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美國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危機

2020-11-21 騰訊網

《血疫》是美國二十一世紀電視公司製作一部迷你劇,目前只有第一季,共6集。

豆瓣評分8.1,差強人意。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取材於1989年美國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危機。

當年11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雷斯頓生物研究實驗室,進口的一批猴子中,一個接一個連續死亡。

起初,大部分人都以為只是猿猴出血熱,畢竟症狀類似。

病理切片被送往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

主人公南希,發現了地球上最令人膽寒的病毒——伊波拉。

1976年,伊波拉病毒在剛果的伊波拉附近被發現,這是一種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病毒,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

南希不敢怠慢,急忙向上級報告,同時邀請自己老師、傳染病毒學權威卡特出山相助。

雷斯頓實驗室的所有動物,被集體實施安樂死。

但實驗室200多名員工中,已有人出現了咳嗽、頭疼、噁心的症狀,目測還有更多的密切接觸者,只是處於潛伏期內。

雷斯頓實驗室與附近居民社區,僅有鐵絲網之隔,且有的鐵絲網已經損壞,頑皮的孩子可以隨意進出,撿拾隨地丟掉的醫療廢物。

這為防控增添不少阻力,甚至,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除此以外,南希也面臨各方壓力,她能否應對此次危機,挽救百萬人城市免於病毒侵襲。

作為真實事件改編劇,主人公夫妻均有原型,而且南希在檢測病毒時,試管破裂導致病原體洩露的情節,現實中也足夠真實,當時她的確在做飯時切傷了拿試管的手,與電視劇完全一致。

好在防化服沒有問題,躲過一劫。

但為了增強戲劇性,該劇增加了家庭成員間親情戲份,展現了人間至愛。

對於撲殺實驗室動物過程,也是進行了較為細緻、充分刻畫。

被猴子吐口水、一隻猴子逃脫、一隻猴子撕咬隊員等橋段

增強了事件波瀾,吊足了觀眾胃口。

該劇設置了第2條線索,卡特早年在非洲,發現伊波拉病毒經歷,與主線穿插,作為回憶資料,側面映射伊波拉病毒可怕。

以上種種,也成為該劇注水、拖沓的口實,也是瑕疵所在。

這起事件的結局,是虛驚一場。

這是伊波拉病毒的一種亞型,對猿猴致命,但是對人類卻不致命,也是6種伊波拉病毒中,不致危及人類性命的一種。

後被命名為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事後,美國派出專家團,確認了這批進口猴子來源於菲律賓,和非洲致病猴子淵源不同,並拆除重建了雷斯頓實驗室。

此次事件,為美國預防大規模致命傳染病敲響警鐘,也提供經驗。

本劇借主人公之口,闡釋了2條基本事實。

1. 病毒與人類活動有關。作為數十億年存在的物種,病毒也許才是地球的主任人,而人類活動加速,改變了病毒原宿主的生存環境,甚至被吃掉,但病毒不會消失,而是隱藏起來,尋找新的宿主,並不斷進化。

少數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加快了這個進程。一定程度上,疫情爆發,是人類自作自受的結果。

2. 病毒善於利用人類弱點,人類的弱點,恰恰在於有關愛。正如南希所說:

但我認為,人之所以可以區別於大部分動物,就是源於愛,也是人性體現。

從電視劇回到現實,從過去來到現在,

更能在目前國內疫情蔓延時刻,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人性中不僅有愛,還有勇氣。

當醫護人員直面兇險,從死神手中爭分奪秒搶救病患時,他們身上展現的不僅是責任,還有勇氣。

這是最可寶貴的精神。

世上沒有超級英雄,每一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是我們真正的英雄。

謹以此文向他們致敬!

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的確,武昌首義,推翻了2000年封建帝制

創造了光榮歷史的城市

一定也可以創造更加光輝的未來

武漢必勝!中國必勝!人民必勝!

