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同樣是個小夥伴之前私信我的問題,它很好奇為啥二戰時期,全世界都已經將半自動手槍作為制式副武器,但就英國還在用.38或者.455口徑的韋伯利/恩菲爾德轉輪手槍。是腦子特別軸還是咋地?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這個
上圖從左往右分別是恩菲爾德No.2 MkI .38口徑,韋伯利Mk4 .455口徑,斯密斯韋森10號 .38口徑,都是英國二戰是主要的制式武器。
而英國為啥不像其他國家一樣用半自動...我尋思他們腦子軸確實是個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尋思是英國人是在剛研發半自動那會兒吃過虧,所以對其心存芥蒂。
話說回來,英國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半自動手槍。早在1910年,韋伯利公司就開發了一款被稱之為韋伯利自裝填手槍(Webley Self-Loading Pistol)的制式武器,並裝備給了警察和軍隊。就是下圖這個長得巨醜的玩意。
這把醜的讓人一言難盡的槍,我是一時語噻,不知道怎麼形容好。但當我看到韋伯利在此之前研發的火星自動手槍時(Mars Automatic Pistol),我又釋然了...也許英國人確實沒有手槍天賦。
火星手槍採用的是極為奇葩的槍管長後坐+轉栓閉鎖,和紹沙機槍的結構原理一樣。由於它使用.45 Mars Long和9mm Mars這兩種手槍彈裝藥量驚人(動能達到900多焦耳,一般手槍彈動能都在500焦耳以下),因此後坐力也大的誇張,所以英軍並沒有採用。
而韋伯利自裝填手槍到是用了當時比較普遍的槍管短後坐式自動原理,子彈也是韋伯利轉輪那批.455改的無緣彈,操作上到是沒問題了。它還有個貼心的握把保險,光是從這些細節看,似乎韋伯利自裝填手槍除了醜一點,倒也沒啥大缺點。
但問題就出在發射藥上....英國在20世紀初用的發射藥主要是和義大利麵條似的「珂代」無煙火藥。它是以硝酸甘油為主,硝化纖維為輔,和法國德國那種以硝化纖維為主的發射藥不一樣。
這種藥很穩定,燃速較慢,膛壓較低,對槍管比較利好。但這貨能量密度較低,而且燃燒後殘渣很多。對於大栓而言,殘渣還能對付。但對於自動裝填武器,尤其是手槍這種空間冗餘很小的武器而言就要命了。
結果就是韋伯利自裝填手槍由於發射藥的原因,非常不可靠。雖然後來英國人還是本著真香原則採用了硝化纖維為主的發射藥,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對於軍方而言,第一印象已經不行了。
再者,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那會,列強們打架比較少。只有英國人因為殖民地的事兒四處奔波鎮壓,因此實戰經驗豐富。然而實戰經驗告訴他們,在戰爭中手槍起到的作用小的可憐。而且韋伯利自裝填手槍彈容量也就只有7發,沒比轉輪手槍好到哪兒去,為了多這1-2發的彈容,換來一個不可靠的潛在因素划不來。所以,到一戰乃至二戰,英國人一直用的都是轉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