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Tia淘汰讓我很難過。
前天有看到一個模仿過度炫技的搞笑視頻,很多人在視頻底下列舉了一堆Vocal強勢的歌手,我最初只是當作一個「惡搞視頻」來看,但仔細想想仿佛現在Vocal類歌手的處境在大眾眼中就還挺微妙的。
事實上,很多嚴肅的、藝術的表演,單獨cut出其中某一個「炫技」段落,都會讓人感到突兀。問題在於「炫技」嗎?在於在作品整體中的「合適與否」。哪怕是最精彩的音樂節目,把所有的炫技段落剪在一起,也未必是「美」的。評判音樂中某一個段落的「美」,永遠要放在整首歌、整個作品的環境中去考量。
我們對Vocal類歌手的認識經過了一個過程,七八年前是盲目推崇,有高音就厲害,到處都是高音對比剪輯。現在仿佛又到了一個過猶不及的階段,有高音、轉音就是炫技。這都不對。高音、轉音這些刺激人情緒的東西,拿菜餚來比喻,就像是音樂中的「辣味」,加得恰到好處,一盤菜錦上添花,加得太不合時宜,便容易將食客拒之門外。
回到袁婭維身上。她面臨的大眾審美困局還不在於「炫技」。事實上袁婭維已經是一個將技術和音樂平衡得相當不錯的歌手。在她的「炫技」背後很多人無法欣賞的因素其實在於她的Soul/R&B音樂路線。其實國內接受相對純正、西洋化、比較有groove的Soul/R&B的聽眾一直是少數,更多的人還是聽到轉音、聽到R&B就覺得油滑、無法欣賞,還是喜歡所謂的「老老實實唱歌」。袁婭維代表的音樂類型原本是更為直接的感官刺激,但華語聽眾總喜歡「走心」、「感動」的東西。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從保守的旋律和感人的歌詞中來。
這些音樂袁婭維做不了嗎?其實從《阿楚姑娘》到中國之星的《真實》再到後來大紅的《說散就散》,她已經證明了自己演繹這種「走心抒情」的能力。但她依然很少把這種東西規規矩矩地拿到舞臺上來,大多數還是會加一些她對R&B的理解在裡面,加一些groove的東西進來。而這對大部分聽眾來說依然是有距離感的,「曲高和寡」就成了宿命。
今天看節目看到結尾華晨宇去安慰袁婭維,告訴她「你在我心中是中國最厲害的女歌手」的時候我真的百感交集。
其實作為歌手,作為一個當代的歌手,很多人被流量包裹著,贊同和反對的聲音都很多,身在其中的人、圍觀的人都很容易迷失。
我希望Tia能夠繼續堅定地做她喜歡的音樂,甚至可以更大膽一些。做音樂從來討好不了所有人,一個歌手也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但我看得到她一直在進步,一直在逐漸接近她心目中理想的音樂狀態。
前段時間看佐佐木探討樂評的文章,裡面說道,「我始終堅持認為,真正厲害的人是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做什麼的,所以必須要有人告訴他們』你在做的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很厲害喔』,然後音樂人才開始理解和意識到自己在做的事,意識到了之後就可以專注於這個方向。」
我也想在這裡告訴Tia,你在這裡做的這件事情,對於國內Soul/R&B音樂土壤的培養來說,真的是一件很厲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