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幹支紀月及其推算

2020-12-25 靚說國學

幹支紀月中的月支本為北鬥七星之鬥柄——搖光星所指方位而立建,即鬥綱所建,因而月支當初具有天文意義,後世因此也將幹支紀月稱為「月建」,如正月鬥柄指寅,稱為正月建寅。先秦之歷有「三正」之別,即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商曆以建醜之月為正月,周曆以建子之月為正月。漢武帝太初曆正式通用建寅制,即以建寅之月為正月,一直沿用至今。在幹支紀月中,各月的月支是固定的,按正月建寅的農曆推算,一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為辰,四月為巳……十一月子,十二月醜。每一個月支都有相應的太陽周年視運動位置,因此,即使由於歲差的緣故導致後世的月支與鬥柄實際指向不符,但月份仍有其天文學意義。月幹與月份的配屬不固定,隨年而異,五年一周期,月幹本身不具備天文意義。月幹可依據年幹推得,具體方法依據「五虎建元歌」:「甲己丙寅首,乙庚戊寅頭,丙辛從庚起,丁壬壬寅居,戊癸甲寅求,周而復始行。」如甲年正月幹支為丙寅,二月為丁卯,依次類推。

地支的正常次序是始於子而終於亥,其建月以後的次序則是始於寅終於醜。對此,張介賓《類經圖翼·氣數統論》做了闡釋:「朱子曰:冬至前四十五日屬今年,後四十五日屬明年。子時前四刻屬今日,後四刻屬明日……然而一歲之氣始於子,四季之春始於寅者何也?蓋以建子之月,陽氣雖始於黃鐘,然猶潛伏於地下,未見發生之功,及其歷醜轉寅,三陽始備,於是和風至而萬物生,萌芽動而蟄藏振,遍滿寰區,無非生意。故陽雖始於子,而春必起於寅,是以寅卯辰為春,巳午未為夏,申酉戌為秋,亥子醜為冬,而各分其孟仲季焉。」根據陰陽消長轉化的道理,陰陽可以互為消長轉化,十一月為陰消陽長之始,即陰氣開始消退,陽氣開始發生,陽生於陰中,故以子為始。月建以寅為始,是因為陽氣從子開始發生,而至寅乃臻完備,正月為三陽始備、純陽主事之時,故正月建寅。

