃及菜。吃完飯就開始逛古老的哈利利市場,在狹窄的小巷子兩邊布滿了店鋪,各種小販招呼你進店選購。這是一個考驗你講價能力的地方,攔腰砍價以後基本才是商品的真正價格。

↑ 哈利利市場附近

↖ 哈利利市場

← 納吉布.馬哈富茲咖啡館



在買了一大堆旅遊紀念品之後,我們依依不捨地前往開羅機場,要離開這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了。而我的遊記才剛剛開始哦!剩下時間的遊記才是對古埃及文明的學習與感悟,尼羅河女兒的穿越即將開始。

 



相關焦點

  • 漫談——尼羅河的女兒
    大家都喜歡穿越文和瑪麗蘇,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算得上穿越文鼻祖的漫畫《王家紋章》,更為熟悉的名字是《尼羅河的女兒》。
  • 經典古早日漫推薦【尼羅河女兒】~
    月,日本秋田書店正式授權臺灣長鴻出版社出版,原作者強烈要求恢復作品的原名,棄用曾經的盜版名《尼羅河女兒》,如果不答應這條,隨時收回版權。中文名王家的紋章別    名尼羅河的女兒作    者細川智榮子、芙美子類    型穿越、歷史、戀愛地    區日本連載期間1976年劇情簡介王家的紋章
  • 遊記:尼羅河之老瀑布酒店
    《尼羅河上的慘案》劇組悠悠尼羅河,輕輕的召喚,我歲月沉埋的記憶,是千年不醒的睡蓮;靜靜地纏綿,緩緩地繾綣,你黃金一樣的容顏,是我們三生的約定大概在若干年前,我看了一套《尼羅河女兒》,也聽了一曲《尼羅河女兒》的歌謠;故事是講到曼菲士從克裡特島接回凱羅爾。
  • 探索古埃及的千年文明:尼羅河的古老傳說
    尼羅河是非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二大河,全長6700公裡,它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流淌了約有6500萬年。河道雖然發生多次變遷,但它仍然向北流。它有兩條上源河流,一條是白尼羅河,它西源出蒲隆地群山,經非洲最大的湖維多利亞湖向北流:另一條是青尼羅河,東源子衣索比亞高原的塔納湖。
  • 尼羅河女兒再次開始連載,1976年推出,至今仍未完結
    提到《尼羅河女兒》(王家的紋章)這部漫畫巨作,90後00後的朋友們或許比較陌生,這部作品早在1976年就開始連載,相較《龍珠》、《名偵探柯南》、
  • NO.19 尼羅河女兒
    整部著作都快經歷了十幾年之久,還是沒有結局,貌似還在連載中,甚至於有傳說,作者要把它傳給他的女兒繼續寫作。完美的畫風,英俊的男主,迷人的女主,連兩個男配,女配也是那麼的出類拔萃,每次看都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時候,會有一種去埃及看看尼羅河的衝動。
  • 【推薦漫畫】十大愛情經典漫畫 《尼羅河女兒》應屬於神作
    《王家的紋章》 是一部日本漫畫,1976年開始在日本漫畫雜誌《プリンセス》月刊上連載,作者為「細川智榮子和芙美子」倆姐妹,這部漫畫於2007年5月,日本秋田書店正式授權臺灣長鴻出版社出版,原作者強烈要求恢復作品的原名,棄用曾經的盜版名《尼羅河女兒》,如果不答應這條,隨時收回版權。
  • NO.19 【那部漫畫】永遠的-尼羅河女兒
    先介紹一下這部漫畫,《尼羅河女兒》(後更名為《王家的紋章》),是1976年開始在日本漫畫雜誌《プリンセス》月刊上連載的長篇漫畫故事
  • 日漫中的超長篇,用古埃及文化吸引眾人,大齡漫迷仍在等待最終回
    最初我們接觸到細川知榮子的這部作品時,我們並不知道它叫《王家的紋章》,而是長期地認為它叫《尼羅河女兒》,直到2日本的秋田書店在2007年正式將它授權給臺灣長鴻出版社時,我們才獲知了陪伴我們多年的《尼羅河女兒》原來是錯誤的譯名。但是「尼羅河女兒」也算是故事的重點之處,因為女主角凱羅爾的穿越之路就和尼羅兒有關。
  • 日漫《王家的紋章》:尼羅河女兒,幾十年青春仍未等來大結局!
    《尼羅河女兒》也讓我在懵懂的時期初步地了解到了埃及這座神秘的異域國家,雖然這些年來國內有不少宮廷穿越劇大火,但似乎我總覺得在多年前是它打開了我對於穿越的理解範圍。對於很多漫畫迷來說,細川智榮子的這部漫畫書名為《尼羅河女兒》已面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 尋找前世之旅:古埃及法老的千年之行
