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劍術乃洞玄真人張三峰受真武之大法,嗣後,祖師立成九派,分為三乘,以下乘為在世之法。
所謂九派,有九字相區別。即:字、柱、極、符、鑑、七、釜、籌、丹。
所謂三乘,上乘乃偃月神術,佔字、柱、極三字之派;中乘乃匕首飛術,佔符、鑑、七三字之派;下乘乃長劍舞術,佔釜、籌、丹三字之派。又總以三乘之神、飛、舞三字貫於九派九字之中。即自一生三,三生九之義。宋唯一的下乘丹派劍術,得自野鶴道人傳授。
昔日祖師教劍,先練內勇,次練外功,最後教以手法、步法。三年之後,追諸斷崖絕壁之上,經月疾馳,能以竹枝刺猿猱而中者,方授以劍術之真諦。
近世練劍之人,只有講求內功之說。究其內功之法,不過是立身調氣,兩臂屈伸,兩手握拳,一收一放而已。這並不是內功,而是導引之法耳。真正的內功,在煉精化氣,鍊氣以化神,假如以導引為內功,那不是指鹿為馬嗎?
當時宋唯一環遊各省,見諸劍士多以單刀之法充當劍術。當場演之,看到絕大部分人的手勢、劍法,尚未脫離單刀之橫勁。口說舞劍、擊劍,實際上與劍法相差十萬八千裡。殊不知,劍法純乎槍法,左手護持,右手如使槍,出劍入劍,皆是豎勁,力貫中鋒也。極端一點說,諸般軍械,一見敵人,皆走正面及左右三路,只有劍法專能包抄,使敵人不能善其後也。不論何種兵器,兩下衝鋒,莫不接之截之,迎之接之,互相爭勝,惟有劍法,絕然不同,交手時,不接不截,不迎不架,憑空一擊,無不命中,名曰:不沾青入紅門也。總之,練此劍術非尋常擊劍可比,因作歌曰:吾人學劍,習練功純,自能入妙,神乎其神,翻天兮驚飛鳥,滾地兮不沾塵。一擊之間,恍若輕風不見劍,萬變之中,但見劍光不見人。此是九轉還原之功夫,即古稱為,妙手空空者即是術也。
何為九轉還原功夫?宋唯一在《武當劍譜》中指出須先練內功,後練外勇。介紹了輕功練習,步法、身法的訓練方法,實際就是劍形八卦掌練習的內容,通過劍勢八法,太極8勢,依據易理原理,變化出384技擊手法。張三丰總結出劍訣八法歌:
電擎昆吾晃太陽,一升一降把身藏。
斜行旁進旋風步,滾手連環上下防。
左進青龍雙探爪,右行白虎獨逞狂。
九轉還原抄後路,空中妙舞最難當。
蝴蝶紛飛飄上下,梨花舞袖在身旁。
鳳凰展翅分左右,鴛鴦環步不慌張。
翻身劍過飛白雪,野馬回頭去還鄉。
關於鑄劍之尺寸,分為三等:上制九鏘(每鏘6兩5錢)九尺,上士服之;中制六鏘六尺,中士服之;下制三鏘三尺,下士服之。既至功成圓滿,所用之劍,不過三尺六寸,至十九兩五錢,以應三(劍)六(乾卦)九五(爻位)之數。總之,即是三劍化為一劍,以應乾卦九五飛龍在天之義。故名曰「飛龍劍」。
施珺寶的微信號:cdwj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