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0-26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權泓光
「中性點不接地系統發生單相接地,我們都知道電壓的變化情況,但如何用矢量圖來進行分析,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在雲南電網曲靖供電局配網調控大廳會議室,配網調控組值班長周瑞仙正帶領著第一值的7名調度員一同學習探討調度業務相關知識。這7名調度員均是同一值班小組的成員,在交完班後,利用班後會的時間開展業務技術培訓。
自從今年開展「保命教育」培訓工作以來,打贏安全生產翻身仗、全面提升配網管理水平作為今年重點工作。配網調控組負責10千伏配網線路的運行、指揮、指導、協調工作,涉及專業知識領域廣泛,業務規定管理較多,不僅對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有較高的要求,還對個人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班組的教育培訓管理尤為重要。
調度中心配網調控組認真對待,積極謀劃,結合調度員「三班倒」的工作實際,以「每日一學」、「每周一考」、「每月一演練」的方式建立了「分布式學堂」的教育培訓模式,以每個「分布式學堂」建立一個「黨員責任區」,由黨員責任區區長動態記錄員工學習情況和考試成績,找到業務技能短板和「梗阻點」,以問題為導向,量體裁衣,增強培訓內容的精準性、針對性,實現培訓內容和培訓需求的靈活對接和協調互動,激發員學習熱情,有效提升員工業務能力,確保調度專業「保命教育」取得成效。
「在我們的電力系統當中,有分布式發電系統,分布式發電能提高電力系統供電的安全可靠性,作為集中供電的必要補充。我們班組開設的分布式學堂,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配網調控組常永要解釋到,「我們的分布式學堂充分結合了調度工作的特殊性,是以每個值班小組為單位分布式對員工『充電』,是作為班組整體培訓的重要補充,搭建了工作交流的平臺、學習的平臺,又提升了效率,減輕員工『倒班』後集中開會培訓的負擔。」
「分布式學堂」是在每輪值班白班結束後,利用班後會的時間開展,一般培訓時長為1小時,初步計算,通過「分布式學堂」每名員工年度培訓總時長將提升約50%,顯著提升配網調控組員工業務能力和水平,推進配網調控組管理水平快速邁向專業化和精益化。班組長常永要介紹到,通過2019年完成縣調集約化工作以來,班員大多是「80後」、「90後」的青年員工,我們以系統化的「保命教育」為契機,同時讓員工快速成長為經驗豐富的優秀調度員,「分布式學堂」的建立應運而生。
配網調控組以「值班長」、「技能專家」等人員形成「講師團」,在班組長的統一組織下,編排有序的「課程表」,課程範圍以「調度保命教育」、《調規》、《安規》、《操規》、「調度管理規程配網分冊」、繼電保護、配電自動化等專業知識為重點。堅持「學在平常,考在經常」的培訓模式,同時每個分布式學堂建立一個黨員責任區,由黨員責任區區長建立員工培訓學習檔案,動態記錄員工學習過程,並對員工進行督促和指導。在每周二開展的班組會上,對部分班員進行抽考測試,成績不到80分將受到班組績效考核,並由黨員責任區區長對其進行培訓幫扶。在每月月初的班組會上,組織進行全員階段性統一測試,以此來保證學習教育質量。
調度工作是24小時不間斷工作,以「分布式學堂」開展員工教育,推動了員工教育培訓向著精準化、實用化、具體化的轉變,在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增強了員工的「安全感」,緩解了員工「三班倒」的工作壓力,為員工減負,因而受到了班組員工的廣泛支持,激發了員工學習提升的內在動力。
電力企業是技術密集型企業,而調度中心是電網運行管理的重要部門。隨著電網的不斷升級和管理的持續深化,將會不斷有新技術、新理念運用於電力生產、供應當中,比如智能電網、綠色電網等。只有持續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提升技能,才能適應日益發展的電力事業。配網調控組通過「每日一學」、「每周一考」、「每月一演練」的方式建立的「分布式學堂」,不僅構建了從專業知識、管理規定到模擬演練的系統化培訓機制,還融入了「配電自動化」、「一鍵順控」等新興前沿業務知識,搭建了員工交流的平臺,營造「學、趕、比、超」的良好學習氛圍,作為班組培訓的固化模式,提升了班組凝聚力,為全面提升配網調度管理水平打下紮實基礎。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