相關焦點

  • 書評 |《血疫》:你所不知道的伊波拉病毒
    你覺得,你與伊波拉病毒的距離有多遠?或許在你的印象中,伊波拉只存在於遙遠的非洲,你對它的了解可能也只存在於新聞報導中。然而,真實的伊波拉遠比你以為的更加驚悚。去年12月讀了《血疫:伊波拉的故事》這本書,打破了我對伊波拉病毒的固有認知。
  • 伊波拉病毒又來了!《血疫》作者:面對病毒,最不該的是互相指責|...
    普雷斯頓受疫情影響,《血疫》再次全球暢銷,僅1月20日至5月15日的銷量就是該書去年全年銷量的兩倍忽然之間,今年66歲的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理察·普雷斯頓(Richard Preston)成了「網紅」——因為他的那本書《血疫:伊波拉的故事
  • 真實事件改編的美劇《血疫》:可讓人體溶化的伊波拉病毒離我們有多遠
    但是,那兒的病毒只需通過一架飛機就可以隨意進行環球之旅。其實,我們與病毒之間,只隔了一個航班的距離。《血疫》是美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的一部著作,他擅長以非虛構手法處理科學題材。這本《血疫》是普雷斯頓通過長達數年的深度採訪,收集了大量真實的數據和資料,除人物的名字有改動外,其餘內容均寫實性地描述了伊波拉病毒的源起,讀來令人觸目驚心。本書一經出版,曾穩坐暢銷書榜首高達61周。甚至連美國驚悚小說之王史蒂芬·金都評價它為一部傑作:「你讀得越多,頭皮就越麻」。在《血疫》的前言部分,普雷斯頓聲明:「這是一本紀實作品。
  • 真實的伊波拉病毒,比《血疫》中更可怕
    仍然被病毒堵在家裡的我,最近被人安利了一部劇,同樣和疫情有關,就是去年FOX 和國家地理合作的新劇《血疫》(The Hot Zone),講述的是伊波拉肆虐的故事。關於伊波拉這個話題,我很久都沒看到好作品了。在上世紀末,這個話題有很多經典電影,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極度恐慌》、黃秋生主演的《伊波拉病毒》,都給我留下了恐怖的記憶。《血疫》這部劇,可能是最近幾年關於傳染病話題最優質的美劇,它又帶我重溫了當年對伊波拉的恐懼。
  • 病毒,遠比想像中可怕!美劇《血疫》回憶啟示錄
    馬爾堡病毒、伊波拉病毒、愛滋病病毒全混在一起,這就是個等待爆發的人間地獄。美劇《血疫》《血疫》是講述伊波拉病毒的,是比現在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更厲害的病毒,但是這部劇可以告訴你,病毒究竟有多可怕這部劇改編自美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1995年出版的同名文學作品,劇情圍繞伊波拉病毒也就是絲狀病毒的爆發展開。而在今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它或多或少都能給予世人一些警醒!
  • 伊波拉病毒的吹哨人-美劇《血疫》
    疫情期間再刷美劇《血疫》,再次感慨人在自然面前的無能無力,醫務工作者太不容易,向逆行者致敬。豆瓣評分8.7,伊波拉病毒的吹哨人劇情兩條故事線,現實中軍醫卡特懷疑美國境內出現伊波拉病毒而各種追查,衝破重重阻力毫不擔心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進入儲存伊波拉病毒的實驗室冒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再檢驗自己的想法,追根溯源找到了被感染的猴子,還好一切只是虛驚一場,病毒出現了變異暫時只能感染猴子而不會感染人類。
  • 《血疫》|讓恐怖大師都感到可怕的真實故事
    一條故事線講述1976年於薩伊北邊城鎮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薩伊伊波拉病毒」,另一條故事線講述1989年於美國華盛頓市區再一次爆發伊波拉,發現病毒另一種分型——「雷斯頓伊波拉病毒」。並多次以「引起市民恐慌」和「無權進行隔離」為由,阻礙Nancy將「美國市區內已經存在伊波拉病毒」的事實公之於眾。1976年曾參與蘇丹薩伊地區伊波拉疫病調查的國際疾病控制中心成員——Wade Carter(利亞姆·坎寧安 飾),同時,他也是Nancy的導師。
  • 【新劇完結】關於伊波拉的故事,血疫(2019)
    語言: 英語首播: 2019-05-27(美國)集數: 6單集片長: 45分鐘又名: 伊波拉浩劫(臺) / 伊波拉浩劫 / 熱點地區 / 高危地帶 / 血疫 : 伊波拉的故事IMDb連結: tt4131818
  • 伊波拉病毒捲土重來
    疾病可怕,草木皆兵的過度防疫也讓人厭煩,不如藉此機會,反省回顧一下,人類認識病毒的歷史。要了解伊波拉病毒,不得不讀《血疫》這本書。這是一部記錄人類與伊波拉病毒搏殺故事的著作。注意,這裡是人與病毒搏殺,人類至今沒有辦法完全消滅伊波拉病毒,所以我們不敢說完全戰勝了它。
  • 雙語The Hot Zone|《血疫》:伊波拉與被誇大的真相
    加上很多人待在家裡沒事兒就刷劇,一部根據真實伊波拉相關事件改編的美劇《血疫》憑藉其中驚悚的畫面和驚心動魄的情節而爆紅。這部劇是根據Richard Preston的暢銷書The Hot Zone改編。然而,美國著名科普作家、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者David Quammen卻認為書中對伊波拉病毒的描寫不真實。
