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巫的子孫》:不僅是莎士比亞經典的改寫,更是一場自我救贖

2020-11-24 緩緩有點慢

說來實在慚愧,自詡讀過了很多的書,但是對於很多名人大家的著作依然僅止步於了解的程度,並不曾細細讀來,甚至都不曾聽聞,其中就包括英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戲劇家——威廉·莎士比亞。

對於莎翁的作品,其實也僅限於那些流傳甚廣的幾部,譬如四大悲劇:《奧賽羅》、《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以及四大喜劇:《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皆大歡喜》、《第十二夜》,其他的很多作品幾乎是聞所未聞的,或是因為時代久遠難以產生共鳴,或是因為文化差異理解起來頗有難度,又或者是單純地因為在我國流傳不是很廣泛,所以沒有得到關注。

我不曾讀過,也沒有想過要去讀一讀,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自己的興趣索然,然而我從沒有想過,自己會因為一部改寫莎翁的作品,而對他的戲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部作品就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孫》,它改寫自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

說起這個改寫,其實是來自於英國企鵝蘭登集團旗下著名的文學出版社——霍加斯出版社發布的一個出版計劃,一個為了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而開啟的莎士比亞經典劇作的改寫計劃,而阿特伍德的這部《女巫的子孫》,就是「霍加斯莎士比亞」經典改寫系列第三部作品。

書本即舞臺,用小說的形式讓莎翁的作品重現,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對莎翁的經典劇作又有了不同角度的一種解讀,它來自於莎翁的作品,卻又全然不同。

阿特伍德的反烏託邦小說《使女的故事》曾一度熱銷,並且被改變影視化,這一次,《女巫的子孫》卻是將那個發生在神奇島嶼的故事搬到了讓人意想不到的監獄之中,但不變的依然是那來自心靈深處的自我救贖。

被譽為 「加拿大文學女王」 的瑪格麗特 · 阿特伍德曾四次獲得布克文學獎提名 ,並最終在 2000 年通過《盲刺客》摘得該文學獎桂冠,這一次,她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 《暴風雨 》,並將對《暴風雨 》的改寫看作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挑戰」,而她的改寫之作,也確然是令人振奮的。

阿特伍德用和《暴風雨中》相互呼應的故事情節及人物設定,來完成了對於傑作的一種繼承,她用一個全新的復仇故事,來完美演繹「復仇是一盤放涼了才好吃的菜」。

《暴風雨 》中所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米蘭公爵普洛斯彼羅被弟弟安東尼奧背叛,連同他的小女兒被放逐大海後漂流至一座荒島,從此公爵變身為「魔法師」,他讓被女巫困在樹中的精靈愛麗兒為自己所用,藉助魔法來展開了一場復仇計劃,卻在最後時刻,因著「難能可貴的舉動是善行而非復仇」而放棄了最初的復仇,寬恕了那些背叛過他的人。

而在阿特伍德筆下這個全新的故事《女巫的子孫》中,主人公菲利克斯雖然是一個戲劇導演,卻如同化身為《暴風雨》中的魔法師一般,在經歷了令其悲痛萬分的喪妻喪女的經歷之後,決心通過一部別開生面、天馬行空的《暴風雨 》 來讓女兒米蘭達「重獲新生」。

卻不成想,這一心心念念的願望,因為自己的多年摯友託尼的背叛而被迫終止,他不僅失去了原有的工作職位,更是失去了支撐他活下去的信念。

於是,內心悲憤又萬念俱灰的菲力克斯開啟了長達九年的流亡生活,他隱姓埋名化身為一個擁有新身份的人,和存在於他幻想中的女兒米蘭的一起生活了十幾年,然後和監獄中的犯人們一起排演了一場《暴風雨》,這場《暴風雨》不僅是他希望的重燃,也是他對於已經成為文化部長的託尼的一種復仇,他用內心的仇恨、怨憤、愧疚,鑄造了「第九個牢籠」。

「在弗萊徹監獄,」他說道,「我在那兒教一門課。教那些,呃,那些犯人。他們有些人很有表演天分,你會感到驚訝的。」

菲力克斯或許從不曾將那些「女巫的子孫」們僅僅當成囚犯,這一場復仇,不僅是他「復仇計劃」的重要一環,其實也在無形之中維護了囚犯們的利益,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彼此潛移默化,直到他看清自己的內心,獲得了自身的寬恕。

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復仇故事卻有著絲絲縷縷的聯繫,環環相扣,尤其在最後部分對於《暴風雨》中各個角色的解讀,簡直是鞭辟入裡、精彩絕倫,其實無論是《暴風雨 》 還是《女巫的子孫 》,他們所演繹的復仇故事,都是從憤怒到寬恕的一種心靈升華。

