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2020-12-25 中關村在線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

該研究小組使用了從廢棄服裝的安哥拉羊毛中提取的原纖維角蛋白來製造新型3D列印聚合物。為了提取和利用羊毛中的角蛋白含量,研究小組使用了溴化鋰和二硫蘇糖醇(DTT)溶液的組合來誘導固液轉變。然後將所得的結晶角蛋白進一步擠出,將其從蛋白質濃液變成可印刷的水凝膠。

為了評估化學反應的影響,研究小組部署了低溫透射電子顯微鏡,以驗證單個角蛋白鏈已成功形成捲曲螺旋。結果表明,單鏈已經匯聚成較大的原纖維,約3nm,幾乎沒有蛋白質降解的跡象。進一步的顯微照片測試還顯示,該材料的抗張強度為+ 1.03MPa,與尼龍和絲纖維的抗張強度相同。

至關重要的是,還發現原纖維在受到剪切應力時會自組織成向列晶相 ,而在預編程的刺激下會恢復為原始形狀。為了評估其新材料的形狀記憶潛力,哈佛團隊3D將角蛋白片印刷成各種形狀和結構。

然後使用過氧化氫和磷酸二氫鈉的混合物使形狀永久不變,然後將原型浸入水中。一旦進入水下,這些材料就變得具有延展性,可以重塑成所需的任何布局,但是當它們被去除時,乾燥的纖維又恢復了它們的預編程形狀。

重塑記憶形狀的3D列印材料

隨著纖維的乾燥以及它們的氫鍵開始重新形成,片材顯示出應力的突然增加,這與材料恢復到與以前相同的拉伸強度水平相對應。再水化後,經過數個應力應變循環,纖維的恢復效率達到了接近100%的值,並且可觀察到的收縮率最小。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他們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基於層次結構的基於纖維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具有形狀記憶特性和較高的機械穩定性。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認為,他們的可再生資源將來可能會被用於生產可生物降解的智能紡織品,例如可吸收人體機能的服裝或吸收應變能的醫療產品。

(7527942)

