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疫》是美國二十一世紀電視公司製作一部迷你劇,目前只有第一季,共6集。
豆瓣評分8.1,差強人意。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取材於1989年美國雷斯頓伊波拉病毒危機。
當年11月,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近郊的雷斯頓生物研究實驗室,進口的一批猴子中,一個接一個連續死亡。
起初,大部分人都以為只是猿猴出血熱,畢竟症狀類似。
病理切片被送往美國陸軍傳染病研究所。
主人公南希,發現了地球上最令人膽寒的病毒——伊波拉。
1976年,伊波拉病毒在剛果的伊波拉附近被發現,這是一種傳染性強、致死率高的病毒,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
南希不敢怠慢,急忙向上級報告,同時邀請自己老師、傳染病毒學權威卡特出山相助。
雷斯頓實驗室的所有動物,被集體實施安樂死。
但實驗室200多名員工中,已有人出現了咳嗽、頭疼、噁心的症狀,目測還有更多的密切接觸者,只是處於潛伏期內。
雷斯頓實驗室與附近居民社區,僅有鐵絲網之隔,且有的鐵絲網已經損壞,頑皮的孩子可以隨意進出,撿拾隨地丟掉的醫療廢物。
這為防控增添不少阻力,甚至,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除此以外,南希也面臨各方壓力,她能否應對此次危機,挽救百萬人城市免於病毒侵襲。
作為真實事件改編劇,主人公夫妻均有原型,而且南希在檢測病毒時,試管破裂導致病原體洩露的情節,現實中也足夠真實,當時她的確在做飯時切傷了拿試管的手,與電視劇完全一致。
好在防化服沒有問題,躲過一劫。
但為了增強戲劇性,該劇增加了家庭成員間親情戲份,展現了人間至愛。
對於撲殺實驗室動物過程,也是進行了較為細緻、充分刻畫。
被猴子吐口水、一隻猴子逃脫、一隻猴子撕咬隊員等橋段
增強了事件波瀾,吊足了觀眾胃口。
該劇設置了第2條線索,卡特早年在非洲,發現伊波拉病毒經歷,與主線穿插,作為回憶資料,側面映射伊波拉病毒可怕。
以上種種,也成為該劇注水、拖沓的口實,也是瑕疵所在。
這起事件的結局,是虛驚一場。
這是伊波拉病毒的一種亞型,對猿猴致命,但是對人類卻不致命,也是6種伊波拉病毒中,不致危及人類性命的一種。
後被命名為雷斯頓伊波拉病毒。
事後,美國派出專家團,確認了這批進口猴子來源於菲律賓,和非洲致病猴子淵源不同,並拆除重建了雷斯頓實驗室。
此次事件,為美國預防大規模致命傳染病敲響警鐘,也提供經驗。
本劇借主人公之口,闡釋了2條基本事實。
1. 病毒與人類活動有關。作為數十億年存在的物種,病毒也許才是地球的主任人,而人類活動加速,改變了病毒原宿主的生存環境,甚至被吃掉,但病毒不會消失,而是隱藏起來,尋找新的宿主,並不斷進化。
少數人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加快了這個進程。一定程度上,疫情爆發,是人類自作自受的結果。
2. 病毒善於利用人類弱點,人類的弱點,恰恰在於有關愛。正如南希所說:
但我認為,人之所以可以區別於大部分動物,就是源於愛,也是人性體現。
從電視劇回到現實,從過去來到現在,
更能在目前國內疫情蔓延時刻,感受到人性的力量。
人性中不僅有愛,還有勇氣。
當醫護人員直面兇險,從死神手中爭分奪秒搶救病患時,他們身上展現的不僅是責任,還有勇氣。
這是最可寶貴的精神。
世上沒有超級英雄,每一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就是我們真正的英雄。
謹以此文向他們致敬!
鍾南山院士說,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的確,武昌首義,推翻了2000年封建帝制
創造了光榮歷史的城市
一定也可以創造更加光輝的未來
武漢必勝!中國必勝!人民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