曾經的菲力克斯因為對復仇的渴望和對女兒的愧疚,而深陷那並不存在的「第九個牢籠」之中,得不到自由的不是他的身體,而是其被囚禁的心靈。

與囚犯們一起排演莎士比亞戲劇的那些年,不僅是對於囚犯的幫助和救贖,也是給自己的自由,當曾經的仇恨和痛苦化為光明與自由,那才是最強大的魔法。

「他不知自己要去往何處,但他必須相信:他會到達某個地方。」

信念與嚮往,將會是支撐我們重獲心靈自由的力量。就像培根說的那樣:毋庸置疑,念念不忘的復仇者只會使自己的創傷新鮮如初,而那創傷本來是可以癒合的。

相關焦點

  • 不知道莎士比亞現在作何感想……
    正因如此,「霍加斯·莎士比亞」經典改寫系列的策劃出版,其中文簡體版的發行上市,才備受矚目。簡單來說,「霍加斯·莎士比亞」經典改寫系列就是一場文學跨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小說家喊話全球公認的戲劇之王莎士比亞,以小說的文字為經典戲劇搭建紙上舞臺,在現代時空裡以新的維度思考探討關於人的永恆話題。因霍加斯出版社發起而得名。
  • 為什麼要讓孩子讀蘭姆姐弟改寫的莎士比亞?
    如果你問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小讀到大的作家,我必然會給你推薦莎士比亞。僅僅是打下這一個名字,似乎就已經感受到了無限能量。都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雅的靈魂對話, 而孩子在9-12歲這個階段時,讀各種經典名著,名人名著,更是對孩子教育的一大關鍵。
  • 這部電影不僅是自我救贖更是精神救贖,難怪評分是豆瓣第一
    《肖申克的救贖》播出後大獲好評,併入選了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甚至有許多學校將這部影片作為教育片要求學生們觀看。能獲得全世界的認可,甚至被學校看中,這部影片的評分必然會獲得高評價。高評價的背後自然有足以支撐它的硬實力,就劇情而言它就和很多影片與眾不同。大多數影片選擇用主人公視角講述,塑造出一個英雄主義的人物,但《肖申克的救贖》不同,它以第二主人公瑞德的視角描寫了主人公。
  • 我和莎士比亞一起,改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你也行!|Chin@美物
    這本書脫胎自莎士比亞經典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卻搖身一變,成了一本腦!洞!超!級!無!敵!大!的互動遊戲書。在書裡,作者創造了46,012,475,909,287,476個情節,100多個結局!在尊重原著故事主線和文學風格的基礎上,用一道道選擇題,讓你和莎士比亞一起,改寫這部經典愛情名著,極大顛覆你的閱讀體驗。每個選擇,都把你帶向未知的情節,給你驚喜或驚嚇。(被嚇到也不要怪別人,都是你自己選的哦)莎士比亞看到,估計都會忍不住從棺材裡爬出來(然後翻開書一起玩)。
  • 經典文學重塑,在艱難中前行
    其實經典文學推陳出新並非新話題,矛盾也總是由此而生:名著翻新固可增加一批新受眾,卻也可能被資深讀者質疑「拷貝走樣」「名著庸俗化」,從而令「金字招牌」蒙塵。  舞臺劇「搬入」影院和客廳  新冠疫情期間,看電視或在線看視頻成為英國人消閒的主要方式之一,劇院方也積極將一些由經典作品改編的新作品,公開免費觀看。
  • 《肖申克的救贖》:一場悲慘命運交織下的救與被救
    作為身兼導演、編劇以及演員的蒂姆·羅賓斯,如果提起最被中國觀眾所熟悉的作品,那麼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飾演的「階下囚」銀行家安迪便首當其衝,這部電影所塑造的蒂姆·羅賓斯的銀幕形象,給人以知性、沉靜、睿智。而這部影片本身,也早已成為中國影迷心中的一部經典,其位列豆瓣top250第一名,並獲得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提名。
  • 《海洋之歌》|線性動畫的視覺美背後,是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海洋之歌》取材於古老的愛爾蘭神話,雖然故事發展比較曲折,結局也盡不如人意,但影片通過美輪美奐的畫面、獨特的音樂,在創作中融入工筆、水墨、線條等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的同時,以人和精靈兩條線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如何面對曾經的傷害,獲取真正的自我救贖」的真理。也許有時註定不完美、有些結局註定悲傷,但我們仍然可以在這之間找到幸福的平衡點。
  • 經典莎士比亞戲劇改編電影,你看過幾部?