相關焦點

  • 哈佛發現有形狀記憶的黑科技材料
    如果其他材料,比如紡織品,也有這種形狀記憶,那就有意思了,想像下做一件可以伸展/收縮到合適所有人的單一尺寸衣服?黑科技材料竟來自毛髮和指甲最近,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生物相容性材料,能夠3D列印成隨意形狀,而且能通過可逆的形狀記憶,進行預編程。
  • 3d列印的主要缺點,是需要重新批量生產3d列印材料
    因此,優秀的3d列印印表機可以幫助克服這些問題。這篇文章介紹了本文將講述的最優秀的3d印表機。三維雷射列印技術3d列印的選材與其他多數傳統工藝相同,3d列印人們在選擇材料時通常需要關注材料的重量、彈性、密度、顏色、硬度和大小。
  • 哈佛碩博胡宇航:3D列印形狀記憶雙網絡水凝膠變形章魚/手抓器
    儘管之前已經實現了DN水凝膠的3D列印,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實現3D可列印的形狀記憶DN水凝膠。最近,喬治亞理工學院胡宇航青年教師(碩-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團隊提出了一種通過熔融沉積法印刷生物相容性形狀記憶DN水凝膠的一鍋法。結合到水凝膠油墨中的兩個網絡是聚丙烯醯胺(PAAm)和明膠。
  • 馬丁路德大學開發新型3D列印工藝:將擠出和噴墨兩種工藝結合起來
    打開APP 馬丁路德大學開發新型3D列印工藝:將擠出和噴墨兩種工藝結合起來 南極熊3d列印 發表於 2020-12-21 11:29:27
  • 模具製造工業革命大勢,3d列印的歷史與原理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利用數位化控制機械設備,最終產生3d列印材料,通過耗材作用後,生成3d列印所需要的樣貌產品。可以說是以其簡單粗暴的列印方式,迅速地在模具製造業掀起一場大浪,甚至創造出了模具界的第一個奇蹟——首創100%原型3d印表機。
  • 了解什麼是3D列印
    用土豆做比喻很形象,我們家裡面吃土豆通常有4種辦法,土豆片、土豆絲、土豆丁甚至是土豆泥,那吃土豆是把土豆加工成片絲球粉4種形態,如果你把這4種方式反向組裝土豆的這個過程,那就是一個3D列印的過程,用片絲球粉反向疊加形成三維結構的過程,就可以稱之為3D列印,面投影光固化,DLP列印工藝就是在光敏樹脂中通過投影儀投影出一個面的形狀,有光的地方直接把樹脂固化,沒有光的地方仍還能夠保持是液態的樹脂
  • Everplast開發出用於建築3D列印的類水泥顆粒材料
    今年,臺灣頡懋(Everplast)機械有限公司的臺南分公司與成功大學的C-Hub合作,研究了基於水泥的3D列印技術。研究成果之一是開發出一種顆粒狀水泥材料,用於家具結構的3D列印。水泥3D列印技術已在全球範圍內不斷發展,有幾家大公司已經投資將這項技術帶入建築行業。據報導,國外一家名叫Apis Cor的3D列印公司,已開發了一種印表機,這種印表機沒有框架,而是依靠非常穩定的底座並可以像起重機一樣旋轉360度。應用這款印表機,在杜拜已建造了兩層高的市政大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
    增材製造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3d列印技術,是以數字信息技術和機械製造技術為基礎,以產品的實體3d建模和列印技術為手段,以加工的自動化和裝配的一體化為特徵的,新型製造技術。主要有:雷射雕刻,可精確列印目標物體;熱塑性材料可進行可重複造型的製造,可燒結和擠出;3d列印製造技術可實現功能複雜的產品設計。用手工雕刻技術完成高精度建模3d列印製造技術,複雜產品的設計。
  • 阿迪達斯生產3D列印口罩怎麼回事 3D列印口罩可以預防病毒嗎
    近日多個品牌公司相繼生產3D列印口罩,此番阿迪達斯為了共同抗疫也在生產3D列印口罩。3D列印口罩可以預防疫情嗎?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一起來看看吧!阿迪達斯生產3D列印口罩怎麼回事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大爆發,美國各州的醫療資源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短缺。
  • Carbon利用3D列印數字光合成技術,快速鼻咽拭子用於COVID-19檢測
    為了設計一個網格拭子來代替傳統的植絨拭子,我們重點優化了兩個重要的設計參數:1)球頭的形狀,2)填充球形狀的網格結構。設計迭代是由製造工藝要求和來自史丹福大學臨床醫生的反饋指導的。我們的目標是優化足夠的樣本收集和患者舒適度。這些設計迭代收斂到一個35毫米長的圓錐形球頭和晶格參數,導致球頭儘可能開放,但共形,晶格結構。
  • 多材料金屬3D印表機,比利時Aerosint打出雙組分金屬
    2020年3月11日,南極熊從外媒獲悉,比利時Aerosint開發一款新型的金屬3D印表機,其中安裝了雙重的鋪粉裝置,能夠在SLM 雷射粉末床熔融設備中同時鋪兩種不同的金屬粉末。因此,可以製造雙組分的金屬3D列印零件。
  • 俄羅斯國立科技大學開發新金屬粉末有效提高3D列印航空零件強度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NUST MISIS的科學家改進了鋁的3D列印技術,使產品的硬度提高了1.5倍。他們開發的CNTs/nAl2O3粉是從加工相關的石油氣產品中獲得的,將改善3D列印的航空航天複合材料的質量。
  • 3D列印,未來路在何方?
    【摘要】20世紀80年代後期,一種基於材料增長理論的快速成形技術橫空出世,開啟了增材製造時代(那時稱為快速成形)。到21世紀初,增材製造技術已成為製造業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譽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標誌。我國增材製造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發端於高校,主要包括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
  • 【工業之美】北京有了全球第一座整體列印別墅 看看3D列印在全球都...
    2010年11月,美國Jim Kor團隊打造出世界上首輛3D列印的汽車Urbee;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學的工程師開發出世界上首架3D列印的飛機;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利用人體細胞首次3D列印出人造肝臟組織;2013年11月,美國3D列印公司「固體念」(SolidConcepts)設計製造出世界首個3D列印金屬手槍;2014年10月,英國Pi-Top團隊推出世界首款3D列印筆記本電腦。
  • 韓國科學家開發新型的3D列印傳感器,可實現人機互動
    韓國首爾國立大學(SNU)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穎的3D列印傳感器,使人類能夠與變形的軟機器人系統進行遠程交互。事實證明,該多功能傳感器能夠隨意拉伸和彎曲成複雜的形狀,它還具有光學,微流體和壓阻傳感功能。在測試期間,該團隊能夠將其傳感器集成到可穿戴和激勵驅動的執行器中,從而使用戶可以遠距離控制多個機器人設備。
  • 研究揭示:3D列印顆粒汙染對人體具有潛在毒性
    自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出現以來,3D 列印一直是工程領域的熱門研究方向。因為相較於傳統加工,3D 列印可以製作複雜的形狀,並且使單獨製造零件的成本更低,這兩個優點使 3D 列印在某些情況下是不可替代的。
  • 尼龍材料:第一件3D列印服裝
    3D列印尼龍材料屬於一種特殊的耐用性工程尼龍。耐用性尼龍材料是一種非常精細的白色粉粒,做成的樣品強度高,同時具有一定的柔性,使其具有較強的抗衝擊性能。它的表面有一種沙沙的、粉末的質感,也略微有些疏鬆。由於尼龍熔融溫度比較高,而熱變形溫度較其他高分子材料相比較低,導致大多數尼龍熔化後的黏度較小,無法滿足FDM工藝的要求,因此尼龍材料多數採用SLS工藝進行列印。
  • 蘭州大學範增傑團隊實現3D軟骨列印
    近年來,3D列印技術突飛猛進。相比於傳統技術,3D列印技術更加精準和高效。它與普通的平面列印原理基本一致,只不過普通印表機內的「列印材料」是墨水和紙張,而3D印表機中是金屬、塑料、細胞等實物,它將列印材料一層層疊加起來,最終把計算機上的藍圖變成立體的實物。
  • 創想三維:植物3D列印材料,將替換石油製品
    3D列印不斷發展,新的3D印表機,新的3D列印材料將定期亮相。今天,我們選擇了一款全新的3D列印材料,它可能讓您大吃一驚,它就是使用植物作為3D列印材料,而這一創新應用將很快被採用。製造木質素複合材料的完美解決方案這一新的材料發現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由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製作。該實驗室對3D列印特別感興趣,他們經過各種實驗,開發出一種用植物製成的新型可印刷材料。這種特殊材料由橡膠,碳纖維,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和木質素(一種複雜的有機聚合物)組成。木質素存在於細胞壁的形成中,特別是在木材和樹皮中,這種材質具有很大的剛性,並且不易腐爛。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 西湖大學「黑科技」獲數千萬元融資
    我們團隊可以通過3D列印替代現有基於平面模式的光電子封裝方案,製造高精度電子器件、柔性可穿戴設備、微小型機器人等,提供3D電子列印服務、設備與材料集成的一站式解決方案。」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未來智造創始人兼CTO周南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