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的一條船》改編自真人事跡,主人公鄭豐喜天生殘疾,且家庭貧困,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磨難,可是他從來沒有放棄,不斷進取,靠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學,成長為一位教師。
我第一次看鄭豐喜的故事是在高中時,當時就非常受鼓舞,鄭豐喜是一個殘疾人,卻能夠比普通人更能吃苦,那麼作為普通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
多年後的今天,再一次重溫這部劇,身份的轉變讓我又從劇中發現了很多新的東西。作為母親的我從中又受益匪淺。鄭豐喜堅強不屈的性格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受到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鄭豐喜的一生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爺爺。他剛出生的時候,父母沒有辦法接受他的殘疾,想要把他丟掉,是爺爺堅持把他帶回家撫養。到他長大一點,有乞丐要買走豐喜,爺爺堅決不同意。
爺爺說我們鄭家雖然窮,但是沒有人會做乞丐,將來也不會有。爺爺總是鼓勵豐喜,讚賞豐喜懂事。爺爺的寬厚,包容和愛讓還是一個孩子的豐喜對這個世界有了希望,這也是他後來坎坷的人生的勇氣來源。
其實,爺爺給他的愛就是塑造了豐喜的愛商。讓豐喜知道有人是無條件愛他的,哪怕他是殘疾的,也有人無條件包容他。即使後來爺爺離去,後來他遇到了那麼那麼多的常人無法感受一下的挫折,他也知道要自愛和愛人,他總是有常人難及的勇氣和堅決去處理人生中的困難。
這才是家庭教育中最應該重視的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