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 擊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一 起 走 路 去 北 極
這 個 公 眾 號 夠 野
你只有行走了世界,
才發現,
當初那些愁,
是那麼淺
--題記
1.印象北歐--童話世界裡的精靈
出發前,每每談起北歐這兩個詞,腦海中總會浮現哥本哈根的港口,冰島的火山,瑞典的金髮碧眼男孩,芬蘭的大片大片森林,還有森林裡紅牆的尖頂小木屋。
前幾天,和一位瓦薩當地的芬蘭哥散步,在前往沙灘看日落的路上,偶遇了一片可愛的小木屋。
我驚嘆,自己印象中的北歐,就真真實實地展現在自己面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周末,這裡的一切都特別安靜。但也可能是,安靜就是這裡本來的樣子。
每一戶人家都有一幢精緻的小木屋,主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把房子刷成自己喜愛的顏色。有藍的,粉的,紅的...更令人驚喜的是,每一戶人家都有一塊特別精緻的小花園。有孩子的家庭,花園裡還有各種鞦韆和滑滑梯...
這個季節,花園裡的蘋果樹已經搖搖欲墜。有些人家不願意浪費了這吃不完的蘋果,會把蘋果摘下來放在家門口的籃子裡,任路人享用。
芬蘭哥告訴我,這個季節,許多藍莓等果類都已經沒有了。夏天的時候,他們常常全家出門摘果子,然後回家做飯、做果醬。
▲有時候真的會感慨這裡人們的閒情逸緻。
走著走著,就走到了芬蘭哥家的🏠
▲黃色的小木屋在陽光下顯得格外溫馨。他對院子裡花花草草的故事娓娓道來。最令我感嘆的應該還是這院子裡的圓頂玻璃房。他說每到夏天,一家人總會在玻璃房裡共進晚餐。
我原本以為這沒有多少人口的小鎮上,每個人都會認識每個人,對街坊鄰居的家長裡短娓娓道來。但是芬蘭哥告訴我,他從來沒有跟自己的鄰居講過話...
在這裡,也沒有人會跟自己的鄰居套近乎,甚至是打招呼。每個人都管好著自己的生活。
芬蘭人永遠只會和自己的朋友說話,不會和陌生人搭訕或是聊天。至於最先開始要怎樣成為朋友,這就是個迷了😳
2.芬蘭校園--聞到自由的氣息
▲校園一角
orientation week第二周,學校裡的一切依舊被安排地井井有條。在社團招新活動中遇到的芬蘭人,極為自信與活躍。活動中,很多人都在芬蘭語、瑞典語、英語之間自由切換。
所有的一切進行得都十分自由有序。
這一周,學校的課程陸陸續續開始了,雖然也沒怎么正兒八經地上過課,但是在自己項目的orientation上已經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最大的一位學生比老師還老,已經有了二十多年的工作經驗。正當我對這麼大齡的同班同學感到非常不可思議的時候,才發現身邊的許多同學基本上也都有30歲+的年齡。更因為Intercultural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這個專業的特殊性,大部分同學都在各個國家獨自生活過若干年,流利掌握著至少三門語言。
我那個時候才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原本有點膨脹的自信心受到了深深的打擊。走出原本自己看到的小世界,認識到這些真正有趣的人,才發現,原來世界真的可以這麼大。
最先開始走出comfort zone的過程註定是痛苦的,但是我依舊慶幸此時此刻正在經歷著這樣的陣痛,並且更加期待,從此之後能看到的更廣闊的天空。
3.歐若拉之夜--銀河與極光相伴
最後附上昨天晚上出門遛彎邂逅的極光。沒帶腳架,小夥伴也沒帶a7,只能拍成這樣了,大家將就著看吧😂
▲最我驚訝的是,沒想到北鬥七星在照片裡顯得那麼清晰。
😂話說一路還被芬蘭哥吐槽,不就是極光麼,真想不通為什麼會有人把這事兒放進遺願清單。我在一旁黑著臉🌚默默不敢說話😂
抬頭看到漫天的星空和一閃而過的流星,銀河清晰到仿佛伸手就能觸到🌌
就在這一刻,感覺自己愛上了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