相關焦點

  • 淺說幹支紀日及其推算
    用幹支紀日的方法比幹支紀年、紀月起源早,至遲在殷商時代已使用。殷墟甲骨文已有大量幹支紀日的記載,據考從春秋時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紀至清宣統三年(1911年),計2600多年未間斷,是世界上最長的連續紀日資料。
  • 「幹支」紀法什麼時候開始應用?紀年、紀月、紀日、紀時各有不同
    需要知道的是,用幹支來紀月、紀日是很早就有的傳統,無法確定起於何時,但用於紀年的做法卻要晚得多,起碼在西漢還沒有形成完整的規制。根據現有典籍的紀年稱謂變化可以肯定,幹支紀年以國家政令來推行的時期是東漢元和二年,而其實際上的普遍應用應該還要更早一些,但最早不能早於西漢。
  • 年月日時的幹支分別是怎麼推算的?
    我們都知道曆法中的年、月、日、時四個時間都有天幹和地支,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單雙各自匹配形成六十個幹支組合,稱六十甲子。月時的幹支是有一定規律的,而年和日的幹支推算方法就複雜多了。例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的地支=9—(770÷12)餘數=7(午),天幹為0(庚),所以這年的幹支是庚午年。例2: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五十六年)的地支=251÷12=20餘11,餘數11—1=10(酉),天幹1(己),所以這年是己酉年。
  • 不用帶萬年曆,玄易通悟教你推算出來「日幹支」!
    在信息預測中,如果不帶萬年曆也可以推算出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時幹支,年幹支很好推算,月幹支可以用五虎遁,時幹支可以用五鼠遁,那麼日幹支怎麼知道呢?尤其是想知道任意一年月之中的一日幹支,怎麼推算呢?今天這一節就講一下推算日幹支方法,古來其法有很多幾種,應用時多數比較繁瑣,為愛好者所困惑。今天就建議大家學習這個公式進行推算,它簡易實用、推算準確、速度也快。(一)、公式用陽曆的公元日期進行推算。
  • 幹支計算時辰的方法
    2,天幹地支紀月 幹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農曆月對應某幹支,只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
  • 幹支歷與民俗 農曆中的陽曆成分
    幹支歷,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叫法,但是幹支歷的骨架——二十四節氣和用天幹地支搭配紀年、紀月、紀日、紀時,許多人都知曉一二。幹支歷屬於陽曆,所以沒有閏月。二十四節氣是科學的,就連公曆的曆法也把3月21日綁在春分這一天。可以說,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的幹支歷與作為公曆的格里曆的曆法依據是相同的,都屬於陽曆。中國習慣於使用天幹地支記數,比如天幹是十進位,常用來一般記數,像甲烷、乙烷、丙烷,甲醇、乙醇、丙醇;地支是十二進位,常常用來紀月紀時。幹支搭配的60甲子用來紀年,每60年循環一次。
  • 易學文化的幹支紀時法
    周易的各 門術數的分支,都是用幹支紀年來推算的,實踐證明準確率是十分驚人的,外國人稱中國的幹支紀年法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年幹支每六十年一個周期,推算年幹支,按其次序順推即可。超過六十年,則取其餘數。快查年幹法為:甲4、乙5、丙6、丁7、戊8、 己9、庚0、辛1、壬2、癸3。例如 1994年,尾數為4,天幹即為甲,1995年尾數為5,年幹即為乙,類推。
  • 年輕人早已不明白的時間記法——幹支紀年法的前世今生
    幹支是天幹與地支的合稱,由兩者經一定的組合方式搭配成六十對,為一個周期,循環往復,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中國古代用以記錄年、月、日。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地區也曾跟隨中國,使用幹支來記錄時間。用幹支紀年法紀年時一個周期為六十年,稱一甲子,甲子也用於形容六十歲的老年人。
  • 從"歲次」與「年」說開去——關於書畫作品落幹支款的有關問題
    農曆用數字序數紀月時,以正月初一春節為一年的開始,十二個月的序數詞與二十四節氣不關聯,使用這些詞語表述月份時,無需考慮節氣,前面提到的「乙未年臘月」款正確的原因在此。       如果你不掌握幹支紀年月日時的知識,不會運用下文中的幹支推算掌訣,在翻譯「永徽四年歲次癸丑十二月戊寅朔十日丁亥建」時你就會犯嘀咕:「戊寅」到底是指戊寅月呢,還是指戊寅日呢?「丁亥」到底是指丁亥日呢,還是指丁亥時?即使你手頭有萬年曆,可能也一時半刻也查不清楚。若會運用推算掌訣,不出半分鐘就搞定。
  • 奇門遁甲:六十甲子真的不用背,3分鐘學會六十甲子幹支掌訣推演
    本節講六十甲子的幹支掌訣推演,作為袁天罡奇門遁甲的傳承者,不允許永遠翻查 萬年曆,要求能夠通過掌訣快速推算出甲子歸位,即六十甲子整體排列生成的序列號。以『庚子』舉例,在掌上迅速推算出庚子歸於哪一旬中,以及在六十甲子中的排位。
  • 天幹地支代表的意義與推導幹支紀年的方法!
    幹支紀年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紀時系統,它獨特之處就在於完全沒有用數字,就能完美的表達時間概念。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單數為陽雙數為陰,通過陽對陽、陰配陰,總共形成了60個組合,所以也叫六十甲子。紀年時,每60年一個循環,稱為一元,一元又分為三運,20年一運,上中下三元共180年又組成一會。
  • 幹支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確定一個時間點需要八個字,比如2010年8月14日22點37分是庚寅、甲申、丙申、己亥。所以古代孩子出生時間也是用八個字表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生辰八字。古代很重視出生八字,孩子一生下來就看八字。為什麼以出生時間為準呢 ?因為古人認為天地萬物都在按照一定的規律周流循環 ,這個規律在易學上被稱為運。
  • 淺談數據挖掘的基本概念及其最常用算法
    淺談數據挖掘的基本概念及其最常用算法 淺談數據挖掘的基本概念及其最常用算法 2020-06-04 13:47:34  來源:今日頭條
  • 易經佔卦和排八字推算大運的方法
    不過,掌握了此文的方法,你已經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已經有一個總體的認知、以及自己能夠佔卦和排八字推算大運了。   第二部分,排八字推大運的方法 一、排八字:1、  找出生日的幹支。出生日的天幹地支,可查萬年曆。 2、  找出生月份的幹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