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真熱啊,聊點「冒冷汗」的話題清醒一下正合適,比如冰飲料、工資單、恐怖片什麼的。
如今一提到恐怖片,大家總是會想起日本、泰國、美國甚至香港的恐怖電影,而對於國產恐怖片,基本都是避而不談,仿佛看國產恐怖片跟偷看國足比賽一樣是恥辱的事情。
但你不知道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電影,因為影視制度改革,出現了一大波充斥著怪異、暴力、血腥的影片。
那年頭的恐怖片拍得真情實感,就算全都嚴格按照「不許有鬼」標準出品,但它們還是把當時的觀眾嚇得屁滾尿流,哭爹喊媽。
今天,四哥就從遙遠的八九十年代的國產恐怖片中選出幾部經典之作,喚起大家(沒趕上的可以轉給長輩看)的「當年陰影」,原來國產恐怖片也有嚇死人的時候。
PS:四哥會儘量打碼,請諸位在家長陪同下觀看。
提到國產恐怖片,自然繞不開業內公認的巔峰之作(簡稱一怖)的《黑樓孤魂》。
《黑樓孤魂》這部影片,單說「第一」就獨佔了好幾個:中國首部立體聲恐怖片,中國第一部嚇死過人的電影和中國第一部有實體鬼出現的電影。
更為神秘的是,如今所能找到的《黑樓孤魂》片源,全部是刪節版本。
據說電影在影院上映時全片長100分鐘,後刪減到了88分鐘,直到今日我翻遍國內外網站還是無法找到被刪減的12分鐘內容。
故事從文革時期講起,一個家庭慘遭不幸,父親臨終前將財產和女兒小菊託付給一位老朋友。
但朋友卻謀財害命,把小菊吊死在地下室,並偽裝成自殺。
十幾年後,居住在這棟舊樓的錄音師霍峰無意中釋放出了冤魂,慘案接連發生。
即使在今天來看,《黑樓孤魂》的恐怖手法也十分純熟,嚇人手法,更是五花八門。
影片中對冤魂報復不同罪孽的人有著不同的闡述,這體現在每個人的死法上:
文革時的造反派頭目老林,強暴了小菊母親,最終看到血水,被鬼娃娃追趕,墜樓摔死。
因為貪慾搶走小菊家祖傳金佛的尤飛,將冥幣看作美金,從樓上摔下成了瘋子。
撫養者鄭磊,不顧舊識20年交情圖財害命,最終也被吊死在樓上。
各人有各惡,而惡的根源則在影片中隱晦地表達:
男主角:「國家都瘋了,何況人呢」
女主角:「我對他們說有鬼,他們卻說我瘋了,後來我就對他們說什麼也沒發生,他們反倒說我好了」
姦殺小菊的鄭磊多年之後成了導演,卻堂而皇之地拍電影「喚起人們的良知,喚起人們相處時的真誠」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的結尾:也許是為了在審查制度中避嫌,將結尾編為一群神經病人在講故事,雖然此結尾被後輩不斷翻出二次創作,但效果遠不及此片。
隨著護士的一聲「吃藥了」,電影結束,片尾定格在五顏六色的藥片上。
這也讓《黑樓孤魂》成為國產恐怖片「精分」路線的鼻祖,影響至今。
《銀蛇謀殺案》是第一次讓觀眾在銀幕上看到關於「變態連環殺手」的電影。
故事講述一個變態殺手總是誘騙一些年輕的獨身女性進行折磨和虐待,最後把她們當成飼料餵蛇的故事。
影片在1988年放映後創下了最高拷貝數紀錄,成為了那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
導演李少紅陰鬱的風格在這部處女作裡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多數場景設在電影院,可以說是較早的密室電影,濃重的懸疑氣氛,跌宕起伏劇情,使得本片一波三折,驚悚不斷。
影片不僅細緻的展示了連環殺人犯的犯罪過程,還運用了一系列血腥鏡頭,極致又濃烈的營造了一種恐怖的氛圍,在當時也堪稱一絕。
片中還充斥各種血漿橫飛的虐殺場面,像什麼電鑽穿掌、電梯碾人、玻璃開瓢等等,生猛的鏡頭看到你肉痛。
在當時那個年代,是中國第一次將電影商業化的年代,蛇就像突然闖入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商業片一樣,富有攻擊性,又很神秘,誘惑著當時所有的電影從業者。
有影評人甚至說,如果不是九十年代電影審查制度收緊,李少紅一定能成為昆汀那樣的異色電影大師。
雖然《銀蛇謀殺案》上映之後,立馬就被舉報有18處暴力鏡頭,還曾被總局點名批評,但仍然阻止不了當時趨之若鶩的觀眾。
扮演變態殺人狂的賈宏聲也因此大紅大紫,成為一代偶像。
這也是一部嚇死過人的影片。
不過這裡說的「嚇死人」,主要是指影片情節。
這應該是給最多人留下童年陰影的一部國產恐怖片。
故事發生在解放初期的成都,當時的時局很是動蕩。
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聖保羅醫院發生了一起怪案——
值班護士俞娜在關窗時似乎看到了什麼,發出一聲駭人的尖叫之後,當場就被嚇死了。
追查俞娜死亡真相的同時,解放軍探長肖凡還發現了國民黨特務的反動計劃。
兩案並行,牽扯出了一個藏在聖保羅醫院背後的驚天秘密......
