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就當是一場夢,醒了很久還是很感動……」最近幾天,這兩段rap佔領了朋友圈、微博、抖音、b站等各大平臺。無論你有沒有關注過《青春有你2》這檔節目,都會發現自己已經被它們包圍。這兩段rap分別來自《青春有你2》的選手李熙凝和秦牛正威,沒有說唱基礎的她們朗讀式地念完了歌詞,在經過說唱導師Jony J的指導後依舊沒有任何進步。該片段在節目播出後迅速登上熱搜,成為網友新一輪刷屏的素材,兩位選手被調侃開創女團新的位置擔當——reader。
眾多網友嘗試對這兩段洗腦rap進行二次創作,花樣展示自己的rap功力,許多專業rapper也被吸引加入其中,儼然掀起了《中國新說唱》後的新一波rap熱。那麼,關於rap,你了解多少,一起來看看吧。
rap,中文意思為說唱,是指有節奏地說話的一種特殊唱歌形式。它和碟片連接切割混合(DJ)、街舞(Bboying)、塗鴉(Graffitti)統稱為「嘻哈」。作為一種文化形態,rap發源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生活在那裡的黑人青少年在街頭以唱歌、跳舞、打籃球等為樂,用不良的言行來宣洩他們對外界的不滿。隨著現代社會的演進,嘻哈音樂融合年輕人張揚、自我、追求個性的特徵,但從音樂形態內核來看,其本質帶著抵抗、憤怒的情感,通過說唱這種形式來宣洩、釋放情感,表達自我。
黑人和紐約市外行政區的西班牙籍青年中間開始流行rap。街區的青少年演奏更重一些的黑人瘋克流行音樂,來回重複同一張唱片的內容,以製作他們自己的混音音樂。
來自布隆克斯的樂隊「糖山幫」(Sugar Hill Gang)在Sugar Hill公司1979年推出了《說唱樂手的樂趣》(Rapper's Delight),成為一首風格奇特的上榜歌曲。
阿弗裡卡·班巴塔(BAMBAATAA,AFRIKA)和他的「靈魂的聲音力量」(The Soul Sonic Force)樂隊成功地進行了說唱樂歷史上最具膽魄的一場革命,將「發電站」(KRAFTWERK)樂隊的一首《泛歐特快》(Trans Europe Express)轉換成一首叫《行星搖滾》(Planet Rock)的說唱樂,融俱樂部風格、激烈的電子樂節奏、歐洲音樂和一種稱為「DJ流行音樂」的新說唱樂形成為一體。
一批新進的說唱樂手和以白人為主的說唱搖滾風行,曾經被黑人拋棄的音樂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樂的前端。
國內說唱發展歷程
rap在我國出道已久,但直到《中國新說唱》播出之前,中國的說唱發展一直都處於地下狀態。
香港歌手林子祥發布華語樂壇第一部rap作品《AHLAM日記》。
軟硬天師組合成立,其作品《廣播道軟硬殺人事件》將粵語rap推上巔峰。
崔健發布《不是我不明白》,歌曲包含了在當時鮮為人知的rap元素,成為80年代中國年輕人的最佳代言。
宋嶽庭寫下《Life’s A Struggle》,該歌曲成為中國說唱圈的經典。
中國第一支內地HIP-HOP組合黑棒樂隊第一次將說唱帶上主流平臺,開創方言說唱的先河。
隱藏組合成立,成為大陸中文嘻哈圈的領導者,也是中國說唱的引導者、傳播者。
2018年,《中國新說唱》開播,說唱文化再一次被廣泛普及。
rap在引起大熱之前雖受眾不多,但不乏眾多年輕人為之著迷,關於rap,那些愛好者們有話說。
@BustedBOY 喜歡技巧性比較強的說唱歌曲,不只是押韻,還有整體節奏的編排,包括歌曲採樣、back up等有新意的製作,也包括抓耳的旋律。我喜歡國內的派克特、魚頭、國外的T.I和 Logic ……還有很多別的。歌曲的話最近比較喜歡聽《人海人山》《When I Grow Up》。
@小李 比較喜歡urban、trap類型的說唱,喜歡的rapper有Eminem、Snoop Dog,還有88rising旗下的Rich Brian、Higher Brothers,最近喜歡聽diss KW的歌曲。
@Wendy 喜歡的比較雜,old school、new school、硬核、喜劇說唱都有聽,個人可能偏old school。喜歡的rapper的話,北美就是姆爺、喇嘛,韓國就是aomg、zico、mino、nafla、crush,中國的話之前喜歡CDC多一些,現在喜歡nineone、直火幫、po8、活死人。