  • 上遊薦書|只在電影、電視劇裡聽說過「伊波拉病毒」?這位美國非...
    並不誇張地說,當下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令美國知名非虛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26年前,出自他手、描寫伊波拉病毒緣起的作品《血疫》一經面世,便引發全球熱議,不光非虛構寫作領域、出版界議論紛紛,書中涉及的公共衛生領域也為之側目。
  • 直面防疫現實,防患於未然——讀《血疫:伊波拉的故事》有感
    1980年1月,一名法國工程師夏爾.莫內在肯亞邊境的埃爾貢山的蝙蝠洞遊玩時,感染了與伊波拉病毒較為接近的馬爾堡病毒,並於1月中旬在沒有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乘飛機去肯亞首都奈洛比的醫院檢查。此事的可怕之處在於,奈洛比機場是一個國際機場,隨時有數千架次飛機飛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如果夏爾.莫內攜帶的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不出一個月,大半個地球都會陷入瘟疫之中。在此之前的1967年,西德的馬爾堡就曾爆發過一次類似的危機,馬爾堡也是馬爾堡病毒因此得名的地方。
  • 伊波拉病毒到底是什麼?
    伊波拉出血熱(又名:伊波拉病毒病;通稱:伊波拉;英語: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一種由伊波拉病毒引起,多出現於靈長動物身上的人畜共患傳染病,因在伊波拉河附近發現,因此得名。罹患此病的人會在2天至3周內陸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疼痛、嘔吐、腹瀉以及出疹等症狀。
  • "人類的噩夢"——伊波拉病毒
    05   真正的生化危機伊波拉病毒的可怕,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證明,這就是「生物危害級別」(英文也就是biohazard,大名鼎鼎的生化危機就是這個詞和貝林製藥類似,這一次的起因也是猴子。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雷斯頓,有一家專門負責檢疫進口靈長類動物的公司,經過一個月的檢疫之後,健康的猴子才會被送進美國各大醫療機構或是動物園。
  • 伊波拉:「看不見」的恐懼
    隨後,2016年《血疫》被翻譯出版,很多讀者有了進一步了解這種病毒的方式。《血疫》是根據伊波拉病毒部分親歷者的經歷寫成,該書用小說手法,再現了疫病爆發時許多慘烈場面,其中不乏病人主觀感受的體驗性還原,讀起來頗有些身臨其境的感覺。網上有讀者評論說,在今天新冠肺炎情勢下,讀這本書有一種令人驚悚的4D體驗。
  • 《血疫》大結局!人類滅絕倒計時!
    《血疫》的後三集,在小夥伴們的千呼萬喚下,片片加班加點,終於如期出爐。 如果說《血疫》前三集,講的是伊波拉病毒如何在美國登陸,那這後三集,就是A姐、老戴如何將病毒消滅。 按捺住你那激動的心,咱們來一起進入這場伊波拉攻防戰。
  • 《血疫》,一個美劇
    2019年5月27日,HBO新集《血疫》(TheHotZone)共推出第一季6集,播出後引起廣泛關注和熱議。該劇以真實事件為藍本,講述了傳染病「伊波拉」和美國之間的故事,20世紀70年代首次在非洲上演,改編自理察普雷斯頓中流行的同名暢銷書。
  • 《血疫》在中文世界的更名史:從「驚悚文學」到「譯文紀實」
    《血疫》改編自美國作家理察·普雷斯頓同名非虛構作品,主要講述了1967年到1993年伊波拉病毒在非洲和美國小範圍爆發的前後經過。事實上,這本書在20多年前,也就是1994年在美國已由蘭登書屋出版。2014年非洲伊波拉疫情大爆發,美國出版商也因為全球對伊波拉病毒的關注,將此書加印15萬冊,而此前銷售量就已達到350萬冊。中文世界2005年曾翻譯引進過此書,當時書名為《高危地帶》。
  • 美劇《血疫》,一部講述病毒的影片,講述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病毒伊波拉劇情介紹
    片名《血疫》,這是一部美劇,並非電影了,喜歡看美劇的小夥伴有福了,故事講述的是病毒之王,伊波拉病毒,這種病毒被譽為世界上最恐怖的病毒,致死率高達
  • 迷你劇《血疫》,為什麼這麼驚悚?
    《血疫》改編自理察·普雷斯頓所著的有關伊波拉病毒及其對人類影響的同名暢銷書,講述了伊波拉病毒第一次出現在美國的歷史。原著作者理察·普雷斯頓是一名文學博士,尤為擅長科普類寫作。他憑藉《血疫》一書,獲得了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頒發的「防疫鬥士獎」。《血疫》之所以能夠獲得專業機構的嘉獎和千萬讀者的追捧,就在於它的專業性和真實性。作者在講述相關故事時,並沒有摻雜太多的個人情感,而是更傾向於理性地介紹和真實地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