    首都開羅(Cairo),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中上層通用英語,法語次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除有金字塔、木乃伊、獅身人面像等眾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蹟外,還有美麗的紅海海濱和雄偉的亞斯文大壩。埃及是一個絕佳的探古旅遊區域。
  • 從《尼羅河的女兒》到《聖傳》,氣勢恢宏的時尚穿越次元(上)
    跨越三千年的瑪麗蘇神漫畫《尼羅河的女兒》,恐怕是許多少女(有少年嗎)的愛情啟蒙書,我算其中之一吧....儘管後來重溫,對其中的狗血愛情描述並無太多觸動了。但是,書中描繪的古埃及實在吸引人。你是不是也曾因為這本書,想去埃及一探幾千年前的輝煌。
  • 《木乃伊2》神秘古埃及冒險之旅,百看不厭的經典電影
    該片延續第一部輕鬆搞笑的風格,依然以古埃及木乃伊及神話故事作為主線。只是本次作品在最終BOSS的塑造中加入古埃及的傳奇人物----蠍子王作為本片的劇情推動線索。蠍子王的角色加入,讓原本精彩的古埃及之旅更增加一分神秘色彩。據說古代蠍子王是受死神阿諾比斯神力的幫助,得到暗黑部隊。如今有人能夠用金槍打敗蠍子王,他就能統治整個暗黑部隊。擁有這群不死之身的部隊,就可統治世界。
  • 日漫《王家的紋章》:1976年連載,44年未等來尼羅河女兒的大結局
    《尼羅河女兒》就是我記憶裡的一部經典漫畫書,從小學生追到今天也未曾迎來大結局,也是到了很多年以後,我才知道了它的正版書其實叫《王家的紋章》。至於《尼羅河女兒》的盜版書名究竟有多麼大,其實可以追溯到1987年由臺灣知名導演侯孝賢執導的《尼羅河女兒》這一部電影,劇情的本身從一名喜歡看漫畫的女生開始,她一直幻想著自己是《尼羅河女兒》裡的主角凱羅爾。
  • 【漫畫談】吐槽向——曾經「喜歡」的尼羅河女兒
    《尼羅河女兒》大概是我繼《美少女戰士》之後接觸的第二本少女漫畫。年少時被情節深深吸引,現在回頭去想猛然發現這難道是最早的穿越瑪麗蘇文?
  • 尼羅河河畔的文明古國——神話中的古埃及王朝
    上下埃及統一後,並沒有實行宗教統一,而是奉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於是40多個諾姆的神明都集中在一起了,古埃及文明中的神明「人口」多達2000多個,稱之為世界之最。直到今天,考古學家也沒有完全搞清楚古埃及人的神明系統。
  • 古埃及文化中貓的神話與歷史
    貓在古埃及,與其他許多被賦予神性的動物一樣,享有神聖而崇高的地位。與後來古希臘-羅馬時代或是中世紀不同,貓在古埃及文化中是全然正面的形象,「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古埃及人認為貓身上有什麼令人不快之處。」在古埃及,貓的馴化大概發生在舊王朝到中王朝時期。此時,擬聲詞「Miw」第一次被文字記載,即「貓」的意思。
  • 服飾背後的文化丨古埃及人不認識現代埃及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古埃及恐怕大家都不陌生。這個建造了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培養了木乃伊這一大IP的超級古國,雖然在今天時刻上演著軍事政變和真人CS,但是至少在幾千年前,他們的輝煌也曾是不可比擬的。不過在開啟今天的埃及之旅之前,先容歐貓問大家一個問題。
  • 古埃及貓神貝斯特
    大英博物館中收藏了一尊大約公元前600年的古埃及文物,貓神貝斯特(Bastet)雕像。
  • 古埃及神秘的古文化,圖騰中的密碼
    埃及,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國,曾在人類起源的歷史上,早早就有了神秘地傳說,宏偉而永恆的金字塔,至今仍在世界八大奇蹟的名單中佔據著一個名額;詭異的木乃伊,一度出現在人們的匪夷所思的腦海中,延續著它生前的故事;雕刻下的奇特符號,正如沙漠般原始而熱烈,仿佛一張藏寶圖……埃及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古老神秘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