    在一片硝煙之中,3位命運女巫的出現,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預言。在一片硝煙之中,3位命運女巫的出現,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預言。麥克白和班柯兩人在戰鬥中力挽狂瀾。國王鄧肯將叛變的考頓爵士的封號和領地轉封給麥克白,卻將王位傳給了長子馬爾康。麥克白十分震驚,當晚和夫人合謀殺了鄧肯國王。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倒黴蛋安迪心懷希望,實現自我救贖之旅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Andy是一個天生的倒黴蛋,同時他更是一個能夠創造奇蹟、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強者。看完這部偉大的電影,小編非常好奇:他是如何做到這一切,實現自我救贖的?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電影中的經典臺詞,共同探尋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 莎士比亞《麥克白》人物悲劇:英雄的落寞,人性的墮落
    《麥克白》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這是一部揭露和鞭撻權勢野心的悲劇,《麥克白》的悲劇性,英雄人物的落寞,不僅在於外界環境的誘導,更是一種人性墮落所帶來的悲劇。麥克白的超我企圖和自我放縱,放大了自我實現的所謂的價值,最後又以自我折磨,自我反省的方式贖罪,權欲的驅動力大於超我的約束力。在適當的外因觸動之下,走向罪惡的深淵。麥克白深深的罪惡感一直折磨著他,他繼續他的罪惡只為對得起以前的罪惡,所以他必須用更大的罪惡來維護以前用罪惡得來的一切,這必然使麥克白越來越迷失,越來越瘋狂,終成為一個嗜殺成性的瘋狂的暴君。
  • 《生存家族》:一場逃亡之旅,緣何變成一家人的自我救贖之路?
    因此這不是一場簡單的災難逃亡,在這趟逃亡的旅程中,一家人的矛盾逐漸被打破,家庭關係逐漸和解,每個家庭成員更是在彼此的感化下獲得了成長,喚醒了一個家最初該有的溫暖與美好。導演更是通過這一家人一路的經歷,給我們帶來無盡現實社會的思考。
  • 尤二姐:一個失足女子的自我救贖
    本文音頻:尤二姐:一個失足女子的自我救贖尤二姐是紅樓夢裡的一個別樣人物,出現在寧國府賈敬死亡之後,她是寧國府女主人尤氏異父異母的妹妹
  • 【周末藝術資訊】經典莎士比亞戲劇改編電影,你看過幾部?(轉載)
    在一片硝煙之中,3位命運女巫的出現,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預言。在一片硝煙之中,3位命運女巫的出現,道出了改變命運的預言。麥克白和班柯兩人在戰鬥中力挽狂瀾。國王鄧肯將叛變的考頓爵士的封號和領地轉封給麥克白,卻將王位傳給了長子馬爾康。麥克白十分震驚,當晚和夫人合謀殺了鄧肯國王。
  • 《肖申克的救贖》,救贖的最好方式是自我救贖,渡人先渡己
    電影著眼於大背景下,批判了當時美國的黑暗的司法制度,並且還刻畫了在監獄中那些所謂囚犯的生活,在人們傳統的眼光中,監獄就是黑暗與邪惡的存在,其實在監獄之內,也仍然存有友情和溫馨,並且整部電影一直貫穿著一個主題,就是救贖與希望,監獄代表的是牢籠,代表的是壓抑,而想要逃出監獄的人則代表著掙脫枷鎖和尋找自由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人的蛻變,是人的自我救贖。
  • 《美好的意外》:兩種人生,一場自我救贖之旅
    故事的主人公李雨燃是一位高冷的金牌女律師,準備出國深造時遇到車禍,這讓意外讓她來到了一個叫做命運中轉站的地方,在這裡,她體驗了她從未想像過的第二種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她開啟了一場自我救贖之旅,也讓她重新找尋了平凡生活中的美好。這是一部帶有奇幻色彩的輕喜劇,看似搞笑和無釐頭的劇情,卻讓很多觀眾感觸頗深。
  • 莎士比亞」
    中新網北京5月27日電 (記者 高凱)國家大劇院27日發布消息稱,6月10日至15日,由好萊塢著名影星、奧斯卡獎獲得者蒂姆·羅賓斯執掌的美國洛杉磯演員班劇團將開啟首度中國之旅,用一部歡欣明快的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恭賀莎翁誕辰。
  • 我是證人:這是一場自我救贖
    因為救贖是針對還活在現世的人的,只要他一直生活在仇恨中,他就永遠不會完成自我救贖,永遠無法釋懷。在擊敗唐崢的那一刻,路小星完成了對她自己的救贖,她終於從「殺害弟弟的兇手」這個身份中走出來。對逝去的人的救贖,一定是活著的人好好地生活。
  • 我們都在自我救贖,也在被救贖_觀肖申克的救贖有感
           電影創作於1994年,那是一個電影奇蹟之年,那一年出現了《阿甘正傳》、《這個殺手不太冷》等36部著名的經典電影。從未有哪個年代像那年一樣,有這麼多的經典電影出現!
  • 《薩勒姆的女巫》十年歸來再現輝煌 首批觀眾好評如潮
    雖然只是正式演出前的內部觀演場,但這部由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王曉鷹導演,張秋歌、佘南南、于洋、王衛國、王顥樺等主演的美國最偉大劇作家之一阿瑟·米勒代表作品《薩勒姆的女巫》,在闊別舞臺十年之後,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經典保留劇目在眾人期待中再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