剛開始,你以為這是個靈異片,看著看著,又覺得這是個偵探片。
直到最後才發現,哦,這原來是個特務片。
作為八九十年代的經典cult片,《聖·保羅醫院之謎》有著強烈的政治隱喻。
規定不準出現鬼,但沒說不準出現死人。導演米家山就把主要劇情都安排在停屍間,不時會從屍床下伸出一隻手來,停屍間的老頭沒事閒下來,會對著一房間的死屍自言自語。
陰冷的鏡頭,加上詭異的背景音樂,恐怖氛圍渲染得相當到位。
許多重口段落的拍攝手法,大膽前衛。
在一部反特片中融合了性,懸疑,暴力,陰謀等多種元素。
可以說,《聖保羅醫院之謎》絕對是恐怖類型片的上乘之作。
最近幾年,盜墓題材的影片很是吃香,提到這股題材的興起,很多人都覺得,最早也應該是在2006年《鬼吹燈》開始在天涯上連載的時候吧。
可其實,早在1989年,就已經有了正宗的盜墓片。
紀實一般的偷盜過程、驚險的靈異情節、不加遮擋修飾的大尺度畫面。
現在看來,才算是真正的重口刺激。
電影改編自真實的「靈異」事件,講的是清末民初,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慈禧太后謀害珍妃,之後又將珍妃厚葬的傳聞。
傳聞傳到中國易水河畔,以陳寶國扮演的鄂世臣為首的六個目的各不相同的盜墓者圍繞著盜寶、護寶、尋寶、奪寶展開了一場鬥爭。
不得不說,電影全程高能,充斥著各種驚悚、大尺度的畫面。
珍妃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從井中爬出,一雙手搭在井口,背影一點點升起。
後來,在墓中時,她變得面容乾枯,睜著眼睛坐起來,拖長聲音念著:還我珍寶……
在墓外邊,也陰魂不散,附身在人身上,旁人一扭頭,就看到了她那張褶皺的臉,驚嚇連連。
這些恐怖情節,簡直就是童年陰影。
而到了六人團這邊,也拍得十分大膽。
不僅每個人的下場,相當慘烈,連他們身後的女人們,結局也是一個比一個慘。
受辱的鏡頭,公映版絲毫沒有刪減。
這樣一部電影,能播出來也算是奇蹟了。
更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不是單純地靠感官刺激奪人眼球,它的內容也足夠發人深省。
六人團為了珍妃墓中的珍寶,機關算盡,疲於奔命。
有人想靠它發財,有人想靠它讓自己愛的人過上不愁吃穿的日子,有人想靠它替人民除害。
可沒有珍寶,他們一樣能做得到。
反而在執迷於追求珍寶的過程中,讓他們失去了一切。
恐怖片與精神病這兩個元素結合起來似乎是最容易的,但因此也是最讓大家詬病的。並不是這兩個元素的結合上存在著某種水土不服,而是在於很多時候,創作人員並沒有講好一個故事。
《鬼城兇夢》講的是一個與鬼神有關卻又與鬼神無關的故事。
從小在韓國長大的肖麗回到重慶有「鬼城」之稱的豐都,與多年未見已經改嫁的母親方敏相會。
肖麗發現母親與繼父所居住的老樓,就是她經常做噩夢夢到的地方,她還總是夢到同一起兇殺案……
這其實是一個刑偵故事,而且是一個懸疑色彩非常濃重的刑偵故事,影片的地點設置在「鬼城」,使本片有一種中西結合式的恐怖味道,一方面增加了本片的靈異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對於推動情節發展很有必要。