中國知名說唱音樂廠牌說唱會館(CDC Rap House)
@暮商柒 喜歡旋律類的,比如王以太《時間是金》《人間天堂》,Key.L劉聰《My Boo》《Hey Kong》等等。
@BustedBOY 最早被吸引是因為它非常快而且強的節奏感,也就是聽上去很酷,然後隨著某檔綜藝的播出逐漸了解到中文的說唱,相對於其他的音樂風格,說唱音樂更貼近生活,更接地氣,在我看來也更容易抒發自己的情感,所以就喜歡上了說唱。
@暮商柒 剛開始是被rap的節拍和節奏感吸引,後面逐漸了解到嘻哈的文化風格。同樣是用音樂暢所欲言,嘻哈讓我覺得傾訴得更加過癮,情緒更富有感染力。
@BustedBOY 說唱文化根本上來說就是一種非主流的地下文化,既然是一種表達方式,固然會用來做攻擊的武器,這也是歌手們最有力的攻擊,包括很多freestyle中的韻腳啊,梗啊,其實都是很髒的。但是這一定也是說唱中不會缺少的東西,這些東西沒必要放到公眾的視野下,可以接受這種文化的人們去看去聽,不能接受的當然可以選擇不聽不看。
@暮商柒 我覺得是嘻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畢竟這是嘻哈battle最初的形式,但是diss始終只是存在在競爭和battle裡,而不是延伸,就好像去年新說唱裡面活死人和CSC一樣,比賽裡面可以吵,但是生活裡面還是兄弟。
姆爺自傳電影中的經典battle場景
@小李 其實diss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rapper都要keep real保持真性情,所以很討厭faker。但凡實力不夠或者抄襲、背詞(尤其是freestyle時提前背歌詞)很容易被人diss。很多人不喜歡diss,其實這是拿飯圈文化來看rap。飯圈文化是少女們的公主夢,很精緻,但rap是地下rapper們為之奮鬥的浸透了汗水的夢,從泥土裡爬出來,相對粗糙。你可以看看網易雲上,對KW的diss都已成為一個歌單了。真正的rapper懂得虛心接受批評,也會直接表達自己的不爽。很多歌曲本身就是diss。其實diss也不只是針對rapper,也有的diss針對政府政要,明星名流。譬如Eminem就diss過川普。
diss,可以和中國古代的「牢騷詩歌」對比,屈原的牢騷成為了《離騷》(diss楚懷王),李白的牢騷成為了《將進酒》(diss仕途),既然我們可以懂得屈原,我們曾經學過李白,我們也就該明白diss只是一種方式,是一種道路,而這方式本身是無所謂好壞的,只是個人喜好而已。
@Wendy diss呢……個人是可以接受的,只要在一定的限度內,而且diss戰往往會有很多好歌出現,而且很多人都覺得diss就是單純的罵人、人身攻擊,但其實也不完全是,像是之前很牛的貝貝diss一個臺獨rapper(歌下架了,但是真的高質量),還有南韓高校每一年在大學之間都會有diss戰(首都戰很有名),與其說是罵人更像是在表明一種態度,高校社團就是用diss對方的學校來表明我們很厲害啊這種感覺(類似於清北互損)。就是我覺得你可以說他的音樂不行或者合理,小限度的人身攻擊(身高一類的說一說可以當玩笑),但有的說的話就很髒。
@暮商柒 我覺得英文說唱在韻腳的處理上會有更多的對詞的改動,比如連讀、縮寫之類的,可能是英文本身就有連讀習慣的原因。而且英文說唱的風格硬核風格、那種「炸」的元素更多一點。
@小李 我很喜歡rap的中國風。其實很多人認為只要出現中國元素就算中國風,但其實單純的元素堆積是毫無意義的,就像東拼西湊做起的一件衣服,毫無美感,必須要有內在的一些情感和邏輯將它們聯繫,才能體現一種中國風的感覺。比如 「紫荊花纏繞著論道的臥龍的瞳孔裡面千年歷史不斷播放」,各個元素之間都有聯繫,表情達意,渾然一體,而捧得很火的 FOX(福克斯)、KW(吳亦凡),打著中國風的標籤,但實際上就是來來回回幾個詞在那裡用,毫無美感。
其實中文說唱最早開始流行是從周董那一代開始的,當時強調的是如何學習美國,畢竟美國東西海岸是rap的起源地。所以那時很強調把字念得像英文的感覺,這是那時的特點。現在中國說唱開始嘗試將自己的發音特點進行揚長避短的操作,比如Gai的「老子吃火鍋你吃火鍋底料」,其實是用川蜀方言來講的。中英文發音的區別主要是語流,美語裡有很多連讀、跳讀,但中文連讀跳讀的地方跟美語有很大差異,前期的刻意追尋其實不如現在的發揚自我,這算是一個很大的改善了。