悠長的街道,以及晚上的紅燈籠,白色的牆壁以及昏暗的光線等等,都給這部恐怖片在氣氛的襯託上給予了很好的陪襯。
片中房間的壁紙後面暗藏一道門,這樣的設置讓影片有推理小說的感覺。
結尾處變態侏儒的出現,也極富歐美恐怖片的惡趣味。
蒲松齡的一部《聊齋志異》,不僅是文學作品寶庫中的明珠,更是影視作品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1991年,導演謝鐵驪把《聊齋志異》裡的四個故事(《連瑣》、《嬌娜》、《畫皮》、《聶小倩》)串在一起,拍了這部《古墓荒齋》。
這也是當時國產恐怖片中,唯一能出現「真鬼」的題材。
片中出現了2米多高的白無常。
還有經典《畫皮》中的一幕。
傅藝偉飾演的連瑣溫婉可人,但是死而復生之後卻因為跟心上人階級不對等,最終只能再次死去,才能跟愛人在一起。
片中還有第一次出演電影的周迅,當年她只有16歲,飾演稚氣未脫的狐狸精嬌娜。
這部《古墓荒齋》中,雖有怪力亂神,主題卻非常深刻。
如同結局男主楊予畏對連瑣說的「我把你變成了人,我們反而分開了;你把自己變成了鬼,我們反倒能在一起」,充滿了諷刺性。
電影名字叫測謊器,故事正與謊言有關:出身普通的男主唐凱娶了女強人總裁周怡為妻,卻搞海王那套,在外面還養著情人。
在情人的逼迫下,唐凱帶著妻子去海邊度假,害死了不會遊泳的妻子。
妻子屍骨未寒,唐凱就將情人接到家裡住,然而家裡卻一直發生奇怪的事情。
這是部心理懸疑片,冰冷的色調、用交響樂做背景音樂。
片中出現了不少貓被虐殺、浴缸中突然出現鮮血等具有視覺衝擊力的畫面。
電影最具創新之處,是拍攝手法。
每當片中角色說謊,就會突然出現一個臉部大特寫,並且伴隨急促的心跳聲。
這樣的設定簡單又直接,而結局的反轉,也正是靠這個設定實現。
用這種特殊的處理方式,直觀表現人性的扭曲,在當時也曾嚇到不少觀眾。
除此之外,這個榜單應該還有:
經典翻拍之作《夜半歌聲》(1985)、國產變種人覆滅記的《毒吻》(1992)、以恐怖片的軀殼反思文革的《霧宅》(1994)、文藝恐怖片《危情少女》(1994)、「兒童不宜」的連環殺手電影《死期臨近》(1989)、驚世駭俗的cult片《地獄·天堂》(1989)、科幻+恐怖的國產B級片《兇宅美人頭》(1989)、愛作死的主人公《野店幽靈》(1990)、兒時的一席夢魘《青銅狂魔》(1994)……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百片嚇人。
很多人公認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國產恐怖片的黃金時代,有時候我會非常好奇,為什麼當時一片欣欣向榮的恐怖片行業(甚至連國產動畫片都十分怪誕)如今卻連一點兒影子都沒留下?
反觀近些年的恐怖片,全都是無中生有、暗度陳倉、憑空想像、憑空捏造出來的,糟爛的劇情、五流的表演、「五分錢」海報設計、「五毛錢」的後期特效更是坐實了國產恐怖片=爛片的不二等式。
有人吐槽說疫情讓中國的電影業倒退了三十年,或許對於恐怖片這個領域來說,那可太好不過了。
這也讓我想到了編劇蘆葦的那句:拍《霸王別姬》和《活著》的時候我比較高興,我以為我們終於起步了,可沒想到,那就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