還有就是最明顯的,話題方面。因為美國說唱起源於gangster,但中國的黑幫其實從97年刑法頒布以及多年嚴打後就銷聲匿跡了。所以你看美國說唱會有很多dirty words,什麼毒品槍枝女人票子,當時東西海岸的說唱大佬甚至還發生過械鬥。其實這和美國黑人政策、種族歧視也有很大關係。但中國,早期underground狀態的說唱還會刻意去模仿美國,談一些這樣的話題,不過卻很少有現實依據。反而會顯得無病呻吟。所以現在中國的說唱,swag更多是從一些對於社會現實的批判、個人理想的追求方面來體現的。脫離了毒品槍枝女人票子,中國說唱其實也在慢慢找著屬於自己的道路。
@BustedBOY 中文說唱和英文說唱最大的區別其實就是在於中文有聲調嘛,唱的時候就得非常注意,不然就會成了朗誦(哈哈哈),而且用很多方言來做說唱,包括中國風的說唱,我覺得也確實是表現出了中國說唱的特色。
對「淡黃的長裙」火爆有什麼看法?
這對於rap來說是好事壞事?
@小李 其實這和之前KW的「你看這個碗它又大又圓」一樣,一方面讓更多人知道了rap,了解了rap,但另一方面也會給人帶來誤解,「rap就是這樣啊」。我其實有點擔心rap的庸俗化。不是隨隨便便什麼都能成為rap的,這樣的「rap」,其實類比詩歌,就像不入流的打油詩,人人都能寫;類比文章,就像泛濫的網文「霸總愛我」。不過這是一種文化發展的必然,只能說rap現在處於「陣痛期」,最終還是會有更多更好的rap出現。就像打油詩泛濫仍然不妨礙新體詩的出現,網文遍地依舊不妨礙諸多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作品的出現。想到AR劉夫陽dissKW的一句詞「多說也無益 煩人的faker」(無益煩),就是像這樣吧。
@BustedBOY 「淡黃的長裙」實在很難說她是在說唱(哈哈哈哈哈),但是就像節目裡她本人說的只是一個新手沒有做過準備,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其實說唱的曝光率增加給歌手們帶來收益和關注的同時,可能也讓很多歌手忘記了自己做說唱的初心,這也就是很多厲害的說唱歌手如今還是只願意做最開始的那種地下說唱。
@Wendy 首先這詞沒毛病,乃萬solo的話肯定是首好歌,但牛姐和另一個女生真的把我整蒙了……她倆那玩意當然不算說唱,但是後面很多rapper文藝復興去翻唱其實也挺好。個人感覺是件好事?(哈哈哈哈)畢竟可以借牛姐的熱度讓更多好的rapper被大家看到吧,爆音和大笑的翻唱我愛!
@暮商柒 我覺得它的火爆很大因素上是節目炒作的結果,畢竟她們也是非專業rapper。對說唱來說我覺得是好事,就可以說是個反面教材,讓大家更明白這種唱的方式,而且也激起了眾多rapper的再創作不是嘛。
「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就當是一場夢,醒了還是很感動」的洗腦片段似乎一夜之間就火爆全網,傳遍了「網絡的大街小巷」。有人說這讓《青你》出圈了,也有人說毀了說唱,但說到底這不過是綜藝節目常見的營銷手段。拋開節目質量不談,至少在宣傳上,它是一次成功的實踐,讓更多觀眾知道了這個節目,提升了節目熱度。
儘管兩段rap遭到網友調侃,但這的確讓大眾接觸到了說唱這個近年來才在中國開始流行的音樂形式,過去說唱一直是不受重視甚至不被接受的小眾文化,不少人對它只有些不良的刻板印象,但通過一些rapper的不懈努力以及《中國新說唱》這樣的綜藝節目,說唱文化在中國的文化土壤中也開始生根發芽。
中國的說唱方興未艾,也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不必批判節目或是某個人,「淡黃的長裙」也許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玩笑,但rap這種特殊的音樂形式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體系將吸引越來越多的人走近它,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文字:楊鬱然 高雨曦 馮中華 白鷺 孫國慶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遊文慧